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疑惑:佛法的世界觀與當代科學一致嗎?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核心提示:9月8日晚7點,由鳳凰佛教主辦的線下文化沙龍「鳳凰智慧課堂」在北京海澱體育館開課。國內外13所著名高校青年學子,鳳凰佛教熱心網友等170餘人參與了這堂具有先鋒精神和古老文化氣場的公開課。對青年學子十分關心的佛法與科學的關係,明賢法師也做了精彩回答,以下為現場文字實錄:

現場觀眾提問(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於發文)

生物學博士的糾結:天天殺小白鼠做實驗 

觀眾:法師好!我們這次的活動全程是由禪林學社APP進行圖文直播的,遠程的後臺現在觀眾提問很多,我們選了一個。

有一位是在高校生命科學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同學,平常研究工作經常遇到一個問題——幾乎每天都要殺小白鼠做實驗。他本人是非常親近佛法的,對這個問題感到很矛盾,希望得到一些開示。謝謝!

明賢法師:這是一個面臨殺生的問題。關於放生這件事,我認為不只是拯救了被殺的生命,最關鍵也是自己內心裡的一種救贖。如果殺的過程不停地在自己生命歷程中履行,那麼生命的獨立定義就會被破壞,關於生命的尊嚴、它的美好、它的嚴肅性,包括對於「一個生命一個世界」的相互屬性關係的理解都會被破壞。

佛法裡講一人一個世界,我能見到的世界都由我的生命來為它定義,來確定這個世界存在的意義。如果哪一天這個世界的關閉是因為身體被殺害了,這種定義就會徹底被推翻。人活著的意義也會因為自己身邊的其他生命的流逝而受到損失。所以殺生的事情常常在世界上發生,我們生命的完整性也就一個一個地受到破壞。

西方的心理學家榮格談到世界彼此互相屬於。比如說今天的這個會場屬於鳳凰佛教,屬於大家每一位,也屬於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來了,我睜開眼睛能看到大家,那麼今天這段時間已經是我生命歷程中的一段歷史,它已經鑲刻進去了,無法改變了,大家已經是我生命當中的一個部分。我的生命不只是我的肉體,還包括我所經歷的環境和所經歷的這些事件,這些都是我生命的一個部分,大家各人都是我生命當中的一部分。

就我本人,以及這次活動,也是各位自己生命歷程中的一部分。98日這個晚上,肯定也屬於每一個人,在場的每個問題,也是屬於各位自己思想境界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案,已經不可改變了。如果這樣來講,我們有生命被殘害,這是一個很殘忍的過程,人間這樣的過程還是有必要去減少它。

在兩次世界大戰後,就有西方的一些學問大家詢問:西方的價值系統有沒有可能讓人類很和平地持續下去?讓整個地球很和平地存在下去?後來有人指出質疑,西方的價值系統因為重法的這種剛性環節,可能很難讓大家推動下去;那麼和平的存在下去,最有柔性、最有彈性的倫理和文化的基礎,可能要到東方來找,尤其是東方的佛教領域內的、儒釋道三家領域內的慈悲濟世的胸懷。比如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都是能夠讓人類持續生存發展下去的必要的元素。

至於殺的問題,我們可以從這裡慢慢來進行判斷。有時候人類技術是否有必要發展那麼快?發展那麼快的技術是否都在人類的生存服務?這其實都是問題,希望能夠從其中尋找解決之道。

