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一直擔心的ADE是什麼?Nature子刊重磅綜述:ADE效應與新冠疫苗...

2020-11-30 騰訊網

本文作者:麥田兔子 轉載留言即可

疫苗和抗體藥物的一個主要目標是產生抗體,通過阻斷病毒與其細胞受體結合或與細胞膜的融合作用阻止新冠病毒(SARS-CoV-2)進入細胞。然而,基於抗體的疫苗及藥物療法的一個潛在障礙是:抗體依賴性增強(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效應。已有研究表明,抗SARS-CoV-2抗體可能通過ADE效應來加劇COVID-19症狀。

9月12日,以「疫苗創新與公眾健康」為主題的首屆大灣區疫苗峰會在深圳舉辦。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在大會中明確表示,「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大家討論的ADE效應,再加上成本,價格能不能降下來?」而此前,高福院士也曾強調:「目前新冠疫苗ADE沒有定論,必須要有經同行評審的數據公布才能說話」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彼得·多爾蒂感染和免疫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者們在Nature microbiology發表了名為「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nd SARS-CoV-2 vaccines and therapies」的綜述文章,討論了ADE在SARS-CoV-2中的可能機制;並概述了降低幾種疫苗和治療方法風險的原則及正在開發的療法;最後總結了哪些類型的研究可能用於揭示ADE在COVID-19疾病病理中的相關性,以評估基於抗體預防SARS-CoV-2的風險和機會。

ADE發生機制

所謂的ADE效應是指某些病毒特異性抗體(一般多為非中和抗體)與病毒結合後,結合了病毒的抗體可通過其抗體Fc段與某些表面表達FcR的細胞結合從而介導病毒進入這些細胞。一般認為,在使用疫苗或抗體治療病毒感染時,如果產生的抗體效價不高或者非中和抗體時,就會產生ADE效應。這時,抗體不但不抑制病毒反而會介導病毒侵入細胞,加重感染。登革病毒便是通過增強感染引起臨床ADE的典型例子。根據ADE參與的分子機制不同,ADE可大致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

增強病毒感染的方式:靶細胞的高感染率是通過增強Fc-FcR相互作用介導的抗體依賴方式發生的。在該方式中,非中和抗體與病毒表面結合,並將病毒直接輸送到巨噬細胞中,巨噬細胞將病毒內化並發生感染。可以通過體外試驗檢測表達FcγRIIa的細胞(如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抗體依賴性感染。

增強免疫活性的方式:該方式主要是抗體依賴的過多FC介導的效應功能和免疫複合物導致疾病加劇並發生免疫反應,通過啟動一個強大的免疫級聯來增強呼吸道疾病。通常在此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是非中和抗體。這種類型的ADE通常可通過免疫病理和炎症標記物進行體內檢查,與呼吸道病毒感染顯著相關。RSV和麻疹是增強免疫激活引起ADE的典型例子。補體級聯的過度激活已被證明會導致COVID-19和SARS的炎性肺損傷。

到目前為止的研究顯示巨噬細胞不是SARS-CoV-2感染的生產性宿主。與COVID-19病理相關的ADE最可能的機制是抗體-抗原免疫複合物的形成,導致肺組織中免疫級聯的過度激活。

ADE在病毒性疾病中發生的兩組機制

SARS-CoV-2疫苗的ADE風險

在動物模型中進行的SARS-CoV免疫研究顯示,疫苗在保護效力、免疫病理和潛在ADE方面產生的結果存在很大差異。但是,在沒有證據表明感染或疾病增強的情況下,能夠誘導抗S蛋白的中和抗體的疫苗能夠有效保護動物免受SARS-CoV感染。所以可以誘導高中和性抗體滴度的SARS-CoV-2人類免疫策略在增加治療機率並減少ADE風險方面存在較大優勢

