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orts:癌症疫苗新型佐劑探索

2020-12-01 生物谷

 

2015年5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癌症免疫療法是目前臨床癌症治療中的新型潮流。FDA最近批准了針對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樹突狀細胞免疫療法以及利用免疫抑制阻斷型抗體PD-1,CTLA-4的免疫檢查點療法。儘管有這些突破,目前的癌症免疫療法還是存在諸多限制。比如腫瘤疫苗釋放效率低下,腫瘤組織特異性抗原的交叉呈遞受阻,一系列的免疫抑制性細胞因子的作用,等等。

先天免疫是抗腫瘤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介導先天免疫與後天免疫的信號分子能夠作為抗癌的治療靶點。樹突狀細胞(DC)是一類專門進行抗原呈遞的細胞類型。在交叉呈遞反應中,MHC-I的抗原在胞內體中進行加工,並通過外界的先天免疫信號激活胞內的TAP蛋白,使得MHC-I與抗原複合體形成。之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可溶性的抗原,對於顆粒狀的抗原物質其交叉呈遞的機制是否如此並不清楚。

 

顆粒狀物質作為佐劑具有天然的優勢:剛性的形狀與大小能夠增強其攜帶抗原的免疫原性,能夠更特異地針對某一特定部位的細胞類群,並且能夠保護抗原在胞外免受酶解。扁平的可透性微小矽顆粒(PSM)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休斯敦Methodist研究所的Haifa Shen課題組在《cell reports》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了PSM作為癌症疫苗佐劑對DC激活的機制。

 

首先,作者利用PSM包裹了帶有螢光標記(FITC)的OVA抗原,然後在體外與DC細胞系共孵育。結果顯示,在極短的時間內(30分鐘),這些顆粒複合物能夠充分被DC所吞噬。加入吞噬抑制劑cytochalasin D或者大胞飲抑制劑amiloride後,內吞的效率明顯下降。這說明吞噬以及大胞飲都參與了細胞內吞PSM的過程。

 

之後,作者檢測了DC對PSM包裹的OVA或者可溶性的OVA抗原的交叉呈遞效率。他們通過將PSM複合體或可溶性OVA刺激過的DC與天然的CD8+T細胞(只能被MHC-I識別並激活)共同孵育,並比較了最終的CD8+ T細胞的激活程度。結果顯示,PSM包裹的OVA抗原相比於可溶性的OVA能夠使T細胞產生更多的IL-2。

 

接下來,作者觀察了PSM在被細胞吞噬後在胞內的移動情況。通過成像的手段,他們發現PSM集中在早期的內吞小體(early endosome),而極少機率出現在晚期內吞小體(late endosome)或回收內吞小體(recycling endosome)中。而與此不同,可溶性的OVA抗原在進入細胞後會快速降解,螢光信號逐漸消失。作者之後分別用蛋白酶體抑制劑MG-132與epoxomicin,溶酶體抑制劑leupeptin進行幹預。結果顯示:對於可溶性抗原,蛋白酶體抑制劑能夠抑制其交叉呈遞,然而對於PSM抗原,溶酶體抑制劑與蛋白酶體抑制劑均能夠抑制。之後作者通過TAP敲除小鼠證明了PSM抗原的交叉呈遞是經典的信號通路。通過利用特異性識別OVA-MHC-I抗原複合體的抗體進行標記,作者發現經過PSM刺激後的DC表面表達更多的抗原複合體蛋白。

 

通過轉錄水平的分析,作者發現PSM抗原刺激相比於可溶性抗原刺激並不能提高炎性因子的表達水平,也不能促進DC的成熟(CD86,CD80的表達)。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DC交叉呈遞的水平提高了呢?進一步分析,作者發現PSM的刺激能夠提高DC表達I型幹擾素的水平。之前的文章已經報導過I型幹擾素能夠促進交叉呈遞與CD8+T細胞的活化。這與作者的預期相符。

 

通過遺傳手段分析不同缺失突變的小鼠,作者發現該I型幹擾素的上升依賴於先天免疫的關鍵蛋白分子TIRF與MAVS。

 

