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魔魔】
前言:據光明網報導,日前,一枚名為"獵鷹"9號美國火箭原計劃被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在佛羅裡達州發射,但在發射前2秒,任務突然被直接取消,具體緣由官方並未及時公布,隨後民間各大媒體紛紛猜測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該公司數天內第二次臨時取消發射。
據報導,該枚"獵鷹"火箭原計劃將攜帶60顆攜帶有Starlink網際網路系統的60顆衛星送上太空,這是該公司例行幫助美國軍方完成衛星運輸工作任務之一。
SpaceX屬於民營企業,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同歸同源,但前者由於採用了更為先進火箭回收技術,突破性打破傳統火箭發射在人們觀念中耗資、耗物料觀念,將近地軌道火箭運載項目變為不再是國家機關專屬。
可回收火箭有一個顯著優勢,即資源再利用。火箭在創始之初到具體建造實施是一項極度耗費財力和物力之事,因此SpaceX誕生目的便是研究出一套高效且可行的火箭發射回收方案,並將之商業化普及到民用領域。二手火箭並非意味著"掉價",相反,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一直在媒體面前稱讚這項創新技術。
馬斯克表示,通過回收火箭發射過程中包括推進器、整流罩以及引擎等物件,可以顛覆該行業長久以來所面臨困局,並可節約出大量資金,大幅度降低火箭發射成本。雖說重複利用是一項創新之舉,但對於火箭這種高難度、高精密技術來說,整流罩和助推器等物件難免會因重複利用而產生零件老化等現象,久而久之也便留下不少安全隱患。
早在前不久,SpaceX就在"獵鷹9"第一次發射時突發"意外",發射程序被迫終止,如今該計劃又迎來第二次發射失敗,多少暴露出馬斯克引以為傲的火箭技術因零件重複使用造成損害而暴露出自身弊端。新技術有利有弊,SpaceX推崇將火箭發射普及到民用領域,讓天價火箭走下"神壇",但回收技術還是難免存在風險,因此有媒體猜測任務失敗多半因"二手零件"不穩定而致。
美國技術領先全球,但發展過程中仍逃不過各類"小毛病"。航天之路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所努力目標,而中國也是在憑藉自身頑強和努力走在世界前列,這條路任道而重遠。如今美國受限於自身困境發展緩慢,"獵鷹"9號問題頻發或許正暴露出該國目前正經歷瓶頸階段,這恰恰是中國趕超美國好機會,未來我國航天事業能否創造出輝煌篇章頗為令人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由《祁連軍武》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