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中唯一由內核構成的天體,這顆「金屬球」暗藏著地球的密碼

2020-11-23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1852年3月17日,義大利著名天文學家安尼巴萊·德·加斯帕裡斯,在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發現了一顆巨大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也是科學家們最早發現的15顆小行星之一,它就是靈神星。

太陽系中唯一由內核構成的天體

靈神星長什麼樣子呢?通過觀測可以看出,靈神星是一顆表面相當規則的星球,它是橢球體的結構,完全是由鐵和鎳所構成的,同時,靈神星還擁有著一個金屬核心,它的表面沒有任何的水和含水礦物質,這讓它成為了太陽系中,目前已知的唯一一顆完完全全由內核所構成的天體。

靈神星的質量是非常大的,我們都知道,在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小行星的數量是數以百萬來計算的,而所有的小行星質量加起來,靈神星佔據了總質量的0.6%。

那麼,這顆「古怪」的靈神星,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對於這個問題,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不斷在進行研究,最終在前段時間,終於揭開了靈神星的形成之謎。

靈神星是如何形成的?

在太陽系誕生早期,太陽系中存在著很多的行星,不過行星的數量多了,軌道卻不夠用,於是很多行星在還處於原行星(行星胚胎)階段的時候,就因為撞擊而破碎掉了。

一般來說,行星在原行星階段,如果內部發生了熔融分異的過程,就會導致鐵、鎳等金屬液體和矽酸鹽所分離,這些金屬液體最終會變成行星的金屬內核,而矽酸鹽則會形成行星的地幔和地殼,這個時候,一顆固態行星就正式出現了。

不過,如果這個時候發生了碰撞,在外力的作用下,一旦矽酸鹽外殼被剝離,就會只剩下一個金屬內核,雖然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但是卻真實發生在靈神星的身上,由此可見,靈神星就是一個巨大的金屬內核。

靈神星上暗藏地球密碼

雖然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是人類對於地球內部卻並不了解,特別是地球的內核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地球的地心深處隱藏著哪些秘密?這些問題,都是很難解答的。

不過研究者卻認為,這些問題在靈神星的身上,可能都會找到答案。因為靈神星作為一個巨大的金屬核星球,它可以讓科學家更直觀的觀測和研究它的表面構成、內部成分,不僅可以為我們提供早期太陽系演化的諸多線索,也可以為人類了解地球,提供很多的數據支持。

比方說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在地球形成的過程中,內核和地殼的形成,都經歷了哪些過程?這些問題,都將通過靈神星一一被揭曉。

NASA已經決定在2022年發射靈神星探測器,幫助人類近距離接觸這顆小行星,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期待可以從靈神星的身上,發現更多的地球密碼。

