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化與光周期存在相互作用,大多數要求低溫的植物往往也要求日照

2020-12-04 煙臺吃吃吃

許多園藝學家用二年生植物在低溫感應的工作中最早注意到高溫能消除春化的現象,但確認去春化卻是Puris和Gregory(1945)通過冬性穀物的春化作用而提出的。當春化處理過的穀物置於35℃即便1天時,春化效應被消除,但植物並未受損害。去春化的植物可以通過重複冷凍處理,進行有效的再春化。此外,在缺氧條件下同樣可以解除春化。

菊的多年生習性能夠維持,主要是由於去春化,使植株保持營養狀態。去春化最常用的因子是高溫(25~40℃),亦有報導短日(SD)可去春化(Wellensick,1965)。在春化之後立即給予高溫,去春化效應最明顯,尤其是當春化處理還不夠充分時。黑麥處於春化條件下經過8周低溫,春化狀態已經達到完全穩定,基本上不受高溫影響(表

當低溫處理不充分時,先將種子保存在12~15℃中若干天,然後才移至高溫,就有可能穩定其春化狀態。

在春化期間光的作用很複雜,對某些植物,光對春化起到穩定作用。野萵苣種子的春化,在無光下才能去春化。擬南芥的春化穩定亦與光有關,即在春化處理時光的存在起到穩定作用。

洋蔥是典型的二年生植物,第一年形成幼小鱗莖通過冬季(或冷藏),由於完成春化能夠誘導開花,為了第二年能採收大鱗莖,園藝工作者要阻止它的開花。應用高溫去春化控制洋蔥的開花已成為商業性的措施。

