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發現植物也會產生溫室氣體甲烷
新華網倫敦1月12日電(記者曹麗君)德國科學家在1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植物也能產生溫室氣體甲烷,並稱這一發現有助於認識全球變暖與溫室氣體之間的關係。 甲烷是大氣中濃度僅次於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過去150年間,大氣中甲烷的水平幾乎增加了兩倍。
-
星星也有DNA?科學家們靠它揭開了一種恆星的「身世」之謎
萬物之根:星星的DNA自然界的萬物,大到宇宙中的恆星,小到地面上的螞蟻最終都是由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學元素所組成。而這些元素從何而來呢?科學家認為,宇宙誕生之初,大爆炸產生了大量的氫、氦和極其微量的鋰,隨後這波大爆炸物質開始冷卻,直到2億年時宇宙中才出現了第一代恆星,恆星的核心就像化學元素的「鍊金爐」,可以逐漸煉成各種化學元素。而這些恆星以極其壯烈的方式—超新星爆炸結束自己短暫的一生,將其製造的金屬元素散播到星際之中,為後代恆星的產生提供原料。
-
日科學家發現3萬光年外豬尾巴狀螺旋分子雲(圖)-科教臺-中國網絡...
研究人員豬尾巴分子雲由兩個巨型分子雲相撞形成,被扭曲和擠壓成螺旋形 北京時間9月7日消息,日本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巨大的分子氣體雲,外形酷似豬尾巴,距地球3萬光年。天文學家認為這個分子雲由兩個分子雲撞擊而成,也因此呈現出奇異的外形。基於這種外形,天文學家將其命名為「豬尾巴分子雲」。太空中的分子雲就像是一個託兒所,能夠孕育出恆星。 豬尾巴分子雲是由慶應義塾大學物理系的二年級博士生松村申智和副教授岡明友治發現的。分子雲經常發生撞擊,但像豬尾巴分子雲這樣擁有奇特外形的非常少見。
-
德國科學家造出低於絕對零度的量子氣體
科學家稱這一成果為「實驗的絕技」,為將來造出負溫度物質、新型量子設備打開了大門,有助於揭開宇宙中的許多奧密。18世紀中期,開爾文男爵威廉·湯姆森定義了絕對溫度,在此規定下沒有物質的溫度能低於絕對零度。氣體的絕對溫度與它所包含粒子的平均能量有關,溫度越高,平均能量越高,而絕對零度是氣體的所有粒子能量都為零的狀態,這是一種理想的理論狀態。
-
巨大的宇宙氣體雲將點燃銀河系
說起我們星系,大部分人會想到夜空中的星星,浩大旋轉的旋臂,盤狀的銀河系平面,位於星系中心的核球。所有這些組成了我們平凡的家,包含4000多億與太陽相差無幾的恆星裡在地球上隨處可見的銀河,在宇宙中與之相似的有數千億個。在晴朗無月的夜裡,在地球上隨處可見的銀河,在宇宙中與之相似的有數千億個。
-
金星或成首個發現生命的星球,一種奇特氣體或由生物產生
因此金星被認為是一個沒有生命存在的星球,然而最近的一項科學發現打破了這一觀點,因為科學家們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了磷化氫。對化工行業的朋友可能不知道磷化氫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磷化氫又叫磷烷,化學式為PH3,它是一種無色、劇毒、易燃的氣體,化學性質十分活潑,但是這種氣體通常由生物活動產生,通常在生物代謝活動中會出現,在缺氧的環境下,厭氧生物也能生成它,但在自然界無機物中很難生成,因此科學家認為磷化氫在金星大氣層中的發現,給金星上存在生命的假設增加了一種可能。
-
美科學家發現地球雷暴會噴射反物質雲(圖)
美國科學家在利用太空望遠鏡觀測雷暴天氣時,意外地發現了從地面噴射到太空的反物質雲。這一現象產生於雷暴在繞地球周圍活動時內部發生的反應。
-
為什麼天空中星星都是不同顏色的,它們形成又有什麼特殊機制?
是坐在草叢中抬頭向上望的滿天繁星,還是在宇宙中帶有地位的恆星或行星,有人說:天上的每一個星星都有屬於它自己的名字,都有屬於它自己的故事,它也許代表著某一個人,這些都是封建人民的對宇宙無限的遐想。科學有它獨特的魅力,從流星、月亮、太陽、恆星等是人們較為熟悉的天體奧秘,但是宇宙中還有更多的天體沒有被發現,而宇宙還是一個謎。有人問山脈和海洋月亮上會有嗎?
