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榮,一個到處參加音樂節、也自己組織音樂節的人。我們都更習慣叫他Warren。Warren和自然之友一起見證和參與了,讓一些綠色種子激蕩出一片沙漠星際綠洲的故事。
這片綠洲擁有音樂、科技、藝術等多元基因,眾多富有創造力和探索精神的跨界組合共同澆灌,融合文化傳播、可持續發展、健康生活方式,呈現一種充滿未來感的自然體驗。
Warren(第二排左一)在2019西南偏南文化節(來源:Warren)
自然之友與Warren的相識,源於2017年日本FUJI ROCK音樂節,Warren所在的夏季之聲團隊——「MTA天漠音樂節」的創辦團隊,前往有「世界最乾淨的音樂節」美譽的FUJI ROCK進行體驗;恰好自然之友的同事也專程前來,取經大型活動中的「零廢棄」管理。
兩個團隊,同樣因為對大型活動中垃圾議題的關注,同樣被FUJI ROCK的整潔和觀眾自律所震撼,在FUJI ROCK零廢棄團隊的工作帳篷外,開始了一場頗有野心的謀劃——把「零廢棄」帶到中國的音樂節上去!
FUJI ROCK零廢棄團隊負責人Kanta和Warren (來源:Warren)
「震撼,真是震撼!那麼大的音樂節,都沒有滿地瓶子滿地垃圾,觀眾自己去分類站把垃圾放好,這真的要佩服。」
提到在「世界最乾淨的音樂節」上的見聞,Warren滿是興奮,他說去世界各地看的音樂節,常常都有些環保措施,環保是音樂節組織者的品牌需求,也是審美追求。但能像FUJI ROCK做到這樣的乾淨還垃圾分類,真的是震撼。應該也是這樣的震撼,雷動了他心裡那顆一直葆有的綠色種子,開始生長,生長。
FUJI ROCK上的零廢棄志願者
Warren,一個身體力行讓「零廢棄」落實在中國音樂節裡的人。
Warren在MTA天漠音樂節(來源:Warren)
「MTA天漠音樂節」融合音樂、科技和藝術,算得上中國規模大的音樂節之一。為什麼選在河北懷來這塊沙漠上開這麼大規模的音樂節?也是我們被那些沙子灌了一鞋之時的疑惑。
Warren說:「這裡多美,沙漠、水庫、長城和草原的交匯,這完全符合MTA對於』明日邊界』的想像,這裡太適合做我們的音樂節了。」
藝術裝置夜景(來源:MTA天漠音樂節)
Warren連續4年作為MTA的內容總監,組織過程中的種種事務都需要他的腦力和精力。對於Warren來說,舞臺上的每位演員、每個音符、每束光;沙漠裡每件藝術品、每個觀眾、每隻塑料瓶;工作區每個保安、每組垃圾桶、每輛車,都是他組織工作中緊密交織著的元素。大到舞臺搭建,小到藝人的吃喝偏好,都要樣樣清楚,不能馬虎。
2019年MTA音樂節現場零廢棄計劃
在交織繁雜的組織工作裡,還要加上「零廢棄」的元素,無異於自討苦吃。Warren說在2018年第一次的嘗試中,他也滿懷忐忑。
推廣零廢棄,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和精力,跟政府環衛部門協調、與各供應商溝通、需要社會組織和現場工作人員協助、也期待觀眾能夠配合。為了達到動員觀眾的效果,2018年的MTA想了很多辦法,入場口巨幅背板的提示、主舞臺大屏幕指引、志願者引導,甚至還在開場演出以及「壓軸演出」時,由零廢棄志願者到舞臺上進行直接的零廢棄倡導。
零廢棄志願者團隊上臺宣講並自創宣傳口號和道具
Warren回憶第一次做零廢棄音樂節的場景時說:「從觀眾最初一天的反應平平,到最後一天大量觀眾散場時主動自覺撿拾垃圾,並且去分類;場地上真的沒有到處丟棄的瓶子、雨衣,這樣的反饋非常鼓舞人心,這樣的嘗試和投入是值得的。」
最後一天演出結束散場後觀眾自發地撿垃圾
2018年零廢棄嘗試後,有媒體開始用「中國最乾淨的音樂節」來撰文報導MTA,Warren覺得,「零廢棄沒有絕對完美的零,我們第一年期待能做到60分,對得起我們付出的成本就可以了。做完的效果覺得超出了預期,做到了70分,但還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也問過Warren,如果只需要一場乾淨的音樂節,乾脆找個撿垃圾的團隊做外包,或者多顧些保潔員來,現場也可以達到乾淨的效果,成本可能也會更低,幹嘛非跟自然之友合作這麼大挑戰的讓觀眾參與進來做零廢棄管理?
