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照片顯示,美飛船收集小行星礦石超60克,明年3月返回地球

2020-11-02 趣味探索

近日,美國OSIRIS-REx號飛船對3.3億千米外小行星進行了一次暴力採礦,現場碎片橫飛,好不壯觀,其它國家只有羨慕的份,這現在已經是眾所周知的消息了,不少人表示欽佩美國超高的航天科技。

此次太空採礦非常成功,但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反而有點小擔憂,因為當時還無法確定飛船樣品採集器到底收集了多少克樣品,因為按照原要求,OSIRIS-REx號飛船至少需要收集60克樣品,如果不夠就會再次採樣。

在地球上,我們要確定一個物體質量,只需要簡單地用秤一稱便知道了,但在外太空中,由於沒有任何重力,要確定物體質量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這仍然難不倒美國宇航局專家,他們想出兩種方法用來確定樣品質量,一是在樣品採集器頭部安裝一部可見光相機,專門用來記錄進入樣品採集器中樣品數量,二是讓樣品採集器沿平面旋轉,根據張力差異來感知內部樣品質量。

不過現在,飛船SamCam相機捕捉到三張非凡照片,在飛船觸地那一刻,有大量巖石和灰塵樣品進入到採集器內,隨後還有一些細小顆粒正從樣品收集器內逸出,這可能是樣品收集器收集了太多樣品,當採集器在關閉時,一個較大碎片卡在樣品採集器聚脂薄膜瓣片上。

於是,美國科學家確定了,飛船內小行星樣品質量不少於60克,終於可以放心了,現在當務之急是,快速將樣品收集器裝進密封的樣品艙內。

對於美國OSIRIS-REx號飛船而言,探索小行星貝努最大意義莫過於收集小行星樣品,然後將它送回地球,如今基本算是大功告成了,接下來應該開始返回地球了。

不過根據美國宇航局意思,OSIRIS-REx號暫時不會返回地球,計劃於2021年3月返回,所以在最近這幾個月的時間內,它還會繼續跟小行星貝努保持1公裡遠距離,結伴飛行在3.34億公裡外的深空中,繼續對它進行最後探索。

截至2020年10月24日,OSIRIS-REx號飛船已在太空中飛行了4年零一個月,飛行距離達到37.14億公裡,成為最備受矚目的太空飛行器之一。

當然,最受人關注還是高難度的小行星採礦過程,比著陸月球表面難度可能還要大,要知道月球只有38萬公裡遠,而小行星則有數億公裡遠。在當今世界上,擁該項航天技術國家估計也只有美、中、俄、歐盟、日本五家,而成功對小行星採礦的國家只有美國和日本。

美國之所以花費數億美元打造飛船進行小行星採礦,其目的有兩個,一個是為了了解小行星材料構成以及形成歷史,從而研究太陽系起源,另一個目的是對小行星進行試探性採礦,有利於未來太空採礦行業的發展。

儘管現階段的實際太空採礦還不太現實,費用肯定遠遠超過收入,但隨著人類航天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太空飛行器發射費用將會大幅下降,SpaceX火箭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現在1公斤物品發射費用已經降到了1400美元,未來有可能還會下降10倍。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相關焦點

