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院長:到2023年,世界將迎來中美兩極格局

2020-12-01 中國青年網

  獨家專訪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

  從韜光養晦到奮發有為,中國崛起勢不可擋

  2023年世界將出現中美兩個超級大國

  美國竊聽事件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經驗教訓:當我們強大以後,絕不能像美國那樣去監控全世界。監控全世界所帶來的後果就是你在跟全世界為敵。——閻學通

  中國真的會在十年之內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嗎?中國的周邊局勢又將走向何方?中國的外交策略正在發生哪些調整?繼續堅持不結盟原則會幫助中國崛起嗎?

  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中國經濟周刊》日前獨家專訪了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請他為我們解讀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局勢。

  「歷史是由人創造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人有能力任意改變歷史。歷史的發展具有一定慣性,在人沒有創造出強於歷史慣性的力量之前,歷史將沿著既有的軌道發展。」在閻學通看來,未來十年,歷史的慣性有利於中國的崛起。他甚至大膽預測中國到2023年將會成為超級大國,世界將迎來中美兩極格局。

  世界兩極化不可避免,中國必居其一

  「國際格局是隨著大國綜合實力的變化而變化的,大國綜合實力的基礎是國家的政治實力,而政治實力的核心則是領導者實施改革的能力。」閻學通坦言,他之所以能夠對未來十年中國崛起做出樂觀的預測,與黨的十八大後中國領導人在反腐、改革和維護國家主權方面的新政有關。

  「我做出這個預測的前提是今後十年中國的改革力度將大於所有其他大國。」閻學通解釋說。」

  閻學通在他的新著《歷史的慣性》一書中預測:未來十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升至1:5;2023年美國的GDP將為19萬億美元,屆時中國的GDP按照當前的匯率換算將為17萬億美元,按屆時的匯率計算將超過美國;2023年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影響力將達到美元影響力的50%甚至更高水平,人民幣、美元和歐元可能構成三足鼎立之勢;2023年,中國將擁有載人的太空工作站、至少3個服役的航母艦隊(有可能建成5艘航母)、4~5艘攜帶射程8000千米飛彈的戰略核潛艇、部署部隊的第五代戰鬥機(殲—20和殲—31隱形戰鬥機)。

  《中國經濟周刊》:您為什麼會對中國的未來有如此樂觀的預測?

  閻學通:有些人說我的預測很大膽,在他們看來中國十年內根本沒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實際上,持這種看法的人很多,這其中不僅有佔多數的網民,連一些從事外交工作的資深人士也認為中國不可能。然而外國民眾和政界人士對中國地位的認識卻相反,他們普遍認為中國將很快成為一個超級大國。

  根據我的觀察,許多批評我預測不靠譜的人並不知道我預測的邏輯是什麼,他們只是在感情上不同意我的預測結果,他們不願意看到中國成為超級大國。超級大國是指國力大於其他大國幾倍的國家,這是一個既定歷史時期大國實力對比的結果。

  今後十年,除中國之外,我看不出還有哪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可以接近美國。如果找不到第三個國家在十年內能成為超級大國,世界就不可避免地兩極化,而兩極化中的一極就是中國。

  《中國經濟周刊》:現在有很多人認為,中國社會內部日益積累的矛盾將影響中國的未來發展,您如何看待這樣的觀點?

  閻學通:歷史上所有成功崛起的大國都是帶著嚴重的國內問題崛起的。很多人以美國為成功樣板,認為和美國一樣就能崛起為超級大國。然而,這些人忽視了美國這個超級大國也存在嚴重的國內問題。

  冷戰時期,美國有嚴重的種族暴力衝突;冷戰後,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其國內的問題也十分嚴重。今年歐巴馬政府竟然被迫關閉聯邦政府17天,如果國內矛盾不嚴重,聯邦政府能被迫關閉嗎?

  國內問題對於中國崛起為超級大國肯定有負面影響,但這種負面影響並不意味著中國就不能崛起成為超級大國。今後十年,中美綜合國力差距仍將不斷縮小,而美國的國內問題不會比中國少,很可能比中國還嚴重。

  《中國經濟周刊》:美國能在多大程度上減緩或阻止中國的和平崛起?您如何看待未來的中美關係?您認為美日兩國是否會聯合實施一些對中國不利的措施?

