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抗生素竟然幫助腸道致病菌「呼吸」 到底什麼鬼?

2020-12-05 生物谷

2016年5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眾所周知抗生素是對抗細菌感染的強力武器,但是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抗生素還可能導致機體易受到感染,發生腹瀉。

 

具體來說,腸道內的"好"細菌如何保護機體免受病原體如沙門氏菌的感染以及抗生素治療如何促進致病菌生長至今沒有得到完全了解。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以小鼠為模型,發現了抗生素治療後腸道中發生的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致使致病菌的勢頭得到進一步擴大。

 

這項發現有非常重要的提示意義,擴展了目前對腸道微生物如何發生相互作用的認識,同時表明有必要尋找預防抗生素治療副作用的新對策。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Host &Microbe上。

 

據文章作者所說,整個過程開始於抗生素殺死了腸道中的"好"細菌,其中包括分解植物纖維產生丁酸的細菌,丁酸是腸道中一種重要的有機酸,能夠作為腸壁細胞的能量來源幫助吸收水分。代謝植物纖維的能力下降降低了腸壁細胞對氧氣的消耗,導致腸道中氧氣濃度增加,促進了沙門氏菌的生長。

 

腸道中許多有益菌都生活在厭氧環境,有的需要完全隔絕氧氣,而抗生素治療後,腸道內形成富含氧氣的微環境,導致沙門氏菌等病原菌在有氧環境中生長迅速。換句話說,抗生素為腸道中的病原菌提供了"呼吸"的氧氣。

 

其他研究也發現產生丁酸的微生物含量低與炎性腸病有關,但是仍然需要更多研究探究這些發現是否僅限於丁酸以及沙門氏菌的生長,同時還需要進一步確定人類腸道中是否也存在類似的機制來影響人類腸道健康。(生物谷Bioon.com)

 

 

 

 

Depletion of Butyrate-Producing Clostridia from the Gut Microbiota Drives an Aerobic Luminal Expansion of Salmonella

 

Fabian Rivera-Chávez1, Lillian F. Zhang1, Franziska Faber1, Christopher A. Lopez1, Mariana X. Byndloss1, Erin E. Olsan1, Gege Xu2, Eric M. Velazquez1, Carlito B. Lebrilla2, Sebastian E. Winter3, Andreas J. B?umler1,

 

The mammalian intestine is host to a microbial community that prevents pathogen expansion through unknown mechanisms, while antibiotic treatment can increase susceptibility to enteric pathogens. Here we show that streptomycin treatment depleted commensal, butyrate-producing Clostridia from the mouse intestinal lumen, leading to decreased butyrate levels, increased epithelial oxygenation, and aerobic expansion of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Epithelial hypoxia and Salmonella restriction could be restored by tributyrin treatment. Clostridia depletion and aerobic Salmonellaexpansion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e absence of streptomycin treatment in genetically resistant mice but proceeded with slower kinetics and required the presence of functionalSalmonella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s. The Salmonella cytochrome bd-II oxidase synergized with nitrate reductases to drive luminal expansion, and both were required for fecal-oral transmission. We conclude that Salmonella virulence factors and antibiotic treatment promote pathogen expansion through the same mechanism: depletion of butyrate-producing Clostridia to elevate epithelial oxygenation, allowing aerobicSalmonella growth.

