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號探測器於66億公裡外傳回一張照片,改變了科學家的認知

2020-12-04 科學新視界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猜測太陽系內還有個沒有發現的行星。冥王星被除名後,科學家便開始推算它的位置在哪裡。為了驗證這一猜想,NASA發射了多個星際探測器,2006年的時候,新視野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它的任務是探索冥王星和冥衛一。如果任務順利,還會進入柯伊伯帶。

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其實不是我們發射的速度最快的探測器,新視野號探測器才是。它發射升空的速度,接近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鐘16700米。按照這一速度,飛出太陽系是沒有問題的。

2015年,新視野號成功抵達冥王星,最近距離為13695公裡,並拍攝了一千多張照片。隨後,新視野號進入柯伊伯帶,NASA對它寄予厚望。我們對柯伊伯帶的認識太少了,只知道裡面有眾多彗星,是彗星發源地之一。柯伊伯帶裡面是什麼情況,我們一無所知,所以科學家格外重視新視野號的發現。

當新視野號距離地球66億公裡的時候,它拍攝了一張照片並發回地球,圖片上是個非常奇怪的天體。科學家取名為Ultima Thule,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天涯海角」。它奇怪的地方在於它的形狀,酷似一個雪人,腦袋小,身體大,科學家從未見過如此形狀的天體。

太陽系內的天體,不管是行星還是小行星,形狀基本都是不規則的球形。新視野號傳回了多個角度的照片,幫助科學家認識這個奇怪的天體,它似乎是兩個小型天體連接起來的。當然,這還是表面上的情況,實際情況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

研究人員仔細比對了Ultima Thule的形狀,發現這兩個球體擁有軸線,而且彼此之間還對齊了,誤差範圍極小。說明該天體不是簡單的合成,不是隨機碰撞,然後組合到一起的。應該是兩者在運行的時候,受到了對方的引力的影響,迫使它們對齊,最後形成了Ultima Thule。

兩者組合起來的速度也不快,高速撞擊的話,它們的表面就會留下明顯的痕跡,從新視野號傳回來的照片看,並沒有碰撞的痕跡。科學家稱之為「溫和的動態環境」,現在的柯伊伯帶是沒有溫和的動態環境了,只有太陽系誕生初期才有。

所以說Ultima Thule的年齡,和八大行星一樣古老。科學家還想到了一個可能,它的形成會不會和八大行星的形成有異曲同工之妙?科學家對行星的形成還有許多不了解的地方,萬有引力組合塵埃等顆粒物,形成行星,這只是個粗糙的理論模型,我們還不清楚中間的細節,會不會行星也是在「溫和的動態環境」下形成的?

新視野號探測器目前處於柯伊伯帶的深處,探索更多的秘密。太陽系的主體部分是太陽和八大行星,它們佔據的區域是太陽系的內部,太陽系的外部的結構更加複雜。先是一個圓盤狀區域,它在海王星的軌道之外,存在大量的小型天體,這就是柯伊伯帶的真面目。