  • 意外發生了,美國飛船剛採集的小行星礦石,沒放熱就溢出60克
    ,是未來人類發展大型太空採礦飛船的雛形,因為OSIRIS-REx號在2020年10月21日那一天,使用採集器一次性收集了約400克小行星礦石,美國OSIRIS-REx號和日本隼鳥2號,日本隼鳥2號在2019年就完成小行星採礦任務,現處在返回地球的旅途之中,離地球僅剩最後1千多萬公裡,因此大家把注意力投向現在才完成小行星採礦的美國OSIRIS-REx號。
  • 因礦石不斷溢出,美緊急向採礦飛船發送指令,將提前密封返回艙
    這的確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值得他國航天機構學習和借鑑,美國東部時間10月28日,美國宇航局(NASA)緊急向3.36億公裡外歐西裡斯-雷克斯號採礦飛船發送了一系列指令,命令採礦飛船迅速將將剛收集的小行星樣品放進樣本返回艙
  • NASA採礦飛船成功關閉返回艙蓋子,鎖定小行星礦石
    OSIRIS-REx號是一艘飛行3.3億公裡外的採礦飛船,光造價就高達8億美元,這還不包括Atlas V運載火箭發射費用,約1.835億美元,OSIRIS-REx號推出的主要目的是對小行星貝努進行採礦,然後送回地球,在經過兩次彩排演練後,終於在10月20日成功觸碰了小行星表面,獲得約400克礦石,
  • 歷史性時刻來了,3億公裡外飛船將採集小行星礦石,需一氣呵成
    在2020年9月,帶著小行星礦物的日本隼鳥2號飛船與地球僅相隔2000多萬公裡,馬上就要進入近地軌道了,而可以與日本隼鳥2號飛船相媲美的美國OSIRIS-REx號也已確定採集小行星本努礦石,歷史性時刻即將到來。
  • NASA 探測器成功收集小行星 「本努」樣本,遠超 60 克計劃
    現在 NASA 正面臨著一項艱巨的任務,即在不洩漏大量物質的情況下,如何將已經收集到的物質完好保存起來。由於太空飛行器遠在約 2 億英裡(3.2 億公裡)之外的太空失重環境之中,這一微妙過程變得更加困難。圖示:這張照片顯示 OSIRIS-Rex 小行星探測器採樣器頭部沾滿從 「本努」表面收集到的巖石和塵埃但是,噴射氮氣似乎激起了小行星表面太多的沙礫和灰塵,以至於一些沙礫和灰塵被卡在了裝置中,使得蓋子一直處於打開的狀態。
  • 就為60克?OSIRIS-REx飛船準備採集小行星樣本
    取樣時間定在周二,即10月20日。如果它成功了,這將是美國歷史上的首次。(日本的探測器目前正攜帶著來自龍宮162173號小行星的樣本返回地球。)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在飛船離開之前的5到10秒內,至少有60克的灰塵會被吸附在收集室裡。
  • 帶著礦石的飛船在追逐地球,即將變軌
    ,多得都關注不過來了,不過其中最能引人注目,還是那艘帶著小行星礦石返回地球的日本隼鳥2號。,正在歸途中的隼鳥2號飛船正在追逐地球,截至10月30日,飛船與地球距離僅剩最後1300萬千米,即將執行變軌點火,進入近地軌道,按照原計劃,當隼鳥2號與地球距離縮短到只有350萬公裡時,就會自動啟動化學推進劑,改變飛行軌跡,從距離地面約200公裡的高度掠過澳大利亞上空,並將珍貴樣品返回艙投放澳大利亞一處沙漠。
  • NASA飛船已成功降落在離地球3.2億公裡的小行星上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 Osiris Rex」飛船已成功降落在小行星「 Benne」上。奧西裡斯·雷克斯(Osiris Rex)開始從距離地球約3.2億公裡的本尼(Benne)軌道下降,朝北半球的「夜鶯」隕石坑駛去。將機械臂從飛機上伸出並在早上7:00後將尖端接地6秒鐘後,我們嘗試收集60克以上的沙子和其他樣品。此後,據說它正常上升。Hayabusa 2向地表發射子彈以舉起沙子和其他物體,而Osiris Rex則採用了向地表吹氮氣的方法。
  • NASA的太空飛行器準備登陸小行星,採集樣品後返回地球
    自2018年到達小行星Bennu以來,NASA的OSIRIS-REx太空飛行器一直在跟著Bennu,並一直分享拍攝的照片。但是,飛船不僅前往那裡拍攝照片,還可以降落到小行星的表面,並取樣返回地球。OSIRIS-REX任務的主要目標是從Bennu獲得至少60克的樣品,並將樣品返回地球進行詳細分析。
  • 美飛船短暫觸碰3.33億公裡外小行星,完成採礦任務
    北京時間10月21日凌晨,當我們還在酣睡之時,3.33億公裡外的美國飛船OSIRIS-REx號按預定計劃執行了一次小行星採礦任務,慢慢接近小行星貝努,4個多小時後短暫觸碰小行星表面美國飛船完成小行星採礦任務,用美國宇航局專家一句話來形容:OSIRIS-REx號完成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舉,10月21日凌晨1:50,OSIRIS-REx號啟動化學推進器,向貝努飛去,在接近過程中,順便完成了長達3.35米採樣臂的伸展,將「即取即送」樣品採集器(TAGSAM)放在了最下方。
  • 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成功接觸距地球3.21億公裡小行星
