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英雄,人們最先會想起誰?歷史上有許多形形色色的英雄:戍邊抗金、大義凜然,嶽飛是人類的英雄;抵禦日寇、身先士卒,李大釗是人類的英雄;戰勝納粹、平定人心,蒙哥馬利是人類的英雄......在人們心中,對於這些英雄,我們總賦予其神秘的色彩與前進的意義,而他們的出現,也是照進我們生活中、引領我們前行的最耀眼的那道光。
對於宇宙的探索,自人類文明出現後就從未斷絕。
從古時生產力尚不發達之時,人類就得以觀星度日;再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加加林進入太空,完成了人類探索的壯舉,神秘的星空從未停止過它對地球生物的吸引力,乘坐飛船遨遊於宇宙成為了大國們互相爭鋒的標準,小國們奮鬥終生致力實現的目標。
尤裡·加加林,1961年4月12日第一次代表了全人類踏足造訪了這個美麗神秘又廣袤的太空,並安全返回地球。
自此,加加林成為了全人類的英雄,不僅僅在於他邁出了千百年來的第一步,更在於他視死如歸探索完全未知領域的勇氣,是那個真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此後,加加林的神話也被各國複製著:同年5月,美國太空人艾倫登上太空;2003年,中國太空人楊利偉登上太空.....這許多奇蹟的背後,除了科學家們的支持,還有一個小生命的付出——小狗萊卡。
它是全世界第一個登上太空的生物,遠超加加林整整4年,不過人們已經無法感謝它,因為它至今還漂浮在廣袤無垠的宇宙。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時代日新月異的情況下,各國的發展也趨於平穩,大國之間幾乎沒有再發生什麼樣的戰爭。
人們依然活在二戰飽受納粹迫害重創的陰影之下,渴望能夠快速增強國力,世界開始進入兩極對峙的狀態。在軍工得到大力發展的情況下,科學家們也同樣把目光放向了更長遠的航天事業建設。
此前雖然國家們彼此爭鬥不休、甚至造出了極具殺傷力的核武器,致使很大一部分百姓流離失所,但是孰強孰弱並未有過真正明顯的區分。
一來是為了對神秘未知的領域進行全新的探索,二來也是為了展現自己國家真正的實力,大國們開始彼此間明爭暗鬥,關於航天事業的競爭愈發激烈起來。
為首的自然是當時處於「兩極分化」中的蘇聯與美國。在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就已經在科學家們不懈的努力之下發射成功了第一顆人造衛星,雖然此次衛星上尚未搭載任何生命,但是卻開啟了關於人類太空探索的新篇章。在前蘇聯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美國也在緊鑼密鼓地追擊著。
在這種情況之下,誰能夠先將本國的太空人送上太空並且安全返回,誰就擁有了最終的勝利。
為了儘快將自己國家的太空人送上太空,前蘇聯很快選擇了發射第二顆人造衛星,並且將在上面搭載一個生命作為「特殊的客人」,以模仿太空人進入太空後的環境與效果。
在來來去去的爭議中,流浪狗萊卡被選中了。
之所以選擇流浪狗萊卡,是許多科學家們進行多番商議的結果:此前,流浪狗萊卡流浪於莫斯科的街頭,靠著翻找垃圾桶和人類的食物殘渣為生,居然還能活得相當健壯。因此一部分科學家們認為萊卡有進入太空的生存力與心理能力。
就這樣,一個月前還在莫斯科大街上流浪的小狗,因為得到了科學家們的青眼相加,變成了即將去往太空的來客。
對於萊卡的訓練,科學家們幾乎可以說是嘔心瀝血:雖然作為一隻雌狗,萊卡不用抬腿進行排便,這樣一來可以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但是它再如何聰明,也終究是一條狗,註定無法接受人類那種智慧生物的訓練。
科學家們先是培養了它自己脫穿太空衣的能力,緊接著又在它的身體表面與皮膚下層安裝了檢測器來監控它的生命體徵,才放心將它送入太空。
但是對於小狗萊卡來說,這場旅行實際上更像是一場巨大的劫難:由於當時蘇聯的技術並不能使衛星返回宇宙,因此它的旅行必定是有去無回的。小狗萊卡並不知道這一切,對於太空艙它感到深深的好奇。
為了讓萊卡免於遭受苦難,科學家們的官方計劃是:萊卡在完成長達一周的太空漫遊後,將服用一頓事先準備好的劇毒晚餐,再毫無痛苦的死去。
天不遂人願,科學家們預估的最好的結果並沒有發生。實際上,萊卡在進入太空短短幾個小時內,就痛苦而煎熬的死去了。
這個消息在2002年被人為披露後,立刻引起了輿論界一片譁然。隨後不久,蘇聯專家親自出來承認了這個事實。
原來在萊卡當年進入太空時,蘇聯專家發現了自己設計上的一個巨大漏洞——太空服的隔熱能力完全不能承受宇宙的高溫。萊卡今日太空沒多久,檢測器就已經顯示他開始心跳劇烈,呼吸困難。
而太空衣差勁的隔熱性能更是使得萊卡遭受了巨大的高溫侵蝕,在生命的最後一個小時內,萊卡幾乎變成了一隻「火燒狗」,最後死於恐懼與高溫之中。
由於這顆衛星發射進入太空後,就進行了解體,因此萊卡的屍體至今仍然漂浮在神秘的宇宙中。如今幾十年彈指一揮間,萊卡還在那廣袤的宇宙中進行著自己的「漫遊」。
人們當然不會忘卻萊卡,一如人們不會忘卻每一個民族英雄一樣。萊卡是前蘇聯的英雄,更是世界的英雄,這與它是什麼品種、什麼身份無關。為了世界的科研事業,這隻小狗付出了自己僅有的生命,才會有後來登上太空的那些人類。實際上,就像那句話所說的——「這是這隻小狗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