最後,作者通過體內實驗證明PSM包裹的抗腫瘤疫苗能夠明顯抑制小鼠乳腺腫瘤的生長。以上事實證明了PSM是一類潛在的抗腫瘤疫苗佐劑。(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PMC:

 

PMID:

 

Porous Silicon Microparticle Potentiates Anti-Tumor Immunity by Enhancing Cross-Presentation and Inducing Type I Interferon Response

 

Xiaojun Xia, Junhua Mai, Rong Xu8, Jorge Enrique Tovar Perez, Maria L. Guevara, Qi Shen, Chaofeng Mu, Hui-Ying Tung, David B. Corry, Scott E. Evans, Xuewu Liu, Mauro Ferrari, Zhiqiang Zhang, Xian Chang Li, Rong-fu Wang, Haifa Shen

 

Micro- and nanometer-size particles have become popular candidates for cancer vaccine adjuvants. However, the mechanism by which such particles enhance immune responses remains unclear. Here, we report a porous silicon microparticle (PSM)-based cancer vaccine that greatly enhances cross-presentation and activates type I interferon (IFN-I) response in dendritic cells (DCs). PSM-loaded antigen exhibited prolonged early endosome localization and enhanced cross-presentation through both proteasome- and lysosome-dependent pathways. Phagocytosis of PSM by DCs induced IFN-I responses through a TRIF- and MAVS-dependent pathway. DCs primed with PSM-loaded HER2 antigen produced robust CD8 T cell-dependent anti-tumor immunity in mice bearing HER2+ mammary gland tumors. Importantly, this vaccination activated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with elevated levels of intra-tumor IFN-I and MHCII expression, abundant CD11c+ DC infiltration, and tumor-specific cytotoxic T cell responses.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of PSM as an immune adjuvant to potentiate DC-based cancer immunotherapy.

 