相關焦點

  • 聲音|佛法沒必要跟科學一致 也不可能一致
    國內外13所著名高校青年學子,鳳凰佛教熱心網友等170餘人參與了這堂具有先鋒精神和古老文化氣場的公開課。在課堂上,智慧課堂導師明賢法師對青年學子十分關心的佛法與科學的關係做了精彩回答,以下為現場文字實錄: 佛法沒必要跟科學一致也不可能一致(圖片來源
  • 塑造當代青年的精神品質
    學者論壇 塑造當代青年的精神品質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辛向陽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5-18    [列印] [關閉]     筆者認為,當代青年要想肩負起歷史重任,譜寫振興中華更加輝煌的青春樂章,必須具備總書記提出的這四個方面的精神品質。    愛國主義的精神支柱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幾千年,靠的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 佛法基礎|定慧師兄和你分享:佛法的世界觀
    科學對現在我們所處的時空有相關的說法:比如虛空有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等無數星系;地球繞太陽旋轉、月亮繞地球旋轉等等。佛法又是怎麼描述我們所處世界之情形的呢?在佛法中,世為遷流之義,謂過去、現在未來之遷行;界是界畔分齊之義,謂具東西南北之界畔。世界也叫世間,名異而義同。
  • 聚焦當代青年的「空心病」: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活下去
    通過校園教育,當代教師在科學、人性化地關懷青年一代上又有哪些可以作為的空間?為此,《思想者》特約請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範雷副研究員、北京科技大學基礎教育管理中心張娜主任、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陳一副教授予以解析。
  • 超自然現象瓦解科學世界觀
    或者說,超越了當代自然科學知識的極限而被認為不可能產生或無法解釋的現象。超自然通常指超自然力量或者超自然現象,即在自然界無法見到同時無法用通常手段證實的力量或現象。一旦超自然能夠被證實,則它就不再是超自然了。超自然超出科學的範疇,因為科學的研究對象必須是可證實的測量以及通過同行評審。超自然一般同宗教信仰和形上學緊密聯繫,有時跟超常現象一詞同義。
  • "宅"現象分析:當代青年精神生活與現代性的碰撞
    當年輕人徜徉在時尚潮流中享受現代化成果的同時,現代性也隨之跟進,出現在青年生活中。  當代青年的精神生活與現代性正在發生激烈的碰撞。青年精神生活的異化現象也正是這種碰撞所發出的聲響,當這種異化進入青年人的生活時,一些青年就似疾病纏身,說不出扔不掉,常常讓人全身不爽。
  • 河北青年藍皮書顧問廉思:當代青年發展亟待解決三方面問題
    長城網訊(記者 楊亞紅)10月16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首部《河北青年藍皮書—河北青年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河北青年藍皮書》)。10月16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首部《河北青年藍皮書—河北青年發展報告(2020)》。
  • 一二九運動與當代中國青年的正確方向
    一二九運動中,青年學生衝破國民黨政府高壓政策,響亮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這個運動使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呼聲;它打破了一度沉寂的政治局面,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正如毛澤東所說:「一二九運動是動員全民族抗戰的運動,它準備了抗戰的思想,準備了抗戰的人心,準備了抗戰的幹部。」它具有同五四運動一樣偉大的意義。
  • 佛法:修行也有「生物鐘」現象,佛祖是這麼解釋的,你知道嗎?
    無獨有偶,在佛法修行中也有類似的「生物鐘」現象出現,而佛祖也針對這種現象進行了解答,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佛祖的智慧解讀吧。有一位叫傷歌邏的婆羅門教徒,來到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精舍拜訪佛祖,向佛祖請教說:「佛祖,在我心神安定、精神飽滿的時候,我覺得對於經論中的智慧能夠做到信解受持,可是,有的時候,卻又覺得昏昧躁動,心念難平,每當這個時候,即使是想安安靜靜的坐下來念上一卷經文,也難以如願,您能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嗎」?
  • 當代社會思潮對青年群體的影響研究
    【摘要】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當代青年能夠接觸到的各種思潮不斷增多,社會思潮對青年思想和行為的塑造也愈加深刻。當前,泛娛樂主義、新消費主義、新愛國主義和積極的民族主義是對青年群體影響較大的社會思潮。這些思潮有著明顯的時代特色,也存在著和資本、技術相互交融的特點,引導青年健康成長的關鍵在於準確把握青年思潮的影響。
  • 什麼是菩提心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
