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證據了!更「經濟」的蛋白修飾機制—新聞—科學網

2020-11-25 科學網

 

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哪個「人」也不會幹。

可是,人的細胞裡卻在天天上演出大力辦小事的戲碼,這種不符合常理的現象讓生物學家百思不得其解。

3月26日,《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基礎免疫創新團隊賈洪林課題組同日本東京大學教授Noboru Mizushima,以及京都大學、長崎大學等的研究者合作的成果,首次證明蛋白修飾過程也有更省力、更經濟的機制。

泛素蛋白和類泛素蛋白(UBLs)都是小分子蛋白,參與多種多樣的細胞生物學過程,包括蛋白酶體途徑和自噬途徑的蛋白降解,動植物機體的免疫應答,動植物細胞內的DNA修復以及信號傳導等。

這些小分子蛋白通過異肽鍵共價結合到底物分子上,從而對底物分子進行修飾。這個過程需要消耗能量——三磷酸腺苷(ATP),並且依賴於泛素激活酶、泛素偶聯酶、泛素連接酶的作用。

科學家普遍認為,當類泛素蛋白與多種底物結合的時候,通過共價結合這種消耗能量的機制可以讓二者之間不必形成相互作用面,結合也更為牢固。但是,如果類泛素蛋白只和一種底物結合的時候,仍舊採用共價結合的機制,同樣也要消耗能量,這種做法對於一個有機體的生存而言是費力不討好的。然而,這種現象卻普遍存在於生物體中,包括人類。

儘管科學家相信有更「經濟」的結合方式存在,並且努力尋找,但一直沒有找到直接證據。

在最新成果中,龐宇等人發現在弓形蟲和瘧原蟲中,類泛素蛋白ATG12和ATG5以非共價鍵的形式結合,並仍然具有促進自噬相關蛋白ATG8酯化的活性。

同時,在原蟲和酵母中也發現了這一理論的直接證據。一些酵母(例如Komagataella phaffii)的ATG12和ATG5也存在類似的非共價結合。

賈洪林告訴《中國科學報》,該研究發現了類泛素蛋白從共價結合向非共價結合作用的進化方式的直接證據,為理解類泛素蛋白分子作用機制提供了新的依據,進一步加深了對泛素和類泛素蛋白與底物共價結合的生物學意義的理解。

「不過,泛素蛋白和類泛素蛋白與底物結合的方式大部分是共價結合機制,生物體選擇這種消耗能量的機制的原因尚未研究清楚。」賈洪林說,對於科學家來說,尚有很多未解之謎沒有答案。