「那不是治標不治本麼。」Warren說,「MTA做零廢棄音樂節,是為了讓中國的音樂節觀眾能體驗國際上好的做法,改善自己參與音樂節的行為習慣,甚至能夠把這樣的習慣從音樂節帶回到生活裡。音樂節這麼大的場域,要做人的影響和傳遞,單純處理好一個音樂節的垃圾不是終點」。
零廢棄志願者團隊(來源:MTA天漠音樂節)
2019年的MTA,觀眾更多,廢棄物也更多,然而天漠依然沒有出現垃圾成堆的狀況,觀眾的自律和分類依然令人欣慰。
舞臺上,一些藝人也欣然加入了倡導零廢棄的行列,他們在演出間歇,向臺下的觀眾和粉絲表明自己對於這一舉動的支持,對於自然環境的關懷和熱愛,反響更是熱烈。
2020年,正在經歷的疫情對戶外音樂節有很大衝擊,但Warren依然滿懷信心,甚至覺得有了更多時間來設計和設想零廢棄行動,希望嘗試在M(music),T(technolgy),A(art)三元素上做更多可持續理念的延展嘗試,例如與供應商合作,推動可降解餐具和垃圾袋;與藝術家合作,搭建環保主題的互動藝術裝置;通過科技,讓更多好玩的手段幫助零廢棄理念落地。
零廢棄志願者與臺上明星呼應自創口號宣傳零廢棄
Warren,還是一個溫和而堅定的對「明日邊界」作出選擇的人。
Warren給人溫和謙遜的印象,溫和得甚至讓人難以把他與一個大型活動的「大管家」映照在一起,一點沒有三頭六臂、急急火火的劍拔弩張。多了解Warren一些,會讓人驚訝,溫和的他心中一直有著自己強大的堅持。
Warren的「明日邊界」(來源:Warren)
Warren曾經是個小有成績的紀錄片製片人,關心社會,特別是關心那些引人深思的話題,環境汙染、青年生存狀態、社會變遷,他都有關注。《塑料王國》、《向死而生》、《跑酷少年》、《媽媽的村莊》等用鏡頭來讓更多人認識和思考我們所處的世界。
關心著社會和他人的人,並沒有統一設定的職業樣式。他們會走上不同的崗位,承擔著不同的角色,但無一例外的,他們在每一個角色上都不曾放棄對生活的觀察、深思甚至憂慮;同時,也不曾停止都對美好的希冀,和對人的善意的呼喚。就像Warren,無論是紀錄片,還是音樂節,都流露著他的社會擔當。
多了解Warren一些,就會明白,他眼中天漠的美之所在。沒腳的黃沙與不遠處的青山和水庫,「明日邊界」在此處還是在彼處,Warren像很多綠色公民一樣,都在用自己堅定的行動作出選擇。
正如在剛剛過去的植樹節,無數人揮鍬在荒地上種下綠色的希冀。Warren和他所在的團隊,也年復一年在這片沙漠裡聚集起來的人們中,播下綠色的種子,激蕩起一片綠色的漣漪。
延展閱讀
國際知名音樂節經驗分享
英國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曾有航拍鏡頭顯示世界最大戶外音樂節上,20萬人狂歡後陸續離開留下一片垃圾海。儘管1860人的志願者大軍,每天換班工作6個小時撿拾垃圾,一天兩次清空1.5萬個垃圾桶,但無濟於事。有志願者曾稱,雖然對一次性塑料瓶說不,但約43%的樂迷會將露營裝備丟棄在現場。
音樂節現場的垃圾重災區(來源:網絡)
Coachella 科切拉音樂節:美國加州Indio沙漠裡舉辦的音樂節,每年都嘗試減少其對環境影響的碳足跡,例如鼓勵參加者選擇和4人或多人共同搭一車前來參加,就可獲得車標籤「carpoolchella」,並有機會去抽獎贏得VIP門票。2007年科切拉音樂節和全球遺產合夥組織「十換一項目」,是指每十個空水瓶可免費換取一個新瓶裝水。
參與回收並免費換取瓶裝水的觀眾(來源:網絡)
Roskilde Festival丹麥羅斯基勒音樂節:作為北歐最大的音樂節,把可持續發展目標納入所做的一切任務。目標是最終所有材料和廢物都被回收或再循環。音樂節在飲食方面也獨具特色,值得稱讚的是90%以上的食品材料來源都是有機作物。
回收易拉罐展示牆、堆肥廢料收集現場、有機餐飲(來源、網絡)
Way Out West:瑞典哥德堡非常流行的音樂節,自2012年以來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全素食音樂節之一。英國「裸體廚師」傑米奧利弗非常讚賞,認為此舉能將音樂節的碳排量降低20%。
素食友好的植物奶(來源:網絡)
Tomorrow Land比利時明日世界電音節:創立「Love Tomorrow」,一個為環境和同伴可持續發展創造附加價值的平臺,5大核心價值觀:「責任、革新、性質、健康、尊重」。他們完全相信教育是創造更美好未來的關鍵,這對於個人、社會和可持續發展都是是必要的,但教育不僅僅是知識,音樂、舞蹈和藝術也是個人發展的關鍵。
突出綠色生態未來感的盛裝舞臺(來源:網絡)
本期互動
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參加的音樂節是哪個?
你期待中國本土的音樂節上會出現什么元素?
分享你在音樂節中做過最酷的零廢棄行動。
感謝滙豐中國支持綠色公民行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