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河:在「循環」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2021-01-18 青海省人民政府

  在全省大大小小十幾個工業園區中,似乎沒有哪個工業園區,能像甘河這般負「重」前行。是的,在大多數人眼裡,甘河就是「高耗能」「高汙染」的代名詞。但鮮有人知道,在全省工業經濟總量中,甘河工業園區佔比超過10%。隨著一大批循環經濟項目的進駐,甘河工業園企業內部循環、園區企業與企業間循環、園區企業與省內企業間循環等循環經濟體系正加速成型。一個以新型工業化和循環經濟為主導的產業基地正在崛起……

  鋁產業鏈:成本向下附加值向上

  在甘河工業園的黃河鑫業有限公司淨化供料分廠,記者看到一條條巨大的管道,在廠區內蜿蜒。這些管道是用來回收煙氣的。在管道的終端,是煙氣淨化和粉塵回收設施。在鍛燒分廠,鍛燒過程中產生的煙氣通過脫硫系統後,排放出來時已變成白色。「環保部門在廠區內都設有監測點,只要超出排放標準就會自動報警。」車間技術人員說。此外,鍛燒過程中產生的餘熱,通過汽輪發電機組回收發電。截至2013年12月10日,餘熱回收發電量達6100萬度。在去年7月國家出臺新的行業標準後,黃河鑫業成為首批符合國家鋁行業規範條件的原鋁生產企業之一。

  對此,黃河鑫業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薛文朋說,公司投資5億元,用於餘熱回收發電、脫硫機組、煙氣淨化和粉塵回收等。「雖然受經濟形勢及產能過剩等影響,原鋁生產企業處於困境,但園區內上下遊企業對接,公司生產出來的鋁水直接供給園區內的力同鋁業青海有限公司,企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同時也減少了二次熔鑄帶來的能耗。」

  薛文朋扳起指頭算了一筆小帳,省去將鋁水熔鑄成鋁錠這道工序,黃河鑫業生產的鋁水直接供應給下遊企業,每噸可節約成本200元。以全年公司55萬噸的總產量計算,如果全部直接供應給下遊企業,可增加效益1.1億元。同樣,鋁水直供可使下遊鋁加工企業減少二次重熔,每噸節約資金300元以上。

  薛文朋很是感慨地說:「完善產業鏈,上下遊產業對接,對整個鋁產業、上下遊企業和勞動就業的帶動都有非常大的好處,同時對降低能源消耗和節約成本也是非常明顯的,既實現了上下遊企業的對接和互贏,也實現了附加值的提高和競爭力的提升。」

  魯豐鑫恆是2011年1月由上市公司魯豐股份投資成立的。魯豐股份副總裁、青海魯豐鑫恆鋁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傅毅告訴記者,魯豐鑫恆分兩期建設年產60萬噸高精鋁板帶材項目在甘河工業園區開工建設,並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產。

  「項目分別是從美國、義大利、德國等地引進先進設備,加工出來的鋁箔,最薄僅為0.0065毫米,是用X光才能測量其厚度。領先世界的技術再加上二次重熔工序及人工費用減少、損耗降低等,生產成本也隨之降低,大大提升了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傅毅說。據介紹,目前,該公司已佔據國內藥箔市場80%、全球家箔市場50%的市場份額。今後,公司的高精鋁材加工將向航天航空、動車等領域發展。

  甘河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園區一直在圍繞我省傳統優勢產業特別是園區原鋁產業,謀劃和引進鋁精深加工企業。現已引進力同鋁業鋁板帶箔、魯豐鑫恆高精鋁板帶材、寶利華高端輪轂及鋁合金精深加工等五個鋁材加工項目。計劃到2015年,鋁的下遊產品加工產能可達到150萬噸。

  冶金產業鏈:清潔生產保「名利」雙收

  「我們是第一家吃螃蟹的企業。」青海際華江源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桑建新充滿自信地說。的確,在人人「談鉻色變」的今天,投資60億元上馬高碳鉻鐵及鉻產品精深加工項目,是需要底氣的。