相關焦點

  • 太陽系中的神秘金屬制天體,完全由鐵和鎳構成
    因為這不符合天體演化的規律,但是宇宙之大,無奇不有,僅僅是在太陽系內,就真的存在一顆幾乎是由鐵和鎳構成的小行星,它的名字叫做靈神星。補充一句,由於地球內核溫度達到了接近6000度,照理說,地球的內核應該是呈現液態的。但由於壓強和溫度都很大,這就導致地球內核心的物質呈現出了特殊的晶體結構,顯現出固態。不僅地球的核心是金屬制的球,幾乎由氫和氦構成的木星,內核也是固態金屬氫的結構。
  • 一顆「金屬球」,洩露小行星「心」事
    這顆被科學家「估值」1000萬萬億美元的靈神星還有個特別之處——很可能是一顆完全由鐵和鎳組成的「金屬球」。為什麼會存在一顆完全由金屬「打造」的小行星?小行星中的金屬從何而來?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
  • 為什麼會存在一顆完全由金屬「打造」的小行星
    這顆被科學家「估值」1000萬萬億美元的靈神星還有個特別之處——很可能是一顆完全由鐵和鎳組成的「金屬球」。為什麼會存在一顆完全由金屬「打造」的小行星?小行星中的金屬從何而來?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
  • 每日科普|一顆「金屬球」,洩露小行星「心」事
    後續觀測顯示,這顆小行星的直徑約250千米,外觀呈橢球狀,質量大約是2.19×1019千克,表面布滿了隕石坑。科學家認為這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質量最大的M型小行星,同時也是小行星帶中質量最大的天體之一。此前的相關研究認為,靈神星很可能是在太陽系早期行星軌道不太穩定時,原行星與其他天體發生碰撞,原始外層巖石徹底被剝離,內核外露,最終冷卻形成了一個金屬球。
  • 3.7億km外,像極了地球內核的重金屬小行星,開礦還是探索?
    這是他發現的第5顆星體,位於3.7萬千米外、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大小是所有小行星帶天體的0.6%,是一顆約225km直徑的橢圓體,大概有3個上海大小。這顆小行星跟別的巖石天體大不一樣,它幾乎都是由鐵、鎳、鉑、黃金...構成的金屬天體,在嚮往財富的地球人眼裡真是一顆
  • 靈神星這顆傳說中「行星內核」隱藏了什麼秘密?
    一、靈神星可能是最大的M型小行星,其質量佔到了小行星帶的0.6%二、其幾乎都有鐵鎳質構成!三、從構成分析來看,如此大的直徑(241千米)的鐵鎳質天體,極有可能是某個天體的內核!其實大小和材質這些都不是關鍵,但這些特徵另天文學家極度懷疑它原本就是某顆行星的內核,結果因為某種原因直接將內核暴露在外,這種外力應該不外乎劇烈的撞擊,那麼原來它應該是什麼模樣呢?它又有如何的經歷?這些都是天文學家迫切想了解的!
  • 美或探測直徑超240公裡全金屬小行星,為更好了解地球內部
    北京時間11月24日消息,科學家們近日表示,一顆金屬構成的大型小行星很有可能實際上是一顆火星大小的原始行星留下的熔融內核。第16號小行星「靈神星」(16 Psyche)的運行軌道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據信這是一顆原始行星被太陽系形成初期劇烈的撞擊事件摧毀之後留下的殘骸美國宇航局目前正考慮發射一顆探測器飛往這顆太陽系內最大的金屬小行星,如果成行,那這將是科學家們首次對一顆完全由金屬構成的天體進行探測第16號小行星「靈神星」(16 Psyche)的運行軌道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據信這是一顆原始行星被太陽系形成初期劇烈的撞擊事件摧毀之後留下的殘骸
  • 地球居然是太陽系密度最大的天體
    、行星、矮行星、衛星、小行星,這些天體中誰的密度最大呢?第一感覺,會覺得是大質量大體積的天體,憑藉對萬有引力和天體演化的理解,木星、太陽的密度會勝出?但實際上它們的密度不足地球的四分之一。換一個角度,你可能會認為重元素較多的天體密度會更大,這樣水星就是密度最大的,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目前,已知的足夠大的天體中地球是密度之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太陽系中儲水量最大的天體是哪個?
    但是在太陽系內不只是地球上有水,相對於太陽系中的其他一些天體,我們地球上的水卻是不值一提的,比如木衛二,以及它的「鄰居」——木衛三。「超級水庫」,是太陽系中儲水量最大的一個天體。首先,木衛三主要由矽酸鹽、巖石和冰體所構成,在其內部與地球一樣,是一顆富含鐵的核心,於是木衛三也是太陽系內唯一一顆有磁圈的衛星。其次木衛三還有一層薄薄的大氣層,大氣層分為氧氣、原子氧和臭氧,可以說在木衛三的大氣層中含有微量的氧氣;最後木衛三上的海洋深度是地球的10倍之多。
  • 太陽系中儲水量最大的天體是哪個?
    但是在太陽系內不只是地球上有水,相對於太陽系中的其他一些天體,我們地球上的水卻是不值一提的,比如木衛二,以及它的「鄰居」——木衛三。 首先,木衛三主要由矽酸鹽、巖石和冰體所構成,在其內部與地球一樣,是一顆富含鐵的核心,於是木衛三也是太陽系內唯一一顆有磁圈的衛星。 其次木衛三還有一層薄薄的大氣層,大氣層分為氧氣、原子氧和臭氧,可以說在木衛三的大氣層中含有微量的氧氣;最後木衛三上的海洋深度是地球的10倍之多。
