90歲老太被銀行要求證明「我是我」?網絡是如何把人變成二極體的

2021-01-09 毒雞湯

每一個睿智的靈魂

都置頂了毒雞湯

1

最近,網上出現了一條原本沒有討論價值,但愣生生變成「社會熱點」的新聞。

在山西太原,一名90歲的老太太到銀行取錢,但來回走了3趟都沒能如願,原因就是,銀行要求她證明「我是我」。

事件的相關信息,是由老人的外孫女魏女士提供給媒體的。

原來,老人曾因為身份證上的年齡和實際年齡不一致,到公安局改了身份證的出生日期,這樣一來,身份證號自然也不一樣了。

就在幾天前,老人拿著存摺和身份證到銀行,打算取錢,結果工作人員發現老人的身份證號和存摺上登記的身份證號不一致,於是拒絕了老人的請求,要求她先到相關部門取得證明之後,再來銀行取錢。

有一說一,老人的確是挺不容易,她已經90歲了,平時估計沒大事也不會出門,我們年輕人習以為常的規則、流程等等,對於她來說不一定是好理解的,只知道明明是自己的錢,但走了這麼多趟都取不到,心裡不免委屈。

老人不知道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她的家人呢?

90歲的老太,子輩孫輩加起來,不說多,十幾個肯定有,這麼多人,都對這些基本的社會規則一無所知?

隨便哪個打個車帶著老人到公安局把證明辦了,也總比老人白跑這麼多遍銀行強吧。

最奇葩的是,老人的家人偏不,反而採用了一條極為詭異的「曲線救國」道路:投訴銀行。

上文說到的老人的外孫女魏女士,把外婆遭到的「不公待遇」告訴了媒體,隔天,網絡上就出現了一條「90歲老太取錢需自證身份」的新聞。

不明所以的群眾看到標題,說不定就展開豐富的聯想了:90歲老人取個錢多不容易啊,還要被銀行刁難,都是繁瑣流程惹的禍,一點都不人性化,歧視!

無奈之下,銀行也出面作出了回應:不是他們刁難老人,但身份證件問題非常關鍵,要是他們隨隨便便給老人取錢,大家想想,以後會怎麼樣啊?

然而如今已經被曝光,哪怕銀行於情於理都沒做錯,仍然要出面做點什麼消除影響。

當媒體再次採訪魏女士時,她的語氣顯得非常歡快:已經有了完美的解決方案了,銀行會派車送老人到相關部門辦理證明。

我:

合著最後是銀行,把你們家人應該做的事情給做了,你當然是開心咯。這次算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靠鬧把問題解決了,但這家人平時對待老人有多不走心,可見一斑。

但這件事上面,最值得我們思考的不是這家人,而是媒體。

如果說爆料者是無理取鬧的話,媒體就是煽風點火,一件明明只是公事公辦,沒有任何討論價值的事情,被媒體稍一加工,取個吸睛的話題,就成了熱點,貢獻了千萬閱讀量,錢真的不要太好賺。

幸運的是,這回的網友理性還是在線的,熱度最高的評論都看穿了套路。

當然了,這一是因為涉及的常識太過明顯,二是因為銀行取錢問題涉及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大家都能將心比心思考,被輕易帶偏的人就不多了。

從這則新聞和它的評論區當中,我們也能看出這樣的一個真相:都說現在網絡世紀戾氣太重,人變成了二極體,動不動就無腦站隊,但仔細想來,需要反思的不單是網友本身。那些為了熱度而隨便捏造對立話題的媒體,少說也要負一半責任。

2

前段時間,一個叫#女方買婚房有錯嗎#的話題莫名其妙上了熱搜。

原來,這個話題源於某電視劇中的一段劇情,在劇中,來自上海小康家庭的女主和來自農村的男主準備結婚了,女主老媽特意打來視頻電話,詢問婚房的問題,一看他們準備買的老破小,就馬上不高興了。

隨後,女主老媽把自己看中的房子信息發給兩人,是一套600多萬的房子,還在一旁絮叨:「這是結婚的房子,不能隨便,小成(男主)你不用擔心,首付一家一半。小成你家條件不好,我們都曉得……」

名義上是「反映現實」,實際上是製造焦慮。

如果女主老媽真的如此精明,家裡條件也好,那還至於等到孩子結婚,指望窮女婿家那點錢來湊首付?不看現在城市地區的很多女孩子,早就在結婚前就買好了房,坐等升值嗎?

