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對光周期反應的不同與其原產地生長季節的日照長度有很大關係

2021-01-08 疾風影視

不同緯度地球表面一年中光周期的變化存在著差別。讓我們看看我國所處的北半球的情況。北半球不同緯度地區晝夜長度的季節性變化如圖10-1。在一年中的不同季節裡,日照長度變化幅度隨緯度而異。從春分到秋分,緯度越高的地區,日照越長。從秋分到春分,日長變化的情況則相反。在赤道附近,一年之中晝夜時數接近12小時。

各種植物對光周期反應的不同與其原產地生長季節的自然日照長度有很大關係。這是植物系統發育過程中對於環境條件適應的結果。因此,原產寒溫帶的植物往往屬於長日植物,而原產熱帶、亞熱帶的植物多屬於短日植物。

二、光周期誘導

光周期反應敏感的植物只要在一定時期中接受一定天數的光周期刺激,就可以進行花芽分化,這種現象稱為光周期誘導(photoperiodic induction)。植物一旦經過適宜的光周期處理,以後即使處於不適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以保持刺激的效果,這稱為光周期效應。已知只須一次誘導周期的短日植物有蒼耳、日本牽牛、藜屬的一種(Chenopodium polyspermum)、浮萍屬的一種(Lemna paucicostata)等;只須一次誘導周期的長日植物有白芥、毒麥、油菜、浮萍屬的一種(Lemna gibba)等。

1.臨界日長與臨界夜長

對光周期敏感的植物開花都需要一定的臨界日長。所謂臨界日長(critical daylength)是指植物成花所需要的極限日照長度,即長日植物能開花所需的最小日照長度或短日植物能開花所需的最大日照長度。一些植物的臨界日長見表10-1。

相對地,也存在臨界夜長。所謂臨界夜長(critical night length)是指在光周期中短日植物能開花所需的最小暗期長度或長日植物能開花所需的最大暗期長度。