    佛教的教育方針、方法,就是徹底破除迷信,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想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就是行之以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方式和結果,也就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佛教文化「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 佛教文化認為,心是主導人類行為的關鍵力量,心、心所決定了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心是精神界的總和。
  • 習近平告訴青年的10句座右銘:信念、青春和奮鬥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多次通過演講、座談、回信等方式與青年朋友互動,對當代青年的發展寄予了殷切期盼。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為此梳理了習近平曾勉勵過青年一代的話,供廣大畢業生們品讀。  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  我到農村插隊後,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
  • 中國當代青年群體中的新右翼思潮
    總而言之,當代青年群體中親右翼態度的出現,前提是中國已經完成了主權國家的構建,否則將沒有產生這一思潮的土壤。經過30多年中國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以及越來越深地嵌入到全球化進程中,當代青年思潮和全球青年議題產生了某種同構性,即在各自內部議題上的激進與保守之分。
  • 王正升在廳機關思政課上強調 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 把...
    王正升指出,公安民警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用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持以科學態度看待問題,評價問題,樹立質疑、邏輯、實證的科學精神,養成獨立思考和科學思維的良好習慣。用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選擇和甄別當今社會碎片化、虛擬化、偽善化嚴重的各類信息,分清事實、觀點、立場和信仰的區別。
  •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溫州啟幕
    10月15日-21日,中國美院院長高世名攜40餘名中外科學、藝術、哲學精英,借第一樂章《天問——世界觀的對話》,發起國內科學界、藝術界、哲學界的首度靈魂對話;第二樂章《寓言——未來圓桌會》通過中國量子力學頂尖青年科學家、菲涅爾獎獲得者陳宇翱、在「科學家座談會」發言的唯一外籍教授戴偉、「天河一號」骨幹孟祥飛、90後浙大博導趙保丹等在量子、計算等領域碰撞,透過科學家的思維穿越時空,構築科學家眼中的未來圖景
  • 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都有一個相同之處:把佛法當成「標日之指」
    楞嚴經第六卷有云:「阿難整衣服望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願度未來一切眾生,世尊此諸眾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於菩提心得無退屈
  • 孫正聿: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
    孫正聿: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的辯證法 2017年06月30日 22:17 來源:《哲學研究》 作者:孫正聿 字號 內容摘要:
  • ...不是天然的馬克思主義者 ——《萊茵報》與青年馬克思世界觀的...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導師,激流網特整理這篇為紀念馬克思逝世100周年而作的舊作《〈萊茵報〉與青年馬克思世界觀的轉變》,以示崇敬與懷念。年輕的卡爾·馬克思劇照馬克思並不是天生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的觀點的形成,有一個發展和轉變的過程。
  • 世界觀:現代人必須要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
    第一,介紹科學史和科學哲學中的一些基礎命題;第二,探討從亞里斯多德世界觀到牛頓世界觀的轉變;第三,探討新近的科學發展給西方世界觀帶來的挑戰,尤其是相對論、量子理論和演化論。第一部分是對科學史和科學哲學中一些基礎命題的介紹,這些命題包括世界觀的概念、科學方法和推理、真理、證據、經驗事實與哲學性/概念性事實之間的對比、可證偽性以及工具主義和現實主義。這些命題的意義和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繫將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說明。在第二部分中,我們將探討從亞里斯多德世界觀到牛頓世界觀的轉變,並關注在這一變化過程中一些哲學性/概念性觀點所扮演的角色。
  • 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
    完整收錄愛因斯坦關於人生觀、世界觀的文章,有20多篇珍貴文章初次譯為中文:是愛因斯坦的自傳,也是獨特的科學史。本書編譯者方在慶博士,是國內著名的愛因斯坦研究專家,一直從事《愛因斯坦全集》的研究和翻譯工作,組織策划過大型愛因斯坦科普展覽,精通德文,在編譯中文版《我的世界觀》的過程中,與《愛因斯坦全集》主編、愛因斯坦研究專家羅伯特·舒爾曼博士保持密切聯繫,反覆討論內容的科學與準確性,力求最大程度上為中國讀者還原一位真實的愛因斯坦。我們這些活在世上的人真是奇怪!每個人來到世上都只是匆匆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