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題到底有多難?
孩子們,別怕!
新冠肺炎防控期間,
常州數學教師的教學研究並沒有停止!
除了每天網上開展在線自主學習指導外,
老師們依託現代信息技術,
以網絡雲平臺、在線會議方式
開展線上系列教學研究,
進一步集中智慧,思考方式,
為學生自主學習服務。
一起來看看吧!
近日,常州市鄉村小學數學骨幹教師培育站全體成員齊聚騰訊會議平臺,開展系列集中研修活動。本次活動聚焦教師教材解讀能力,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為例,開展同題異構活動,以促進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提升。
《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是筆算教學中二、三位數乘一位豎式向多位數乘法筆算的過渡,第二層積的理解與表達為後續多位數筆算奠定認識基礎。這一內容的學習,也將引導學生將零碎的知識點串聯成一條線,體會數學學習的系統性。人教版教材與蘇教版教材在編排上立意一致,情境呈現方式不同,如何有效貼合學生思維發展,既講清算的道理,又明確算的方法呢?本次同題異構就從不同素材的處理切入研究。
×
活動前,培育站的每一位成員都提前熟悉了蘇教版和人教版兩種版本「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教材內容,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設計,同時也重點設計其中某一環節,在互動點評時進行交流。本次活動主要由課堂展示、互動點評、總結提升三部分組成。
模擬課堂亮風採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發展,藉助「模擬課堂」中的微格分析,分段研究,整合評析等可以幫助老師們細緻分析教學方式,學習推進,教學評價等問題,且逐漸在教育研究中實施。模擬上課更側重於教師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反映,因此成為培訓新教師的重要方式,也將成為考核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結合現狀,常州市鄉村小學骨幹教師培育站開啟了再一次的模擬課堂的在線研修活動。
首先是來自新北區龍虎塘實驗小學的王妍老師,她以人教版三下《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為內容載體,呈現模擬課堂。王妍老師的課堂教學由六部分組成,分別為以下內容:(一)導入現實情境,分步呈現例題;(二)從估算入手,培養估算意識;(三)藉助點子圖,深入明晰算理;(四)示範豎式計算,明確具體算法;(五)組織比較溝通,勾連算理算法;(六)回顧計算過程,完成相關練習。
▼
——王妍老師
王老師在教學中能準確定位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情景創設,順利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中來。人教版與蘇教版相比,選擇藉助點子圖這一直觀手段進行算理教學。通過探索圈點子圖的過程,不僅使學生體會到拆分算的算理,理解算法的多樣性和算法優化,而且在過程中滲透了轉化和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同時,教學時注重理解算理,建構算法,注重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以及估算意識,練習有梯度,從有支撐到部分支撐再到完全放手,由易到難。
第二節課是來自天寧區三河口小學的王暑雅老師,她執教的是以蘇教版三下《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為內容的模擬課。王暑雅的課堂教學由四個板塊組成,分別為以下內容:板塊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板塊二、情境應用,理解算理;板塊三、練習鞏固,實踐運用;板塊四、全課回顧,總結反思。
▼
王老師教學中能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材料,啟發學生整合舊知、探索新知。教學時注意聯繫相關的實際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解釋豎式計算中每一步計算的實際意義,以幫助他們更加透徹地理解計算的原理和方法。課堂總結強調回顧、梳理與提升,讓學生回憶這節課的學習歷程,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並在談話交流中明確自己的收穫,讓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成就感。
——王暑雅老師
互動點評話教學
成員主題式互評由主動點評與現場抽籤點評兩種形式組成。培育站成員劉飛、寧靜娟、朱曉虎三位成員做了點評,三位成員關注到了兩節課都找準了知識生長點,關注了算理,重視學生估算能力以及運算能力的培養。同時兩節課都滲透了轉化以及數學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這對學生的後續成長將會有長遠意義。
接著由導師組荊亞琴和李志軍兩位導師進行主題評課。荊老師指出:計算教學關鍵要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兩位執教老師都非常關注算理理解以及算法構建。同時關注到兩個版本的編排結構的異同點,注重雙向勾聯,對學習資源要有類的意識,將資源進行優化。教學時由扶到半放開到完全放開的教學方式,吸取了蘇教版教材的優點。
李志軍老師指出:兩節課都能結合情境進行教學,都突出了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總結,在過程中回顧反思,算法多樣性,算法優化等。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準確理解算理有助於學生提高運算能力。
同時,李志軍老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為什麼口算能解決,還要列豎式?口算和豎式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這麼多的口算方法,只選擇將兩位數分為整十數和一位數的方法,列成豎式?數學課是需要講理的,從實物到口算再到豎式,就會形式算理,再逐步掌握算法。另外指出:估算需要根據解決問題的情況去理解。
總結提升促發展
最後市教科院小學數學教研員蔣敏傑老師作活動總結。蔣敏傑老師結合兩節課例,作「從學生運算能力提升的視角看計算教學」的微講座。微講座中結合兩節課及相關研究,他提出了五點建議:一是要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算理。二是要幫助學生經歷算法的「創造」過程,理解豎式的實質是用簡潔的方式將計算過程記錄下來的。三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運算習慣。四要關注學生數學思維的提升。最後特別強調教師的教學設計要注重對學生整體運算能力的設計與實施。同時指出:計算教學要理法融合,練習量要充分,教學中要抓住核心問題。
通過此次活動,
不但提升了教師的解讀能力、
課堂教學能力以及課堂評課能力,
還激發了教師們參加模擬上課的積極性,
期待下次的在線模擬上課研修活動,
同樣精彩綻放!
---------END---------
----------------------
據說,
點好看的人,
都長得特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