已有研究證實注射滅活SARS-CoV-2疫苗的恆河猴高表達中和抗體,且存在劑量依賴性的保護作用,但沒有表現出疾病增強的現象。

ADE和重組抗體幹預

抗SARS-CoV-2 S蛋白的單克隆抗體也具有COVID-2019治療的潛在價值。最近在B細胞篩選和抗體發現方面的進展使得從恢復期人體供體和免疫動物模型中快速分離高效的抗SARS-CoV-2中和抗體成為可能,並為重新設計之前已鑑定完成的SARS-CoV抗體提供可能。目前針對單克隆抗體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一些人類臨床試驗也加入了FcR敲除突變,以進一步降低ADE風險。臨床前數據表明,單克隆抗體可以保護小鼠和敘利亞倉鼠對抗SARS-CoV-2,而不增強感染或疾病,當單克隆抗體濃度下降到保護閾值以下時,ADE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恢復期血漿治療Convalescent plasmaCP

在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治療情況下,恢復期血漿(CP)療法已被用於治療感染病毒的重症患者。雖然理論上存在CP抗體可通過ADE增強疾病的風險,但感染SARS-CoV和MERS-CoV的病例報告顯示,CP治療是安全的。對於COVID-19重症患者,CP治療的潛在好處尚不清楚,因為重症患者可能已經產生了抗SARS-CoV-2的高抗體滴度。文中建議在高危人群中預防性使用CP,包括具有潛在感染風險的人群如一線醫護人員和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接觸史者。與治療性使用相比,預防性使用CP可能帶來更低的ADE風險,因為與已感染病毒的機體相比,病毒早期傳播時相關的抗原負荷更低。

由於CP的精確組成在不同的治療患者和治療方案中差異很大,CP治療一般是一對一的方案,所以很難量化。為了減輕CP治療和預防中潛在的ADE風險,可以對血漿供者進行高中和抗體滴度的預篩選,純化抗S抗體,避免其他SARS-CoV-2抗原的非中和抗體引起ADE的風險。

最後:

作者提出,在COVID-19疫苗研究過程中,下面幾點需要關注:

在人體功效試驗期間,應密切實時監測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特別是理論上可能導致免疫病理的疫苗模式。

在敘利亞倉鼠模型中增加的疫苗研究結果可能提供關鍵的臨床前數據,因為敘利亞倉鼠複製人類COVID-19免疫病理比恆河猴模型更為接近

針對SARS-CoV-2的非中和單克隆抗體也可以在感染前或感染後在倉鼠模型中使用,以確定非中和抗體是否會增強疾病。

目前的臨床數據尚未完全確定ADE在人類COVID-19病理中的作用。通過免疫療法可減少ADE風險,如誘導或提供高滴度的中和抗體,而不是低滴度的非中和抗體。在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等人類呼吸道病毒感染中觀察到ADE,這表明SARS-CoV-2疫苗和基於抗體的幹預措施存在ADE的實際風險。評估動物和臨床實驗的ADE,平衡ADE相關的安全風險和幹預效果對COVID-19的研製至關重要,所以實現針對COVID-19的大規模醫療幹預迫切需要這類證據。

參考文獻:

相關焦點

  • 病毒在變異,新冠疫苗出現可怕的ADE效應咋辦?
    騰訊新聞聯合騰訊醫典推出《新冠疫苗科普系列》,和大家聊聊新冠疫苗那些事兒,歡迎大家文末留言評論,告訴我們關於新冠疫苗你想說的話。 3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提到,新冠疫苗研發過程中,新冠病毒從分離到現在才半年多,疫苗的有效期有多長,全世界的數據都還不太多。 4新冠疫苗會不會出現可怕的ADE效應?
  • 新冠疫苗潛在風險:ADE效應究竟有多可怕?
    撰文 | Gene近來,各國的新冠疫苗研發紛紛進入三期臨床階段,新冠病毒(SARS-CoV-2) 疫苗的安全性問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不少文章都提到,ADE效應可能是新冠疫苗的潛在風險。什麼是ADE效應?
  • ADE效應是什麼?為什麼有人傳言紐約青年患者疑似產生ADE效應?
    ADE效應的中文名稱又叫抗體增強免疫作用,這種效應是指患者體內之前產生過一種病毒的抗體,當患者再次遭遇類似或者變異病毒侵襲的時候,免疫系統雖然能夠釋放出原來的抗體,但是由於病毒跟原來的病毒有差異,免疫系統釋放的抗體並不會對新病毒有什麼用,它們甚至可能幫助病毒入侵細胞。
  • 高福院士和戴連攀研究員受邀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發表新冠...
    持續不斷的新冠(COVID-19)全球大流行已經造成上百萬人死亡,新冠疫苗成為保障公共衛生和解決經濟困境的迫切手段。通過全球疫苗開發者們將近1年的努力,世界衛生組織(WHO)備案了超過50種候選疫苗進入到臨床試驗,超過10種候選疫苗進入到3期臨床。
  • 高福院士在大會上的30分鐘:和石正麗合作科研,論文未獲署名
    隨著多種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階段,一些觀點指出:ADE效應可能是新冠疫苗的潛在風險[4]。事實上,在今年的「首屆大灣區疫苗峰會」上,高福即曾對ADE效應作出回應[5],如今他的觀點沒有改變:「新冠疫苗有無ADE效應,ADE效應是否會影響疫苗的使用,還是需要等到三期臨床結果出來再進行判斷。
  • Nature展望:SARS-CoV-2的ADE效應
    引言抗體依賴的疾病增強(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效應是疫苗開發和抗體治療中的常見疑慮,而引起當前全球大流行的SARS-CoV-2的疫苗設計尤其需要注意這一點。
  • 姜世勃 Nature子刊:借鑑過去,關注新冠疫苗的未來
    自2019年12月以來,新冠病毒(SARS-CoV-2)在全球迅速傳播,給世界各地的公共衛生系統和全球經濟帶來巨大壓力。因此,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和藥物是當務之急。疫苗可以以相對較低的成本保護大量人群,因此是緩解COVID-19疫情的有力工具。
  • 我們需要擔心ADE嗎?|感染|登革熱|疫苗|-健康界
    前言:不是我寫的,我隨手渣翻的……但是內容太難了,大家湊合看看吧,全文算上參考文獻5000字左右……另外需要提前澄清的是,目前只發現SARS和MERS疫苗出現了VAH,SARS-CoV-2疫苗研究到現在尚未出現具有此類證據的明確報導,因此暫時無需擔心未經確認而卻危言聳聽的消息,畢竟——國內的專家太多,信息太亂(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期刊官網:https://www.nature.com/natcancer/目標和範圍Nature Cancer 旨在發表生命、物理、應用和社會科學領域的所有癌症研究中最重要的進展,涵蓋基本的臨床前、轉化和臨床工作。
  • Moderna新冠疫苗有效率達94.5% 福奇:令人興奮
    【僑報訊】莫德納(Moderna)生物技術公司周一(16日)發布的早期數據顯示,Moderna疫苗對新冠病毒的有效免疫率為94.5%,這使其成為美國第二支成功率極高的候選疫苗。CNN11月16日報導,「這些顯然是非常令人興奮的結果。」
  • 曹雪濤院士在《自然綜述-免疫學》發文,介紹新冠肺炎免疫病理與治療
    其中,2015年發表的綜述為我國學者在此期刊發表的第一篇綜述性評論長文。此次評述發表的寓意如何?應該從免疫學的哪些角度去研究新冠肺炎的機理和治療問題?對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有什麼建議?《中國科學報》專訪曹雪濤,請他就相關問題作出解答。《中國科學報》《自然—免疫學綜述》何時向您提出了此次約稿?約稿的背景和要求是什麼?。
  • 中國跑贏全球,Nature公布全球新冠疫苗科研最新進展