在它之外,還有個離散盤,裡面有大量的由冰塊構成的小行星。離散盤之外,就是奧爾特星雲,直徑超過了10萬億公裡,它們一起組成了太陽系的外部。

相關焦點

  • 從60億公裡外傳回一張照片,旅行者1號拍攝的是地球嗎?
    從60億公裡外傳回一張照片,旅行者1號拍攝的是地球嗎?了解天文學的都知道,旅行者1號是現在我們人類發射最遠的一艘探測器,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號成功發射,這也讓大家感受到了宇宙是多麼浩瀚,而我們人類有多麼渺小,目前旅行者1號還在宇宙當中,那旅行者1號在近幾十年的飛行時間內,都給我們帶回了哪些好消息呢?
  • 這艘飛船在48億公裡之外傳回一張照片,為何刷新我們的認知
    著名的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就是這樣的宇宙探測器,它們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40多年,其中旅行者1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人類發射的離地球最遠的太空飛行器,與地球的距離超過150個天文單位,即超過了225億公裡。與此同時,另一個新的星際探測器也正在朝著太陽系外側飛去。
  • 地球65億公裡外傳回照片,內容?超出科學家的認知
    其中,美國於2006年1月19日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了冥王星探測器。 -新視野號,其主要任務是探測冥王星和它最大的衛星夏隆(冥王星),並探測柯伊伯帶中的小行星團。這是目前速度最快的人造飛機。當它於2006年1月19日發射升空時,速度高達16260米/秒,這是可以逃避太陽引力的逃逸速度或第三宇宙速度(16700米/秒)。
  • 飛行48億公裡,新視野號傳回數據,上面的內容刷新科學家的認知
    ),最遠距離大約為49天文單位(74億公裡),由於冥王星的距離非常遙遠,所以想發現它確實是不容易。也是由於冥王星的距離非常遙遠,所以我們藉助各種望遠鏡也難以看清楚它的樣子,為了對其進行研究,科學家發射了一個星際探測器「新視野號」。
  • 地球65億公裡外傳回照片,上面的內容,突破科學家的認知
    其中,美國於2006年1月19日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了冥王星探測器。 -新視野號,其主要任務是探測冥王星和它最大的衛星夏隆(冥王星),並探測柯伊伯帶中的小行星團。這是目前速度最快的人造飛機。當它於2006年1月19日發射升空時,速度高達16260米/秒,這是可以逃避太陽引力的逃逸速度或第三宇宙速度(16700米/秒)。
  • 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天涯海角」:回頭一瞥 懵了
    2019年1月2日深夜,「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了柯伊伯帶的天體「天涯海角」(Ultima Thule),正式名稱為2014 MU69。初期照片顯示該天梯長得就像一個花生或者葫蘆。
  • 新視野號探測器 拍攝到「創神星」照片 直徑約1100公裡
    新視野號探測器 拍攝到「創神星」照片 直徑約1100公裡時間:2016-09-04 20:02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視野號探測器 拍攝到創神星照片 直徑約1100公裡 據科學新聞網站報導,目前,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探測器拍攝到柯伊伯帶神秘天體創神星(Quaoar)
  • 「新視野號」探測器掠過冥王星 耗資7億美元(圖)
    (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   中新網7月15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4日,經過50億公裡的飛行、九年半的太空穿梭,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探測器掠過冥王星,前所未有的近距離實拍冥王星畫面,揭露太陽系中這個未曾被探索過的疆域。
  • 地球64億公裡外傳回照片,上面的內容,讓科學家們欣喜若狂!
    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於2012穿過了太陽風的邊界,進入了星際空間,旅行者1號」的這趟旅程已經持續了43年,距離地球長達約太陽211億公裡。時至今日,它依然還沒有走出星際空間。(在2018年,旅行者二號也進入了星際空間)
  •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首次成功造訪冥王星外小天體
