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周刊】醫健領域現「聯姻」熱潮 洗牌後行業將迎資本大戰

2021-01-13 健康界

本期關鍵詞:Danaher、貴州百靈、復星醫藥、上海萊士、趣醫網、春雨國際、基因治療、基因測序

閱讀提示:本期收錄10條,共計2021字,建議閱讀時間4分鐘

過去一周,醫健投融資領域頗有風起雲湧之勢,重磅消息頻出。其中,美國生命科技巨頭Danaher於9月6日對外宣布,以4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分子診斷產品供應商Cepheid,基於Cepheid市值僅為25億美元左右,收購溢價率高達53%。這宗交易之所以能夠達成,是源於Cepheid的一種稱作「sample in, answer out」的的分子診斷樣品前處理裝置。

作為在診斷設備領域全美佔比超過25%的龍頭企業,目前Cepheid的診斷設備GeneXpert全球裝機量已超過10000臺。從市場滲透率上來看,未來Cephied的業務增長潛力依然十分可觀。收購後,Cepheid將被納入Danaher的診斷部門,持續強化診斷在Danaher業務中的戰略地位,而Danaher的市值也將超過600億美元。

以下為健康界本期(9月5日—9月11日)整理收錄的投融資資訊:

1.貴州百靈5000萬受讓魏於全基因藥物技術

9月5日晚公告,貴州百靈以5000萬元,受讓了成都恩多施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擁有的一種「重組人內皮抑素腺病毒注射劑(EDS01)技術」。據悉,該項目是魏於全院士團隊用於頭頸部腫瘤治療的基因藥物研究成果,技術優明明顯,有條件和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過抑制血管生長達到治療惡性腫瘤目的的基因藥物。

2.神州長城中標6.6億醫院PPP項目

9月5日,神州長城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神州長城」)發布公告稱中標6.6億醫院PPP項目。目前,在社會事業和民生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模式)被廣泛應用。除神州長城外,尚榮醫療、和佳股份、中珠醫療等從事醫療PPP項目的企業也均有斬獲。

3.新裡程醫院集團宣布控股並投資中信中心醫院

9月6日,新裡程醫院集團宣布控股並投資中信中心醫院。這是繼半年前新裡程醫院集團獲得中信產業基金的控股投資以來首次公開披露重磅投資。此次新裡程控股投資的中信中心醫院(原洛陽礦山機器廠職工醫院),是一家有60年歷史的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一期工程建成後,年收入以30%的速度遞增。此次收購能夠成功,源於新裡程的戰略定位與中信中心醫院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

4.復星醫藥與南華附二共建專科醫院

9月6日,復星醫藥與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籤署《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擬參與南華附二東院混合所有制醫院建設及未來合作規劃。依據框架協議,雙方共同出資設立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胸心醫院有限公司,由該合資公司建設、管理、運營南華附二胸心醫院,復星醫院投資以現金出資,佔合資公司51%股權。南華附二以南華附二東院現有土地、建築物等相關實物資產出資,佔合資公司49%股權。南華附二胸心醫院將按照「三級甲等專科醫院」標準建設,預期建設床位550張。

5.天士力大健康5億元入股眾友健康

9月6日,眾友健康與天士力大健康產業基金等正式籤訂戰略投資協議,後者投資5億元人民幣,獲得眾友健康10%以下的股份。這是有中國醫藥零售「西北王」之稱的眾友健康繼用創新的併購方式一次性狂攬30多家連鎖企業十幾億銷售規模之後,在行業爆出的又一重磅新聞。2015年,眾友健康憑藉創新的併購發展模式,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快速併購整合了陝、甘、寧、青、新30餘家連鎖藥店企業,迅速成長為年營業收入25.6億元、門店數800多家的行業領先企業,2016年總營業收入預計可達35億元。

6.生命科學巨頭Danaher以40億美元收購Cepgeid

9月6日,生命科學巨頭Danaher對外宣布,將以40億美元收購美國分子診斷產品供應商Cepheid,此次收購格外搶眼原因是,Cepheid市值僅為25億美元左右,收購溢價率竟高達53%!這是Danaher繼2015年138億美元收購Pall之後的另一大額收購案。Cepheid是一家創新分子診斷產品供應商,將微流體學及微電子學應用於DNA分析擴增系統,將可攜式儀器、與實驗室系統相結合,開發出能快速準確檢測傳染性病原體、人類基因和工業環境汙染DNA分析系統,擁有覆蓋多種傳染性疾病和腫瘤檢測的解決方案。