  • 太陽系行星中的巨無霸,一顆由氣體構成的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在太陽系中排列第五。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這顆行星是顆扁球體,它的赤道直徑比兩極之間的直徑大9275km。迄今為止已發現木星有79顆衛星之多。
  • 除地球外,太陽系天體上有生命嗎?
    地球上存在生命或許是宇宙中最神奇、最不可思議的奇蹟之一了。這顆星球的生物圈包含了維持地球生命所需的所有已知成分,比如液態水,以及一系列構成了生物分子的重要元素。雖然對於許多物種來,火星說仍然是一個嚴酷的世界,但這顆紅色星球可能是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最適合居住的行星。
  • 《太陽的家族:太陽系》第二章 太陽系中的天體
    第二章  太陽系中的天體  第一節  人類的家園—地球  眾所周知,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是第三顆,位於水星和金星之後。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五。地球是唯一一個不是從希臘或羅馬神話中得到的名字。
  • 太陽系黑歷史:曾擁有五顆氣態行星
    氣態行星主要由氫和氦構成,密度低,自轉速度快,大氣層厚,有光環和很多衛星。  在氣態行星表面,往往是氫和氦形成的"海洋",大氣是氫和氦,內部是固態金屬的核。比如木星,液態的氫分子層厚達14000多千米,液態的金屬層厚達45000千米。
  • 探索太陽系的秘密,由內到外觀察八大行星,你觀察到了什麼?
    太陽系的八顆行星都獨一無二,但是它們的構造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很熟悉,甚至還有點陌生,下面給大家來一趟太空之旅吧。從太陽的海海王星我們可以一路看看每個天體內部有什麼。近期發現水星可能有固態的內核以及液態金屬組成的外殼,外殼是由巖塊地函和固態地殼所組成,厚度只有四百公裡,水星太小無法留住由氫和氦組成大氣層。金星:太陽系最熱的行星,平均溫度達到了465攝氏度,。表面的壓力跟在地球水下914。
  • 太陽系中發現多顆軌道異常天體,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
    科學家就想在太陽系找到第九行星。很多人對於太陽系的結構很模糊,太陽系可以分為三層,一部分是內太陽系,主要包含行星和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外太陽系,有些天體就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繞太陽公園,它們構成了柯伊伯帶,其他一些天體距離太陽更遠,軌道平面也更為傾斜,它們構成了所謂的離散盤。
  • 木衛三:太陽系內最大的衛星,也是唯一擁有自己磁場的衛星
    宇宙中有無數的天體,其中有三類天體是我們最為熟悉的,第一類是像太陽那樣能夠發光發熱的恆星;第二類是像地球那樣圍繞著太陽(恆星)做公轉運動的行星;第三類是像月球那樣圍繞著地球(行星)做公轉運動的衛星。說起衛星,我們最熟悉的衛星就是月球,也就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的陰晴圓缺,寄託了我們多少的情思。太陽系最大衛星在太陽系內只有一顆恆星,那就是太陽,有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那麼八大行星的衛星數量有多少呢?
  • 太陽系天體體積排行榜,第一名是太陽,地球排第幾?
    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陽,如此之多的物質使得太陽成為了太陽系當之無愧的體積之王,它也是整個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直徑大約為1392萬千米,它的體積大約為地球的130萬倍。第二名,木星。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四顆氣態行星之一,也是太陽系僅次於太陽的第二大天體。
  • 這顆處於太陽系邊緣的衛星,陰冷無比,卻被懷疑存在海洋和生命
    在太陽系中,雖然目前已知的,只有地球才有生命,不過很多證據都表明,生命似乎在太陽系中並不是唯一的存在。比方說雖然如今金星和火星上的氣候環境都非常的惡劣,但是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在遠古時期,金星和火星上是存在過生命的。除了行星之外,衛星近年來也成為了科學家們的重點探測對象。衛星就是圍繞著行星運行的天體,就好像是地球和月亮之間的關係一樣。
  • 按彗星軌跡,太陽系中存在第二平面,有可能是彗星的「第二家園」
    這使得研究者們推斷太陽系中的環境,也就是說圍繞我們周圍的引力差異,在長周期彗星的形成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些結論並不是最終的定論。然而,彗星是肯定有各種各樣的運行軌跡的,不論是分布於黃道平面或空黃道平面,但是最尖峰位置並不存在於兩者中的任何一個。對於彗星軌跡的研究可以幫助天文學者們更好的推測銀河系中太陽系是如何逐步發展演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