  桑建新的底氣從何而來呢?「鉻是高汙染行業,同時也是生產不鏽鋼、特殊鋼及輕工等諸多行業不可或缺的材料。」因此,只要通過裝備升級解決高汙染和高能耗問題,鉻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在相關部門支持下,際化江源一期年產10萬噸高碳鉻鐵工程於2012年5月建成投產。通過產學研結合開展技術創新,際華江源公司的「全密閉礦熱爐鉻鐵冶煉高溫煙氣幹法淨化回收煤氣並用於發電技術」實現了鉻鐵合金冶煉電耗控制在2800千瓦時左右,粉塵回收利用率、水資源重複利用率、煙氣收回率均達到國家鐵合金行業清潔生產一級標準,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屬於國際領先技術。

  甘河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際華江源不僅實現了冶金行業在環保方面的重大突破,還成功實現了冶金與化工兩大產業的對接。與際華江源一牆之隔的青海桂魯化工有限公司,完全可以利用際華江源回收淨化的一氧化碳生產甲醇。

  作為普通矽鐵生產企業,一直遭世人詬病,但甘河工業園區的青海百通高純材料開發有限公司卻成為了我省「兩型」企業的代表。

  原來,過去百通公司每生產1噸矽鐵,產生的煙氣中,就含有120公斤的粉塵。在經過一年多的技術攻關和試驗後,礦熱爐煙氣回收餘熱發電項目獲得成功。經過煙氣回收餘熱發電裝置,現粉塵的回收率在96%至98%之間,再通過布袋過濾除塵工序,粉塵幾乎是全部回收利用。此外,餘熱發電機組還能為公司創造利潤。目前,百通公司的煙氣回收餘熱發電技術已在全省鐵合金行業推廣應用,按理論數據計算,該技術可節約標準煤35萬噸,相當一座中小型煤礦。

  化工產業鏈:廢物利用實現大循環

  「循環」這個詞,是紫金礦業集團青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雷忠在談及公司發展時,提及次數最多的。紫金礦業在青海有三個項目,其中設立在甘河工業園區的是配套德爾尼銅礦的尾礦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項目,也就是將尾礦「吃幹榨盡」。

  「紫金礦業入駐青海,在實現園區企業與省內企業間循環的同時,也實現了園區企業與企業間循環。」甘河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紫金礦業青海公司總經理李雷忠向記者介紹,在硫金礦(即銅礦尾礦)的焙燒過程中,會釋放很多熱量。青海紫金利用中高溫餘熱發電,中低溫餘熱供暖,現自發電項目已基本滿足公司的用電需求,並投資8000萬元自建汙水處理站,委託第三方經營,實現汙水的達標排放。

  「我們利用青海本地優勢資源特別是青海紫金、西部礦業鋅業分公司、珠峰鋅業等園區內企業的副產品硫酸生產化肥,在同等條件下,每噸成本可降低40%至50%,企業的競爭力大大提升。」青海雲天化國際化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偉說。

  依託硫酸、氯氣等副產品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的還有青海同鑫化工有限公司。「公司所用的配套原料,90%可在園區內得以解決。」同鑫化工董事長許慧傑告訴記者。

  據甘河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企業青海天泰制鈉有限公司的副產品為氯氣,曾因下遊加工受限,產能難以釋放。為此,園區通過引進配套企業,在消化副產品的同時,延伸了產業鏈。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水泥裝置就是一個大型垃圾處理場。」青海鹽湖海納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喜斌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青海的鹽湖資源中,按儲量排名,前三位依次為鈉、鎂、鉀。但長期以來,我們在生產鉀肥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利用鈉、鎂資源。鹽湖海納公司就是充分利用鹽湖豐富的氯化鈉資源和西寧境內的石灰石資源,建設集氯鹼化工、電石與水泥建材為一體的優勢產業群,並由氯化鈉向氫氧化鎂,進而向高純度氧化鎂產業跨越,在工藝上為全國首創,將引起氫氧化鎂和耐火材料產業格局和市場格局的重大變化。

  據常喜斌介紹,鹽湖海納PVC一體化項目具有引進技術先進、循環經濟產業鏈完整、裝置技術和自控水平高等特點,創造多項全國乃至世界之最,而其中的水泥裝置,就是為企業內部的循環系統及園區企業的循環經濟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京季)

  記者採訪手記

  深冬時節,在連續兩周深入甘河工業園區的採訪中,無論是冶金行業還是化工行業,那高高聳立的,不再是我們記憶深處工業企業就該有的冒著黑煙的煙囪。「甘河工業園區正在按照要求,積極打造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和千億產業基地。」管委會主任劉雲洲堅定地說。

