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稱中國對北極滿懷熱情:從觀察員變為「點歌人」

2020-12-0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5月11日報導 俄羅斯《專家》周刊5月10日發表了謝爾蓋·馬努科夫題為《這個該死的東西正在融化》的文章,文章稱,北極國家和世界主要經濟體對北極冰川融化的興趣不難理解——冰川不但開啟能夠大幅縮短商品和貨物往返美洲和亞洲時間的貿易線路,而且令開採隱藏在北極圈的不計其數的礦產成為可能。而當牽扯到原料和礦產時,中國也滿懷熱情,在各個方面表現出對北極的興趣。

美國海軍部長理察·斯潘塞談到北極時不講外交辭令,稱「這個該死的東西正在融化」,正是北極冰川的急速融化迫使美國及其他國家緊急通過北極戰略——美國的戰略應在今夏公布並初步考慮了今後16年,不過北極融化得非常快,以至於戰略將不得不在四年後就進行修改。

文章表示,中國去年就公布了北極戰略。中國是北極理事會觀察國和在北極的利益不斷增長的近北極國家,觀察人士認為,形象地說,中國正在迅速從過去的北極觀察員變為「點歌人」。

文章稱,對中國而言,北極的戰略重要性清楚明了:沿俄羅斯北部沿岸從亞洲到歐洲或美洲的道路比經馬六甲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的傳統路線節省多達15天,而且對中國來說同樣十分重要的是,可避開來自美國的海軍。

據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估計,到2020年時5%至15%的中國貿易量途徑北極。

文章稱,從長遠來看,北京期望利用的還有一條更短的路線——經過由於冰川在短短數十年後融化而得以航行達到的北極點。

大連海事大學極地海事研究中心主任李振福相信,「誰能控制北極航線,誰就將控制世界經濟和國際戰略的新航線」。

文章稱,中國將自己打造為北極地區主要經濟體,不但歸功於它的直接存在,而且依靠對其他北極國家的影響力,中國對這些國家投入巨額資金,中國的投資主要面向礦產和北部港口發展。

在中國的潛在地區夥伴當中,有5個北歐國家兼北極理事會成員:冰島、丹麥、挪威、芬蘭和瑞典,這些國家在北極的宏偉計劃和項目需要投資,中國投資者對冰島和格陵蘭尤其有興趣。不久前芬蘭和中國籤署了建設「冰上絲綢之路」資料庫的協議,將北極線路與亞洲市場相連。

