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中國核動力太空梭計劃 雄心勃勃充滿自信
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11月17日文章,原題:中國想在2040年之前擁有核動力太空梭不要用不緊不慢的態度看待中國的航天計劃。中國已經將兩個太空站送入軌道,而且根據最近公布的發展路線圖,中國正著眼於在今後幾十年裡建造可以重複利用的火箭、一種巨大的貨運火箭以及一種核動力太空梭。
-
中國為何不建造太空梭?美國作為前車之鑑,發生過多次悲劇
于是之後,眾多國家紛紛開始了追隨世界的腳步,踏上了對於宇宙探索之路,但是在眾多我們所熟悉的太空探索設備中,不僅包括載人飛船,還有探測器等等,但是為什麼沒有太空梭呢我們中國發展到現在,為何不建造太空梭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疑問。其實並不是中國沒有建造太空梭的想法,只是在經過研究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載人飛船,也是因為在之前美國一些慘痛的經歷,得出了這個經驗。
-
中國為何不建造太空梭?美國作為前車之鑑,發生過多次悲劇!
于是之後,眾多國家紛紛開始了追隨世界的腳步,踏上了對於宇宙探索之路,但是在眾多我們所熟悉的太空探索設備中,不僅包括載人飛船,還有探測器等等,但是為什麼沒有太空梭呢?我們中國發展到現在,為何不建造太空梭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疑問。
-
中國計劃2040年完成核動力太空梭 美驚嘆落後中國40年
中國的科技技術近年來嶄露鋒芒,其徵服外太空的野心也越來越明顯。一家中國航天公司更發下豪語,要在2040年之前,開發出核動力太空梭。美國知名流行科技Engadget網站11月16日報導,中國太空計劃的主要承包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為中國的太空計劃發起了一個遠大的目標,直到2040年。計劃包括開發低成本且可重複使用的火箭、重型運載火箭、太空旅遊,還有核動力太空梭。
-
為什麼太空梭項目沒有繼續?
為什麼太空梭不再推出新世代?太空梭沒有成功。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美國需要:一種物美價廉的載荷量大的宇宙卡車。載人飛船可以進行在軌維修,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做一些在軌實驗,幫助部署複雜的空間站組件。
-
外媒驚嘆中國高超音速太空梭計劃:無法匹敵
參考消息網8月23日報導外媒稱,中國正在研發一種高超音速飛行器,能夠將駕駛員(甚至是乘客)帶到太空邊緣。 據每日郵報網站8月12日報導稱,中國一家國有航空公司已經開始研製能夠從跑道上起飛、將乘客帶到近地軌道的飛行器了。
-
科學家解析阿波羅登月計劃 未來將建造月球基地
在最近的一次辯論中,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紐特•金裡奇(Newt Gingrich)提出重返月球的計劃。他甚至大膽提出授權私人企業在2020年建造月球基地。1972年最後一次「阿波羅」登月到現在已有40年了,時至今日,美國宇航局的小型太空梭艦隊在太空旅行,但太空人只能在地球低軌道冒險,比早期的探險者飛行的距離短得多。
-
沒有技術?全球僅美國有太空梭,中俄歐全都沒有
令人疑惑的是,在太空梭方面,中國一直未能做出什麼成就。而且除了中國之外,俄羅斯與歐洲同樣沒有造出太空梭。到目前為止,只有美國擁有太空梭,而美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曾以太空梭成功進行過載人任務的國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是技術不行?太空梭是一種載人往返於近地軌道和地面間的有人駕駛運載工具,既能像運載火箭那樣垂直起飛,也能像飛機一樣返回大氣層。
-
羅戈津:俄正考慮研發類似於暴風雪號那樣的太空梭代替聯盟飛船
,中國的神舟飛船和俄羅斯的聯盟飛船是世界唯二可載人的天地往返工具。今年8月初,據多家俄媒報導:俄羅斯考慮將研製一種有翼的太空梭來接替現役聯盟飛船的工作。羅戈津表示:「如果我們需要替換聯盟—MS來維護軌道站,因為鷹飛船(俄羅斯在研的載人飛船—雄鷹號)的使用對於這些目的而言將是昂貴的,因此我們需要製造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具有完全不同配置的飛船——具有在跑道上著陸能力的類似暴風雪型的飛船。
-
觀察丨中俄聯手建造新空間站?俄公布月球計劃,卻將美排除在外