  我省地域遼闊,但在茫茫高山大川中,想找一塊能夠發展工業的平整土地卻顯得太難太難。更何況青海肩負著生態保護的重任,青海發展工業,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現狀都要求必須走循環經濟的發展之路。為此,甘河工業園區依託現有的產業基礎,打造有色金屬生產及延伸加工、天然氣及煤化工、氟化工和鉻化工產業基地,並形成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不斷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在園區管委會、環保部門及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甘河工業園已確定了廢水深度處理及回用工程、制酸尾氣脫硫項目、焙燒系統布袋除塵等一批重點防治項目,逐步實現對二氧化硫、粉塵、廢水等排放物的回收再利用。由此,一場經濟發展模式的變革正在這裡徐徐展開。

相關焦點

  • 歐舒丹品牌承諾 保護生物多樣性 實現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品牌創始人Olivier Baussan奧利維埃·博桑先生,發現植物的活性成分與其生產的環境、採集的過程有著很大的關係,於是提出了承諾保護大自然與可持續發展的計劃。品牌先後建立了「薰衣草關愛項目」,「甜扁桃樹保育計劃」及「臘菊有機種植計劃」,並承諾到2025年,保護1000多種當地植物,持續為維護南法地中海區域生態環境做出貢獻。
  • 路甬祥:發揮中科院在能源可持續發展中重要作用
    就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問題進行研討,進一步明晰科技創新在保證人類能源可持續供給中的基礎和關鍵作用,這對於進一步動員和組織中國科學院全院力量,支撐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體系建設開展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 徐錠明:三句話實現可持續發展
    國務院參事、國家能源局專家委員會主任徐錠明表示,要落實中央方針,建設生態文明,實現持續發展。怎麼才能實現持續發展?我把它變成三句話:大力推動循環經濟,積極示範低炭經濟,全面發展綠色經濟。徐錠明:非常感謝組織者給我這個機會。
  •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以能源資源、生態環境承載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社會。生態文明也是一種歷史範疇,它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人類對傳統工業文明帶來的生態環境危機深刻反思的結果,是要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 中國人口發展經驗有助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每年這一天,都再次提醒我們人口問題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緊密相關」。那麼,當前全球人口整體面臨哪些問題?各國人口發展合作進展如何?對人類可持續發展又有何影響?人口問題日益突出 發展合作亟待強化東西吃多了,胃會不舒服;人口太多了,地球會扛不住。
  • 傑弗裡·薩克斯:可持續發展的使命
    美國的登月計劃事實上說明了如何實現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所需的能源轉型等大膽目標。登月計劃是一項具有組織屬性的「任務」,歷史學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Douglas Brinkley)在其研究《美國登月計劃》中對其進行了精闢的描述,而這些特質對登月計劃的成功至關重要。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表,並在這兩個基礎上制定了嚴格的計劃。
  • 有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有機生態農業說起來真的很簡單,就是可以長久發展的綠色健康農業。但是做起來真的不簡單,我們雩山經過深入探索發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生態農業,首先得有勞動力去幫助我們管理農田,其次是田地的土壤肥力,再然後就是病蟲害,以及天災。勞動力來說,我們雩山人都喜好大自然,所以我們貧困的人口很多,我們也慶幸我們沒有被工業化汙染。
  • 聶祚仁院士:材料生命周期工程是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途徑
    ◆ ◆ ◆生命周期方法與材料生命周期工程實踐面對日益嚴峻的資源匱乏與環境汙染問題,追求材料產業與資源環境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深入研究與大力推廣材料全生命周期可持續發展評價及應用。,追求全產業鏈條的最優化,並通過在材料製造、使用、回收等環節中持續地進行技術創新與工藝優化,有效降低材料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綜合環境負荷。
  • 現在是發展循環時尚的良機
    全球性危機下,之前稍有起色的時尚可持續發展承諾很可能化為一紙空談,許多品牌在生意都自顧不暇的時候開始對可持續願景保持緘默。但是,仍有一些品牌把這段銷售空窗期當做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最佳時期。它們的重點是循環時尚,讓衣服裡所有的面料都可以被重複利用,不會造成廢物汙染。
  • 第六屆中瑞經濟論壇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智慧、創新
    此次論壇聚焦可持續發展,來自中瑞兩國的商界領袖共同探討了關於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舉措。  因為疫情原因未能來到現場的賈蓓在遠程視頻致辭中特別強調了瑞中密切的雙邊經濟關係,「我們會繼續貫徹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並且對每年進口到中國的產品提供額外的關稅減讓。同時,加強自貿協定的討論仍在進行中,討論的議題之一便是關稅問題。」
  • 提升環境承載力 實現可持續發展
    提出「以生態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前提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總體規劃編制的首要原則,並被我市城市總體規劃所採納,成為環境影響報告書的一大亮點。針對我市突出的環境問題,環境影響報告書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煙(粉)塵和化學耗氧量排放總量控制等環境約束性指標納入城市總體規劃,進一步完善了總體規劃的指標體系,強化了對城市規劃和發展的環保要求。