當然,這麼多明顯的漏洞,在劇組營銷和媒體蹭熱度的能力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電視劇還沒紅起來,帶起來的話題就上熱搜了。這就是媒體帶節奏的第一步:製造矛盾。

哪怕沒看過電視劇的人,一看這個話題,就忿忿不平了:怎麼,女性生孩子還不夠,還得自己買婚房?不行,得罵!

要是有人被成功帶了進去,媒體就算成功了一半,接下來就是第二步:強迫站隊。

顯然,要是有人問你「女方買婚房有錯嗎」,那麼你的回答只有兩個,有或者沒有,無論你選哪一個,都能找出自己的理由,維護己方陣營,順帶羞辱對方。

而對方也會有同樣的操作,並且雙方針鋒相對的觀點會引來各自的不滿,從而由討論變成了對立罵戰。

來到這一步,始作俑者媒體就可以全身而退了,接下來,它們什麼都不用做,只等大家有來有往地罵人,自己坐收流量。

而一旦罵戰開始,大家藉機發洩負能量,最後只會造成人身攻擊+相互舉報的結果。

原始話題究竟是怎樣的,基於什麼背景,本身又合不合理,反而一點都不重要了。

只有當我們跳出對立的陣營,重新復盤這場罵戰究竟是怎樣發生的時候,才會發現癥結所在:這個話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不是「女方買婚房有錯嗎」,而是有錢有機會的話,無論男女老幼,都應該買房。房子可是剛需,跟女人不女人,結婚不結婚,又有什麼關係呢?

退一萬步講,就算是結婚,兩口子共同出錢買婚房,房子歸兩人所有,不才叫合情合理嗎,怎麼就和「錯」扯上關係了?

如果硬要討論,也應該是「要未婚夫承擔超出經濟能力的婚房」的問題,而不是「女方出錢」的問題。

這就是媒體帶節奏的狡猾之處:故意模糊焦點,用富具煽動性的話題,代替真正的事實,觀眾們你一拳我一腿打個半天,最後打了個寂寞,毫無意義,徒添仇恨。

學會如何在網絡上帶節奏了嗎,再給你總結下大綱:

1、製造矛盾

2、強迫站隊

3、模糊焦點

4、坐等發酵

學會了嗎?一會我可要考的。

3

類似的帶節奏話題非常多,且多數都和男女對立有關。

畢竟男性和女性,可謂世界上基數最大的兩個陣營,要是成功讓大家打起來,媒體每天眼睛一睜,就又賺個盤滿缽滿。

比如#事業型女性該不該交出撫養權#,同樣又是電視劇帶來出的話題,一看話題,還以為是事業型女性沒時間照顧孩子,被前夫詬病,才引出這個爭論。

結果點開一看,不對啊,這個前夫不也是事業型男性,也沒時間照顧孩子嗎?

只要看完整了2分鐘的視頻片段,就知道他們爭論的點,不是事業和家庭怎麼兼顧,而是明顯男方更有錢,想帶孩子到大城市,並以大城市教育好為由搶撫養權。

所以這個話題的本來面目,就是「前夫/妻比我更有錢,我應不應該交出撫養權」,根本和性別沒關係,和事業型與否也沒關係。

看,回歸本來面目之後,是不是就發現沒什麼好吵的了?

同樣避重就輕的,還有本周爆點熱搜:#男孩毆打外國小女孩家長拒道歉#。

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示範,還引起了一輪網暴。

前段時間,媒體報導,在浙江,一名男孩「胖揍」了4個外國「小」女孩,還發出種族歧視言論。

這麼一看,大家不都覺得是十幾歲的男孩欺負小女孩嗎?