相關焦點

  • 新型癌症疫苗:預防復發,100%小鼠存活
    無需等待的個性化疫苗可注射癌症疫苗於2009年首次被開發出來,在治療小鼠多種癌症方面顯示出巨大的前景,並已在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進行了治療黑色素瘤的臨床試驗在最初的疫苗配方中,癌細胞中發現的被稱為腫瘤相關抗原(TAA)的分子與阿司匹林大小支架內的佐劑結合在一起,這樣一來,到達的樹突狀細胞就可以識別出它們是「外來的」,並啟動針對腫瘤的免疫應答。
  • 新型癌症疫苗有效預防復發
    無需等待的個性化疫苗可注射癌症疫苗於2009年首次被開發出來,在治療小鼠多種癌症方面顯示出巨大的前景,並已在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進行了治療黑色素瘤的臨床試驗。在最初的疫苗配方中,癌細胞中發現的被稱為腫瘤相關抗原(TAA)的分子與阿司匹林大小支架內的佐劑結合在一起,這樣一來,到達的樹突狀細胞就可以識別出它們是「外來的」,並啟動針對腫瘤的免疫應答。這些TAA可以從採集的腫瘤中分離出來,也可以通過對癌細胞基因組進行測序來鑑定,然後再進行生產,但是這兩種製造個性化癌症疫苗的過程都是漫長且昂貴的。
  • 國家藥監局發布:預防用含鋁佐劑疫苗技術指導原則
    在研究鋁佐劑對免疫應答的影響和長期安全性時,應結合臨床前研究結果,綜合評估和闡明佐劑組分對抗原的作用。 對於與鋁佐劑系統或其他新型佐劑組合的含佐劑疫苗(包括已上市抗原或多種抗原與佐劑的組合)的臨床研究,同樣應參考《疫苗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聯合疫苗臨床前和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等[20,21]國內外指導原則相關要求。
  • 國家藥監局:預防用含鋁佐劑疫苗技術指導原則發布
    2.對於研發鋁佐劑與新抗原結合的疫苗,或已上市抗原/多種抗原疫苗中擬加入鋁佐劑時,由於含鋁佐劑疫苗的臨床前研究難以充分預測對人體獲益的免疫效果,則考慮在設計臨床研發計劃時應包含必要的對比性研究,如是否添加佐劑、不同佐劑-抗原配比含量、不同佐劑類型等,以探索和證實加入鋁佐劑的必要性和佐劑-抗原配比的合理性。
  • 佐劑對亞單位疫苗穩定性的影響
    近些年人類發展了另一種疫苗形式,即亞單位疫苗,其本質還是一種抗原。該抗原是細菌或病毒的表面蛋白或多糖,或由其產生的毒素。為了引起足夠大的免疫反應以保護個體,抗原蛋白需要吸附在一種化學惰性載體上,稱為「佐劑」。
  • 癌症疫苗只要打一針就可以預防癌症
    什麼是癌症疫苗? 癌症疫苗是屬於癌症免疫療法中最新的一種治療方式,因為它可以識別特定癌細胞上存在的蛋白質,可以阻止癌細胞生長,防止癌症復發,清除治療後殘留的癌細胞。
  • Cell Stem Cell:ips技術用於開發癌症疫苗
    在這項研究中,75隻小鼠接種了輻射滅活的誘導多能性幹細胞疫苗(iPSC vaccine)。四周之內,70%的小鼠在接種了乳腺癌細胞之後發生了排斥反應。而剩下30%的小鼠體內腫瘤的體積也明顯縮小。相關現象同樣在肺癌以及皮膚癌中得到了驗證。(圖片來源:Kooreman and Kim et al.
  • 2020-2026年中國動物疫苗佐劑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
    總之,多來源、多途徑研發活性強、可生物降解、無毒副作用,甚至有治療作用的新型佐劑正成為截至**佐劑研究的熱點,佐劑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新型佐劑的出現使我們在進行疫苗研究和製備時具有更多的選擇性。2020-2026年中國動物疫苗佐劑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如實地反映了動物疫苗佐劑行業客觀情況,一切敘述、說明、推斷、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詞表達準確,概念表述科學化。
  • 新型多肽抗原納米顆粒可實現CD8 T細胞激活
    新型多肽抗原納米顆粒可實現CD8 T細胞激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0:17:10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Robert A. Seder、Geoffrey M.
  • 過程工程所基於顆粒化乳液的新冠疫苗佐劑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馬光輝研究員、夏宇飛副研究員聯合微生物所嚴景華研究員以及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戴連攀副研究員,利用獨創的顆粒化乳液技術,構建鋁顆粒化乳液(PAPE),已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重組疫苗對小鼠的實驗中取得了顯著優於商品化鋁佐劑的免疫應答效果
  • Cell Rep Med解讀!新型疫苗策略或能利用T細胞來為機體提供抵禦...
