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 吳越
8月13日6時,中央氣象臺再次發布高溫橙色預警:我國黃淮、江淮、江漢、華南中北部、重慶、貴州東部、內蒙古西部、新疆吐魯番盆地和南疆盆地等地仍將持續35℃以上的高溫天氣。這已經是中央氣象臺連續20天持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
在這場與高溫持久戰中,老百姓愈加關注,如此長時間的高溫背後到底是什麼在起作用?全球變暖到底與我國及歐美等國的高溫有沒有聯繫?8月7日,在中國氣象局「直擊天氣——與科學家聊『天』」活動上,中國氣象局氣候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正研級研究員李維京,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胡永雲等共同解讀了有關高溫的四大問題。
高溫與北極冰川有關嗎?
——青藏高原積雪和北極海冰減少導致熱力作用顯著
李維京表示,南方高溫乾旱的直接原因就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非常強大,與常年相比,它的位置偏北、偏西。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之下一定是高溫少雨的天氣。
今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如此強盛,而且持續時間這麼長的原因和青藏高原熱力作用顯著不無關係。去年我國東部地區在冬季溫度偏低,但是青藏高原的溫度卻很高。同時,從冬季到春季,青藏高原的積雪很少,使得高原接受的太陽輻射比較多。青藏高原在夏季便成為強大的熱源。這個熱源有利於副高偏北、偏西,而且有利於華北降水,不利於長江及江南地區的降水。
同時,從中高緯度來看,自去年9月份以來,北極海冰相當少,處於近十多年來的一個低點。北極海冰減少,它吸收太陽的熱量較多,使得副熱帶高壓偏北,季風偏強,有利於華北降水,不利於長江及江南地區降水。
今年的海洋受東太平洋海風量和印度洋的海風量偏低,整個西太平洋暖風地區海風偏高,也有利於副熱帶高壓的增強偏北。
高溫是否意味著全球變暖?
——今年氣候特點與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一致
胡永雲說,首先應該弄清一個有關氣候變暖的概念。不是說今年特別熱了就意味著全球變暖,今年溫度不太高的話就意味著全球沒有變暖。全球變暖是時間非常長的趨勢,過去幾十年來的溫度都在升高,這是因為,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在不斷增多,造成溫度不斷升高。
研究人員分析了一下今年的氣候特點,跟用氣候模式預測的全球變暖未來的變化趨勢是比較一致的。假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中國北方的降水確實是在增加,南方的降水確實是在減少。
從最近幾年的氣候資料分析,我們發現隨著氣候變暖,副熱帶高壓的位置逐漸向北走,南半球也在逐漸向南走。總的來看,今年的南方乾旱、降水偏少而北方降水偏多,跟這個形勢是一致的。
千萬不能說今年的溫度太高就是全球變暖,這不意味著全球變暖,而是說形勢是一致的。隨著未來的發展,可能還會出現這種天氣。
高溫在未來是否會成為常態?
——隨著大氣不穩定度增加,極端性的旱澇現象都容易出現
李維京表示,全球變暖以後,顯著的影響使得大氣當中的水分循環加劇,同時也使得大氣不穩定度增加。
這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以後,在近地層,即對流層變暖最顯著,而在對流層上層或者是平流層卻是平衡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大氣便變得不穩定了。隨著水分循環加速,大氣不穩定度增加,極端性的旱與澇現象都容易出現。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事件便增加了。
為何廣東今年氣溫歷史最低?
——副熱帶高壓偏北利於華南地區降水
李維京表示,今年高溫主要集中在長江及其江南地區。對於華南地區來說,廣東、廣西等省(自治區)的降水很多,溫度不高。這主要是因為副熱帶高壓偏北,有利於該地區的降水。
此外,到目前為止,今年生成的颱風比較多。根據統計,生成的颱風與登陸的颱風,與常年歷史同期相比,都比較多。同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登陸或者影響都集中在華南沿海或者海南、廣西沿海。降水多、颱風影響多,溫度當然會低。因此,今年廣東等省份比較涼快。
(責任編輯:葉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