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雷達是否能否識別「世界上最黑的汽車」寶馬VBX6

2020-11-25 電子工程世界

  前段時間,小智在朋友圈發布了寶馬VBX6的諜照,這臺車號稱是世界上最黑的車,可以吸收超過99%的光線,有人就產生疑問,靠反射光束感知物體的雷射雷達是否能檢測到這臺車呢?果不其然,Ouster 雷射雷達公司做了一個實驗,結果究竟如何呢?


  2019年9月3日,寶馬發布了世界上最黑的汽車——寶馬VBX6 Vantablac,這款X6跑車被噴塗了「世界上最黑的」車漆,可以吸收超過99%的光,幾乎完全消除了所有反光。


  據寶馬公司介紹,VBX6採用的Vantablack技術是薩裡納米系統公司(Surrey Nanosystems)發明的,該公司與一家創新機構Levitation 29合作,為寶馬最新的X6轎跑上噴塗了這種顏料,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採用Vantablack VBX2塗層的汽車,這種VBX2塗層材料能吸收99%以上的光線。

  有人就問了,作為自動駕駛時代重要的傳感器之一的雷射雷達能否正常的識別這臺不感光的車。


  眾所周知,雷射雷達作為在雷射測距雷達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主動成像雷達技術,它通過發射和接收雷射束,分析雷射遇到目標對象後的折返時間,計算出到目標對象的相對距離,並利用此過程中收集到的目標對象表面大量密集的點的三維坐標、反射率和紋理等信息,快速得到出被測目標的三維模型以及線、面、體等各種相關數據,建立三維點雲(Point Cloud)圖,繪製出環境地圖,以達到環境感知的目的。


  當發出的光線被吸收時,返回的光束就會變少,反應在雷射雷達上,輪廓就不夠清晰,真的是這樣嗎?


  Ouster 雷射雷達公司把他們的一款傳感器帶到X6的房間裡,看看他們能看到什麼,最終傳感器在所有的X6裡尋找比普通黑色更加極致的Vantablack。


  Vantablack X6如何被傳感器「發現」

  通常來說,傳感器依靠反射的雷射和周圍的光來「看到」物體,但當有特別黑的物體時,反射率會非常低。Mark Frichtl, Ouster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解釋了,這次為什麼這種極黑色會被自己公司的雷射雷達系統捕捉到。


  在X6上覆蓋VantablackVBx2塗層大大降低了以上兩種參數的可參考性(雷射和環境光)。在整個半球反射率為1%的情況下,它的反射率比一個典型的「低反射率」場景低10倍,然而這種低反射率場景已經是雷射雷達能監測到的最大範圍。


  對於10%的反射目標,OusterOS1-64雷射雷達傳感器的最大射程為40米,所以對於1%的反射目標,最大射程為22米左右,比如vbx2塗層的X6。


  換句話說,它確實能看到汽車,但它需要靠近汽車才能真正看到汽車。幸運的是,該車的某些部分反光性很強,因此即使在遠距離行駛時,Vantablack X6也是可見的。


  「X6的某些部分被設計得非常反光,比如前燈、車牌和後視鏡。這些部件在100多米遠的地方很容易就能被看到。就像在屏幕中可以看到的,車牌是場景中最亮的物體之一。」當然,寶馬永遠不會出售Vantablack的汽車。但是,如果有人決定把所有的錢都花在定製噴漆上,也是可以的。因為只要不把整個汽車(包括擋風玻璃)都塗成這種黑色,汽車仍然可以被傳感器監測到。


  雷射雷達能夠幫助車輛看清道路,尤其是駕駛輔助功能更是用處頗多,因此已經成為大多數汽車製造商的首選傳感器之一。除了增加已經擁有攝像頭和雷達的冗餘系統,雷射雷達還能通過遠距離反射的光線創建高清晰度圖像,這讓車輛獲得了更可靠的目標數據。


  這個演示進一步證明,車輛上有一套傳感器總比有一個傳感器要好,可以做更充分的冗餘。

關鍵字:傳感器  雷射雷達  寶馬VBX6 編輯:什麼魚 引用地址:http://news.eeworld.com.cn/qrs/ic475229.html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站採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繫確認版權者。如果本網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公開自由傳播,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推薦閱讀

