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世界加速從『人類社會』和『物理空間』構成的二元空間向『人類社會』『物理空間』『信息空間』所構成的三元空間轉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潘雲鶴如是說。在其看來,疫情過後,「世界不會再回到原來的那個樣子」。
網絡會議、在線教育、線上會展……疫情催生大量「雲端見」常態化,「比如,海外許多肉類聯合加工廠生產線出現大量員工感染新冠病毒,促使這些國家努力把加工生產線轉變成由知識和數據去操作生產的模式。這種轉變我認為很快也會在中國發生。」潘雲鶴院士認為。
世界環境發生變化之時,人們對人工智慧的需求也在改變。對此,潘雲鶴院士表示,「我們在要求城市系統、醫療系統、工業系統如何智能化運行的時候,希望不只是讓計算機變得像人那樣聰明,而是希望讓一個複雜的大系統如何運行得更加聰明。」
這就意味著,人工智慧的目標有所變化。人工智慧另一個新目標是把電腦和人腦聯結起來,取長補短,變成一個既優於電腦,又優於人腦的綜合智能體。
在上述一系列背景下,人工智慧邁向2.0發展尤為關鍵。早在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統的人工智慧2.0五大方面的發展方向。
人工智慧2.0將會如何帶動數字經濟下的城市發展?潘雲鶴院士認為,其將會促使城市的產業發展和經濟治理走向數位化和智能化。「過去大數據分析經濟主要集中在宏觀的經濟發展指標可視化;而人工智慧2.0將會協助政府深入到產業鏈的縱橫發展中去治理經濟,尤其經歷2020年這幾個月之後。」
潘雲鶴院士指出,通過發展創新設計,寧波已在數字創新產業上起步,下一步除了做強制造業外,要同步把數字創意產業做強。同時他提出,浙江省在數字創意產業上步子還不夠快,作為科技、文化、藝術十分傑出的省份,浙江應在數字創新產業上大踏步前進,將科學、藝術與商業結合,既創造大的經濟效益,又產生大的文化陣容。
潘雲鶴院士提出,數字創意業既是對文化創意業的數位化改造,又是對傳統製造業的數字創意化改造。
他舉了一個例子:十幾年前,浙江嘉興一家生產毛絨玩具的企業——海利集團,每隻毛絨玩具售價6美元。有美國人找上門提出合作計劃,將每個毛絨動物對應一個手機虛擬數字動物,領養價格同樣為6美元,即小孩在玩實物毛絨玩具的同時可領養數字玩具。結果產品在美國和歐洲供不應求,價格一度達到50美元。其成功之處在於產品在物理空間和信息空間同時呈現,數字寵物可以一天天長大,可以餵養,還會撒嬌,比實物玩具做得更精彩。
數字創意產業的輸出具有多重價值,包括經濟價值和文化影響。
潘雲鶴院士以抖音(TikTok)為例。字節跳動旗下短視頻產品抖音,於2016年9月上線,旨在幫助大眾用戶表達自我,記錄美好生活。2020年3月,抖音月活躍用戶數達到5.18億。
抖音的文化影響重大,例如,推動傳統博物館推陳出新,讓文物「活」起來也火起來。據統計,我國137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中,有1275個有抖音帳號,佔93%。
2017年,TikTok進入美國市場之後,成為全球蘋果應用的榜首。在美國約有1億月活躍用戶。2020年5月全球下載量超過1.119億,比2019年5月增長了1倍。安裝量最大的國家是印度,佔總下載量的20%;美國為9.3%。近期,美國決定禁止TikTok在美國運營。理由是可能會向中國政府提供其所搜集到的用戶信息。由此可見TikTok軟的文化輸出影響之大。
潘雲鶴院士提出,當前正值數位化技術、網際網路業態和中華文化三者崛起與交匯之時,我國數字創意產業面臨諸多發展機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徵是產品的顛覆性,這在當前既柳暗花明,又十面埋伏。是成為顛覆者還是被顛覆者,已成為當前產業大變革時代的巨大挑戰。中國唯有成功駕馭它們,才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