  • 江天化學登陸A股 打造精細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典範
    原標題:江天化學登陸A股 打造精細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典範   2021年1月7日,南通江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天化學」)
  • 駱玉林在甘河工業園區調研強調加快推進新建項目建設 不斷增強企業...
    10月10日,省委常委、副省長駱玉林一行到甘河工業園區,深入塔吊林立的施工現場,實地調研企業新建項目建設工作,聆聽企業心聲,協調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企業超前謀劃項目及上下遊產業銜接的思路,並就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確保項目如期竣工投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 專家: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
    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能源發展的方向,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波恩創新與技術中心主任道爾夫·吉倫在論壇上表示,城市推广部署可再生能源,可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同時能創造就業機會,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福祉。已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致力於推動能源轉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公眾意識,開創低碳未來。
  • 「專家視角」從問題到解決方案:土壤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2015 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土壤年,該年確立的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土壤學家提供了彰顯土壤功能助推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新的、獨特的機遇。2016—2020 年實現5630萬貧困人口脫貧和832個貧困縣摘帽,脫貧目標實現時間比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提前10 年。脫貧攻堅的9個主要任務和重要舉措中有3個與土壤生態系統服務密切相關,包括產業發展脫貧、生態扶貧、提升貧困區區域發展能力。產業發展脫貧中,在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的基礎上,要把土壤資源的合理利用放在首要位置。
  • 健合集團發布201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 堅守三大目標實現多項卓越表現
    5月8日,健合集團正式發布了201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整體呈現了集團2019年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卓越成果。這是繼2016年起,第4份展示健合集團全球業務運營與可持續發展緊密結合的報告。  業績再次騰飛 夯實可持續發展根基  成立發展20年間,健合集團已實現了一次又一次業績上的騰飛。2019年,集團收入較2018年增長7.8%達人民幣109.3億元,純利增長19.2%達人民幣10.05億元。  健合集團能夠成就跨越式發展的背後,是集團深刻地意識到,可持續發展賦予企業的意義。
  • 後疫情時代AI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專家有話說
    此次論壇以「後疫情時代的人工智慧國際合作與治理」為主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工智慧頂級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分享國際智慧,共同探討人工智慧的研究議題與可持續發展之道。推動和促進人工智慧的可持續發展是大勢所趨,亦是本次論壇的主要課題。在開幕致辭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重點強調了大學、人才對於AI治理的關鍵作用:大學要引領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要不斷創新人工智慧的理論與技術;要積極推進人工智慧全球合作。
  • 可持續發展成KPI,這家車企為何這麼認真_易車網
    所謂可持續發展,在寶馬集團的定義裡,包括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工業環境保護、供應鏈的可持續性、循環經濟、員工導向和社會承諾等方面。寶馬集團的高層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豐厚的薪水不至於打折呢?在二氧化碳排放、工業環境保護、供應鏈的可持續性、循環經濟等方面,寶馬做到了可持續嗎?
  • 面料課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纖維——聚乳酸纖維
    聚乳酸纖維是一種原料可種植、易種植,廢棄物在自然界中可自然降解的合成纖維。它在土壤或海水中經微生物作用可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燃燒時,不會散發毒氣,不會造成汙染,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纖維。其織物面料手感、懸垂性好,抗紫外線,具有較低的可燃性和優良的加工性能。
  • 錢易院士: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第一部分討論可持續發展的由來和它的意義;第二部分討論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和實施途徑;最後回到國情這個問題上,來看一看關於推行生態文明建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美麗的中國夢,中國做了什麼,中國還需要做什麼。  可持續發展的由來和意義  我們先看看第一個問題,可持續發展的由來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