艾邁斯半導體最新推出的電容傳感器是業界首款可靠的方向盤防欺騙感測傳感器

全球領先的高性能傳感器解決方案供應商艾邁斯半導體(ams AG,瑞士股票交易所股票代碼:AMS)今日推出符合汽車級認證的電容傳感器 --- AS8579,該傳感器可增強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安全性。AS8579 在方向盤而不是在轉向杆上執行手動駕駛檢測,更可靠、更經濟。通過引入 AS8579 電容傳感器,汽車製造商能夠更好地遵守歐洲 2021 版安全條例(聯合國 79 號條例)--- 該條例規定,自 2021 年 4 月 1 日起所有在歐洲銷售的具備車道保持輔助系統(LKAS)的汽車必須在方向盤中加入手動駕駛檢測功能。 AS8579 採用新的電容傳感技術,對基於傳感器元件測量的阻抗的電阻和電容部分(數量 / 份額

發表於 2020-11-20

半導體使汽車設計大規模變革

更主動,通過採用技術以主動預防事故。現代汽車配備傳感器來監視車輛運行的幾乎每個方面,其內部和外部環境,駕駛員以及所有乘客,駕駛員和乘客監視是相對較新的進展。20年前的主要傳感器僅監視車輪的旋轉,從而允許引入早期系統來控制制動和牽引力。如今,即使在入門級車型上,車輛也包含多達一百多個傳感器。據IHS Markit,今天的車輛具有更長的預期壽命,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現代車輛所採用的技術和控制系統。這些系統不僅可以提供更平穩的換檔,更低的排放以及更好的能效和安全性,而且還可以防止導致車輛過早磨損的過度駕駛。因此,車輛的平均預期壽命從千禧之交的9.6年增加到現在的12年左右。此外,現代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防止四分之一以上的碰撞

發表於 2020-11-20

面對三星圖像傳感器緊追,索尼須告別自殺性內卷

如果把全球半導體的細分市場的競爭烈度用紅色作為標識並對色差做加權處理,那麼圖像傳感器市場就是當仁不讓的深紅領域,Strategy Analytics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機圖像傳感器市場的年增長率為15%,達到63億美元,預估2020全年的CMOS圖像傳感器(簡稱CIS)銷售額為178億美元。在這片產業的沼澤地中,廝殺的兩位主角都是在「東亞怪物房」中錘鍊已久的高級物種——索尼和三星,他們目前聯手佔據全球超過七成的CIS市場份額,眾多投資分析師和資深業內行家們預判,4年後CIS全球營業額將達到270億美元,計算下來,這個數字是索尼2019年全年總營收的35%,三星2019年全年總營收的13%。Omdia2019年的數據顯示

發表於 2020-11-20

ams推出汽車級認證電容傳感器,簡化設計並降低組裝成本

高性能傳感器解決方案供應商艾邁斯半導體推出符合汽車級認證的電容傳感器--- AS8579,該傳感器可增強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安全性。AS8579在方向盤而不是在轉向杆上執行手動駕駛檢測,更可靠、更經濟。通過引入AS8579電容傳感器,汽車製造商能夠更好地遵守歐洲2021版安全條例(聯合國79號條例)---該條例規定,自2021年4月1日起所有在歐洲銷售的具備車道保持輔助系統(LKAS)的汽車必須在方向盤中加入手動駕駛檢測功能。 AS8579採用新的電容傳感技術,對基於傳感器元件測量的阻抗的電阻和電容部分(數量/份額/比例)執行分離。與當今汽車中使用的電容傳感的充放電方法相比,該技術能夠更可靠地檢測駕駛員雙手是否握在方向盤

發表於 2020-11-19

涉嫌侵犯行動裝置傳感器專利?三星在美國被起訴

據lawstreet報導,Context Directions LLC(以下簡稱「Context」)日前向美國德克薩斯州西區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三星侵犯其行動裝置傳感器專利。據悉,涉案專利為美國第10142791號專利(791專利),該專利涵蓋一種「利用傳感器檢測行動裝置『上下文』的方法」。Context在專利文件中指出,三星的行動裝置配備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尤可以根據情況自動激活或停用單個功能,甚至更改行動裝置的配置。對上下文的了解提高了這些設備的可用性。該報導指出,Context把三星的Galaxy S10、S10+、S10e、Note 10、Note 10+、S20、S20+、S20 Ultra等智慧型手機

發表於 2020-11-19

Q3手機攝像頭傳感器出貨17億顆,國產廠商逆勢增長

11月17日,多家企業在《深圳特區報》發布聯合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出售後,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據筆者了解到,早在幾個月之前,就有不少華為產品線的員工就已經轉崗到榮耀產品線。據虎嗅報導稱,這筆收購將達到400億美金,合約人民幣2600多億元,對比小米手機業務,數據顯示,小米2019總營收2058億元,其中手機業務的營收為1221億元,而榮耀的營收為900億元,淨利潤約為60億元。聲明指出,此次收購既是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和市場化投資,能最大化地保障消費者、渠道、供應商、合作夥伴及員工的利益;更是一次產業互補,全體股東將全力

