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團隊帶來 CRISPR 新應用:給細胞活動照張相!

2020-12-05 DeepTech深科技

正如黑匣子能記錄事故發生時的飛機狀態,警察的隨身相機能還原現場,生物學家們也希望能發明一種數據記錄儀,來記錄細胞變化時的內部活動。這樣一來,我們就有機會闡明癌症、衰老、環境對生物的作用以及胚胎發育等過程。

科學家們曾經作出過很多嘗試,例如,把某一特定基因和有效的螢光蛋白基因聯繫在一起以實現追蹤效果,或使用重組酶來修飾基因序列;但這些方法存在各種問題,比如記錄的信息無法遺傳到下一代細胞,或無法記錄信號的強度與時間。

現在,科學家利用革命性基因編輯工具CRISPR打造出了一個「細胞記錄儀」,完美地解決了上述問題。本周的《Science》在線刊登了來自哈佛大學的化學家劉如謙(David Liu)和博士後Weixin Tang的成果,揭示了這個他們稱之為」CRISPR介導」的模擬多事件記錄裝置「CAMERA」。

圖丨David Liu

為了進一步說明該技術,研究人員們對細胞進行光照、注射抗生素、病毒感染,皆能夠觀察到 CAMERA 記錄的細胞改變。「這項研究的亮點是人們如何利用CRISPR 技術來闡明細胞通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工程師 Dave Savage說道。

CRISPR 的初始作用為定位並切割雙螺旋DNA,自發明以來廣泛用於基因敲除與基因編輯。CRISPR/Cas9 系統是其中最為成熟的工具,該系統由嚮導 RNA 和 Cas9 酶組成,前者能特異性的識別 DNA 序列,而後者負責剪切識別位點。而「 CAMERA 」的機制則為,外來的刺激信號會作用於 CRISPR 系統,使其對遺傳信息進行改變,通過記錄這種變化能夠得知細胞受到的刺激。

CAMERA 的第一種形式利用了質粒的特性:質粒為細菌的遺傳物質,是一種環狀的 DNA,能夠在細胞質中自我複製但嚴格保持一定的種群數目。

記錄儀包含了兩種質粒 R1 和 R2,兩者初始比例是穩定的。記錄儀還含有一種特殊的質粒,該質粒被引入了含有 CRISPR 組分的基因,當細胞受到外來刺激時,能激活該質粒,並在細胞內轉錄或翻譯出嚮導 RNA 和 Cas9 酶,作用於 R1 質粒,使其數目發生變化。例如,在研究者們進行的一項測試中,當他們把一抗生素激活的 CAMERA 系統裝於細菌中,通過測序細菌並記錄 R1:R2 的變化,研究者們便能夠知道細胞暴露於藥物的時長。

(來源:Science 官網)

CAMERA 的第二種形式則使用了修飾過的Cas9酶,該酶不能切割雙螺旋,但卻能作用於胞嘧啶使其轉化為胸腺嘧啶,兩者都為DNA四種鹼基之一。當CRISPR系統被激活時,嚮導RNA把Cas9酶一同定位至一類被叫做「安全港」的基因,這類基因的DNA能夠被任意改變而不損害細胞。研究者們能通過觀察「安全港」基因胞嘧啶的改變情況,間接記錄信號作用的強度。例如,在另一項測試中,研究者們通過激活Wnt通路(該通路在胚胎發育和癌症發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使CAMERA開啟,以記錄刺激信號對Wnt通路的作用。

圖丨盧冠達

除了CAMERA外,其他的研究人員也利用CRISPR發明了記錄裝置,如麻省理工學院的盧冠達(Timothy Lu)。但盧冠達表示,他的發明僅限於細菌,並且相比CAMERA,需要「一個數量級」更多的細胞作為樣本來記錄信號,信噪比也更差。

CAMERA 能夠在包含僅10個細胞的樣本中工作,其意義至關重大。因為所需細胞越少,代表著測量精確度也越高。

以研究大腦為例,哈佛大學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指出:「如果想要繪製一幅大腦活動圖,每一個細胞都不同且至關重要。」

