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過幾次重大挫折後,就會對事業或工作提不起興趣?

2020-11-28 騰訊網

有些人認為只要自己做了什麼,就一定會出現什麼結果。於是,他們便做了許多事情,最後並沒有發現當初想要的結果。他們就開始消極、抱怨、焦慮、迷茫、墮落。他們沒有意識到這個世界絕不是機械式的,而是充滿著不確定性,許多事情沒有必然結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單純信因果,而是要信真主前定的原因。

有些人在經歷過幾次重大挫折後,就對事業或工作提不起興趣,越來越頹廢。並對那些激勵他們上進的人或文章產生反感情緒。他們認為,這個世界上充滿了危險、充滿了欺騙、充滿了驚濤駭浪,如果再往前走一步,就會遇到更大的危險。所以,當一個人的信仰不正確或不全面時,要麼是盲目蠻幹;要麼是垂頭喪氣。

事實上,人只要活一天,就有一天的使命。當我們有了堅實的託靠、端莊的舉意,良好的心態,認真對待自己的事業,做好本職工作時,就沒有什麼擔心的。因為沒有想當然,所以,無論事業出現什麼樣狀況,自己都不會受到太大的打擊。未來的時代變化會更大,沒有哪個行業一定會存在,我們只能調整自己的心態。

沒有什麼人能夠預測到未來究竟會怎麼樣,我們只能託靠真主,並安心做好當下的事情。然後是堅持學習,如果我們能保證自己在學習上不鬆懈,就能快速掌握新知識。真主說:「難道他們沒有看到,真主為他所意欲的人拓寬給養,也使(他所意欲的人經濟)窘迫。對於信仰的民眾,此中確有許多跡象。」(30:37)

