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雜誌:基因研究顯示水母為人類祖先

2020-12-02 中國青年網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人類是從海綿動物進化來的,但是新的基因研究顯示,水母狀動物可能才是為人類進化過程開啟第一扇門的生物體。

  在試圖填補櫛水母基因組序列中空白的時候,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動物與地球上的其他動物物種存在聯繫。櫛水母是一種類似於水母的凝膠狀海洋動物。

  事實上,它有很多與其他動物相似的特性,以至於研究人員甚至猜測這種動物可能是人類最初的祖先之一。

  這項研究是由邁阿密大學和位於馬裡蘭的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進行的。研究人員希望建立櫛水母的完整基因組序列,以填補有關這種動物的某些知識空白。

  為了進行此項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存在於大西洋中的一種特定類型的櫛水母門動物,即俗稱「海胡桃」的淡海櫛水母。當他們繪製其基因組圖譜並放到電腦程式上運行時,發現這種水母與其他動物存在相同的DNA。

  他們還驚訝地發現,這種水母DNA在其他動物物種中的廣泛存在表明它可能是這些動物的進化起點。在大約5億多年前,某個單一動物物種系列曾經與其他動物分道揚鑣,科學家歷來認為這一過程是從海綿動物開始的。

  不過,根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櫛水母可能才是「動物進化樹上最早的一枝,並且可能是其他所有動物祖先的近親」。這一結果還可能對認為所有動物都發展出了神經系統和肌肉的理論產生影響。

  海綿動物沒有神經系統或肌肉,當科學家認為它們是我們最早祖先的時候,曾經假設經過時間的推移它們進化成為其他動物並發展出了這些特徵。不過,櫛水母卻擁有這些特徵。這意味著如果它們是人類最早的祖先,那麼某些動物物種後來失去了神經系統和肌肉,儘管事實上這些特徵會使動物物種具有所謂的「生存優勢」。