7.上海萊士大股東海外併購英國血液製品公司BPL

上海萊士日前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收購100%股權的英國血液製品公司BPL資產及相關業務,未來將擇機注入上市公司。作為我國血液製品龍頭企業,上海萊士近兩年通過自建漿站內生增長和外延併購橫向拓展,發展迅猛。值得關注的是,A股醫藥板塊市值千億的藥企除了上海萊士外,還有緊追不捨的恆瑞醫藥,且後者與一路領先的上海萊士1122億(9月6日收盤數據)市值僅相差約85億。上海萊士A股藥企龍頭交椅能否坐穩,有待進一步觀察。

8.基因測序公司序康醫療獲1.4億元B輪投資

9月8日,上海海利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上海序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近日獲得1.4億元B輪融資,其中,海利生物投資人民幣1000萬元,領投方新產業創投投資人民幣4000萬元,其關聯方通和資本與海利生物董事長張海明共投資4000萬元,其他投資方合計投資人民幣5000萬元。本次融資前,序康醫療估值為7億元人民幣。據悉,序康醫療是是一家致力於單細胞全基因組擴增及測序技術的研發服務,為優生優育領域和腫瘤早期診斷提供精準醫學檢測技術的高科技公司。

9.趣醫網完成B+輪2.16億人民幣融資

2016年9月9日,趣醫網宣布完成B+輪融資,共計2.16億人民幣(合3250萬美金)。此輪融資由軟銀中國資本(SBCVC)領投,趣醫創投、某知名投資機構跟投。去年同期,趣醫網獲得由百度領投,軟銀中國資(SBCVC)、弘暉資本(HighLight Capital)、趣醫創投等機構投資的4000萬美金B輪融資。目前,趣醫網已啟動C輪融資計劃。B+輪融資以及C輪融資的資金將全部投入上述計劃中。

10.春雨國際兩輪融資總額超過5千萬元

近日,春雨國際順利完成了A輪及A+輪融資。其中山行資本與華耀資本相繼投資,融資總額超過5千萬人民幣。近一年來春雨國際已完成三輪融資,融資進程非常迅速。據了解,春雨國際是國內首家海外醫療網際網路服務平臺,利用網際網路為用戶提供新型定製化的海外醫療解決方案。春雨國際還在全球範圍內篩選優質醫療資源,平臺目前已入駐近50家海外領先醫療機構。

(以上數據來源於公司公告、媒體報導等公開渠道。本文所刊信息僅供參考,健康界不保證其準確性與完整性。由於信息收集有限,熵周刊整理收錄的投融資資訊只涉及部分企業,如您的企業有新的投融資、上市等重大消息,請發郵件至zhangyizhong@hmkx.cn。)