同時,如前文所述,CAMERA 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於,它能夠記錄信號作用的時間與強度。以癌症為例,這能幫助我們觀測細胞在不同階段對不同信號的響應情況,以闡明其增殖機理。Church 表示:「理想情況是有一個單分子自動記錄儀,能記錄可讀的 DNA 序列,並告訴你在整段時間中每個細胞在發生著什麼。」

CAMERA 還有其他潛在的功能,例如清除已記錄的信息、通過藥物「重置」質粒比等。CAMERA還可已同時或先後記錄幾個不同的信號對細胞的作用。但是對於這個擁擠的生物記錄領域,想要 CAMERA 證明自己的價值,研究人員必須要證明它能夠在動物體內也發揮作用,而不只是在劉如謙的Wnt實驗中。

「真正的能力尚未釋放」,Savage 說,「殺手級的應用需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用CRISPR技術殺死新冠病毒?《細胞》刊登斯坦福亓磊團隊最新研究
    最近,史丹福大學的亓磊教授與其合作者,提出了一種基於CRISPR系統對抗新冠病毒的新策略。他們日前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的論文表明,這種新策略可以在實驗中識別並瓦解人體細胞內的新冠病毒核酸分子,起到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
  • 【重磅消息】MIT和哈佛共建CRISPR-Cas9全球專利技術共享平臺丨醫...
    而正是由于越來越多的擔心,擁有多項CRISPR專利技術的Broad研究所帶頭加入了CRISPR-Cas9專利技術共享的全球許可平臺,旨在確保這項新技術能夠在市場上廣泛使用。Broad表示,這一提交也代表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洛克菲勒大學的聯合專利所有者的意見。
  • 器官再生、損傷修復…袁平團隊新發現助多能幹細胞臨床應用更進一步
    日前,我院胃腸病學研究所(廣東省結直腸盆底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袁平研究員團隊針對多能幹細胞的分化作用機制發現了新的超級增強子調控機制——Hippo信號通路對超級增強子的調控,這一關鍵作用機制的研究將有助於指導多能幹細胞向不同胚層細胞的分化,對於多能幹細胞的臨床應用有重要意義。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該小組將細胞適應性效應,與基因組生物標誌物和藥物開發的靶標易處理性相結合,以系統地遴選出特定組織中的新靶標和特定基因型。利用此方法,研究人員能夠驗證Werner症候群(又稱白內障-硬皮病-早老症候群)的ATP依賴性解旋酶(WRN)作為多種癌症類型腫瘤的合成致死靶標,該靶標針對具有微衛星不穩定性的多種癌症類型。
  • 哈佛大學利用細胞療法+CRISPR技術成功對抗肥胖
    近年來,細胞和基因療法已成為肥胖症研究的熱門課題。近日,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細胞療法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結合成功對抗肥胖。這是肥胖症治療的一項重大突破。肥胖是導致2型糖尿病和相關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據統計,肥胖今年在全球死亡人數將超過COVID-19。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
    這個被稱為CRISPR-LNPs的系統攜帶著一種基因信使(信使RNA),它對CRISPR酶Cas9進行編碼,Cas9像一把分子剪刀,可以剪斷細胞DNA。 這項革命性的工作是在位於TAU的Shmunis生物醫學與癌症研究學院的研發副總裁兼精密納米醫學實驗室主任Dan Peer教授的實驗室進行的。
  • 哈佛莊小威團隊發表染色質結構3D成像
    北京時間11月18日,發表在《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哈佛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院莊小威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將之前標誌性的「X」變成了更複雜且更精確的3D結構成像,可以幫助科學家們解開染色體結構如何影響功能的謎團。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2012年,被喻為「上帝的手術刀」的CRISPR-Cas9系統橫空出世,短短的八年裡,這種工具已經應用到包括醫藥、農業、基礎科研等諸多領域。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2012年,被喻為「上帝的手術刀」的CRISPR-Cas9系統橫空出世,短短的八年裡,這種工具已經應用到包括醫藥、農業、基礎科研等諸多領域。以經典的CRISPR-Cas9為基礎,科學家們還開發出一系列工具,例如可以轉換單個核苷酸的鹼基編輯器,以期治療單基因點突變導致的遺傳疾病。