相關焦點

  • 劉宏偉研究組Cell子刊《Cell Reports》發表研究論文,揭示靈芝抗...
    初步作用機制的研究表明,GA7可以調節腸道菌群,促進丁酸產生菌,抑制條件致病菌,減少內毒素血症,降低系統性炎症,從而治療包括NASH的代謝症候群疾病。在此基礎上,劉宏偉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雙江團隊合作,利用液滴微流控結合厭氧培養的新技術從GA7餵養的小鼠腸道分離到一株豐度顯著增加的腸道共生菌-狄氏副擬桿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
  • 簡要敘述 | 膿毒症患者的腸道微生態|腸道|膿毒症|生態|菌群|患者|...
    2019年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新生兒的腸道菌群會使其免受膿毒症的影響。如果機體腸道厭氧菌缺失,那麼患者就會更容易出現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菌感染。對於成年人來講,膿毒症之前腸道微生態到底起到什麼作用呢?目前相關研究不多。一項研究表明,術後患者出現的膿毒症和腸道微生態改變相關。也有研究指出,如果腸道菌群的多樣性被破壞(出現更多的革蘭氏陰性菌和腸球菌),患者就更容易出現膿毒症。
  • 漲知識丨麥當勞為何停用「抗生素雞」?事關超級細菌防治
    日前,「麥當勞停用抗生素雞」的一則聲明引起軒然大波,特別是中國不在第一批停用名單中,更是引得媒體集體討論,"抗生素雞」到底是什麼鬼?「抗生素雞」是個什麼鬼?抗生素也叫抗菌素,是控制細菌感染的有效藥物。粘菌素又是什麼鬼?麥當勞聲明中提到的粘菌素是非常有效的抗菌素,甚至可稱為人類的「最後一道防線」,主要用於應對革蘭氏陰性細菌。如果過度食用了含粘菌素的肉,可能會提前導致耐藥性,最終無藥可用。
  • Nature子刊:使用MinION快速分析早產兒腸道菌群譜並鑑定抗生素抗性致病菌
    簡介 標題:使用MinION快速分析早產兒腸道菌群譜並鑑定抗生素抗性致病菌雜誌:通過使用Nanopore數據,作者可靠的鑑定了20個種的模擬菌群,檢測了不同時間的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同時分析了菌群的抗生素抗性。此外,基於NanoOK RT軟體(一種快速分析測序結果的開源軟體),作者快速實時的分析了健康和疾病狀態下新生兒的腸道微生物組。
  • 抗生素替代品鎵鹽如何作用於動物腸道受損部位
    動物出現急性感染、腹瀉,多出現腸道受損,導致致病菌快速繁殖,而尋找靶點更準確的抗生素替代品更有利於解決當前問題。韓國伊萊特作為第一家應用鎵製劑的添加劑公司,從2011年韓國禁止抗生素就廣泛應用。>>>更多熱點話題:
  • 想不到的身體主宰:腸道菌群失衡可以致癌?
    所以,腸道細菌掌握了各種維護人體健康的機能。除了我們熟悉的幫助消化和排便外,腸道菌群還能合成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創造適合免疫系統發揮作用的酸性腸內環境,甚至幫助合成被稱為 " 快樂物質 " 的血清素、多巴胺等,讓我們身心愉悅。不過,就像社會上有遵紀守法好公民、也有違法犯罪分子一樣,腸道菌群中也有不安分的成員。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共生菌是長期寄居在腸道內組成相對穩定的微生物,佔據腸道細菌數量的99%,在進化過程中通過個體適應和自然選擇形成,與宿主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是機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機體有益無害。條件致病菌,顧名思義,是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導致疾病的細菌。這類細菌在腸道內比較少,通常由於大量共生菌的存在,條件致病菌並不容易大量繁殖以致對人體造成危害,常見的條件致病菌是腸球菌和腸桿菌。
  • Cell:腸道神經元幫助免疫系統調節腸道炎症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上,這項發現對於腸易激症候群等胃腸道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提示意義。小腸組織中存在著許多類型的免疫細胞,其中包括巨噬細胞,但巨噬細胞也存在不同的群體。固有層巨噬細胞是非常靠近小腸壁的一群細胞,而肌層巨噬細胞則位於小腸組織的更深層部位,距離穿過小腸的物質相對較遠。
  • 腸道被稱為「第二大腦」!6個簡單方法,增加腸道益生菌
    一提到「菌」,大家總是會「談菌色變」,其實而言完全不必如此,菌類物質有好有壞,身體的很多部位中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菌群物質,比如說您的「腸道」。人體中的腸道生存著數以億計的細菌物質,比如說您常聽說的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物質,它們是對於腸道健康有著積極作用的有益菌類物質,會給腸道帶去一定的有益價值,也能增強腸道的免疫調節能力。
  • 來,認識下逆轉肥胖的腸道菌
