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疊紀時期我國的山西一帶,有一種長得又像鱷魚又像河馬古怪動物

2021-01-17 網易

2018-02-01 21:19:12 來源: 科技涅槃講壇

舉報

  自古以來我神州大地便是一個人傑地靈,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這一點我們在往期的文章之中也都有過相關的科普介紹。此番我們再來科普一種三疊紀時代的特殊食草動物——肯氏獸。

  彼時肯氏獸也是廣泛活躍於神州大地的遠古動物,今天在我國的山西和新疆兩省都發現過肯氏獸的骨骼化石。考慮到兩地相隔較遠,這意味著在三疊紀時代,肯氏獸應該是我國主流的一大高級食草動物。

  

  不過遺憾的是,肯氏獸的長相併不美觀,它們的頭部比較大,同時還有兩顆長長的獠牙露在外面。如果不仔細看的話,肯氏獸的復原形態有些類似於鱷魚和河馬的結合體。要知道河馬和鱷魚本身就算是今天普遍認為比較醜的動物,兩者的結合體能有多醜由此也可見一斑。

  

  除了長相比較醜陋以外,肯氏獸同樣是一種非常笨拙的動物。儘管它們的絕對體重並不算重,但是骨骼粗壯且關節的構造並不靈巧。這導致這種古老的爬行動物不僅速度比較慢(可能還比不上同為爬行動物的鱷魚),而且在轉向、變速、急停等方面的能力也比較差。當然這與那個時代陸地上沒有什麼大型獵食者對它們的生存造成威脅也是有關係。

  

  其實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肯氏獸與前兩天我們曾科普過的麝足獸是同屬於一個目的,兩者都是屬於獸孔目。而且兩者在生存時間上還有著比較長的交集,雖然麝足獸比肯氏獸出現的時間更早(以今天的考古發現來看),不過兩者曾共同交匯於三疊紀早期。

  

  以體型而論,肯氏獸相比較麝足獸來說要小一些。以我國的肯氏獸(中國肯氏獸)為例,成年以後的體長大約為三米左右,與麝足獸一樣,肯氏獸的尾巴也比較短,身材水分比較小。另外在印度、阿根廷、以及非洲的部分地區也發現過肯氏獸的骨骼化石。不同地區的肯氏獸在身體結構上差別並不大,基本上也就體型方面的差別的。小的有兩米多長,而大的有四米多長。

  

  在食性方面,肯氏獸與麝足獸也是比較類似的。儘管肯氏獸長有長長的獠牙,但是它們卻並非是食肉動物,而是一種地地道道的食草動物。它們與彼時的其他食草動物一樣,主要以裸子植物為食。而植物資源的單一,加上三疊紀時代類似於肯氏獸、麝足獸的大個食草動物較多,所以整體的生存狀態也並不容易。

  