  • 研究人員使用CRISPR-HOT新技術「塗色」 可在類器官中實現快速可靠...
    研究人員使用CRISPR-HOT新技術「塗色」 可在類器官中實現快速可靠的基因敲入  Evelyn Zhang • 2020
  • 56歲哈佛大學講席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母校北大任教
    課題和項目的意義越大,難度越大,完成後就越能給我帶來喜悅感。還記得那時,北大計算機所王選教授正在領導計算機漢字雷射照排項目的研創,彼時就讀北大附小的我與其他小朋友還曾一起幫助該項目一個一個字地人工輸入數位化的字型。多年後當人們體驗到世界首創雷射漢字照排技術取代鉛字排版的偉大時,曾作為其中一名小小參與者而產生的自豪感使我更加肯定:要做就要做這樣的大事!做有意義的課題成為貫穿我之後科研生涯的習慣。
  • 帶來新希望的「多能幹細胞」廣州科學家將助其走向臨床應用
    3日,南都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獲悉,該院胃腸病學研究所(廣東省結直腸盆底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袁平研究員團隊針對多能幹細胞的分化作用機制發現了新的超級增強子調控機制——Hippo信號通路對超級增強子的調控,這一關鍵作用機制的研究將有助於指導多能幹細胞向不同胚層細胞的分化,對於多能幹細胞的臨床應用有重要意義。
  • CRISPR領域最新進展盤點(四)
    Lagor團隊在Molecular Therapy發文,首次在小鼠模型中測試了預先存在的對SaCas9的免疫力是否會對使用AAV包裝CRISPR-Cas9編輯肝臟基因組構成障礙。結果發現雖然有效的基因組編輯發生在預先存在SaCas9免疫的小鼠肝臟中,但這伴隨著肝臟中CD8+T細胞比例的增加。
  • 科學家以光為媒介用CRISPR手術刀精準切割DNA 觀察到超高速DNA修復
    6月12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實驗結果,不僅揭示了DNA修復過程的新細節,而且,研究人員說,還可能加快和幫助人們了解DNA活動,而這種活動通常會導致衰老和許多癌症。「我們的新基因編輯系統允許在激活後幾秒鐘內對DNA進行定向切割。而採用以前的技術,基因編輯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甚至是幾個小時。」博士後研究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研究團隊成員Yang Liu博士說。
  • 《科學》子刊:用CRISPR改造脂肪,以脂「攻」脂
    近日,在《科學》旗下的《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哈佛大學喬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的科學家帶來了一種新的減肥方法。研究人員嘗試利用基於CRISPR的基因編輯技術改造脂肪,把儲存油脂的脂肪細胞轉變為「燃脂利器」。
  • 在人體內應用CRISPR技術的5種方法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為我們總結了5種有望在人體內應用CRISPR技術的方法,我們也在今日為各位讀者送上盤點。塗抹的軟膠在中國,一項CRISPR的人體應用試驗想要解決HPV感染的問題。在許多時候,這種病毒的感染沒有徵兆,也會自己消失。但一旦它成為慢性感染,就會引起宮頸癌和其他癌症。
  • 《細胞》:促進創新T細胞療法開發 哈佛大學團隊開創高通量T細胞...
    在適應性免疫反應過程中,細胞毒性T細胞(CTL)表面表達的TCRs通過識別由主要組織相容性I類複合物(MHC-I)呈現的抗原片段,激活CTL分泌細胞因子和細胞裂解分子,從而殺死靶點細胞。這一T細胞反應不但是抵抗多種傳染病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過繼性T細胞療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