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研討|4.3.2 空間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分析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是學生已學的知識,不難把平面上的知識推廣到空間,遵循從易到難、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利用類比的思想方法,藉助勾股定理得到空間任意一點到原點的距離;從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方程x2 +y2 =r2 表示以原點為圓心,r為半徑的圓,推廣到空間直角坐標系中的方程x2 +y2 +z2 =r2 表示以原點為球心
-
點到直線間的距離你會算嗎?直線之間的距離你會算嗎?
二、兩條直線的交點坐標若給出兩條直線,如何求交點坐標?如果說上述的方程組有唯一解,則兩條直線相交;若方程組無解,則說明兩條直線平行。三、兩點間的距離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在二維平面中,就相當於利用直角三角形求解斜邊的長度。
-
教學研討|3.1.5 空間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掌握空間向量的加減、數乘、數量積運算的坐標表示以及平行向量、垂直向量坐標之間的關係;2、掌握向量長度公式、兩向量夾角公式、空間兩點間的距離公式;會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立體幾何問題.
-
教學研討|1.2.1 中心投影與平行投影
三、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掌握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2、能畫出簡單組合體(長方體、球、圓柱、圓錐、稜柱等的簡易組合)的三視圖。3、能識別上述三視圖表示的簡單組合體,從而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之間的相互轉化,提高學生識圖和畫圖的能力,培養其探究精神和意識。
-
教學研討|2.2.3向量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向量數乘運算的學習和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抽象思維能力,以及運算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二、學情分析前面學生已經學完向量的加減運算,學生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合作釋疑的能力。因此,本節課採用「探究釋疑」的授課方式,既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又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
教學研討|1.3.2 「楊輝三角」與二項式係數
研討素材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利用二項式定理,結合「楊輝三角」數表,掌握二項式係數的對稱性、增減性與最大值; 2. 用二項式係數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過程與方法1.3. 通過對斐波拉契數列介紹,體現數學的生活中應用,欣賞數學的美。學習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結合「楊輝三角」數表,掌握二項式係數性質,掌握賦值法;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分析,獲取二項式係數的性質,利用性質解決具體問題。
-
教學研討|2.3.1冪函數
教學媒體: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五、教學過程 :研討素材二一、教材內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選自人教A版教材《數學(必修1)》2.3冪函數。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作圖,分析圖像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在研究函數的變化過程中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3教學重點冪函數的概念、圖像和性質.
-
教學研討|3.1.2 空間向量的數乘運算
研討素材一1教學目標本節課要求學生掌握空間向量的數乘運算的定義和運算率,了解共線向量,共面向量的意義,掌握它們的表示法,並能理解共線向量和共面向量的定理及推論,並能應用它們來證明空間向量的共線和共面問題
-
教學研討|2.4 正態分布
教學研討所選素材大多來自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部級優課,或全國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的獲獎作品,由陽光備課整理,僅供各位老師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來源:網絡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了解正態分布的意義2、掌握正態分布曲線的主要性質及正態分布的簡單應用3、利用正態分布的性質、特點解決高考中關於正態分布的問題
-
《兩點間的距離公式》教學案例分析
同理,如果兩點均在y軸上時(兩點所在直線平行於y軸),那麼兩點間距離等於兩點縱坐標差的絕對值。2.兩點所在直線與坐標軸都不平行過兩點分別作與坐標軸平行的直線,構造直角三角形,分別求出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邊長,應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斜邊的長度,即兩點間距離。
-
教學研討|六年級數學 第4單元 第3課時 比的應用
,引導學生把幾個量的比轉化成這幾個量分別佔總量的幾分之幾,分散教學難點。把4支筆分成兩部分,你有幾種分法?分成的部分各佔整體的幾分之幾?2.PPT課件出示:從下題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一瓶100 mL的稀釋液,其中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分別是20mL和80mL。3.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
教學研討|2.4.2 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模、夾角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掌握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會進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運算。2、能運用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求兩個向量的夾角,會用數量積的坐標判斷兩個平面向量的垂直關係,會用向量的坐標表示向量的模。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綜合問題。
-
教學研討|3.1.1 兩角差的餘弦公式
研討素材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通過向量知識探究發現兩角差的餘弦公式; (2)理解、記憶兩角差的餘弦公式,(強調公式中角的任意性,公式的結構特徵);
-
教學研討|6.1平面向量的概念(2019版新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研討時部分教師未帶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 (2)通過類比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位移,理解用有向線段表示向量,進而理解向量的表示; (3)藉助有向線段的長度和方向,理解向量的模、零向量、單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等定義;能弄清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的關係.
-
教學研討|1.3.2集合的基本運算 全集、補集(2019版新教材)
補集思想在今後的解題中將經常用到,教學中要循序漸進的向學生滲透這種思維方法。結合以上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全集和補集的含義,用集合語言表達數學對象或數學內容。(3)對於給定的問題和情境,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的「補」運算,從中體會圖形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4)在具體問題情景中,能根據需求進行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的轉換,熟悉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的表述方式,能使用符號語言表述數學對象,積累數學抽象經驗。
-
教學研討|柱坐標系與球坐標系
研討素材【教材分析】高中數學人教A版選修4—4第一講,繼大家熟悉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之後,學習了一種新的平面坐標系——極坐標。【教學目標】1.了解柱坐標系和球坐標系,理解用距離和角度參數表示空間一點的位置以及和空間直角坐標系點的關係。2.能夠將柱坐標系和空間直角坐標系的坐標進行互化;能夠把球坐標系的坐標化成空間直角坐標系的坐標。
-
教學研討|圓的極坐標方程
研討素材一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高中數學4-4《坐標系與參數方程》選講中第一講第三節的內容,是在複習了平面直角坐標系,引入了極坐標系,以及掌握了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互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簡單曲線 的極坐標方程
-
教學研討|集合的全集與補集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全集的意義.(2)理解補集的含義,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補集概念的形成與發展、理解與掌握,感知事物具有相對性,滲透相對的辨證觀點.(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補集概念的理解;難點:有關補集的綜合運算.(三)教學方法通過示例,嘗試發現式學習法;通過示例的分析、探究,培養發現探索一般性規律的能力.
-
教學研討|2.4.2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模、夾角 ·教案·課件
研討素材教學分析平面向量的數量積,教材將其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分向量的數量積中,首先研究平面向量所成的角,其次,介紹了向量數量積的定義,最後研究了向量數量積的基本運算法則和基本結論;在第二部分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中,在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的基礎上,利用數量積的坐標表示研討了平面向量所成角的計算方式,得到了兩向量垂直的判定方法,本節是平面向量數量積的第二部分
-
教學研討|2.2.3 向量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向量數乘運算的學習和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抽象思維能力,以及運算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二、學情分析前面學生已經學完向量的加減運算,學生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合作釋疑的能力。因此,本節課採用「探究釋疑」的授課方式,既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又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