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SA採礦飛船成功關閉返回艙蓋子,鎖定小行星礦石
對於美國宇航局(NASA)來說,這或許是最值得慶祝的時刻,估計很多NASA專家已經開心得互相擁抱了,因為美國唯一的一艘採礦飛船OSIRIS-REx號成功將大量小行星礦石放進了樣品返回艙,並且已經密封好了,標誌最具有挑戰性的太空任務已經圓滿結束了,現在,飛船隻須安心等待美國宇航局發出最後一條重要指令,「返航」,以便安全地將價值連城的小行星礦石送回地球。
-
意外發生了,美國飛船剛採集的小行星礦石,沒放熱就溢出60克
,然後計劃在2021年將礦石送回地球,創造新的裡程碑,但現在意外發生了。,美國OSIRIS-REx號和日本隼鳥2號,日本隼鳥2號在2019年就完成小行星採礦任務,現處在返回地球的旅途之中,離地球僅剩最後1千多萬公裡,因此大家把注意力投向現在才完成小行星採礦的美國OSIRIS-REx號。
-
非凡照片顯示,美飛船收集小行星礦石超60克,明年3月返回地球
近日,美國OSIRIS-REx號飛船對3.3億千米外小行星進行了一次暴力採礦,現場碎片橫飛,好不壯觀,其它國家只有羨慕的份,這現在已經是眾所周知的消息了,不少人表示欽佩美國超高的航天科技。於是,美國科學家確定了,飛船內小行星樣品質量不少於60克,終於可以放心了,現在當務之急是,快速將樣品收集器裝進密封的樣品艙內。
-
「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
經過上述四次無人飛行試驗後,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我國用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航天員楊利偉搭乘該飛船進入太空,繞地球飛行了21小時、14圈後,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順利在內蒙古著陸,6時45分航天員楊利偉自主出艙。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李國利、郭心濱)記者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了解到,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隼鳥2號樣品艙著陸點確定了,交付結束後,將飛往這兩顆小行星
還記得那艘多次對小行星龍宮進行野蠻採礦的日本飛船隼鳥2號嗎?據了解,裡面放著貴重小行星礦石的樣品返回艙呈碟狀,外徑40釐米,高度20釐米,質量約為32斤,別看質量不大,但是融入了多項高科技,比如隔熱層,完全密封技術,雷達反射降落傘。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2名航天員安全返回
vid=397383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網北京11月18日電(於子茹)記者今天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餘波蕩漾滿人間
2020年5月8日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我們中國人民喜慶自己這一面向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天地往返飛行器試驗成功的時候,這一事件在國際上的震動與反響絲毫不亞於國內。
-
返回艙開艙了!神舟十一號飛船帶回了什麼?
醫學實驗生物樣本、太空實驗裝置、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紀念哈達、濰坊風箏、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在11月22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舉行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上,這些剛剛完成太空遊的「寶貝」一一亮相,現場的掌聲和快門聲此起彼伏。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帶回了什麼?
醫學實驗生物樣本、太空實驗裝置、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紀念哈達、濰坊風箏、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在11月22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舉行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上
-
帶著礦石的飛船在追逐地球,即將變軌
,多得都關注不過來了,不過其中最能引人注目,還是那艘帶著小行星礦石返回地球的日本隼鳥2號。,截至10月30日,飛船與地球距離僅剩最後1300萬千米,即將執行變軌點火,進入近地軌道,按照原計劃,當隼鳥2號與地球距離縮短到只有350萬公裡時,就會自動啟動化學推進劑,改變飛行軌跡,從距離地面約200公裡的高度掠過澳大利亞上空,並將珍貴樣品返回艙投放澳大利亞一處沙漠。
-
NASA提前行動 加緊回收存儲OSIRIS-REx上的小行星土壤樣本
之前我們曾報導美國航天局的OSIRIS-REx太空飛行器成功地在小行星Bennu上短暫著陸以取回樣本返回地球。令人喜憂參半的是,該太空飛行器在其收集裝置中捕獲了大量的材料,以至於它出現材料溢出和洩露的情況。美國宇航局表示,本次收集到的材料遠遠超過了兩盎司的任務要求,這意味著即使有一些材料逸出也仍然有足夠的材料可以成功完成任務。
-
最後3000萬公裡,日本飛船離子發動機關停,最關鍵時刻快到了
在銀河系中,太陽系只不過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小星系,但對地球人類而言,太陽系內空間仍然很大,大得難以形容,如果將日光層看作是太陽系邊界(美國宇航局就是這麼認為的),那麼太陽系直徑至少320億公裡,在如此大空間裡,太陽,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都是其中之一,現在除了這些,還有屬於人類的先進人造物,多個以極快速度在太空中穿稜的無人飛船。
-
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自從「長徵5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入軌後,其能否順利返回地面便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日據航天部門消息稱,經過67小時的在軌飛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在預定區域,從現場照片看,返回艙整體焦黑一片,這說明它的任務是要實現後續載人登月的偉大目標。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韶山向大眾展陳
今天(20日),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於6月13日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6月20日10時,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的配合下,為全國6000多萬中小學生進行了太空授課,演示了失重環境下一些獨特的物理現象,並進行了天地互動交流。6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自動撤離天宮一號。
-
激動||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無人機首次投入航天搜救任務
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於位於內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的落區,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凱旋!他們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工作生活了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慶祝英雄凱旋,點讚中國航天!值得一提的是搜救用上了無人機!
-
驚心動魄的返回之旅
此時,3名太空人唯一生還的希望,就是躲進擁有獨立物資儲備和動力系統的登月艙內。他們按照地面指令,緊急修改程序穩住飛船。然而,飛船動力因氧氣洩漏而下降,時刻面臨發動機「關機」的危險。如何在剩餘氧氣消耗完之前安全返回地球,成為救援的難點。有人提議直接調轉飛行方向返回地球,但很快遭到反對:「服務艙已嚴重損壞,重啟推進系統可能再次引起爆炸。」
-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在廈展出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在廈展出 2016-11-19 20:02:18「空降」廈門,將展出一個多月。 今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凱旋,順利完成在太空中長達33天的工作任務。這既標誌著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也在中國大地掀起了關注航天的熱潮。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
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在負責承運的平板運輸車上,返回艙被安放在一個鋼製底座架上,四周由綁帶牢牢固定住。返回艙長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是2噸多。
-
人類首艘太空採礦飛船,隼鳥1號返回1500粒巖石,曾通信中斷1個月
想要深入了解小天體,光靠地面望遠鏡肯定是不行的,最有效方式是進行近距離探測,然後取回礦石進行研究。在人類航天史上,首個對小天體採礦的飛船就是日本隼鳥1號,它是現在對龍宮小行星進行採樣的隼鳥2號前身,隼鳥1號主要配件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研發,2003年5月9日發射,旨在研究一顆名為絲川的小天體,對其形狀、自旋、地形、顏色、成分、密度和歷史進行一系探測,最重要的是取回小行星礦石。不過隼鳥1號在2005年因燃油洩漏,與地面通信中斷1個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