發表於 2020-11-18

相關焦點

  • 雷射雷達:智能汽車的下一仗
    11月20日,在廣州車展上,小鵬汽車發布了一款「鵬翼版」全新P7,其CEO何小鵬透露明年將推出全球首款搭載雷射雷達的量產智能汽車。當晚馬斯克就在Twitter上嘲諷小鵬汽車軟體模仿特斯拉,隨後何小鵬則在微博強硬回懟,聲稱要將特斯拉打得找不著東。
  • 自動駕駛的未來,是雷射雷達還是視覺識別?
    像目前豐田,福特,通用汽車這些傳統汽車大廠都押寶在雷射雷達上,那自然是有它的獨到之處的。 局長在前面講到,雷射雷達是通過主動探測的方式進行大範圍的掃描,而且由於雷射光束更加聚攏,精度上比攝像機加毫米波雷達的組合要更高。 而計算機視覺在原理上更像「眼睛」,攝像機拍到到什麼,就分析什麼,其擁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物體分類,這也是為什麼馬斯克老說雷射雷達多餘的原因。
  • 雷射雷達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發展
    不過,目前我們依舊處於弱人工智慧階段,想要實現強人工智慧,物體識別升級為場景理解是關鍵,而實現場景理解首先需要理解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關係,比如最基本的三維空間關係。作為人工智慧的重要應用方向之一,近年來自動駕駛汽車的遠距離深度相機雷射雷達作為汽車理解三維空間的主流方案備受認可,不過雷射雷達目前大且貴,這使得該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充滿挑戰。
  • 第二代雷射雷達的競爭,從寶馬和Innoviz開始
    LiDAR用於自動駕駛的汽車外部環境感知,最早將在2021年出現在量產車型上。寶馬預計將在2021年秋季上市車型上採用以色列LiDAR製造商Innoviz Technologies生產的第二代雷射雷達產品。該產品於2019年夏季開始交付樣品,目前計劃於2020年正式量產。
  • 新材料探秘 | 世界上最黑的人造物質 「Vantablack」
    「世界上最黑的人造物質」。 Vantablack作為納米材料,還具有防水的性能,我猜想這是因為它的結構緻密到水分子都無法穿透,怕了怕了…… 它被噴塗在Lynx凌仕太空杯上,成就了世界上最黑的杯子。一家名為Ouster的雷射雷達公司將它應用在寶馬汽車上,確切的說,是大幅度噴塗。
  • 廉價化雷射雷達的希望:MEMS雷射雷達 vs 固態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
    很多人選擇鑽研深度學習和圖像識別來取消雷射雷達,也有人選擇雷射雷達的廉價化。目前雷射雷達價格高的原因包括了需求量少,組裝和調試成本高。Velodyne公司此前的機械旋轉式產品在車用雷射雷達領域佔據統治地位,後續推出混合固態的產品,成本有所降低,正在逐步研發純固態雷射雷達。Velodyne LiDAR獲得百度與福特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到2020年左右成本降至500美金。
  • 無人駕駛黑科技:毫米波雷達穿透力強,雷射雷達精度高
    這套硬體中,除了8個攝像頭和12個全新超聲波傳感器之外,一個前向探測雷達引起了鎂客君的注意。經研究,特斯拉上所使用的探測雷達為毫米波雷達,而非其他主流無人駕駛研發中所使用的雷射雷。那麼問題來了:毫米波雷達是否能夠勝任雷射雷達的工作,成為一種實現無人駕駛更加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 XPeng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雷射雷達應用於量產車的汽車製造商
    Xpeng Motors(NYSE:XPEV)今天在廣州車展上宣布,其下一代自動駕駛架構將包括Lidar技術。Xpeng宣布已為2021年生產的車型大幅升級了自動駕駛軟體和硬體系統,這使Xpeng成為全球第一家將Lidar技術整合到量產車中的汽車製造商。
  • 讓馬斯克、小鵬爭論的雷射雷達,會是智能汽車的下一仗
    牛牛敲黑板:馬斯克和何小鵬的爭論點在於:應該主要用什麼來當智能汽車的眼睛,雷射雷達還是攝像頭?現在車上裝雷射雷達,帳還是有點算不過來,一個雷射雷達價格頂的上兩輛Model3。小鵬直接挑戰低價雷射雷達可能有點懸,但華為的入局讓這場爭論出現變局。
  • 馬斯克PK中國新造車勢力:雷射雷達到底是啥?