  閻學通:僅在美國,有關美國是否相對衰落的爭論就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次美國聯邦政府關閉17天,使更多人相信美國的相對衰落。美國肯定是在盡力阻撓我國縮小與之實力差距的進程,但是這只會對縮小中美實力差距的速度有影響,阻止不了中國縮小與美國實力差距的大趨勢。

  今後十年,決定中美關係的主軸是競爭,但這種競爭的內容核心與美國和蘇聯當年的競爭不同。這也是為什麼習近平主席提出中美應建立新型大國關係。這種新型大國關係雖然不同於美蘇關係,但也不是什麼友好關係,我將這種關係稱為「假朋友關係」。具體講,新型大國關係好於現在的中日關係,但遠不如中俄關係,也不如中國與歐洲大國的關係。

  我們可依據友好程度將目前中國與其他大國的關係分為不同等級:1.友好關係是中俄關係;2.普通關係中有中德關係、中法關係、中印關係、中英關係;3.新型大國關係是中美關係;4.對抗關係是中日關係。

  美日是同盟,雙方聯手對付中國是正常的,但是美國會控制日本,不允許日本以發動戰爭的方式與中國對抗。

  《中國經濟周刊》:近來德國已要求美國解釋「竊聽門」事件,您認為美國的竊聽舉動會對美國產生哪些影響?

  閻學通:美國不會改變對世界的監聽,除非它沒有了這種能力。這一事件使美國的國際形象受損,使其正義性受損,而且影響了與傳統盟友的戰略關係。

  美國竊聽事件給了中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經驗教訓:當我們強大以後,絕不能像美國那樣去監控全世界。監控全世界所帶來的後果就是你在跟全世界為敵。