結果輿論炸了,一邊倒指責男孩和他的家長,一家人還遭到網暴。

結果你猜怎麼的?後來事實查清楚了,先挑起爭端的是4個混血女孩,因為想霸佔場地,就驅趕男孩,用球砸他,結果引起男孩的反抗,幾個人打起來了,男孩贏了。

最重要的是,女孩子們是小,只有10歲,但男孩更小,只有7歲啊。

這顯然是一場小孩子之間的霸凌,男孩幸運,以一敵四贏了,沒想到媒體們殺人誅心,拿女孩子們的性別和血統說事,說男孩欺負女孩,種族歧視,扣了好大一頂帽子。

要我說,這條新聞的正確標題是「一男童遭4名外籍女孩霸凌後引發衝突」。

就看上面幾個話題,我們會覺得媒體有意偏向女性,但這麼想就錯了,它們只會在一些有意捏造或者雞毛蒜皮的話題上偏向女性,目的是激發女性的同情和仇恨,挑起對立。

但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因為擔心「影響不好」,就無原則地大事化小,忽略常識和邏輯。

比如那個我隔了幾個月都忘不了的「拳擊身亡」。

看標題,我還以為女企業家是死在了擂臺上,算是意外?

結果,所謂「拳擊」,就是用拳頭毆打的意思,合著根本就是故意殺人,虐待致死。

看吧,看熱鬧的時候不嫌事大,該仗義執言的時候就畏首畏尾,我們的媒體啊,也真的太沒操守了點。

4

說了這麼多,只想提醒大家一件事:上網衝浪,要帶腦子。

畢竟網絡世界資訊太多,為了保證不被刷下去,媒體蹭熱度、帶節奏,算是一種剛需,但問題是現在的媒體也太過分了一點,導致網友陣營對立嚴重,戾氣太深。

作為一個普通人,哪怕我們無法改變媒體,也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成為被帶節奏的那棵韭菜,因此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反套路大法」:發現文不對題,無需再看,立馬退出。

每當我們看完一條新聞的時候,都可以在心裡提煉一下新聞的中心思想,起個簡易標題,要是我們發現內容和媒體給的話題根本不符,或者是有意引出一些毫無必要的爭端的時候,那我們就可以斷定,是媒體在帶節奏無疑了。

無論話題看上去多麼有可爭論的點,無論評論區的樓蓋得有多麼高,也沒有必要再摻和了。

因為一旦摻和,最終只會被捲入罵戰,浪費時間和精力。有這麼多閒時間,幹點什麼不好,硬是要給自己找罵?

馬上都要2021了,希望未來的時間裡,這種互相對立、仇恨情緒的節奏大師能少一點,讓網絡世界能回歸千禧年的氛圍。(我也知道這是做夢)

最後,留個練習題吧:

回到文章開頭的90歲老太取錢的新聞,顯然是編輯帶節奏翻車了,這個月得扣雞腿。如果你這家無良媒體的編輯,你覺得標題要怎麼寫,才能如願的帶節奏讓網友去罵銀行呢?