    賭一把,是不是腸道菌群!按理來說,肥胖這事兒不歸免疫系統管轄,這中間是不是有什麼橋梁?那麼既跟免疫系統聯繫緊密、又與肥胖關係密切的,首先就讓人想到腸道菌群了。於是研究人員給myd88基因突變的小鼠餵食大量的抗生素,這樣做相當於消除了腸道菌群的影響,結果它們真的不長胖了,這就坐實了小鼠胖是腸道菌群的鍋。腸道菌群可是個複雜又無邊無際的話題,這就跟相親對象告訴你「性格不合適」一樣,其實等於沒說,還得搞清楚問題具體出在了哪裡才行。到底是什麼菌在搗鬼?
  • 腸道菌群是咋回事?營養師帶你了解,腸道菌群的5大生理作用?
    腸道菌群,最近這些年在生命科學領域研究中是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對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視,那腸道菌群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什麼作用,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認識腸道菌群:說起「細菌、真菌」,很多人都知道,它們都是一種微生物,廣泛存在於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中
  • 腸道菌群失調,仔細了解後才知道原因
    其中,乳酸桿菌和類桿菌為有益細菌,能夠增進腸道蠕動;梭狀芽孢桿菌為有害細菌,能夠激起腸道炎症;大腸桿菌是條件致病菌,即所謂「中立細菌」,正常景象形象形象形象下在腸道內闡揚「正能量」,一旦失控則會影響健康。什麼是腸道菌群失調?
  • 焦慮或許也是腸道出了問題
    所以,如果一個人患有焦慮症,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神經遞質失去平衡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焦慮或始於腸道 長期關注我們的朋友可能不會感到驚訝,我們所要尋找的這個根源就在我們的腸道。被譽為「醫學之父」的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萬病始於腸」,焦慮似乎也不例外。
  • 服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性感染 什麼時候能見效?
    核心提示:當你發生了感染感覺很糟糕,去看醫生後醫生會給你開具抗生素的處方,當你開始服用抗生素後就想知道什麼時候感覺能好一些,而這或許很難預測,因為每一種感染都是不同的,因為細菌的組合、感染類型、機體的免疫反應以及服用抗生素的時間點都會有所不同,這就會影響患者恢復的時間。
  • Cell年度巨獻——2020年閃閃發光的醫學評論和研究|抗生素|研究|...
    這些細胞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IL)-1、IL-6、IL-12和腫瘤壞死因子-α,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導致呼吸衰竭。嚴重病例的另一個標誌是淋巴減少,這可能是由於淋巴細胞直接感染或抗病毒反應對骨髓的抑制。感染後2周內可檢測到SARS-CoV-2的中和性IgM和IgG抗體。
  • 腸道菌群是如何控制免疫系統的?
    健康的免疫系統可以幫助我們成功的消滅外來入侵者甚至癌症。當我們的免疫系統不恰當地攻擊身體的健康組織時,就會產生自身免疫;而當免疫系統錯誤地對不構成威脅的東西(比如食物)做出反應時,那就是過敏。 我們的免疫系統也受我們腸道和腸道菌群的影響,因為人體70%的免疫系統位於腸道。
  •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3步1個月改善腸道,提升免疫力
    腸道菌群失衡會導致上皮屏障的破壞,讓我們更容易被感染,腸道菌群失衡還可能會使腸道菌群的免疫反應不足,從而導致慢性炎症和組織損傷。 一些環境因素可能導致腸道菌群失衡,例如:抗生素、心理和生理壓力。
  • 微生態製劑不能和抗生素同時服用
    因為發病初期腹瀉的排洩物能將體內的致病菌與細菌產生的毒素排出體外,但如果腹瀉次數頻繁、持續時間過長,出現了脫水,就應在應用抗生素和糾正脫水之後,酌情使用止瀉劑。諾氟沙星、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可樂必妥利復星等沙星類藥物也是人們家中常備的治療腸胃病藥物。這類藥物對腸道致病菌有良好療效,但兒童、孕婦和哺乳婦女不宜用,有噁心、嘔吐、頭暈、皮疹、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
  • 腸道微生物組如何幫助免疫系統對抗癌症? | 前沿資訊
    腸道微生物組如何幫助免疫系統對抗癌症?即使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作為聯合療法的一部分使用,也只有一半的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轉,且這種療法可能還會產生與自身免疫相關的副作用,此外,治療對個體的有效時間長度有限。
  • 冬凌草到底是什麼鬼?聽說現在很火
    最近好多人都在問冬凌草到底是什麼鬼,竟然可以上天?既然濟源冬凌草從上千種的植物中被選出作為遨遊太空的選手,一定有他特殊的科研價值。       今天我們就一起認識一下濟源冬凌草到底是何方神聖,用當下比較流行的網際網路用語就是冬凌草到底是什麼鬼,這麼的有名,我們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