文/馬石頭,圖/哈米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經歷過苦難的人更容易成功
    這裡所說的容易成功的一類人,是真正經歷過苦難的,他們內心強大,能正確對待各種挫折,一旦機會來臨,他們能夠百折不撓,想盡各種方法戰勝困難,最終走向成功。一個人的生活太安逸,事業太順利,面對周圍的人和事,反倒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分辯不出善與惡、美與醜,誰是真正的朋友,誰是真正的敵人,常常在順境中迷失自我,最後導致失敗。經歷過苦難會讓人更加堅強。
  • 成功必然經歷挫折,可是經歷挫折不一定必然會成功!
    美國人溫德爾·菲利普斯的名言,「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都非常的熟悉,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是失敗時,長輩或者領導都會以此來激勵我們,當然我們也是深信不疑。可是隨著年歲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對這句話產生疑問,成功是要經歷挫折,可是經歷挫折我們就一定會成功嗎?我看未必。所謂成功必然經歷挫折,是因為任何人和事物都是一個發展的過程。
  • 你經歷過哪次較大的挫折而沒有被打敗?
    看到一句話說:不經歷一次較大的挫折而不被打敗,你就不會知道自己擁有多麼強大的力量。所以我就開始盤點自己三十多年的生活中都經歷過哪些挫折?又擁有過哪些力量?攔截晚自習後經過路邊的同學,深夜遊走在從學校到家騎車都需要半小時的土路上。那一段時間,經歷了很多的刺激,做下了很多壞孩子標準的壞事情。沒有不透風的牆,事情敗露之後班主任請來了父親,把自己的閨女領回去。我不知道父親是如何哀求的,但是最後我沒有被勸退,開始了一段安靜的學習時光。欠下的債遲早要還的,沒有考上高中,不得已又復讀了一年。
  • 不因挫折而消沉,工作中正確地對待挫折,才可以成為真正的強者
    你是否發現工作的年限越久,熱情越低,甚至開始挨點上下班?你是否擔心人生只是這樣的周而復返,既無法突破又無從轉變?事實上,有些時候問題的關鍵或許在你自己身上。相信每個工人在大學畢業後進入工作場所時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困難。當他遇到這些困難時,你會怎麼做?是放棄還是從挫折中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今天,我想告訴大家如何正確地理解挫折,面對和消除挫折。
  • 為什麼經歷大滅絕後,有些物種仍能東山再起?
    也正是因為強大,它的繁殖能力不強,生長周期長,多為個體生活,對食物要求高等因素,使它最終在打擊中整個種群徹底陣亡,對比其它活下來的,更加弱小的種群,缺少的應該是應對自然環境中更強的適應能力和競爭力的特質,這是為什麼呢?在這裡,我總結了以下四點:生長周期、種群/群居、流動的適應性、智慧。
  • 憂傷意識比較濃厚,遇到挫折易一蹶不振的人
    即使事業和人生中遇到一些挫折,只要你愈挫愈勇,那麼,你距離成功也就為時不遠了。相反,如果一旦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鬱鬱寡歡,任其消沉,則很難出人頭地。命中有病,只要大運相輔,自然藥到病除;人生光輝燦爛,前程似錦。行運不濟,背離喜用。破壞格局,損傷用神;或者不能輔助喜神,制克忌神;均為生不逢時的表現。心灰意冷,自墜沉埋,也是必然。
  • 挫折是偉大的試金石—挫折是人生的常態
    人的一生挫折常伴,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事情要面對,也有不同的挫折在不時發生,或許是因為一次考試、一次失業,又或許是因為一次失戀,有人因此而一蹶不振,也有人因此奮起成就了自己的輝煌,一切似乎只在一念之間,但是絕不僅僅是一念之間,內心強大的人受過不少挫折,因為這種強大唯有挫折才能培養
  • 一個女人,到底經歷多少次戀愛,才能遇見真愛?
    記得有部電影裡面這樣一句話,意思就是人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為了尋找自己的愛情,有的人是幸運的,很快就找到了,但是也有人不幸,一輩子都沒有遇到。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次選擇,一旦選錯走錯了路,那就是一輩子的事,有的人就是選錯了路才造成了自己悲慘的一生。
  • 你經歷過最大的摩擦是什麼?為什麼?
    有一個問題是:「你經歷過最大的摩擦是什麼?為什麼?」。今天有空就來談一談這個問題。阿彌陀佛。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摩擦?有意的?還是無心的?誰有意的?誰無心的?相信許多人都經歷過,被動的經歷著一些摩擦。矛盾的始作俑者可能真的不是自己,或者說不是自己有意的。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避免不了與人相處,也避免不了自己是一切人事中無法迴避的一個因緣。
  • 挫折過後就是成功
    無論陷入怎樣的逆境,都不應該絕望,因為前面還有許多個明天。樂觀的人,在絕望中仍然滿懷希望;悲觀的人,在希望中還是絕望。 為什麼我們有時不敢將夢想付諸行動?是因為覺得為時已晚,還是害怕失敗?別著急,現在開始還不晚。從零開始,經營自己的人生,也許將會收穫更多。
  • 賽裡格曼定律:你所不知道的,挫折遠比你想像的更加脆弱
    打破賽裡格曼定律,闖下屬於自己的苦難之門,沒有誰會一直失敗下去的,或許你現在無法突破現在所經歷的挫折和困難,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你的問題也許就像魯珀特之淚,無法從最堅硬的頭部著手,但你可以找到困難當中最為脆弱的尾部,做到一擊即碎,挫折遠比你想像的更加脆弱。