相關焦點

  • 英媒:氣候變暖群雄逐鹿北極 中國亮牌「入局」
    參考消息網1月30日報導 英媒稱,北極控制博弈正酣之際,中國發布北極政策白皮書,闡明「極地絲綢之路」(「冰上絲綢之路」)的目標和計劃,呼籲加強相關國際合作。中國近年來把參與南北兩極的管理納入發展戰略,在極地議題中力爭話語權,提升影響力。2017年5月,中國國家海洋局發布南極政策白皮書,總結闡明在南極科考的情況。北極白皮書則以政策文件形式歸納了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基本主張和戰略目標。2013年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13個正式觀察員之一。
  • 俄媒關注:中國電影如何走向世界?
    俄媒稱,2018年中國的電影總票房可能超過100億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本網注),只比全球最大的北美電影市場略少一些。報導稱,上海的影業公司拍攝的電影達到了世界水準,女演員周璇的魅力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北京電影學院在上世紀50年代便成立了。1978年,學校開始招收首批大學生。這些人各不相同,但都滿懷熱情。其中的佼佼者當屬陳凱歌和張藝謀。這兩位同齡導演拉開了中國電影復興和它真正黃金時代的序幕。
  • 日媒:中俄北極靠近 中國處在受益理想位置
    原標題:日媒:中俄北極靠近 中國處在受益理想位置日本《外交學者》1月3日文章,原題:對俄羅斯的制裁、中國和北極 目前,俄北極近海能源計劃處於中斷期,制裁促使西方企業紛紛離開俄羅斯,造成這些項目前途未卜。但這種狀況不會持久。
  • 俄媒:中國南極科考站數量或已超越俄羅斯
    俄媒稱,中國自主建造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的正式交付儀式,日前在上海港隆重舉行。考慮到中國經濟和科技發展風生水起,在不久後的將來,中國在南極科考站的數量和質量或將超過俄美。據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7月21日報導,首艘「雪龍」號是1993年在烏克蘭而非中國建成的。
  • 中國衛星將服務「一帶一路」 俄媒:東半球天氣預報主要靠它
    參考消息網6月25日報導 俄媒稱,中國向軌道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星,它能對地球三分之一的面積進行氣象監測及其數據搜集。風雲二號H星將位於印度洋上空,取代在那裡超期服役的歐洲氣象衛星。俄羅斯記者兼中國問題專家米哈伊爾·科羅斯季科夫為衛星通訊社撰寫此文就此加以評論。
  • 愛沙尼亞申請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
    新華社塔林11月30日電(記者郭春菊)愛沙尼亞總統卡柳萊德30日說,該國已於11月9日提交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的申請,愛沙尼亞可通過數位化智能解決方案為北極地區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愛沙尼亞當天在首都塔林舉辦了一場有關愛沙尼亞申請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地位的視頻會議。
  • 中俄合作開發北極,俄駐華大使:北極航道將建大型交通樞紐
    傑尼索夫透露,對北極地區的開發將在北方海航道的開頭和盡頭修建兩個大規模交通樞紐,分別位於摩爾曼斯克和勘察加半島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北方海航道示意圖在12月2日舉行的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中,雙方提到要加強在北極可持續發展合作,包括開發利用北方海航道,並且促進在北極航道中推動互利的合作項目。
  • 俄媒稱「旅遊蛋糕被外人掌控」
    參考消息網1月11日報導 俄媒稱,俄羅斯戰略研究所發布的報告指出,旅遊業的發展並未給俄羅斯經濟帶來太多裨益,相關行業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最多不超過5%,這一比例較之多數大國要低得多。此外,由於存在灰色地帶,部分旅遊收入未能充實國庫。
  • 多國加入北極航道油氣博弈 俄專家明確抵制中國
    全球市值最大石油企業美國埃克森美孚8月30日在俄羅斯黑海沿岸城市索契籤署了俄羅斯北極大陸架戰略夥伴關係協議。  以上國家動態充分說明對北極「圈地」熱情升溫,分析人士稱,這些國家是為顯示其在北極「永久性和季節性」的存在能力。從政府、企業再到學界的多個層面,北極地區開發成為熱點追逐對象。
  • 俄媒:把盧布託付給中國取款機 中國成俄第二ATM供應國
    參考消息網3月10日報導 俄媒稱,根據俄羅斯聯邦海關局的統計,中國首度躋身俄銀行業自動取款機(ATM)三大供應國。此外,俄採購外國ATM的總量自2013年後首次出現增長。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3月9日報導,俄聯邦海關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俄羅斯的銀行從中國採購了價值2340萬美元的ATM,由此中國成為俄市場第二大ATM供應國。佔據首位的是德國,俄共採購4390萬美元的德國ATM。第三名是韓國,對俄供應價值1950萬美元的ATM。這是俄市場三大進口ATM供應國的名單自2013年起首次發生變化。匈牙利曾是俄最大供應國。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同時,俄也是最早向北極派出科考隊的國家,早在彼得大帝時期,沙俄海軍航海家維塔斯·白令曾於1728年穿越北極圈,成為第一個到達北極的人。在此後200多年的時間裡,俄從未停止過對北極的探索。冷地熱土,北極之地引人垂涎北極地區擁有不可估量的地緣政治價值。
  • 俄媒:中國2022年發射空間站 並向外國太空人開放
    原標題:中國計劃2022年發射天宮空間站俄媒:航天將實現跨越式發展參考消息網8月9日報導俄媒稱,中國計劃2022年發射天宮空間站。天宮預計將遵循與國際空間站類似的設計標準,並向外國太空人打開大門。
  • 原標題:俄媒:俄羅斯準備向中國出口火箭發動機
    俄媒:俄羅斯準備向中國出口火箭發動機 原標題:   參考消息網10月14日報導 外媒稱,塔斯社援引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裡·羅戈津的話說,俄計劃在梅德韋傑夫總理12月訪華前起草完畢向中國提供火箭發動機的文件。
  • 地磁北極正加速靠近俄羅斯!俄媒:南北磁極或再次迎來互換時間
    文/行走天涯地磁北極正加速靠近俄羅斯!俄媒:南北磁極或再次迎來互換時間地球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顆孕育生命的搖籃星球,除了地球上擁有著厚厚的大氣層,地球上擁有著水資源以及地球處在太陽系內的宜居帶上。據海外網12月14號的消息,地球北極的磁場就已經開始加速的朝著俄羅斯方向靠近了。隨著地球南北極的調換,地球的磁場至少會被削弱5%的程度,這會使得這段時間的地球是毫無防備的,紫外線等各種太陽風暴的粒子都會朝著地球襲擊而來。很有可能會對地球上的萬物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和影響。
  • 中國離北極有多遠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室主任張俠告訴《望東方周刊》。  北極對中國的影響超過普通人想像  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除了北極熊和愛斯基摩人,北極也許僅僅只是一幅冰天雪地的混沌畫面。然而,隨著北極冰川的快速消融,原本一度被人所遺忘的北極地區又開始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 蓬佩奧稱如果北極地區要發展必須關注俄中兩國的威脅,外交部回應
    《環球時報》記者:美國國務卿蓬佩奧3日發推特稱,如果北極地區要發展,我們必須首先關注俄中兩國的威脅。中國想成為一個「近北極國家」是共產主義幻想,中國遠在北極900英裡之外。中方對此有何回應?華春瑩:蓬佩奧先生距離算得很準啊。他測算出中國距離北極圈900英裡。
  • 外媒:俄北極圈內發生漏油事故 大面積河水被染紅
    【延伸閱讀】俄媒:俄羅斯與北約展開北極「軍備競賽」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導 美國打算「恢復美國在北極的領導地位」。華盛頓準備「挑戰俄羅斯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軍事影響力」。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在對美國海岸警衛隊軍官學校畢業生講話時,發表了上述觀點。
  • 俄媒:中國研製出史上最強大離子噴氣發動機
    參考消息網1月14日報導 俄媒稱,中國研製出世界上最強大的離子噴氣發動機。  據俄羅斯衛星網1月14日援引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據中國《科技日報》消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502所專家向客戶展示了新一代離子發動機。
  • 冰島為中國和北極「牽線」
    本報社記者饒愛民/攝《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馮堅 謝來 發自北京4月20日,中國總理溫家寶抵達歐洲四國訪問中的第一站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此行作為中冰建交41年來中國總理對冰島的首次訪問,吸引了國際媒體普遍關注:中國和冰島宣布達成北極合作的框架協議,冰島政府則表示支持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為什麼是冰島?
  • 蓬佩奧稱中國距離北極太遠「近北極」是幻想 外交部:美國距離南海...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1月5日北京消息(記者 曹婷)5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就美國務卿蓬佩奧提「中俄威脅」應詢表示,蓬佩奧無視客觀事實,炒作意識形態,渲染北極安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