    9月4日,《自然》雜誌的子刊《自然·綜述》發表了一篇全球新冠疫情的進展研究。從疫苗的研發的技術路線來看,傳統疫苗與新技術疫苗齊頭並進,而從國內技術來說,目前看傳統技術疫苗跑的竟然更快一些。在目前進入臨床試驗的候選疫苗中,11種由中國機構開發;7種獲得了美國「曲速項目」(Operation Warp Speed)的支持,該項目的目標是到2021年1月交付3億劑COVID-19疫苗,目前已宣布投入超過100億美元加速疫苗開發。8種臨床候選疫苗得到了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的資助,目前已被納入「支持新冠疫苗供應計劃」(COVAX)。
  • Nature子刊重磅:健康老年腸菌,讓年輕人「煥發新生」
    知幾文獻速遞是一個周更欄目 分享一周人體微生態及公共衛生相關前沿新聞 01 Nature子刊:健康老年腸菌,讓年輕受體「煥然一新」
  • 《科學》子刊深度研究:新冠候選疫苗的安全性如何?
    不少文章都提到,抗體依賴性增強(ADE)效應可能成為新冠疫苗的潛在隱患。近日,一名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第二次感染時症狀比首次感染更為嚴重,也讓人猜測這會不會是ADE的作用。開發疫苗的研究人員對ADE效應也早已有所關注,並且將它作為考量疫苗安全性的一個重要指標。
  • 重磅!哈佛團隊公司新冠疫苗有效性94.5%!最快下月接種
    好在,拜登上臺後開始推行口罩令,並且昨天出現了一則重磅好消息——哈佛團隊公司研製的新冠疫苗在第3期3萬人試驗結果顯示,其預防感染新冠病毒的有效性高達94.5%!疫苗有效性高不良反應為輕中度Moderna公司宣布的新冠疫苗94.5%的有效性,來自於其公司第3階段的實驗數據,高於此前美國輝瑞Pfizer、德國Biontech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90%有效值。該公司藥物實驗共有3萬名志願者,分成了兩組各1.5萬人的對比實驗組。一組接種疫苗,另一組接種安慰劑(無藥效),間隔4周時間接種2劑,隨後志願者回歸正常生活。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其中,研究論文「Tuning molecular emission of organic emitters from fluorescence to phosphorescence through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2.18
  • Cell子刊:新冠病毒D614G突變不僅沒有影響疫苗保護效果,反而對疫苗更敏感
    新冠病毒持續在全球肆虐,新增感染人數屢創新高,全球抗疫的任務依然異常艱巨。好在最近關於疫苗的好消息不斷出現,輝瑞/BioNTech和Moderna先後公布了三期臨床實驗中期分析結果,疫苗的有效性均大於90%,為控制疫情恢復正常生活帶來了曙光。但病毒難以對付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其能夠快速突變,進而影響其傳播能力、毒力等特徵。
  • 美國兩個疫苗都說很有效,中國新冠疫苗呢?
    美國FDA同意,新冠疫苗有效率超過50%,就可獲批EUA。基於此,前述兩個mRNA疫苗都已超過FDA要求。「無國界醫生-病者有其藥」項目美國政策顧問丹娜·吉爾評論,介於莫德納公司與包括美國在內的高收入國家,籤訂不透明雙邊協議,該司新冠候選疫苗近80%初始產量,將去向高收入地方,能分配給發展中國家和受人道危機影響地區的產量並不足夠。
  • RNA疫苗或成新冠疫情終結者?|rna|新冠疫苗|滅活疫苗|疫苗
    RNA疫苗的實際產能與預期可能會有偏差。撰文 | 汪汪11月9日,美國輝瑞(Pfizer)公司發布消息,稱其與德國BioNTech公司合作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對沒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健康受試者有效,且有效性超過90%。
  • 新冠病毒重組亞單位疫苗 I/II 期臨床試驗揭盲會議在微生物所舉行
    10月22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重慶智飛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智飛生物」)聯合研製的新冠病毒重組亞單位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揭盲會議在微生物所舉行。揭盲結果符合預期,新冠病毒重組亞單位疫苗在符合本臨床試驗方案的人群中具有很好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繼續開展下一步臨床試驗。作為我國重點布局的五條疫苗路線之一,該疫苗由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和嚴景華團隊研發,戴連攀研究員是成果主要完成人之一。該疫苗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