  論文作者、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的安迪·巴克塞瓦尼說:「從比較基因組學的角度來看,獲得櫛水母的基因組數據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它使我們可以確定早期動物身上所存在的身體和結構性特徵。這些數據還能為我們提供一個十分寶貴的窗口,從而使我們可以確定導致今天在動物界所存在的驚人多樣性的來龍去脈。」(來源:新華國際)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600萬年前生物 或是人類最早祖先(圖)
    我們應如專家所說那樣,稱呼它們為櫛水母。它們表面上像水母,有凝膠狀的身體且呈輻射對稱狀。目前其基因組測序顯示它們是從單細胞生物進化而成的第一批生物,即可能是我們的最早祖先,也是人類研究生命歷史演變的活化石。
  • 水母基因聯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姓氏基因圖譜繪製計劃」
    當天的發布會以「基因溯源·剎那萬年」為主題,現場展示了生命演化和人口遷徙的大事年表。研究表明,人類進化和遷徙路上的每一段足跡、每一個故事,都存儲在我們的染色體和線粒體之中,並代代相傳。歷史刻錄和追溯的關鍵,就在於我們體內有一小部分基因會隨著環境發生突變,這些被稱為遺傳標記的突變,是打開祖源暗箱的鑰匙。
  • Y染色體新研究揭秘人類祖先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8月1日報導】題:對Y染色體的研究發現了有關人類祖先的新線索  儘管我們一直在追蹤人類家族與一些共同祖先之間的血統聯繫,但科學家仍不清楚這些祖先在何時以及如何開始令現在的人口如此多樣化的。  一項運用了全球先進的DNA分析法的最新研究成果為解開這一謎團帶來了曙光。
  • 研究顯示大腦進化可能使現代人類比祖先更容易焦慮
    美媒稱,日本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大腦進化過程中發生的改變可能使人們更容易焦慮或抑鬱。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導,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神經化學物質在我們大腦的認知和情感功能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囊泡單胺轉運體1(VMAT1)是負責轉運神經遞質和調節神經元信號的基因之一。由日本東北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重建了人類祖先的VMAT1蛋白,揭示了VMAT1在整個人類進化過程中的神經遞質攝取功能變化。人體由數以百萬計的細胞組成。每個細胞都有一套特定的指令代碼,它們構成了一個生物的所有遺傳物質。這些指令被稱為基因組。
  • 永生的象徵:燈塔水母?看看科學研究怎麼說的
    而在海洋世界中有一種生物不僅能夠返老還童,還有著永生的生命周期,那就是燈塔水母。大多數寫燈塔水母的人可能會以這種方式為開場白,把燈塔水母神化為永生的象徵,實際如何?先說說燈塔水母「永生熱」是怎麼傳入大眾耳中的:這要源於2010年,一位Ma & Yang在其發表在科學刊物《Nature and Science》上的一篇介紹燈塔水母的研究文章,將其稱為「不會死亡的動物」。
  • 研究稱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基因或使人類祖先更聰明
    原標題:研究稱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基因或使人類祖先更聰明  中新網1月15日電 據外媒報導,此前科學家認為,人類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基因只是進化的副產品,但最新研究指出,人類祖先感染這種病毒後,反而會促使人類變得更聰明。
  • 基因分析顯示早期哺乳動物具有夜行能力
    新華社舊金山4月24日電(記者馬丹)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說,他們通過基因研究發現,最早的哺乳動物祖先具有敏銳的夜視能力,通過晝伏夜出避開白天覓食的爬行動物。   現有化石記錄顯示,早期哺乳動物聽覺、嗅覺出色,這些特性在現存哺乳動物中依然保持著,因此科學界認為早期哺乳動物也具有夜行能力。而基於基因分析的結論證實了這一假設。   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曾擁有共同的祖先,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在大約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研究人員推斷,哺乳動物與爬行動物最早的共同祖先並不具備良好的夜視能力,而是習慣白天活動。
  • 美國著名《科學》雜誌評出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圖
    同時,這項最新研究還將為探索標準模型之外的物理領域做好準備。DNA元素百科全書」將掃描與人類基因主題相關的所有科學文獻,從而獲得最詳實的人類基因分析數據。該項研究表明,人體DNA僅有少部分涉及到人類基因。同時,事實上更多的曾被稱為「垃圾DNA」的分子對於基因構成具有重要作用。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 人類首次捕捉到黑洞真容位居...
    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都有哪些人類重大科學突破?近日,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公布了2019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其中,人類首次捕捉到黑洞真容位居榜首。這些科學突破,不僅僅是對2019年科技界的年終盤點,也顯示出近年來的前沿熱點研究方向。2019年都有哪些科學突破入圍,值得銘記?又有哪些科學突破中蘊含著中國科學家的貢獻?
  • 人類母系祖先「線粒體夏娃」存在於20萬年前