    」探測器成功飛掠代號為「2014 MU69 」的柯伊伯帶小天體,距離地球約66億公裡,信號以光速傳播抵達地球也要6個小時,這是迄今人類探測器造訪的最遠天體。 小天體2014 MU69是2014年6月26日由著名的哈勃望遠鏡發現的,位於太陽系柯伊伯帶內,距離太陽約66億公裡,比冥王星到地球的距離還遠15億公裡。信號從「新視野」發回地球需要約6個小時。 2014年,科學家根據亮度和距離的關係分析,估計2014 MU69大小約30千米到45千米。
  • 新視野號終於傳回一張照片,然而科學家見了之後,直呼前所未聞
    文/行走天涯新視野號終於傳回一張照片,然而科學家見了之後,直呼前所未聞新視野號太空探測器是美國在多年之前向冥王星發射的,當時這艘探測器的最主要的目的和工作就是研究冥王星,雖說這顆星球距離地球和太陽非常的遙遠
  • 新視野號歷經九年已經到達冥王星,其也發回了柯伊伯帶的照片!
    科學家們對於柯伊伯帶的描述就是它應該是早期太陽系開始。在太陽系開始初期,都處一片昏暗,大量的天體和塵埃充斥在其中。之後強大的太陽風把太陽系的小型的天體吹到了太陽系之外,慢慢的太陽系內變得乾淨了,而在太陽系之外也擁有了一條環形帶,它就是柯伊伯帶。
  • 探測器從64億公裡外的太空回傳照片,科學家:揭秘時刻總算來臨!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和技術上的突破,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已經不滿足僅僅研究地球了,很多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廣袤的宇宙,想著人類科技什麼時候能發展到宇宙當中。並且人類科學家們也是一直在向這方面努力著。科學家們將目光放到遙遠的太空當中,渴望窺視宇宙的奧秘,因此這麼多年裡,人類不斷向天空當中投放人類科技,就是希望能對這個宇宙多一份了解,從上個世紀開始,在蘇聯和美國的帶領下,人類科技就已經不斷步入到太空當中。
  • 「新視野號」的10個數~
    北京時間2015年7月14日19時49分,NASA發射的新視野號太空船飛掠冥王星,隨後發回了其拍攝到的冥王星清晰照,下面讓我們通過一張圖
  • 新視野號抵達64億公裡外,拍到一些照片,讓天文學家們激動不已!
    文/仗劍走天涯新視野號抵達64億公裡外,拍到了一些照片,天文學家們激動不已!1992年,人類就已經發現了上千顆位於柯伊伯帶的小天體,這些龐大的隕石群體非常的密集,並且如果探測器想要探測柯伊伯帶,是需要面臨著機毀人亡的可能性的。但是這種可能性卻不能夠阻止美國。美國在2006年發射了新視野號探測器,而它的主要任務便是探測冥王星及其衛星,最後探測位於柯伊伯帶中的小行星群。
  • 離開地球65億公裡外傳回照片,上面的內容,突破科學家的認知
    而隨著探測器,觀測儀器的不斷革新,科學家們對宇宙的認知也在不斷刷新。哪怕是最基礎的知識,在不斷更新的探索數據中都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在探測器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類小型天體,然而與我們所認知的天體的形狀大相逕庭的是,這些天體的形狀竟然是不規則的造型,這樣一來其自轉公轉
  • 「新視野」與冥王星「約會」確認成功
    「新視野」與冥王星「約會」確認成功 來源:新華社    2015年07月16日09:58   7月14日,在位於美國馬裡蘭州的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新視野」號探測器傳回冥王星照片後,美國航天局「新視野」號項目負責科學家艾倫·斯特恩(左)與同伴在慶祝活動上舉起標有「冥王星尚未被探測」字樣的舊郵票放大圖片。
  • 新視野號探測器的四大發現
    上圖是北京時間2015年7月16日凌晨三點,NASA召開的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的新聞發布會,公布的一段畫面。當然還公布了一些其他令人興奮的發現,小編在這裡整理一下,呈現給大家。相對於太陽系45.6億的年齡,這座冰山形成不超過1億年,所以很年輕,象徵著冥王星的地質活動仍在持續中。
  • 飛越億萬裡追尋 新視野探測器與冥王星擦肩
    經過50億公裡的飛行、9年半的太空穿梭,「新視野」號探測器將於14日掠過冥王星,探測這個迷一般的冰冷星球。  人類直到1930年才發現冥王星的存在,對它的認知還存在諸多誤會。隨著「新視野」的靠近,冥王星將史無前例的向人類實現最清晰的呈現。
  • NASA發布新視野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最遠天體」居然形似雪人
    NASA 於本周三(1 月 2 日)公布了新視野號探測器於距地球約 64 億英裡遠的位置傳回的首批照片,向世界展示了人類目前勘探過的最遠天體 Ultima Thule 的外貌。新視野號太空飛行器於美國東部時間的 1 月 1 日凌晨以飛掠的方式「訪問了」這一位於太陽系邊緣,比冥王星離太陽還要遠約 16 億公裡的古老天體,並在距該天體最近的一個半小時內,在距其約 2 萬 8 千公裡的位置上對其進行了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