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
導言: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老年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歐美國家男性中,其發病率已超過肺癌佔第一位。在我國,受人口老齡化、飲食結構改變以及檢測水平提高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2009年,湯富酬等人首次報導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中科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基於液滴的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發現了一種新的前列腺祖細胞類型,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促使前列腺癌的發生。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領導,並於8月17日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題為「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identifies a distinct luminal progenitor cell type in distal prostate invagination tips」
研究人員從小鼠前列腺中分離出的35000多個細胞,並進行了鑑定。前列腺上皮包括管腔細胞、基底細胞和神經內分泌細胞,但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
通過單細胞轉錄組學方法,研究人員發現了三種管腔細胞類型,其中一種稱為Luminal-C,可追溯到小鼠前列腺中的兩個不同位置。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能代表前列腺癌的起源細胞。研究人員進一步證實了人類中Luminal-C細胞的存在。
高和他的同事在論文中寫道:「這些發現將增進我們對正常前列腺發育和前列腺癌的理解。」
研究人員使用基於液滴的單細胞RNA測序,分析了四隻健康成年雄性小鼠前列腺中的8500多個細胞。這些細胞分為11個不同的簇,表達不同的標記基因,其中許多是已知的簇標記。管腔細胞包括三個簇,它們被稱為Luminal-A,Luminal-B和Luminal-C。其中,Luminal-C細胞的標記是Tacstd2、Ck4和Psca基因的表達。
此外,Luminal-A和Luminal-B細胞在蛋白質摺疊,離子穩態和體液分泌方面的活性很強,而Luminal-C細胞則參與組織發育和上皮細胞分化。細胞軌跡分析顯示了從Luminal-C到Luminal-A和Luminal-B的軌跡。
通過對10周齡小鼠前列腺不同部位的13744個細胞進行分析,研究人員追蹤到了前列腺腹側的Luminal-A細胞,以及前列腺前部和背側前列腺的Luminal-B細胞。但是,在整個前列腺中都發現了Luminal-C細胞。
通過免疫螢光共定位分析,他們注意到一些Luminal-C細胞可以在遠端被發現,而在近端也發現了一些Luminal-C細胞,研究人員將其分為Dist-Luminal-C和Prox-Luminal-C兩個亞組。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在遠端前列腺腺體內陷尖端發現了Dist-Luminal-C細胞。
Dist-Luminal-C和Prox-Luminal-C細胞都是前列腺腔祖細胞,Dist-Luminal-C細胞可以再生遠端前列腺腔譜系,而Prox-Luminal-C細胞可以再生近端腔譜系。
研究人員發現,兩者都可以引發腫瘤。在Luminal-C譜系中,缺乏腫瘤抑制基因Pten的小鼠在遠端前列腺內陷尖端和近端前列腺中出現了前列腺增生。儘管研究人員指出,Dist-Luminal-C細胞和Prox-Luminal-C細胞都可以作為前列腺癌的細胞起源,但Dist-Luminal-C細胞似乎更易引起癌症。
研究人員進一步從一位男性體內分離出前列腺細胞,並分析了其中11000多個前列腺細胞,發現人類體內存在四組Luminal細胞亞型。他們發現了人類的Luminal-A,Luminal-B和Luminal-C細胞簇以及未定義的Luminal細胞群。
此外,研究人員分析了人類前列腺癌的活檢樣本,並發現其中Luminal-C標誌物TACSTD2、CK4和PSCA在這些樣本中的表達高於健康前列腺,這表明Luminal-C細胞可能是人類前列腺癌的起源細胞。
高及其同事表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對前列腺譜系層次的深入了解,確定了Dist-Luminal-C細胞是內陷尖端的管腔祖細胞群,並揭示了前列腺癌的潛在細胞起源之一。」
參考:
【1】https://www.genomeweb.com/sequencing/single-cell-transcriptomic-study-uncovers-cell-type-may-contribute-prostate-cancer#.XzzZc6Ezb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