相關焦點

  • 蔬菜栽培中光周期的作用
    今天給大家帶來蔬菜栽培中光周期的作用。光周期的作用:植物的光周期現象是指日照的長短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它是植物發育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論是1年生還是2年生蔬菜的開花結實,都與光周期有關。它不僅影響到花芽分化開花結實、分枝習性,甚至一些地下貯藏器官如塊莖、塊根、球莖、鱗莖等的形成,也受光周期的影響。其實,人們對於植物,尤其是農作物的開花結實受季節的影響,是早有認識的事實。
  • 植物所揭示生物鐘調控植物光周期依賴性生長新機制
    生物鐘對於植物感知光周期變化並以此決定不同光周期條件下的晝夜節律性生長動態具有重要作用。雙子葉植物幼苗的下胚軸在光周期條件下顯示出強勁的生長節律,而且下胚軸的長度與日長呈負相關,這一現象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由生物鐘與光信號協調而決定的,但生物鐘如何感知光周期並決定光周期依賴性生長的分子機制目前仍不清楚。
  • 向日葵光周期現象
    向日葵的光周期現象 向日葵花器的形成,除了需要一定的溫度外,還需要經歷一定的光周期的引導,這種現象稱為光周期現象
  • 青藏高原所指向夏至日的光周期鐘調控高寒樹木生長及養分利用研究...
    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了晝夜交替及季節變化,日照長度能夠精確恆定地指示自然環境的季節變化。許多物種(植物和動物)在長期進化中選擇通過感應晝夜長短變化來控制其物候和生理反應(即光周期現象),避免了簡單跟蹤溫度變化所帶來的傷害(例如凍害、物候不匹配導致適合度下降等),保證了生物能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生長和繁育。因此,光周期現象是與生物體內的生物鐘機制耦合在一起發揮作用,稱之為光周期鍾。
  • 帶你了解光周期的生理機制
    根據植物對光周期的反應可以將其分為三種類型,即短日照植物、長日照植物與中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也叫短日植物,它門在開花時要求光照長度短於一定的時間,例如菊花、孔雀草、一品紅等。長日照植物也叫長日植物,它們在開花時要求光照長度長於一定的時間,例如倒掛金鐘、金光菊、紫羅蘭等。
  • 長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20世紀20年代,人們認識到了植物的開花與晝夜相對長度有關,即光周期現象。根據光周期現象,可以對植物進行如下分類。長日照植物是指在一個晝夜周期中,日照長度大於一定數值(臨界日長)才能開花的植物,如小麥、大麥、菠菜、芹菜、胡蘿蔔等。短日照植物是指在一個晝夜周期中,日照長度小於一定數值才能開花的植物,如高粱、玉米、水稻、大豆、草莓等。
  • 【科技日報】調節植物響應光周期開花的分子機制闡明
    無論對被子植物還是對動物來說,植物開花時間調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這個過程中仍存在諸多未解之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與上海大學合作,最新闡明了植物通過協調一氧化碳的活性與穩定性以調節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  植物響應季節變化的開花時間,通常是通過植物對日照長度變化的感知來完成的。
  • 光和影植物生長方向為什麼各有不同?
    但這些美麗的植物為什麼生長方向都不一樣呢?因為植物的生長受光源的方向影響。植物向光生長,有利於獲得更大面積、更多的光照,維持植物更好的生長。而生長激素有背光性,因此植物背向陽光的一面有較多生長激素,造成背光一面生長比陽光一面生長快,從而表現為植物會朝向陽光生長。
  • 光照強度、光周期和光分布
    不同植物所需求的PPFD有所區別,一般陽生植物的PPFD較高,而陰生植物所需求的PPFD較低,因此在人工光植物工廠的光照強度管理時,要把握不同植物對光照強度的需求。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對長度稱為光周期,植物對白天和黑夜相對長度的反應,稱為植物的光周期現象。一般日照時間長短影響植物的形態建成、生物量積累、器官形成和開花等一系列生理現象。
  • 光周期信號和植物激素協同調控莖尖分生組織的形態變化
    成花誘導(floral induction)是植物生殖生長的開始,涉及SAM的形狀和特性的變化,並受到環境因素和植物發育階段的嚴格調控,包括光周期(photoperiod)和植物激素(phytohormone)。在眾多物種中,繁殖與季節的變化是同步的【1】,這體現了光周期的重要性。
  • 不同波長的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光是萬物生長之源,世間萬物離開了陽光都無法健康地生長。人如果長期得見不到太陽,就會造成抵抗力下降、身體難以產生維生素D、骨質疏鬆、甚至可能會得抑鬱症。而植物沒有陽光的照射就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無光合作用就不能產生能量供自身生長。
  • 水分和光照對獼猴桃生長的影響,這幾點你注意到了嗎?
    開花後2周多,營養生長迅速,新梢生長量約佔全年的70%,枝繁葉茂的藤蔓能依靠自身的光合同化作用提供養分,此時幼果也處於發育初期,獼猴桃對缺水反應很敏感,此期也被稱為「水分臨界期」。如果此時水不足,將導致營養和生長之間的水矛盾。
  • 春化與光周期存在相互作用,大多數要求低溫的植物往往也要求日照
    許多園藝學家用二年生植物在低溫感應的工作中最早注意到高溫能消除春化的現象,但確認去春化卻是Puris和Gregory(1945)通過冬性穀物的春化作用而提出的。當春化處理過的穀物置於35℃即便1天時,春化效應被消除,但植物並未受損害。
  • 掌握光周期,避免長壽花只長葉子不開花!
    提要:掌握光周期,避免長壽花只長葉子不開花!如今已經即將進入七月份,有網友卻依舊沒有等來自己所種植的長壽花開花,特徵表現為只張葉子,不開花,也就是是只進行營養生長而不進行生殖生長。什麼原因呢?如果您對長壽花的生理特徵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的話,那麼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 蘿蔔屬長日照植物,光照充足,則植株生長較好
    蘿蔔屬長日照植物,光照充足,則植株生長較好蘿蔔別名:蘆菔,萊菔等。原產於我國,屬十字花科一二年生植物。蘿蔔的根為深根性,小型蘿蔔的主根深約60~150釐米,開展度60~100釐米,大型蘿蔔播種後85天將近採收時,主根深達178釐米,側根開展度達246釐米,並且根系的生長在各生長期內也不同。肉質根的形狀、大小、色澤等因品種而異。根有圓、扁圓、長圓筒、長圓錐形等。肉質根的皮有白、粉紅、紫紅、青綠等色,蘿蔔的肉色有白色,但也有青綠、紫紅色等。
  • 論鳥類鳴叫與繁殖周期,解析黑尾蠟嘴雀之迷
    ,yA[XAz~U  7B)1U_L0H          日照長度是指白晝的持續時數或太陽的可照時數。在北半球從春分到秋分是晝長夜短,夏至晝最長;從秋分到春分是晝短夜長,冬至夜最長。我國不同緯度的日照長度。從表中可以看出,由於我國位於北半球,所以夏季的日照時間總是多於12小時,而冬季的日照時間總是少於12小時。
  • 山藥生長對光照有什麼要求?
    山藥屬於強光植物,在弱光條件下其光合能力明顯降低。在一定光強範圍內,山藥的光合作用隨著光強的增加而增加。當光強達到一定值時,山藥的光合強度等於呼吸強度,此時的光強稱為光補償點。當光強高於某一值時,山藥的光合強度不再隨光強的增加而增加,此時的光強稱為光飽和點。
  • 大班科學教案:發現植物生長與季節變化的關係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科學教案:發現植物生長與季節變化的關係 2012-02-22 19:15 來源:[標籤:來源]
  • 《植物生理學》複習資料
    生長抑制劑和生長延緩劑抑制生長的作用方式有何不同?生長抑制劑是抑制頂端分生組織生長,喪失頂端優勢,使植株形態發生很大變化,外施GA不能逆轉達種抑制反應,而生長延緩劑是抑制莖部近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伸長,節間縮短,葉數和節數不變,株型緊湊矮小,生殖器官不受影響或影響不大,外施GA可逆轉其抑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