  面壁思過: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肯氏獸、麝足獸等獸孔目的動物算是不折不扣的怪物了。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古人在《山海經》中記錄衍生的一些怪物可能就有肯氏獸的影子。但事實上肯氏獸卻是一種與世無爭的動物,起碼比之人類的貪慾來說,肯氏獸堪稱是佛系生物了。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個物種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權利,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從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三疊紀時期的龜龍,居然如此像大海龜
    你也許要問:三疊紀時期是什麼時候?其實,這個時期離我們相當遙遠,是一個比侏羅紀時期還早,距今 2.52 億年前至 2.01 億年前的地質時代。▲礫甲龜龍 Psephochelys 生物形象復原圖  | 趙闖繪製龜龍與大海龜生活的時代相隔億萬年,令人驚奇的是它們長得卻如此像。背上都有寬寬的像盾牌一樣的背殼,還有鰭狀肢。
  • 三疊紀時候已經有大型哺乳動物
    大象大小的哺乳動物近親二齒獸Lisowicia bojani在晚三疊世出現,當時恐龍才剛進化出巨大體型瑞典和波蘭研究人員在波蘭一個村莊發現了一種生活在三疊紀晚期的二齒獸化石,這種身形似大象的巨型動物是哺乳動物的「表親」,曾與巨型恐龍共存,這表明恐龍並非當時地球陸地上唯一的龐然大物。
  • 河馬的天敵是什麼動物,河馬為什麼不怕鱷魚,它們的關係很微妙!
    野外,和河馬最容易相遇的就是非洲尼羅鱷了,尼羅鱷的生活環境和河馬一樣,都是非洲熱帶地區有水源的河流中,最大個體身體長度可以達到6米,平均體長為3.7米,體重為225-1000千克,它是一種噸位級食肉動物。尼羅鱷的身體機構使它非常強壯,強有力的尾巴能夠推動它在水裡快速潛行,而且它是一種適應能力極強的鱷魚,可以通過挖掘洞穴來躲避乾旱季節。
  • 法索拉鱷——這種長得像恐龍一樣的巨大猛獸,竟然是食腐動物
    並不是每一種體型巨大的動物都能吃香的喝辣的,有時候過於巨大的體型反而會成為一種累贅。
  • 鱷魚有著「水中霸主」之稱,為什麼河馬卻不怕它?
    河馬和鱷魚是同一生境中衝突最多的兩種動物,而且鱷魚向來就有「水中霸主」之稱,在非洲最常見的鱷魚就是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鱷魚尼羅鱷,這是連「草原之王」獅子都忌憚的存在。那麼,為什麼是在獅子面前是「挨啃小天使」的河馬卻不怕鱷魚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何說河馬是鱷魚剋星,有啥秘密武器?看河馬打鱷魚現場你就知道
    這個時候就有很多人想知道,除了人的幹擾,像是大象、犀牛、河馬或者是鱷魚,這些極兇猛又大型的動物,又有哪些動物能夠克制呢?但事實上還真的是有,就像是成年河馬對成年鱷魚,可以說河馬就是鱷魚的剋星了。為何說河馬是鱷魚剋星,有啥秘密武器?
  • 河馬戰記:河馬大戰鱷魚,是溫順的河馬勝利還是兇殘的鱷魚勝利?
    河馬是陸生動物當中僅次於大象的哺乳動物,印象中的河馬是溫順的食草性動物,然而實際上,河馬屬於雜食性動物,而且是一種性格非常暴躁的動物。在所有的哺乳動物中,河馬具有的攻擊性和戰鬥力絕對是頂尖的,在進入它領地範圍內的動物都會成為它的攻擊對象,這一點於鱷魚有點類似。
  • 食草的河馬,為何獅子鱷魚都不敢動它?其實河馬是個「戰坦」
    河馬看起來像是一種性格溫和、溫順的哺乳動物,對人畜無害,長得還有點像豬的體型,身體呈圓筒狀、腿短、臉長、皮糙肉厚,一臉呆萌,總是張大嘴巴吃草,一口能吞掉一個大西瓜,但我們不能被它的外表所迷惑,其實河馬的戰鬥力賊強,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猛獸之一,每年在非洲將近有500人會死於河馬之手,平均每兩天就有3個人,比非洲獅對人類的威脅更大。那麼非洲獅和鱷魚真的不敢對河馬下手嗎?
  • 吃草的河馬為何不怕吃肉的鱷魚,河馬:真當我是吃素的?
    鱷魚是淡水殺手,河馬親緣最近的兄弟也是魚,是一口可以吞了鱷魚的鯨魚,可見河馬之所以兇悍也是有背景的。對於人類來說,相較於河馬,我個人認為鱷魚更為危險,河馬會光明正大告訴你:我要吃你!鱷魚不可怕,就怕鱷魚有「文化」,它是水下精明而又陰線的獵人,兩隻小眼睛浮出水面,獵物一過來就突然張開血盆大口。
  • 食草動物都怕食肉動物,河馬為什麼不怕鱷魚?
    食草動物作為食物鏈中較為低級的動物,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淪為食肉動物的獵物。然而有些動物就比較特別,河馬就是其中的一例。一般認為,河馬是純素食主義者,但是身為食肉動物的鱷魚卻不敢輕易招惹它們。為什麼食草的河馬不怕食肉的鱷魚?我們來簡單討論一下。