  • 為什麼有些人會因為愛情自殺
    不得而知,只是看到那些即使受了傷害、經歷了很多磨難的人,仍然在努力活下去,除了好死不如賴活著,就是因為心中還有希望。這些朝聖的人,各有各的苦,也各有各的樂。他們綁上風馬旗,堆起瑪尼堆,幾步一個長頭……或許都是因為害怕壞事發生,是因為寄託,是因為信仰讓他們有期待。
  • 為什麼有些人戴銀飾,過一段時間後銀飾就會變黑呢?可算知道了
    導語:為什麼有些人戴銀飾,過一段時間後銀飾就會變黑呢?可算知道了現在對於很多人來說,如果自己的身體對某些貴金屬過敏,不如考慮考慮白銀飾品。因為對於大部分人來講,昂貴的黃金首飾不僅質地柔軟而且不容易保存。
  • 為什麼有些科學家,要把黑猩猩等靈長類動物歸屬於人屬?
    實際上,這也是舊話新提,為什麼人類與黑猩猩以及其他靈長類的基因絕大部分相似,但行為方式、智力等卻是如此的不同,因為人類與黑猩猩顯然是兩種不同的生物,這一點無論是贊同黑猩猩與人是同屬的,還是反對這一觀點的都不會有什麼爭論。難道0.6%的基因差異就造成了人與黑猩猩在行為和智力上的天壤之別嗎?顯然,還必須在基因以外來尋找答案。
  • 為什麼有些人朋友很多,但沒幾個交心朋友,可能是做過這3件事
    為什麼有些人朋友很多,卻沒幾個交心朋友,可能是做過這3件事與人相處,需要緣分。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會碰到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可能只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有的人可能成為我們一生的摯友。成為摯友的人,興趣愛好可能不一樣,但是肯定在平時的生活中,都是懂得為對方著想的人。你對我投之以桃,我就會對你報之以李。有了來往,才能慢慢地加深互相了解,才會慢慢地加深彼此間的聯繫。小孩子敏感,直覺也很準,知道誰對自己好,誰對自己不好,所以交朋友憑直覺選擇對自己好的人。可是成年人比小孩子狡猾多了,並不能像小孩子一樣這麼輕易地就會交朋友。相誠以待並不是他們交朋友的唯一指標,他們會有更多的考察指標。
  • 挫折,人生最好的試金石
    每個人的一生都可能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面對挫折,有人厭惡,有人排斥,有人拒絕;有人彷徨,有人懼怕,有人退縮;有人勇敢,有人樂觀,有人搏擊....心態不同,結果就不同。
  • 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家長做好這三點,孩子從此就愛上讀書
    因為很多孩子在家裡自覺性很差,不願意主動上網課。做作業基本都要家長盯梢,稍微一不注意,孩子就可能在電腦桌前趴著,或者拿起手機一邊玩了,許多家長為此苦惱不已。很多家長都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寧願花上幾個小時在玩手機玩遊戲方面,也不願意花幾分鐘去解一道數學題。隨著時代的進步,網際網路越來越普及,很多孩子在家裡經常玩手機,對於手機的功能甚至比大人更熟悉。
  • 為什麼有的人經歷失敗就一蹶不振,有的人越挫越勇,原因在這裡
    所以,我們在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到處都是充滿著競爭,這個社會,也就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的社會。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在工作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競爭,使我們必須對競爭的處境保持著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競爭的結果保持著正確的看法。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競爭本身就是一個兩面性的存在。
  • 汶川地震10年 最堅強女警蔣敏不提往事新工作是挖他人先進事跡
    蔣敏6年沒接受過採訪了。上一次在媒體中出現,是帶著還在襁褓中的兒子京京(化名)參加十八大。而現在,京京已經六歲。從成都的家到單位,乘坐地鐵一號線要經過8個站。出站後,穿過人群、路過廣告牌、沿文武路行走兩百多米……蔣敏每天都掐準時間,準時出現在辦公室。2009年之後,這條路也成了她的一條「平凡之路」,連接著家庭與事業,延續光榮與平淡。
  • 父母應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越來越多的人心理往往承受不住打擊,從而患上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現在的孩子內心也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對於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引起我們家長的廣泛重視。孩子為什麼會存在心理問題?對於有些孩子來講,日復一日的學習生活使他們產生了迷茫的心理,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目標。久而久之對自己的生活也就失去了興趣,對於自身所處的環境就會產生一系列負面的情緒,如果不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會產生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孩子本身所處在的環境就是一個競爭的環境,成績的比較更容易消磨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