相關焦點

  • 有證據了!更「經濟」的蛋白修飾機制
    這項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基礎免疫創新團隊賈洪林課題組、日本東京大學教授Noboru Mizushima團隊及合作者共同完成,他們首次證明蛋白修飾過程也有更省力、更經濟的機制。 泛素蛋白和類泛素蛋白都是小分子蛋白,參與多種多樣的細胞生物學過程,包括蛋白酶體途徑和自噬途徑的蛋白降解、動植物機體的免疫應答、動植物細胞內的DNA修復以及信號傳導等。
  • 科學家發現核內肌動蛋白調控轉錄機制—新聞—科學網
    核內肌動蛋白通過多種途徑調控基因表達,儘管已取得一些研究進展,但核內肌動蛋白的調控基因表達的機理還不清楚。研究人員首先通過高通量轉錄組測序確定了在血清刺激條件下差異表達的一類基因—血清響應基因,發現核內肌動蛋白對細胞維持以血清響應基因為特徵的轉錄譜不可或缺。
  • 視蛋白可幫助果蠅辨別苦味—新聞—科學網
    但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神經學家Craig Montell指出,視蛋白分子家族仍然給科研人員一些驚喜發現。包括Montell和其團隊在2011年的一項研究在內,一些研究已經將視蛋白與視覺以外的,聽覺、觸覺和溫度感知聯繫起來。 如今,Montell和同事們更進一步,他們想確定是否有視蛋白在味覺中起到了特別的作用——蒼蠅是否能利用視蛋白來檢測一種他們不喜歡的苦味分子。
  • 科學家揭示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這是首次測定一種GPCR與不同類型G蛋白結合的複合物結構,闡明了受體與不同G蛋白的精細結合模式,並揭示了GPCR對G蛋白的選擇性機制,為深入認識GPCR的細胞信號轉導機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相關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3月20日發表於《科學》。
  • 揭示細胞表觀信息穩定遺傳的相關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北京時間3月24日凌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國紅課題組在
  • 組蛋白修飾對衰老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衰老是一個基本的生物學現象,在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對其調控機制的研究顯得極為重要。
  • 科學家探討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影響—新聞—科學網
    中國農科院肉品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近十年來聚焦宰後早期能量代謝與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關聯調控肉品質的分子機制,取得系列重大突破,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 基於該團隊已有研究基礎,近日其對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影響肉品質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梳理,綜述了蛋白質磷酸化、乙醯化、亞硝基化和泛素化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的影響,重點討論了蛋白質磷酸化對肉品嫩度、色澤、持水性的影響以及影響蛋白質磷酸化功能的機制和因素。相關成果發表於《食品科學與食品安全綜合評論》。
  • 玉米G蛋白可同時調控發育及免疫機制—新聞—科學網
    玉米G蛋白缺失影響玉米花序分生組織發育。
  • 科學家揭示相關組蛋白甲基化活性的串擾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複合物的酶活調控及其分子機制,闡明了組蛋白H2B第120位賴氨酸(H2BK120)的單泛素化修飾對MLL甲基化活性的串擾調控機制,並發現了MLL複合物關鍵組分WDR5蛋白對MLL家族成員活性調控的迥異的分子機理及底物特異性調控機制。
  • 運動紊亂的精子,不被修飾的蛋白
    運動紊亂的精子,不被修飾的蛋白 2021-01-12 2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研究揭示SHL蛋白對抑制和活性組蛋白修飾的識別機制
    SHL通過自身BAH結構域和PHD結構域分別識別抑制性組蛋白修飾H3K27me3和活性組蛋白修飾H3K4me3的分子機制。  組蛋白的轉錄後修飾作為表觀遺傳中重要的調控機制之一,在包括基因表達調控等多種生物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組蛋白修飾的識別因子具有對於不同的組蛋白修飾特異性識別的能力,並進而在染色體的狀態調控中起重要作用。
  • 中外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新聞—科學網
    一直到它抵達了胚珠的雌配子體,這裡有一個叫做絲狀器的結構,就是兩個助細胞共同組成的細胞膜與細胞壁的交界處,是FERONIA蛋白大量表達的部位,也是吸引花粉管進入胚珠的LURE蛋白大量表達的部位。「絲狀器就是這些事件發生的地點。我們的研究就在這裡。」段巧紅說。 一氧化氮對誘餌蛋白進行亞硝基化修飾以阻止誘餌蛋白的分泌。
  • 科學家闡明一種離子通道蛋白結構—新聞—科學網
    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沈兵教授團隊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合作,在細胞離子通道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解析了Tim23-pCoxIV複合物結構,並提出了Tim23通道蛋白跨膜轉運細胞質前體蛋白的分子機制模型
  • 研究揭示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對核小體的調控機制
    組蛋白泛素化修飾,作為一類重要的組蛋白化學修飾方式,在核小體結構的動態調控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H2A作為最早發現被泛素化修飾的組蛋白,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約有5-15%的H2A在高度保守的K119位被單泛素化修飾(ubH2A)。研究發現ubH2A大量富集在不活躍的近著絲粒區、失活的X染色體和沉默的發育基因區域。
  • 探尋DNA複製起點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12月26
  • 靶向幹預m6A通路抑制癌細胞新策略被發現—新聞—科學網
    該成果揭示了RNA甲基化m6A閱讀器YTHDF2在細胞周期中的作用,並闡明細胞周期通過影響YTHDF2蛋白穩定性形成前饋調控迴路的分子機制,為通過靶向幹預m6A通路抑制癌細胞增殖提供新的策略。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費啟立介紹,真核生物轉錄組RNA甲基化修飾m6A對基因的轉錄後水平調控起著重要的作用。
  • 植物化學記憶影響後代存活機會—新聞—科學網
    擬南芥在沒有遺傳記憶的情況下生長(左),在有記憶的情況下生長圖片來源:華威大學 英國華威大學研究人員揭示了,植物將「記憶」傳遞給後代導致生長和發育缺陷的相關機制。近日,該研究刊登於 elife。 為了生存和茁壯成長,植物具有感知和記住環境變化的獨特能力。這與DNA和組蛋白的化學修飾有關,這些修飾改變了DNA在細胞核內的包裝方式和基因表達方式——這一過程被稱為表觀遺傳調控。
  • 丙二醯化修飾影響2型糖尿病
    通常來說糖基化的血紅蛋白A1c(HbA1c)作為2型糖尿病的臨床檢測標準,而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在2型糖尿病中還有待揭示。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2型糖尿病及前驅糖尿病中malonyl-CoA水平有顯著上調,而malonyl-CoA又作為賴氨酸丙二醯化修飾的丙二醯基供體,其生物功能可能間接影響賴氨酸丙二醯化修飾的生物學意義,所以丙二醯化修飾引起了研究人員的興趣。
  • 錢文峰研究組發現組蛋白修飾分工調控基因表達水平和基因表達噪音
  • 淺談組蛋白修飾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 of histone蛋白質在翻譯後需要經過合適的摺疊及翻譯後修飾(PTM)才能行使正常功能,對組蛋白而言通常是甲基和乙醯基集團的修飾,常被成為histone marks。這些蛋白質在疾病中有重大作用,但可以被很多小分子抑制,進而調控疾病,所以是持續熱門的研究方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