    貝努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了解早期太陽系的窗口,因為它早在數十億年前就已形成,並向其扔出可能有助於地球生命的成分。如果周二的樣品採集活動(即「即取即走」(TAG))提供了足夠的樣品,任務團隊將命令飛船開始存放珍貴的原始樣品,並於2021年3月開始返回地球。他們將為明年一月份的另一次嘗試做準備。
  • 小行星樣本塞進太空艙返回地球
    2020年10月20日,太空艙將帶著從小行星表面收集的瓦礫返回地球。科學家周四說,美國宇航局的一艘宇宙飛船將2磅多的小行星樣本塞進一個太空艙,在因蓋子卡住而丟失一些珍貴的戰利品後返回地球。在2023年太空艙降落傘進入猶他州沙漠之前,他們才知道從2億多英裡(3.22億公裡)以外的小行星Bennu的宇宙運輸的確切量。
  • 懸停40米高度3秒!NASA飛船在小行星上空危險演習,採礦倒計時
    美國東部時間8月11日,美國OSIRIS-REx飛船順利完成對小行星本努的第二次低空危險演習,並再次獲得一張近距離照片,顯示了粗糙不平表面上布滿大大小小石頭。為什麼OSIRIS-REx飛船要執行如此危險的演習機動呢?因為NASA需要收集演習經驗,了解飛船機動性,為2020年10月20日的觸地採礦而準備,這將是NASA飛船首次對小天體進行採礦,雖然只是收集幾十克樣品,但對於科學研究已經足夠了。
  • 美宇航局探測器在貝努小行星採樣成功,三年後返回地球
    太陽系中有著許許多多的小行星,對我們人類來說,它們都是將來可資利用的豐富礦藏,未來人類可以在小行星上挖礦,可以移民小行星,也可以將小行星打造成星際飛船,但在現階段,我們還只能對小行星進行觀察測量,處於科研探索階段,最多也就是從小行星上採樣返回測定它上面的物質情況了。
  • NASA將派出宇宙飛船,到這個小行星上,並拿到巖石返回地球
    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Osiris-Rex)太空飛行器下周將短暫降落在一個大型小行星上,並從其表面抓取一些巖石和灰塵,然後返回地球進行研究。這次活動標誌著NASA的重大開端,也是科學,太空探索和我們對太陽系的理解的潛在福音。
  • 美國飛船在小行星上發現「外星物質」,呈銀白色,或來自其它星球
    在離地球3.19億公裡外深空中,一直飛越著一艘人造飛船,它時而接近一顆名為本努(Bennu)的近地小行星,最近距離只有數百米,時而又遠離這顆小行星,距離達到數公裡。因為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它一直圍繞著小行星本努在旋轉,對本努每一寸表面都進行了仔細探測。來自NASA網站公開數據顯示,9月23日,人造飛船與近地小行星本努距離約0.948公裡。
  • OSIRIS-REx將在下個月嘗試首次收集小行星樣本
    NASA的OSIRIS-REX飛船幾乎可以直接降落在小行星10月20日,OSIRIS-REx將首次嘗試收集小行星的巖石和塵土樣品。這將是NASA首次收集到一顆小行星,這是自阿波羅計劃以來最大的一次從太空返回的樣本。OSIRIS-REx大約相當於一輛大型貨車的大小,它將在一個採樣區域內著陸,該採樣區域的尺寸約為幾個停車位-直徑52英尺。該地區周圍環繞著大小如建築物的巨石,這可能會使降落變得更具挑戰性。
  • 在接近地球前,日本飛船執行變軌機動,速度29.98千米/秒
    在眾多先進人造物之中,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能對小行星進行太空採礦的飛船,美國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和日本隼鳥2號。億公裡外小行星貝努執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採礦機動,全程由由飛船自動控制,美國宇航局公開畫面顯示,當奧西裡斯-雷克斯號觸碰小行星表面之後,碎石橫飛,場面好不暴力。
  • NASA開始對小行星本努執行「TAG」行動
    (Bennu)進行「TAG」操作,並收集樣本返回地球。OSIRIS-REx的機械採樣臂稱為「即觸即走式樣本採集機制」(TAGSAM),它將與本努的表面接觸不超過16秒,然後返回軌道。一旦與小行星接觸,三個加壓氮氣罐中的一個將起火,攪動起塵埃和小巖石的樣本,然後這些樣本可以被收集到採樣臂的收集頭中,並儲存起來,以便帶回地球。
  • 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樣本返回任務成功,這就是小行星表面上的土壤
    12月24日,這張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提供的照片為我們展示了由隼鳥2號帶回的返回艙內看到的土壤樣本,這是在C室的小行星樣本。日本宇航局科學家表示,除了上周在A室看到的的黑色土壤樣本外,他們還在C室發現了更多從隼鳥2號飛船上收集並帶回的小行星土壤樣本,這提高了他們找到太陽系起源線索的希望。 這位科學家具體解釋道:「大小差異表明小行星上基巖的硬度不同。一種可能是,第二次著陸的地方是一塊堅硬的基巖,較大的顆粒破碎而進入了C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