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王江平
「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有質量」的教育,是百姓的新期待,也是新時代賦予教育事業的新使命。
為提高南疆學前雙語教育質量,2016年10月,新疆啟動了南疆學前雙語教育幹部支教工作。一年來,首批3000名支教幹部將愛的種子播撒在新疆南疆一所所農村學前雙語幼兒園。近日,在支教工作開展一周年之際,記者赴阿克蘇、喀什等地探訪老師們的支教生活,一起分享收穫與感動。
「好老師心裡要時刻裝著孩子」
34個孩子,34份牽掛。在距離阿克蘇市20多公裡的阿依庫勒鎮庫勒村幼兒園,「古麗媽媽」遠近聞名。
「古麗媽媽」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廳的支教幹部熱比古麗·阿布都拉,去年主動報名來到庫勒村幼兒園支教。
身為老師,每個孩子的冷暖都被熱比古麗放在心上。農忙時木亞薩爾沒人照料,熱比古麗就把她帶回宿舍,給她洗澡;今年「六一」兒童節,熱比古麗還花了兩千多元為每個孩子訂製了一套漂亮衣服;古爾邦節,她又帶著支教幹部放棄假期,留在幼兒園粉刷院牆,解決下水道堵塞、線路老化等問題。
支教一年,熱比古麗沒有過多複雜的理念,她始終堅信「做個好老師,首先心裡要時刻裝著孩子」。
「黨和國家這麼關心我們,孩子們上學、吃飯不花錢,還派來城裡的幹部教孩子,太感謝了。」提起支教幹部,家長吐爾洪·巴爾拉豎起大拇指。
「節日裡最珍貴的禮物」
「吃飯時,坐坐好,手拿勺,碗扶牢,細細嚼來慢慢咽,飯粒不撒桌子上,一口一口全吃完。」
11月8日,伽師縣克孜勒博依鄉博迪瑪勒村幼兒園大班,29個小朋友一邊跟著謝龍拍手,一邊唱著兒歌。
剛開始,由於語言不通,帶班時他和小朋友們常常處於「相見兩茫然」的狀態,課堂上哭鬧成一片的場面讓他焦頭爛額。
為了打破僵局,謝龍藉助圖片,連比帶畫,先從最基本的「喝不喝水」「餓了嗎」開始交流,並通過貼小紅花、發棒棒糖等激勵措施對表現好的孩子進行獎勵。
兩個月後,小朋友們與他的關係漸漸融洽:一起學國語、做遊戲,就連班裡從不開口說話的艾買提江·馬木提也開始笑了,回到家裡,還常常把「謝老師」掛在嘴邊,用國語給爸爸媽媽唱兒歌,變得講衛生、懂禮貌。
今年教師節,家長們特意送來一面錦旗,感謝謝老師對孩子們的教育和關愛。
「每個孩子都是我的寶貝疙瘩,這才是節日裡最珍貴的禮物。」採訪當天恰逢第18個記者節,被一群小朋友們簇擁著,謝龍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家長觀念的轉變讓我充滿成就感」
甩著長鼻子的大象,蹦蹦跳跳的小兔,踱著碎步的小鴨子……11月20日,庫車縣玉奇吾斯塘鄉第四幼兒園,課堂上的楊陽活脫一個孩子王,手腳並用不停切換著角色。
臺下的小朋友目光注視著老師的一舉一動,依次準確地用國語說出了每個動物的名字,歡快的笑聲飛揚在教室的每個角落。
「一天一個小變化,小寶貝們開始讓我有成就感了。」撫摸著身邊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小精靈,自治區教育廳支教幹部楊陽言語溫和。支教伊始,楊陽和自治區教育廳支教工作隊的同事們一起在當地展開調研,並結合實際教學中的經驗,摸索出了一套在國語教學中使用的故事類、兒歌類、詞彙類教學方法。
成長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家長。日常教學中,楊陽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國語共學活動。引導小朋友們每天回家主動向爸爸媽媽分享在幼兒園學習的國語內容和遊戲,並組織「我教爸媽唱紅歌」「考考我吧」等親子學習活動。在孩子們的影響下,如今很多家長見了楊陽,也會用「楊老師,你好」「楊老師,謝謝你」等國語打招呼。
楊陽說:「家長的觀念正悄然發生著變化,起初接孩子的家長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孩子在幼兒園今天吃了什麼,睡的好不好,現在更多的家長則關心我的孩子今天學了什麼,學會了沒有,這種變化使我充滿了成就感。」
記者手記
新疆各地新建的農村雙語幼兒園宛如童話裡的王國,優質的學前雙語教育延伸至「最後一公裡」。
當前,新疆學前雙語教育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突破,117.62萬名農村學前三年適齡兒童免費入園;今年新一批7000名招錄人員充實到南疆四地州學前雙語支教幹部隊伍中;新疆還啟動了南北疆幼兒園園長雙向掛職結對共建工作,逐步提升南疆雙語幼兒園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南疆學前雙語教育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指引下,教育公平的陽光必將灑滿天山南北,為各族兒童開啟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