三、春化與光周期的相互關係

春化與光周期存在相互作用。大多數要求低溫的植物往往也要求長日照。在自然狀態下,經過冬季(低溫)後,在暮春或初夏的長日照中開花,而在春化時卻處於短日照中。

相關焦點

  • 蓮座葉叢植物在缺乏低溫下可用GA促花,表明GA有代替低溫的作用
    用GA處理可使一些要求低溫或長日的植物在非誘導狀態下開花。很多要求低溫的蓮座葉叢植物在缺乏低溫下可用GA促花,表明GA有代替低溫的作用。LDP在短日照下亦可用GA促花,例如落地生根(LSDP)在短日照下施用GA可迅速誘導開花,可是在長日照下施用則否,表明GA有代替長日照的效應。
  • 植物對光周期反應的不同與其原產地生長季節的日照長度有很大關係
    不同緯度地球表面一年中光周期的變化存在著差別。讓我們看看我國所處的北半球的情況。北半球不同緯度地區晝夜長度的季節性變化如圖10-1。在一年中的不同季節裡,日照長度變化幅度隨緯度而異。從春分到秋分,緯度越高的地區,日照越長。從秋分到春分,日長變化的情況則相反。
  • 植物接受低溫春化的部位一般是( )
    植物接受低溫春化的部位一般是( ) A.莖的生長點 B.根的生長點 C.根冠 D.葉尖 查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植物感受低溫的部位通過實驗證明是在莖端的生長點。
  • 長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20世紀20年代,人們認識到了植物的開花與晝夜相對長度有關,即光周期現象。根據光周期現象,可以對植物進行如下分類。長日照植物是指在一個晝夜周期中,日照長度大於一定數值(臨界日長)才能開花的植物,如小麥、大麥、菠菜、芹菜、胡蘿蔔等。短日照植物是指在一個晝夜周期中,日照長度小於一定數值才能開花的植物,如高粱、玉米、水稻、大豆、草莓等。
  • 【科技日報】調節植物響應光周期開花的分子機制闡明
    無論對被子植物還是對動物來說,植物開花時間調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這個過程中仍存在諸多未解之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與上海大學合作,最新闡明了植物通過協調一氧化碳的活性與穩定性以調節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  植物響應季節變化的開花時間,通常是通過植物對日照長度變化的感知來完成的。
  • 植物所揭示生物鐘調控植物光周期依賴性生長新機制
    生物鐘對於植物感知光周期變化並以此決定不同光周期條件下的晝夜節律性生長動態具有重要作用。雙子葉植物幼苗的下胚軸在光周期條件下顯示出強勁的生長節律,而且下胚軸的長度與日長呈負相關,這一現象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由生物鐘與光信號協調而決定的,但生物鐘如何感知光周期並決定光周期依賴性生長的分子機制目前仍不清楚。
  • 蔬菜栽培中光周期的作用
    今天給大家帶來蔬菜栽培中光周期的作用。光周期的作用:植物的光周期現象是指日照的長短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它是植物發育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論是1年生還是2年生蔬菜的開花結實,都與光周期有關。它不僅影響到花芽分化開花結實、分枝習性,甚至一些地下貯藏器官如塊莖、塊根、球莖、鱗莖等的形成,也受光周期的影響。其實,人們對於植物,尤其是農作物的開花結實受季節的影響,是早有認識的事實。
  • 為什麼春蘭要進行低溫春化作用?春蘭必須進行低溫春化才會開花嗎
    ,開品不佳,當然開花數量也不多,容易出現消苞現象,對於網友問的,我的春蘭為什麼沒有經過低溫春化就開花了?難道養了假春蘭,其實算是正常現象,只是沒經過低溫春化的春蘭開花開品不是那麼好,香味也不濃了。春蘭必須進行低溫春化才會開花嗎? 我們剛才分享了,春蘭不是必須進行低溫春化才會開花,只是不經過低溫春化的春蘭開花質量不佳,當然春蘭的春化作用還和養護環境有關,野生的春蘭是經過大自然的選擇而來的,所以不經過低溫春化很難順利開花。
  • 蘭花的春化是什麼?為什麼要春化?春化時,需要注意什麼?
    蘭花的春化是什麼?為什麼要春化?春化時,需要注意什麼?文/三條石一開始進入蘭花行業的時候,常常會聽到老蘭友說這種蘭花需要春化,那種蘭花需要春蘭。那蘭花的春化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要春化?是不是所有的蘭花都需要春化?不春化會有什麼影響?假如春化的話,都需要注意什麼?
  • 帶你了解光周期的生理機制
    根據植物對光周期的反應可以將其分為三種類型,即短日照植物、長日照植物與中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也叫短日植物,它門在開花時要求光照長度短於一定的時間,例如菊花、孔雀草、一品紅等。長日照植物也叫長日植物,它們在開花時要求光照長度長於一定的時間,例如倒掛金鐘、金光菊、紫羅蘭等。
  • 科學網—綜述植物春化開花機制
    本報訊(記者丁佳)記者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種康率領的團隊受邀在日前在線出版的《自然—植物》上發表了綜述文章
  • 中科院上海逆境中心何躍輝課題組發表越冬植物「春化作用」的分子...
    生長在高緯度地區的許多越冬植物必須經歷一段時間的持續低溫(寒冬),才能在春季開花,這種現象即為「春化作用」。該文概述了十字花科的擬南芥及溫帶禾本科植物(小麥及短柄草等)春化路徑的分子與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 有一些花,冬前低溫的春化有利於開花,切記不要急於移入室內!
    天氣漸涼,在北方,放在室外的花要移到室內越冬,有一些花,不要急於移到室內,冬前低溫對開花極為有利,促進花芽分化,使植物完成春化,促進植物養分積累等。圖1需要低溫春化的植物不要急於移入室內,所謂的春化,就是植物的花芽或者種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溫之後,才能萌發的現象。圖2如君子蘭,大家都不陌生,君子蘭花期大都在冬春之間,而想要它開花,必須要有充足的養分積累。低溫春化剛好能解決這一問題。
  • 我的春蘭為什麼沒有經過低溫春化就開花了?難道養了假春蘭
    大家好,我是城市綠化養花匠,愛綠化愛養花,今天有網友問到,我的春蘭為什麼沒有經過低溫春化就開花了?難道養了假春蘭。敲重點:什麼是春蘭的春化作用呢?從上面的分享我們就可以知道,春蘭開花並不是一定需要低溫春化,沒有經過低溫春化的春蘭也能開花,不過開花質量差,開品不佳,當然開花數量也不多,容易出現消苞現象,對於網友問的,我的春蘭為什麼沒有經過低溫春化就開花了?難道養了假春蘭,其實算是正常現象,只是沒經過低溫春化的春蘭開花開品不是那麼好,香味也不濃了。
  • 中科院植物所發表植物春化開花機制綜述文章—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種康率領的團隊受邀在日前在線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植物》上發表了綜述文章「記憶冬天的春化機制」,囊括了最新的春化作用調控和感知機制
  • 為什麼我的植物開花結果那麼難
    對於一年生植物和二年生植物來說,在植株長出生殖器官後,營養生長就逐漸減慢甚至停止。對於多年生植物來說,當它們到達開花年齡後,每年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仍然發育。五、植物生殖的條件;植物由營養生長轉變到以生殖生長為主的階段,需要一定的條件。
  • 光周期調控開花的表觀遺傳機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太陽光提供給植物能量以及波長、周期、強度和方向等信號。高等植物監測日照長度(即光周期)的變化,通過調節開花時間以確保繁殖成功。日照長度由葉片感知後誘導成花素基因FT在維管束的表達,FT編碼的成花素由葉片轉移至莖頂端分生組織,促進植物開花。長日照下,FT被光周期輸出因子CO在韌皮部於黃昏時(dusk)特異激活,CO-FT調控單元是光周期途徑的核心調控模式,CO結合在FT靠近轉錄起始位點的近端啟動子區從而激活其表達。
  • 百合、鬱金香、芍藥不開花,原因就是它,論春化的重要性
    今天發了一個關於天竺葵春化的視頻,很多人不理解春化是什麼,我就用一篇文章詳細的和大家解釋下春化。並不是所有植物都需要春化,大家熟悉的百合、鬱金香、牡丹、芍藥等都是需要春化的。春化是指植物在長期的一個低溫環境中產生出一種「春化素」,這個「春化素」可以分化植物的器官,從而促進植物發芽、開花。最適合春化的溫度是1-3℃,在這樣的溫度環境裡只要30天就可以讓植物完成春化。但是自然環境裡很難達到恆定的溫度,比如晚上是3℃,白天是10℃,所以自然春化的周期要更長,大概在4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