當然,這個練習不是要大家學壞,而是要感受一下筆桿子的可怕力量,正是這樣,媒體才應該多多自重,普通人也應該擦亮眼睛,保持警惕。

文 | 毒哥&玉成

相關焦點

  • 女子給孩子銀行卡改密碼被要求證明「我女兒是我女兒」
    荊楚網消息(記者 張城)銀行開戶時被要求證明「我女兒是我女兒」,現在因密碼忘記了要修改,竟再次被要求證明「我女兒是我女兒」。5月27日,吳芸(化名)在大楚網「今日報料」APP上發帖爆料了這樣一件煩心事。          2014年吳芸在民生銀行為十五歲的女兒辦理了借記卡,由於她與女兒的戶口不在一 起,開卡時需要證明她們的母女關係。
  • 盤點老年人瘋狂行徑 90歲高齡3658米跳傘(組圖)
    最壯實的老太76歲單手舉24公斤啞鈴  據俄羅斯媒體2010年3月報導,俄羅斯達格斯坦的76歲老太哈娜彼耶娃人老力量大,她可以單手舉起24公斤的啞鈴,因此入選金氏世界紀錄。  89歲生猛老太掌管加拿大第六大城市  在89歲的年紀,你還能幹什麼?
  • 植物人老太遭78歲老人性侵?讓人細思極恐的卻是這點
    9月7日晚,在黑龍江哈爾濱的養老公寓內,一名78歲的老漢性侵72歲老太太的事件登上熱搜,引發大眾關注。周圍人對此事的反應,大多是震驚和憤怒,源於以下幾點:1. 被性侵者是一位72歲高齡的老太,而且是毫無自理能力的植物人。
  • 飛蠓:別管「我媽」了,怎麼證明我是「我」
    華山論劍時,歐陽鋒橫掃洪七公、黃藥師和郭靖這三大高手,黃蓉急中生智,引誘一代武學宗師歐陽鋒思考「我是誰」這樣的哲學問題,終於把他給弄瘋了。本文不準備討論這個把人逼瘋的形而上問題,只討論一個非常現實非常具體的問題:怎麼證明「我是我」?
  • 重磅:有機雷射二極體從夢想變成現實!
    有機雷射二極體從夢想變成現實!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證明,一種基於有機半導體雷射二極體確實是可能的,這為雷射在生物傳感、顯示器、醫療和光通信等領域的進一步擴展鋪平了道路。有機雷射二極體長期被認為是發光器件領域的聖杯,它使用碳基有機材料來發光,而不是傳統器件中使用的無機半導體,如砷化鎵和氮化鎵。這種雷射器在許多方面類似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在有機發光二極體中,一層薄薄的有機分子在通電時發光。有機發光二極體因其高效率和充滿活力的顏色而成為智慧型手機顯示屏的熱門選擇,通過設計新的有機分子很容易改變這種顏色。
  • 93歲重慶老太DNA尋親:曾以為付笛聲是53年前送養么兒
    本文圖片 重慶晚報先河張明芬今年93歲,老伴已過世,育有7個子女,送養出去的兒子是老么。2個月前,常看「等著我」欄目的張老太告訴女兒,她發現電視上,尋親成功的家庭都做過相同的事,即去DNA基因庫配合血樣採集,當發現疑似失散的親人時,血樣提取出的基因能為精準認親提供權威科學依據。
  • 國務院督查組通報「循環證明我爸是我爸」事件
    中國政府網3日刊發《關於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公證處要求群眾提供循環證明問題的督查情況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通報指出,根據群眾在國務院「網際網路+督查」平臺反映的「公證書辦理難銀行存款無法取出」問題線索,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第十一督查組赴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進行了實地督查。
  • 「我,面試官,被90後要求做性格測試」
    之後,他又先後在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企業都幹過,可不是覺得工作內容不感興趣,就是覺得團隊氛圍太壓抑,沒一份能超過一年。後來,家裡人問他,到底喜歡什麼工作,他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喜歡什麼工作,但是我知道我不喜歡這份工作。
  • 四本相對冷門卻很好看的網絡小說,你愛著深海,而我愛著你!
    如今網絡小說在滔滔不絕奔湧而來,在這個網絡發達的年代裡,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看網絡小說,很多人在追書的時候,會遇到頭疼的情況,正在上癮的時候,出現了斷更,再看別的書,腦子一下子無法投入,出現書荒讓人特別難受,解決書荒的時刻來了,讓人追到絕望也不願放棄的網絡小說正在光榮上榜。今天小編推薦四本相對冷門卻很好看的網絡小說,你愛著深海,而我愛著你!
  • 媒體:循環證明「我爸是我爸」,為何被國務院督查組抓典型?