    科學家最新研究證實所有人類的母系祖先「線粒體夏娃」存在於20萬年前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科學日報報導,日前,科學家證實所有人類的母系祖先——「線粒體夏娃」存在於20萬年前。美國萊斯大學基於對比10個人類基因模型得出這項結論的。據悉,每個人類基因模型通過使用歐洲人口遷移、擴張的不同推測,從而測定線粒體夏娃的生存年代。這項研究現發表在《理論生物學群體》雜誌上。
  • 水母能留下化石嗎?
    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工作者還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全身98%都是水的水母真的能留下化石嗎?防身的致命武器:刺細胞毒素水母因其具有特別的刺細胞,在分類學上和珊瑚一起隸屬於腔腸動物門。廣義的水母類包括:水螅綱(Hydrozoa)、缽水母綱(Scyphozoa)和立方水母綱(Cubozoa)。
  • 研究稱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是櫛水母(圖)
    可能早在6億年前就已出現,研究者猜測它也許是人類最初的祖先之一  櫛水母,最新研究懷疑它是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生物。  地球上最早的動物是什麼?傳統觀點認為,外形上類似巖石和珊瑚的海綿是我們最古老的祖先,但一項基因學研究卻得出了最新結論:櫛水母才是最早出現的動物。這種凝膠狀、類似水母的海洋動物,可能早在6億年前就已經出現。  各種動物進化的起點  櫛水母是一種類似於水母的凝膠狀海洋動物。在試圖填補櫛水母基因組序列中空白的時候,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動物與地球上的其他動物物種存在聯繫。
  • 研究表明人類祖先幾乎都是素食主義者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的研究表明,人類祖先幾乎都是素食主義者,他們主要通過吃水果和堅果獲得營養,素食使人類的身體和內臟得以進化。  現在,一半的美國人都在節食。總的來說,我們的體重超重了,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
  • 日本人祖先何處來?研究人員首次基因解析有新發現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研究員神澤秀明等人5月13日發布研究成果稱,通過對繩文人的全基因組進行解析,推斷出繩文人大約在3.8萬年-1.8萬年前從大陸的集團分離並來到日本。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14日報導,這是首次通過基因組解析嘗試解開日本人的祖先來自哪裡這一謎團,將成為寶貴的數據。具體成果計劃最早於5月底在學術雜誌上發表。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和東京大學等機構共同從位於北海道的禮文島的船舶遺蹟中發掘出生活在約3800年-3500年前繩文時代後期的女性遺骸,研究團隊從該女性牙齒中提取DNA進行了解析。
  • 揭秘"永生"燈塔水母:人類不破解基因並非科技不足
    ,[20,"\n","linespacing:\"115\""],[20,"既然地球上有能夠永生的動物,那麼人類為什麼不從這種生物的基因下手呢?有專家解釋道,人類並非是科學技術不足,而是這種意義上的永生根本不適應人類。首先燈塔水母是無性繁殖生物。在每次繁殖過後都會進行轉化,它所轉化形成的幼體就是它的下一代。
  • 研究顯示,生物會記住祖先生活的環境,並可快速重新適應
    根據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青藏高原和鄰近低地養雞的研究,該實驗表明了生物會攜帶著它們祖先家園的長期「記憶」,幫助它們適應環境變化。這項研究為生物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提供了新的見解。在當今氣候迅速變化的背景下,這一話題尤其重要,因為氣候變化正在給全球動植物帶來挑戰。
  • 日研究機構: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有共同祖先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等機構研究人員13日宣布,他們成功解讀了日本古代繩文人的遺傳信息,並推斷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擁有共同祖先。繩文人是指約1.6萬年前至約3000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島上的古人,因製作繩文圖案的陶器而得名。
  • 人類為什麼喜歡喝酒?基因突變讓人類祖先獲得40倍的酒精代謝速度
    幾乎所有的人種都有長期的飲酒文化和歷史,人類很早就掌握了釀酒的能力,甚至有學者認為酒精對人類進化可能具有重要意義。關於這一點學術界有一個「醉猴假說」,最近有兩項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一個是來自英國的研究,在野外發現非人類靈長動物黑猩猩喜歡喝酒的自然行為。另一個研究發現人類飲酒能力強的突變基因。
  • 【鯨奇物語】櫛水母(comb jelly)是水母(jellyfish)的一種嗎?
    側腕水母(pleurobrachia)是一種俗稱為「海洋醋慄」或者「貓眼」的櫛水母。櫛水母通過平衡囊來保持平衡和控制方向,類似於人類內耳中控制平衡的感覺器官——耳石。櫛水母的平衡囊呈圓頂形,位於口的對側,利用細小的碳酸鈣顆粒感應重力,之後將信號傳導給一個簡單的感覺神經元網絡。
  • 狗狗什麼時候成為人類最好的夥伴?基因顯示:從冰河時期開始!
    狗狗永遠是人類最忠心的夥伴,這句話應該要追朔到多久以前呢?一項研究對古代狗狗的DNA進行深入的數據分析,發現在11000多年前,也就是冰河時代過後沒多久的時期,就存在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狗狗。這次他們的研究發表在10月29日的《科學》雜誌上,研究小組對27隻古老狗狗的DNA進行了測序,其中一些包含了它們生活在近1.1萬年前DNA的表現,分別分布在歐洲、近東和西伯利亞,甚至早在冰河時代之後,至少已經有5種不同類型的狗狗存在,而它們的基因祖先各不相同,這次的發現揭露了當今世界處在不同地區狗狗的多樣性,以及它們是否起源於人類仍然是獵人和採集者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