俄公布月球計劃,將美排除在外對於美國此次的九佛也引起了眾多國家的不滿,而近期俄羅斯方的宇航局長表示也要對太空進行一個拓展計劃,但是時可能會跟友好國家一同去做這個項目,並且此次此項目卻是直接把美國給踢掉了,這做法也讓其他國家表示做的對。
-
外媒驚嘆中國高超音速太空梭計劃:讓乘客離太空更近
據稱,中國的這一設計將比藉助火箭升空、並在跑道上降落的美國航天局太空梭更為高效。中國宣稱,其所打造的高超音速太空梭可極大的降低太空旅行的開銷。《大眾科學》雜誌稱,該飛行器可像普通飛機一樣起飛,之後超燃衝壓發動機開始工作,將飛機高度提升至海平面以上100公裡處。這時,火箭助推器會提供額外的推動力,令其有足夠的動力以逃離地球低層大氣的控制。
-
頭條 | 港媒關注中國打造太空梭:將成為強大武器 太空競賽追趕美國
港媒稱,中國在建造像飛機那樣利用跑道起降的太空梭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一名專家稱,這項進展可以縮小與美國在空間技術方面的差距。
-
太空梭:不完美的完美謝幕
在太空梭時代即將終結之際,各界人士紛紛發表言論對其功過進行評說。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首次微博訪談中對太空梭作了如此評價:「太空梭取得了非凡成就,我們都以此為榮。」 「亞特蘭蒂斯」號指令長克裡斯·弗格森表示:「沒有太空梭,國際空間站根本無法建設。」
-
美太空梭將重返太空(圖)
點擊進入>>> 美國東部時間7月13日15時51分(北京時間7月14日凌晨3時51分),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按計劃將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宇航中心發射升空。這是「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後的首次復飛。美國的兩次太空梭事故給載人航天事業抹上了一層陰影。因此,「發現」號太空梭的首次復飛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
中國打造太空梭:將成為強大武器 太空競賽追趕美國
By政商內參 (微信最好的政經讀物,以專業的視角傳遞政商信息,深度解讀政商新聞,這裡使你了解更真實的中國) 微信號:zsnc-ok本文來自公眾號:參考消息微信號:ckxxwx港媒稱,中國在建造像飛機那樣利用跑道起降的太空梭
-
再見太空梭(組圖)
1986年1月28日,甘迺迪航天中心,「挑戰者」號太空梭從39-B發射架發射後73秒爆炸,包括1名教師在內的7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5年後,看我飛 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2011年春公布的最新研製的多用途載人飛船(MPCV)。
-
衝出大氣層的飛機——太空梭
1969年4月,美國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工具的計劃。NASA第三任局長託馬斯·佩奇曾認為,太空梭因可重複利用從而可以降低成本,不用每執行一次任務就要造一個新的火箭出來;而且當時他還認為一架太空梭的發射準備時間僅需要兩周遠比火箭反應快。
-
吳國庭:太空梭安全隱患終難消
(新華社記者趙鵬/攝)吳國庭(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我國載人飛船防熱結構研製負責人 飛船專家組成員美宇航局頂住壓力,認為泡沫裂縫問題不影響發射,決定維持原計劃。 「發現」號行程預定12天。此次發射是美國太空梭第115次太空飛行,也是自2003年「哥倫比亞」號失事後美國太空梭的第二次上天。這次飛行對美國航天計劃來說至關重要。一旦任務失敗,美宇航局將徹底取消太空梭飛行計劃,這對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及美國太空梭計劃都將是沉重打擊。
-
天鼎證券:談中國為什麼不製造太空梭?
而且太空梭過於複雜,容易出事,其中"挑戰者"和"哥倫比亞"號分別於1986年及2003年因爆炸解體,成為人類史上太空人傷亡最大的航天事故,每次都死亡7名太空人。而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就制定過太空梭計劃,並形成了多種方案,但綜合各方面因素後最終沒有實施。
-
沒有海運,蘇聯如何把太空梭和火箭運到中亞發射場?
早在1976年,蘇聯開始研製「暴風雪」號可重複使用的軌道飛行器和「能源」號助推火箭,它們分別相當於美國的太空梭和固體火箭助推器。然而,與美國相比,蘇聯存在一個劣勢:地理-它沒有美國那樣令人羨慕的海岸線。工程師們意識到,如果沒有海運的優勢,巨大的火箭和太空梭將不能像美國那樣用鐵路來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