    媒體:循環證明「我爸是我爸」,為何被國務院督查組抓典型?11月3日,中國政府網對「公證書辦理難銀行存款無法取出」問題的督查情況予以了通報,認定惠州市惠陽區公證機構存在不擔當不作為、為民服務意識不強、漠視群眾利益等問題,導致群眾七個多月無法辦理繼承公證。說起當事人惠州市惠陽區陳先生的遭遇,實在讓人感到揪心。陳先生的父親於2020年2月28日去世,之前在銀行留下7萬餘元存款。
  • 原來我不懂二極體…
    用了很久二極體了,我以為我是比較懂二極體的,可是,今天老大問我:(1)為什麼在DC-DC的輸出端功率電感的旁邊要加個二極體?(2)為什麼非得是肖特基二極體比較好?額,額,「整流?」「穩壓?」還是「檢波?」
  • 亂打胰島素八旬老太休克
    1月7日上午7時30分許,家住內蒙古路一小區的一位83歲老太突然休克暈倒在地,女兒趕忙撬開老太的嘴餵上白糖,隨後趕到的120急救車將老太拉到了海慈醫院搶救室。經醫院緊急處理老太已甦醒,據了解,老太長期患有糖尿病,7日早晨感到不適,就自行注射了胰島素,結果注射過量突發低血糖症休克。
  • 94歲加拿大老太不服老 手握26項老年人世界紀錄
    94歲加拿大老太不服老 手握26項老年人世界紀錄77歲開始訓練後,她每周都會堅持訓練三四次,並參加三次水中有氧運動,定期做軀體伸展運動,常常深呼吸,以及手和足底按摩。有時夜裡睡不著,她就會起來練習拳擊沙袋。1985年,首屆世界老人運動會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當時77歲的她就「逼」女兒給自己報了名:「她們是怕我受不了長途飛行。其實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對我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問題。」此後的每屆世界老人運動會,奧爾加都會參加。
  • 男子證明「我爸是我爸」未果,媒體:整治循環證明不能止於個案
    為了繼承已故父親的7萬餘元存款,廣東惠州陳先生在公證處、派出所、居委會之間來回跑了7次,歷時7個多月,依然沒能證明「我爸是我爸」。直到國務院督查組介入,當地政府召集相關單位予以整改,幫助當事人辦理相關手續,問題才得到解決。
  • 男子將摔倒老太送醫被指肇事 鑑定顯示兩車未接觸
    28歲的楊先生楊先生說,鑑定結果已經出來了,心裡的一塊石頭總算放下,等事故鑑定報告出來,證明自己沒有責任,他希望胡老太能向他道歉,還他一個清白,「我此前送她去醫院墊付的900多元治療費,我也希望能要回來,我好心幫她不能就這麼被冤枉。」
  • 中藥「附子」毒倒倆老太 煎煮需2小時以上
    崔老太給自己熬「大補湯」半小時後怎麼都站不起來67歲的崔老太是上周日因中藥中毒入院。她是四川人,因為女兒嫁到杭州生了小孩,她就過來幫著帶寶寶。最近一段時間,她老是覺得自己頭暈,尿多,口苦。聽老鄉說,這是身體虛弱的一種表現,於是她開始打聽有沒有什麼補藥可以吃。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循環證明「我爸是我爸」 嚴肅問責才能杜絕...
    廣東惠州的陳先生,為繼承已故父親的存款,陷入證明「我爸是我爸」的循環,在銀行、公證處、派出所、居委會來回跑,歷時7個多月未果。最終經國務院督查組督查,當地政府協調整改,他才取到存款。這是一周前央視的新聞報導。中國政府網3日刊發《關於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公證處要求群眾提供循環證明問題的督查情況通報》。
  • 90歲袁隆平:你們吃飽了,我也變老了丨百家故事
    2020年9月7日,袁隆平90歲了,他不可避免地老了。為了讓更多的人遠離飢餓,他從未停下過腳步,那片稻田是可以讓這位老人安身立命的地方。所有人視他為英雄,卻鮮有人意識到英雄也是人。人會老,會脆弱,會疲倦,會走路需要有人攙扶。年至九旬的袁隆平不服老,可那雙顫抖的雙手已經在告訴我們,他也是個普通的老人。
  • 「我不要」2歲的孩子為什麼變成「小惡魔」?媽媽要懂得引導
    之前自己家裡的孩子乖巧懂事又聽話,好像一夜之間就換了一個人一樣,天使變成了小惡魔,每天都會想盡辦法跟媽媽對著幹。調皮、易怒、叛逆等等都被孩子完美地體現,媽媽們似乎除了每天忙不完的事以外,更多地還要去思考如何跟這個2歲的娃鬥智鬥勇。
  • 婚姻證明停開後銀行貸款咋整?個人聲明書替代
    10月8日,王先生再次來到天府新區婚姻登記處,才得知民政局已經停止辦理婚姻證明。王先生在婚姻登記處內看到了張貼的民政部門相關文件,用手機拍了下來,「如果銀行還需要提供,就把文件給對方看。」9日下午3點,心裡有些忐忑的王先生帶上其餘的貸款材料來到了錦江區中國建設銀行某網點。出乎他意料的是,銀行工作人員並未要求他提供婚姻證明,而是給了他一張列印的「聲明書」,就順利地把個人住房貸款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