相關焦點

  • 2023年世界將形成中美兩極
    閻學通認為,到2023年,世界將形成中美兩極格局,但不會重現「冷戰」;東亞將取代歐洲,成為世界的中心;中國將調整對外政策,更多地承擔國際領導責任。  中美兩極非冷戰  閻學通預測,到2023年,中國經濟實力可能達到美國的水平,但軍事實力、文化實力難以趕上美國,中國無法全面超越美國,因而2023年可能形成中美兩極的國際格局。
  • 學者:中美兩極格局或2020年定型 中國需要盟友
    日前有印度學者稱,由中印崛起而主導的「亞洲世紀」或提前到來,英國「脫歐」會帶來什麼樣的世界格局變化?對中國是利大還是弊大?《環球時報》記者就此專訪清華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聽他分析英國「脫歐」將帶來的各種影響。3年前,他就對英國「脫歐」作出了預測。
  • 閻學通:亞太已形成中美兩極格局
    【訪談嘉賓】閻學通,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已出版《歷史的慣性》、《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古代中國思想與當代中國力量》(英文)等多部著作。其後,他還談到了中美兩國今後博弈的主要看點:不再是爭奪資源、戰略要地、市場,爭奪的核心是規則制定權。而在亞太地區,中美兩極格局已經比較明顯。這一判斷,實則與他2013年的著作《歷史的慣性》中的預測一脈相承,他曾在書中寫道,到2023年,中美綜合國力將達到同一等級,世界將形成中美兩個超級大國的國際格局。
  • 2023年中國將成超級大國:至少有3個航母艦隊
    年中國將成超級大國:至少有3個航母艦隊 (1/8) "← →"翻頁
  • 專家:世界正形成未來技術領域中美兩極競爭格局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10日消息 俄羅斯量子中心總經理、俄國家原子能集團量子技術項目辦公室主任魯斯蘭∙尤努索夫認為,如今在量子技術和人工智慧領域這些最有前途的兩種未來技術方面,中美之間的兩極競爭格局正在形成。
  • 閻學通:新冠疫情不會對世界格局產生根本影響
    新冠疫情能否對世界格局產生根本影響?近日,著名國際問題專家、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接受人文清華獨家專訪,指出新冠疫情不會對世界格局產生根本影響。閻學通:新冠疫情會不會導致世界格局發生改變?
  • 專家:中國崛起勢不可擋 2023年將成超級大國
    中國真的會在十年之內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嗎?中國的周邊局勢又將走向何方?中國的外交策略正在發生哪些調整?繼續堅持不結盟原則會幫助中國崛起嗎?  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中國經濟周刊》日前獨家專訪了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請他為我們解讀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局勢。
  • 清華迎來兩位新院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表示,人工智慧技術對於中國和世界的發展意義重大,需要整合多學科力量,加強智能社會治理問題的研究。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的成立對社會治理、人工智慧的學術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對於佔領智能社會治理的新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 兩極格局下的世界
    兩極格局下的世界 2011-03-19 14:18 來源:中學生學習庫 作者:
  •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大國崛起靠政府領導改革的能力
    在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看來,歷史上所有大國崛起都有一個共同因素,那就是靠政府領導改革的能力。所以,要想贏得未來中美戰略競賽,中國必須在一定時期內做到在改革的程度、廣度和深度上都超越美國。在當下,中國應避免和美國進行「意識形態之爭」,而是把資源更多投入到科技競爭上。
  • 美報:中美--亞洲多極格局中的兩極
    美國《紐約時報》1l月1日文章 原題:多極中的兩極(作者菲利普·鮑林)  首腦會議充其量只是象徵性的會議。但上周在河內舉行的東亞首腦會議具有極其重要的象徵意義。此次會議表明,面對中國崛起,美國認識到需要結交各類非正式的盟友,而中國也認識到鄰國並不相信它作出的和平崛起的承諾。
  • 任衛東:世界正形成新的兩極格局
    冷戰後,美國國際戰略的核心任務就是將原社會主義陣營和中間地帶的國家全部納入其勢力範圍,從而將其原本局限在西方世界的霸權體系擴張至全球範圍。在單極霸權時代的前期,霸權力量強,反霸力量弱,美國進攻、其他國家躲避退守的態勢十分明顯。但美國的霸權戰略不僅使霸權與反霸的矛盾空前尖銳化,也嚴重透支國力,加劇內部危機。
  • 中國崛起締造「兩極多強世界」新格局
    結果有目共睹,一極世界夢想幾乎成昨日黃花,多極世界設想也已經夢斷藍橋。目前的世界格局,已經朝著一個新的既不是冷戰時代的兩極世界,也不是空想的多極世界的,由中美兩個大國主導的「兩極多強」的世界新格局邁進。這出乎人們的預料,卻符合世界發展規律,符合人類歷史的發展方向,值得進一步加以推動。一、一極世界完全行不通。除了少數幾個美國走狗國家,如日本、韓國外,沒有更多的國家贊成美國的一極霸權。
  • 馮玉軍:俄戰略界縱論「後疫情時代」國際格局與世界秩序
    圍繞疫情之後世界是否會形成類似冷戰的兩極格局,俄羅斯戰略界存在不同看法。一種觀點以瓦爾代俱樂部項目主管、高等經濟大學歐洲與國際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季莫菲·博爾達切夫為代表。其核心觀點是,以中國和美國為中心的新兩極格局將是國際政治在2020年以後面臨的最大風險。他同時強調:「與冷戰時期的兩極格局相比,正在形成的新兩極格局或將成為世界大戰的前提。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世界正形成新的兩極格局
    冷戰後,美國國際戰略的核心任務就是將原社會主義陣營和中間地帶的國家全部納入其勢力範圍,從而將其原本局限在西方世界的霸權體系擴張至全球範圍。   在單極霸權時代的前期,霸權力量強,反霸力量弱,美國進攻、其他國家躲避退守的態勢十分明顯。但美國的霸權戰略不僅使霸權與反霸的矛盾空前尖銳化,也嚴重透支國力,加劇內部危機。
  • 一方獨霸到兩極格局,現在朝多極化進發,看看中國搏擊賽事的發展
    一方獨霸到兩極格局,現在朝多極化進發,看看中國搏擊賽事的發展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世界進入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
  • 姜鵬:兩極格局下同盟政治中的「科林斯難題」研究
    但沿用過時的地緣政治話語及思維仍可能導致同盟主導國在世界權力三大核心區「技術核心區」、「生產核心區」和「資源核心區」分別陷入到「心臟地帶推論」、「多米諾推論」與「黃金之國推論」的戰略迷思。同時,通過對兩極格局下同盟類型與同盟管控的研究發現,在「威脅一致型」與「權威支配型」同盟中,主導大國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和對盟友的約束力。
  • 南京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將推遲到2023年舉行
    新華社南京12月10日電(記者王恆志 潘曄)世界田聯官網北京時間10日發布消息稱,原定於2021年3月舉辦的南京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將推遲至2023年3月舉行。記者隨後從南京方面確認了這一消息,這也是原定於今年3月舉辦的該項賽事第二次宣布推遲。
  • 兩極格局再現?俄學者:歐洲不想和中國對抗
    據環球網7月24日援引俄羅斯學者發布的一篇名為《世界會出現全新「兩極格局」嗎》的文章中指出,美國政府持續挑動跟中國的對抗,或許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最重要的地緣政治變化。
  • 高考歷史複習:當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
    2、蘇聯作出的反應 成立華約組織,1955;(標誌兩極對峙的格局正式形成)。  3、"冷戰" 的影響  政治上:嚴重惡化了國際關係,使戰後世界分裂為兩個敵對的陣營。  經濟上:嚴重妨礙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被人為地劃分為幾個封閉的經濟體系。  軍事上:由於兩個軍事政治集團擴軍備戰,局部戰爭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