    當美國科學家們開始著手研究每年的流感疫苗時,本文的研究人員則開始開發一種替代性的疫苗策略,這種新型疫苗或有望幫助人們有效抵禦季節性流感的感染。研究人員所開發的新型疫苗能針對流感病毒中的一種內部蛋白質—核蛋白,這種蛋白在不同流感病毒毒株之間是保守的,這意味著其遺傳序列在不同流感病毒毒株之間是相似的。這種新型疫苗還能利用一種特殊的佐劑組合來增強機體的免疫反應,研究者所使用的佐劑能刺激肺部中的保護性T細胞形成不同的亞型,即在實驗室流感疫苗的條件下形成記憶輔助T細胞和殺傷性T細胞,這樣新型疫苗就會利用多種免疫模式來發揮作用。
  • Cell Stem Cell:ips技術用於開發癌症疫苗
    在這項研究中,75隻小鼠接種了輻射滅活的誘導多能性幹細胞疫苗(iPSC vaccine)。四周之內,70%的小鼠在接種了乳腺癌細胞之後發生了排斥反應。而剩下30%的小鼠體內腫瘤的體積也明顯縮小。相關現象同樣在肺癌以及皮膚癌中得到了驗證。(圖片來源:Kooreman and Kim et al.
  • 輝瑞新冠疫苗可抗癌?新型癌症疫苗有效率高達90%
    核酸疫苗,除了mRNA疫苗,還有DNA疫苗,其本質依然是基於傳統的癌症抗原篩選技術而設計的常規癌症疫苗。新生抗原疫苗則是另一最新理念,是一種完全私人訂製的個體化疫苗。而傳統疫苗,也依然具有價值。莫多那公司相隔三周後,再次宣布了另外一項更具爆炸性的新聞,他們在最新提交的一項二期臨床研究中,公布了其開發的新型癌症疫苗mRNA-4157,在10例晚期頭頸癌患者中,總緩解率為50%,疾病控制率(DCR)達到90%。對多種實體瘤有效。這意味著在新冠疫苗之外,人類更具創造性的癌症疫苗,也已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
  • 細胞生物學新貴—Cell reports
    2, 作者可以直接發郵件給編輯部郵箱 reports@cell.com ,同樣附上摘要和加上這篇文章的意義,為什麼讀者會對這篇文章感興趣。作者一般可在3-5個工作天內得到答覆。版面費5200美元一些有用信息編委會:https://www.cell.com
  • 對實體瘤有效的癌症疫苗初步研發成功​
    新型的可植入癌症疫苗於2009年首次開發,在多種癌症中顯示出了廣闊的前景,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已經在黑色素瘤中進行了初步的臨床試驗。在疫苗的最初設計方案中,研究人員將癌細胞中的腫瘤相關抗原(TAA,從腫瘤中分離出來或對癌細胞的基因組測序來鑑定並生產)與佐劑一起摻入阿司匹林大小的支架中,植入到腫瘤部位,樹突細胞可以識別腫瘤相關抗原,並激發患者的免疫系統進行攻擊。但是開發癌症疫苗的關鍵限制因素之一是選擇TAA,因為目前只有很少的幾種特定腫瘤細胞系的抗原,而且很難預測哪種可以有效的激活免疫。這種方式耗費的時間非常長,並且成本很高。
  • 關於mRNA新冠疫苗的10個答疑解惑|mRNA疫苗|新冠疫苗|疫苗現狀|...
    近期,輝瑞和Moderna新冠mRNA疫苗獲批上市,是mRNA疫苗首次大規模使用,關於其技術和安全性存在各方質疑,藉此展開對這種新型mRNA疫苗的討論,列舉了10條大家對該疫苗的疑問,我們進行了解答,同時介紹一下我國的疫苗現狀。
  • 對實體瘤有效的癌症疫苗初步研發...
    (想觀看完整版新型癌症疫苗治療癌症視頻的病友,可以掃描文末二維碼獲得視頻連接)這項研究由哈佛大學wess研究所與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生物學家,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合作研發的。
  • Adv Mater:類病毒樣富勒醇納米顆粒作為HIV疫苗佐劑
    研究開發出安全性好且佐劑活性與病毒載體相當的非病毒載體或佐劑是疫苗佐劑領域亟待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納米材料憑藉其獨特的理化性質已成為近年來疫苗佐劑研究的熱點。然而,目前納米材料的佐劑活性尚遠不如病毒載體。同時,如何科學合理地設計納米材料用於疫苗領域則是該領域研究的另一瓶頸問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陳春英課題組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邵一鳴課題組針對這一科學問題進行了長期的合作研究,前期工作已發現,表面化學性質調控是疫苗佐劑設計的一個重要策略(Nano Letters, 2012, 12: 2003-2012)。
  • 類病毒樣富勒醇納米顆粒作為HIV疫苗佐劑研究取得進展
    研究開發出安全性好且佐劑活性與病毒載體相當的非病毒載體或佐劑是疫苗佐劑領域亟待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納米材料憑藉其獨特的理化性質已成為近年來疫苗佐劑研究的熱點。然而,目前納米材料的佐劑活性尚遠不如病毒載體。同時,如何科學合理地設計納米材料用於疫苗領域則是該領域研究的另一瓶頸問題。
  • 【Nature、Cell】2016、2017癌症免疫療法綜述TOP25!
    本文轉載自生物探索,為大家推薦了25篇免疫療法綜述文章,這些發表在《Nature》《Cell》等雜誌上的深度好文總結了檢查點抑制劑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