相關焦點

  • 【熵周刊】醫藥行業增速放緩 國內藥企頻扮「接盤俠」
    本期關鍵詞:阿斯利康、基因測序、亞洲製藥、復星醫藥、華潤醫藥、醫保閱讀提示:本期收錄9條,共計2571字,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或許是資本寒冬真的已經到來,過去一周醫健領域的投融資事件略有減少。
  • 【熵周刊】科美生物獲得20億元投資 創中國IVD領域最大規模私募交易
    本期關鍵詞:健康力 聚道科技 艾偉孚 七樂康 醫雲科技閱讀提示:本期收9條,共計2556字,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以下為熵周刊本期(7月30日-8月5日)的全部內容:據悉,本次交易是近幾年中國體外診斷領域規模最大的私募交易。2007年12月,科美生物獲5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未披露;2008年12月,又獲1600萬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軟銀中國、美國中經合、西門子創投。歷經10年成長後,科美生物本輪融資近20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華興醫療產業基金、弘暉資本、經緯中國、平安創新投資基金、上海自貿區基金、中金康瑞醫療產業基金以及君聯資本。
  • 1美科技:政策監管+自然淘汰多舉並措,醫美行業洗牌有望
    近日,針對醫療美容行業存在的亂象問題,八部門就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發文,全方位對醫美行業進行監管,確保醫療美容機構規範經營。隨著政府部門監管力度的加大,和在市場自然淘汰的環境下,洗牌勢在必行。為什麼醫美市場都害怕檢查?
  • 【熵周刊】華潤鳳凰正式合體 風投資本持續追逐生物技術
    本期關鍵詞:基因測序、醫生集團、無創早篩、鳳凰醫療、IPO、腫瘤、靶向藥、免疫療法、抗體、抗癌藥、精準醫療閱讀提示:本期收錄13條,共計3057字,建議閱讀時間7分鐘回顧上周醫健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大部分都貼著基因和腫瘤的標籤,這些生物技術領域的大手筆投資
  • 85後博士創業 瞄準脂肪醫美垂直領域
    不久前,國內首家專注脂肪細分領域品牌——怡脂,正式對外宣布其已完成A輪融資,融資額達數千萬元。其中,天使輪融資由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新氧科技領投;A輪融資由長嶺資本領投,新氧跟投,現兩輪融資已全部完成交割。
  • ECS2020中國教育資本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藍鯨教育12月1日訊,2020年,教育行業自救與狂歡同臺,分化與整合加劇。市場洗牌,行業分化。然危機與機遇並存,重構中孕育希望。在政策周期、產業周期、資本周期三期疊加下,教育行業正回歸本質探索。回顧這一年,在線教育大戰將走向何方?線下教育如何復盤與復甦?教育行業OMO大趨勢如何進一步融合?教育新基建的升級會如何改造底層生態?資本入局和看好的新機會又在哪裡?
  • 2018熵量大會出爐記:一個公式背後的醫健產業生態
    簡短10個字,並非健康界峰會組委會「拍腦門」的決定,而是基於對醫健行業的專業認知,同時也是源於一個公式:增長率=投資資本收益率×投資率這個公式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在《從大到偉大:中國企業的第二次長徵》一書中反覆提及的內容。在這裡,權且援引適用至醫健領域,並作些延展。
  • 2020年,中國科技行業將發生的20件大事
    2020年開始了,中國科技行業的泡沫被擠壓,行業將實現軟著陸。那麼今年中國的科技行業最可能發生的大事有哪些呢?1、經過5G元年後,5G基建仍然需要很多努力,所以2020年5G手機不會有爆發式增長。但由於5G的發展,手機行業將進入新一輪洗牌,華為、小米、蘋果、oppo、vivo等大廠將拉開更大差距。
  • 會講故事的啤酒,與喜力「聯姻一年」後,勇闖天涯的華潤還好嗎?
    如今啤酒行業格局微妙,出現了「大魚吃大魚」式的併購,而華潤啤酒與喜力中國聯姻已有一年多了,強渠道+強品牌協同,華潤的勇闖天涯之路,走到哪了?一、華潤啤酒跑馬圈地築壁壘,市場份額多年位居第一啤酒行業固有的「銷售半徑」決定了異地擴張成為提升集中度的必然選擇。以華潤為代表的全國性啤酒企業進行資本運作,收購地方酒企,獲得優質的生產設施和經銷渠道,不斷擴大在各地區市佔率,構築渠道壁壘。
  • 天津基層數字健共體,讓我們看到後疫情時代中國網際網路醫院的進階
    疫情之後的網際網路醫院何去何從,無論是行業既往參與者,還是受疫情防控推動的新參與者,都無法停止對本文開頭幾個問題的討論。近日,天津的一項實踐給出了答案。4月29日,天津市衛健委宣布在全市範圍內啟動基層數字健共體建設,作為目前全國唯一一個覆蓋整個省級層面的基層數字健共體改革,由天津微醫網際網路醫院牽頭、協同全市26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緊密型基層醫療衛生共同體。