-
北京市6月18日魚鱗雲引發諺語「打架」
而關於魚鱗雲預示的天氣,網友曬出了相反的看法:一種是「天現魚鱗天,不雨也風顛」,另一種則是「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 6月18日上午9時,一條名為「實拍:北京今日早晨美麗的『魚鱗雲』」的微博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網友「趙怡凌」用手機拍下了這個美麗的畫面。在「趙怡凌」所拍的照片中,北京陽光明媚,藍天白雲,雲彩一塊接一塊,層層疊疊,就像魚身上的鱗一般。
-
科學家揭示氣體分子接近絕對零度時的奇妙變化
北京時間6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將氣體分子冷卻到了非常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發現了一些十分奇特的現象。
-
藍環星雲奇特之謎終獲破解:一個錐形發光氫分子雲團底部
2004年,科學家在一顆恆星周圍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紫外線環,但不知這種奇特的結構如何形成。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近日在藍環星雲的螢光碎片內發現了新證據,破解了這一謎團:藍環實際上是兩顆恆星相撞產生的一個錐形發光氫分子雲團的底部。
-
科學家造出低於絕對零度的量子氣體—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稱這一成果為「實驗的絕技」,為將來造出負溫度物質、新型量子設備打開了大門,有助於揭開宇宙中的許多奧密。 18世紀中期,開爾文男爵威廉·湯姆森定義了絕對溫度,在此規定下沒有物質的溫度能低於絕對零度。氣體的絕對溫度與它所包含粒子的平均能量有關,溫度越高,平均能量越高,而絕對零度是氣體的所有粒子能量都為零的狀態,這是一種理想的理論狀態。
-
科學家發現一個奇特的恆星,它可能是一個「入侵者」,來自何方?
太陽系的中心是恆星太陽,而太陽系所處的星系叫銀河系,這是一個直徑達20萬光年的星系,它的中心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有不少於1000億顆恆星,這些恆星大部分都是先天誕生於銀河系之中,可是有少數的恆星卻不是誕生於銀河系,而是由銀河系之外其它的星系流浪而來。前不久,中國和日本科學家聯合發現了一顆奇特的恆星,它的名字叫J1124+4535。為什麼說它奇特呢?
-
宇宙大爆炸後8.5億年的原始氣體雲,如何揭示恆星的形成時間?
大爆炸發生8.5億年後形成的古老氣體雲被發現科學家們在類星體P183 + 05附近發現了一種古老的氣體雲,僅在大爆炸後大約8.5億年的時候,便形成了這種蘊藏著銀河系和恆星最初形成階段重要信息的物質形態。而這些在遙遠類星體觀測中所發現的氣體雲,更具有我們渴望找尋到的現代矮星系前兆的典型特徵。
-
彈道飛彈發射後,為什麼經常會產生形狀奇特的發光雲現象?
圖註:圖片來源SpaceX公司Musk視頻截圖,為SpaceX火箭發射後形成的發光雲而在網絡上流傳的UFO照片中,被解釋清楚最多的莫過於形狀奇特的發光雲。這種曾經在坊間難以解釋的異常天象,隨著軍事透明化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明白了發光雲其實就是彈道飛彈試射反導攔截試驗所產生的尾跡。那麼,為什麼彈道飛彈試射和反導攔截試驗會產生形狀奇異的發光雲?圖註:陸基機動彈道飛彈要明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彈道飛彈。
-
日本研究人員在銀河系中心發現螺旋狀氣體雲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國立天文臺的研究小組9月4日宣布,他們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巨大的螺旋狀氣體雲,並根據形狀將其命名為「豬尾巴分子雲」。這一發現將有助於研究銀河系中心。研究小組利用日本國立天文臺野邊山宇宙電波觀測所的射電望遠鏡,觀測到離地球約3萬光年的銀河系中心存在一氧化碳等分子氣體,並發現,氣體形成的雲呈長約90光年、寬約60光年的螺旋狀延伸。研究小組發現,在螺旋的根部,還有另兩個分子雲碰撞在一起。
-
天文學家發現"侏羅紀時期"奇特合併星系/圖
天文學家發現"侏羅紀時期"奇特合併星系/圖天文學家發現「侏羅紀時期」遠古合併小星系 據美國科學日報報導,日前,天文學家在宇宙星系「後花園」裡發現「史前生命」:兩對較小的遠古星系等待100億年後才結合在一起。
-
太陽死後會是什麼樣子呢?科學家預測:會變成一個白矮星
科學家說,所有的星星早晚都會死亡。大約50億年後,我們的太陽也將會遭受到同樣的命運。當氫氣耗盡時,它的生命將會發生戲劇性變化。太陽會開始膨脹,變成一個紅色「巨人」,然後,它的「身體」會被撕成碎,變成一個白矮星。
-
銀河系中心發射出神秘氣體雲 科學家對此感到困惑
這個區域非常不穩定,那裡充滿了氣體雲和被黑洞、人馬座A* (Sgr A*)和靠近銀河系中心的恆星所激發的高能粒子。而這就帶來了一股氣體風,它會向星系深處噴射並最終進入黑暗的太空。天文學家已經在這個風中發現了熱氣體、暖氣體、冷氣體存在的證據,其溫度從1000華氏度到200萬華氏度不等。在周三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了冷氣體雲的存在,這對有關我們星系核心過程的一些看法提出了挑戰。
-
研究發現,銀河旋臂也許實際上是附近氣體雲形成的龐大結構
龐大的氣體雲,雷德克裡夫波,銀河旋臂的一部分?天文學家發現,我們在天空中看見的由許多恆星形成的區域,實際上仿佛形成了一個8800光年長的起伏的波,其中包含著相當於300萬太陽質量的氣體,這些氣體可以構成我們銀河系旋臂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