    汽車要實現自動駕駛,需要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等傳感器在汽車上代替人眼,對周圍環境進行感知,通過對這些感知信息分析、處理,能讓汽車自主決策如何轉向、變道、剎車等等。雷射雷達登陸國內新造車,下一步將會成為智能汽車的標配嗎?圖像識別、雷射雷達誰更強?是否需要搭載雷射雷達,一直是自動駕駛領域爭論的焦點之一。
  • 雷射雷達:ToF與FMCW之爭
    目前,最常見的ToF(飛行時間)雷射雷達系統工作在波長850和905納米,接近可見光光譜。因此,最大雷射功率受到限制,探測距離存在瓶頸。 此外,通過使用專有的線性晶片技術,Scantinel公司的FMCW傳感器可以即時測量任何測量點的距離和速度。
  • 生物識別、智能玻璃、雷射雷達…大陸在CES上將展出八項黑科技
    車載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其實一輛汽車的進入控制系統能夠做的不僅僅是鎖住車門或啟動發動機那麼簡單。大陸今年CES要發布的這項車載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將無鑰匙進入啟動系統與生物特徵識別元件相結合,即在啟動發動機時就不需要在車內放上一把車鑰匙了(具體根據汽車廠商系統配置情況而定)。
  • FMCW雷射雷達:自動駕駛汽車的另一種新選擇
    關於FMCW系統的另一個問題,是它們比飛行時間脈衝雷射雷達更高的成本和複雜性。「在許多方面,FMCW雷射雷達更加困難,對雷射光源的要求更加嚴格。」Smolka說。兩年半來,Insight LiDAR公司一直致力於FMCW雷射雷達的光子學集成,包括掃頻雷射器、片上放大器和探測器,對10%反射率的物體可以測距到至少200m。
  • 特斯拉:我為雷射雷達代言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特斯拉,準確地說是 Elon Musk 本人,在雷射雷達的問題上出爾反爾、反覆無常、朝三暮四、言而無信、信口雌黃、翻雲覆雨的搖擺態度呢:)Ground Truth先來看看這幾張照片的細節。有賴於造型的獨特,我們可以很輕鬆地分辨出這是雷射雷達供應商 Luminar 旗下的 Hydra 系列雷射雷達。
  • FMCW雷射雷達核心技術及量產難點分析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最近Aurora全資收購Blackmore了,這是否代表雷射雷達(LiDAR)的未來發展方向?本文試圖從國外汽車製造商及Tier 1供應商的投資邏輯,從毫米波雷達的歷史來分析一下調頻連續波(FMCW)雷射雷達的技術前景以及其中的量產難點。
  • 汽車自動駕駛之雷射雷達行業深度報告
    自動駕駛的環境監測傳感器主要包括攝像頭和雷達兩類:1)攝像頭通過圖像識別技 術實現距離測量、目標識別等功能;2)雷達利用發射波和反射波之間的時間差、相位差 獲得目標物體的位置和速度等數據,按所使用的不同類型的波,雷達可以分為毫米波雷達、 雷射雷達、超聲波雷達三類。
  • 無人駕駛的雷達黑科技:毫米波穿透力強 雷射雷達精度高
    這套硬體中,除了8個攝像頭和12個全新超聲波傳感器之外,一個前向探測雷達引起了注意。經研究,特斯拉上所使用的探測雷達為毫米波雷達,而非其他主流無人駕駛研發中所使用的雷射雷。那麼問題來了:毫米波雷達是否能夠勝任雷射雷達的工作,成為一種實現無人駕駛更加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 少年成名馬斯克忌憚,他靠雷射雷達成世界最年輕富豪
    他為什麼成世界最年輕首富? 羅素成為全世界最年輕富豪的事就發生在幾天前,那天我記憶猶新。12月3日,一家專門生產雷射雷達的公司Luminar在納斯達克借殼上市,股票代碼為LAZR,上市時估值4.5億美金。截止12月9日,估值達到20億美金,上漲了4.4倍。 沒錯,這家公司就是奧斯汀17歲創辦的,上市時他也就才25歲,跟小柿同齡。
  • 汽車與雷射的那些「不解之緣」
    近年來,雷射技術在汽車工業中的應用日益普遍,以工藝而論,則雷射打標、硬化、切割、焊接,雷射大燈,雷射雷達等全數用上;以部位而論,舉凡內外、上下、結構裝飾等,盡入轂中。一輛汽車,隨處可見雷射的身影,可以說無車不雷射。
  • 無人駕駛環境感知設備中 雷射雷達和攝像頭各自的優缺點
    導讀在無人駕駛汽車上,雷射雷達和攝像頭相對於是汽車的「眼睛」,他們倆各有不同的優缺點。那麼無人駕駛汽車到底用雷射雷達還是用攝像頭?或者還有其它的解決方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