  • 一種奇特的偽貓科動物,長得像貓科,卻是由貓鼬趨同進化而來的!
    在動物世界中,老虎、獅子、野貓等都具有很強的獵殺能力,貓科動物都是無情的獵手,是其它動物所害怕的一種猛獸,也許正因為這樣,在馬達加斯加的島上就有一種動物長得像美洲豹,卻不屬於貓科的——長島長尾狸貓。長島長尾狸貓的外形長得像美洲豹,也有些像靈貓,所以有些科學家將其認為是靈貓科,但實際上長尾狸貓已列入食蟻狸科中了,所以長島長尾狸貓並不屬於貓科,而是一種大型的偽貓科動物,屬於食蟻狸科。長島長尾狸貓的進化很讓科學家著迷:因為長島長尾狸貓是由貓鼬進化而來的,都知道貓鼬四肢較為短小,是怎樣進化成四肢修長的長尾狸貓?
  • 河馬為什麼不怕鱷魚?
    上來先反問,河馬為什麼要怕鱷魚呢?鱷魚在自然界中也是強者之一了,豹子、獅子、斑馬許多非常強大的動物都曾經是鱷魚的腹中之物。看過一些非洲動物紀錄片的朋友們都知道,很多動物在去河邊喝水的時候都需要異常的小心,冷不丁如果有鱷魚竄上來,被咬到水裡,那麼小命就不保了。
  • 鱷魚自不量力 挑戰憤怒河馬遭群毆
    小鱷魚慌亂之下竟試圖從河馬背上溜走,無異於自投羅網   據《每日郵報》報導,河馬擁有強有力的下顎,咬合力驚人,一口下去可咬斷骨頭,加之鋒利的牙齒和如裝甲般厚重的皮,大多數動物都敬而遠之。日前,捷克野生動物攝影師瓦拉夫·希爾哈(Vaclav Silha)拍到了一頭冒失的小鱷魚誤闖河馬群,最終死於非命的畫面。  照片顯示,一頭雌性河馬正帶著小河馬在水中遊泳,這時,一條小鱷魚闖了進來,惹發眾怒,最終為此付出慘痛代價。這群河馬總共有50頭,見小鱷魚闖入它們的領地,立即形成環圈防禦陣地,小鱷魚見狀驚慌失色,試圖從河馬背上爬過溜掉。沒料到,它犯下了致命的錯誤。
  • 鱷魚為什麼不敢攻擊河馬?看看河馬吃鱷魚兇狠樣子就知原因!
    鱷魚作為一種的冷血爬行動物,本應是什麼都不怕,卻為何不敢攻擊河馬?鱷魚會吃小河馬,但河馬有時也會殺大鱷魚,看看這次拍攝到河馬吃鱷魚兇狠樣子就知了!  在河邊上,一鱷魚仰著肚皮倒在水裡,已經死亡。這鱷魚不知什麼原因死亡,可能是被同類或者其它更強動物殺死,面對這樣撿漏的機會,是會引來很多食肉獵食者的,但這次引來的是一頭雜食性動物——河馬。
  • 鱷魚跟恐龍是同一時期的動物,為何它沒有像恐龍一樣滅絕呢?
    不過有些動物卻憑藉自己本事,在大滅絕時期火了下來,鱷魚就是跟恐龍同一時期的動物,它為何沒有像恐龍一樣滅絕呢?難道當時的火山爆發、氣溫變化不會影響鱷魚嗎?一般來說,我們理解的大滅絕就是動物在短時間內集體死去,但科學家們發現了很多在大滅絕後很久以後才死去的恐龍化石,這意味著生物大滅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多數的恐龍都是由於缺乏食物被餓死的。
  • 科學家認為:三疊紀真正統治者並不是恐龍,而是另一種奇怪大型動物
    整個地球只存在著一片大陸,那就是盤古大陸,科學家在經過多年對三疊紀時期的探索和研究後,認為恐龍一直統治著那個時期的這片大陸,一直以來是這片大陸的王者,這種學說多少年來也一直得到大家認可。,竟沒有一種動物能和這個牙齒吻合,這意味著三疊紀肯定存在著另一種不為人知的動物,他們提出,奇怪的牙齒是那些食草性的原核生物,他們把這類動物稱為Kraterokheriodon,科學家稱,這種動物在與恐龍一樣在石化森林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 這頭鱷魚頗具傳奇色彩,吃上百人仍未被捉到,和河馬打架有勝算嗎
    鱷魚,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和恐龍長得最像的一種動物,很多考古學家通過將鱷魚和恐龍的身體構造進行對比,從而得出與恐龍相關的結論。在非洲大陸上存在一條頗具傳奇色彩的鱷魚,它就是巨型尼羅鱷「古斯塔夫」。為什麼說古斯塔夫具有傳奇色彩呢?
  • 草海龍——一種長得像縮小版蛇頸龍的海洋生物
    蛇頸龍曾經是海洋裡面最具統治力的生物之一,它們從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一直到白堊紀才走向滅絕。
  • 霸王龍的腦袋配上鱷魚的身體,這可能是最古怪的遠古動物了
    不過有一說一霸王龍在蜥形綱中的輩分是比較低的,它們直到白堊紀末期(大約為6850萬年前~6500萬年前)才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相比較而言,有一種不是恐龍但酷似霸王龍的生物比它的輩分就高多了,這種生物的名字就是——波斯特鱷。波斯特鱷顧名思義,這貨跟鱷魚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才怪)。其實波斯特鱷是屬於勞氏鱷目的,但勞氏鱷可不是鱷魚,而是屬於鑲嵌踝類主龍家族的。
  • 鱷魚被河馬咬住,嚼了兩下就只剩下一張皮
    鱷魚為什麼不吃河馬呢?在許多動物世界的節目中,很多時候多播放著河馬和鱷魚在一起泡水,那鱷魚為什麼不吃河馬,要知道鱷魚什麼都吃的。接下來就由小編為你解釋鱷魚為什麼不吃河馬吧。  鱷魚為什麼不吃河馬? 鱷魚不吃河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