  • 《商業周刊/中文版》將於上海舉辦THE YEAR AHEAD「展望2019」峰會
    來自金融、消費、零售、服務、科技、文創等多個領域的50餘位重磅嘉賓將親臨現場,共同展望2019年商業世界的變革及規律,譜寫統觀天下的恢弘篇章。 《商業周刊/中文版》將於上海舉辦THE YEAR AHEAD「展望2019」峰會 The Year Ahead 展望峰會由美國彭博集團創辦,通過彭博社對未來經濟商業支柱領域的分析
  • 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劇 技術突破仍是關鍵
    行業洗牌加劇頭部效應明顯  歷經一年多的市場低迷後,新能源汽車發展重回「快軌」。  作為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動力電池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行業洗牌加劇。「在財政補貼退坡以及行業轉型背景下,疊加疫情影響,行業洗牌將進一步加劇。」劉彥龍說。  對比之下,龍頭企業優勢凸顯。
  • 資本搶灘8500億 玻尿酸已成行業「核心動力」
    而中商情報網發布《2013-2018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預測,2018年國內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將超過8500億元。中國美容整形協會甚至預測,至2019年,醫美行業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有望超過巴西,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上述市值計算來自與整形標杆國韓國的比較。
  • 熵基科技:邁向數位化時代,深耕智慧泛出入口
    說起生物識別相信有一部網友並不會覺得陌生,畢竟伴隨著萬物互聯化新時代的加速到來,為各個行業帶來全新發展機遇。而生物識別行業作為如今的熱門領域,吸引到大批資本進入,尤其是在生物識別技術與計算機視覺技術的加速融合後,更是搭上了高速發展的列車。
  • 生命科學+醫療健康領域上演的資本熱情,將成就下一個十年增長點?
    可見,疫情爆發後,全球醫療行業的需求正處在快速上升期,使得醫療板塊成為一個逆周期的板塊、甚至是逆市增長的行業,在疫情期間,醫療板無論是市場的認可度還是交投活躍程度,都有增無減。 2020 年,疫情推動了生命科學行業 IPO 和融資逆勢上升,一個新的十年也即將開啟。
  • 社會辦醫10年之後:資本大量拋售醫院,「買買買」弊端初現
    資本進軍醫療領域鮮有成功案例  2020年,各方都在看好醫療健康行業。但是很少有人看到,那些入場搶跑醫療賽道的選手,一大批已經被拍在了沙灘上。  曾幾何時,醫院是資本市場上的香餑餑,各路資本都想爭搶。可還不到10年,當初高價買來的醫院就像穿舊的衣服一樣,被拋之不及。  而在另一面,醫院也不歡迎資本的到來。  12月23日,財新網報導稱,廣州新海醫院的職工身穿白大褂,一起來到廣州海運大廈門前。廣州新海醫院原名海員醫院,隸屬於廣州海運集團。2017年被要求從國企中剝離出來後,一直未有動作。
  • 新氧上市衝擊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平臺角色潛力可觀「顏值經濟」迎來...
    每經編輯:祝裕在經歷了包括經緯中國、騰訊在內的諸多資本巨頭參與的8輪融資後,新氧科技(交易代碼:SY)正式於5月2日登陸納斯達克。正如新氧科技創始人兼CEO金星在上市儀式致辭中所言,「隨著這一旅程的展開,我們將面臨新的挑戰,也將獲得新的回饋。」
  • 我的醫美貸款還不上了
    「整形潮」日益猖獗,促使醫美機構爆發性增長,醫美創業迎來一波熱潮。但好景不長,網際網路時代的碰撞,資本寒冬的侵襲,黑天鵝的降臨......這一切都倒逼醫美行業,開始一次大刀闊斧地變革。更美APP創始人兼CEO劉迪指出,現在的市場環境是,大家都在爭搶流量,想要保持原先的增長速度會更加吃力一些。
  • 網絡互助平臺壁虎互助聯姻360金融,與網際網路巨頭是共生關係
    平靜已久的個人大病救助行業再起波瀾。放眼至金融保險領域,360金融在去年提出「大保險戰略」,並迅速發力網絡互助、大病籌款,完成了「籌款+互助」的場景搭建,後獲取保險經紀牌照,打通了保險獲客、轉化的路徑。360金融以互助業務切入,其策略與其他網絡巨頭不同,是目前唯一覆蓋了「籌款+互助+保險」三級生態的存在,互助會員人數逼近300萬。
  • 巴菲特、紅杉均重倉的醫藥行業:上千億資本入場,但「慢錢」卻越來...
    而在一級市場上,醫療健康產業也正在迎來密集爆發,尤其是行業頭部機構開始步入收穫期。典型代表是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一年,紅杉中國僅在醫療健康領域收穫的IPO案例已經接近10起。很明顯,無論是一級市場的提早布局,還是在二級市場重倉殺入,都能看到資本力量對於醫藥產業這一板塊的堅定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