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為什麼都是從海洋進入陸地,有無反方向?今年還有幾次颱風?

2020-12-04 地理有意思

不管是我國的颱風,還是美洲的颶風,都生成于洋面之上,雖然稱呼不同,但氣象原理是一致的。且兩者有一個共同點:颱風登陸點都位於東側,只不過我國的颱風生成於太平洋,而美洲的颶風生成於大西洋,這便能確定颱風生成與哪一個海洋無關,而與地球自轉方向有關。簡單講,颱風由海洋進入陸地,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颱風的生成條件,一個是局部氣壓導向。

先說颱風生成條件,我國的颱風主要發生在夏季,尤其是7、8、9三個月份,因為此時太陽直射點位於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且因為黃赤交角的存在,此區域照射時間變長,這便促使赤道北部海水溫度升高,進而產生大量水蒸氣,跟隨熱空氣一同升高(典型的熱空氣上升原理),沒了熱空氣的地方,周邊冷空氣迅速補充,並循環變熱上升過程,這就產生了一個熱帶低壓雛形。

當越來越多的熱空氣、水分子升高,就會在特定高度形成集結 ,而這個時候,地球自轉產生的偏向力會帶動這股熱空氣一起轉動,最終形成一個逆時針轉動的氣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颱風「風眼」。因為地球是個球體,所以以赤道為中心,越靠近兩極偏向力越大,但兩級溫度低沒有颱風形成條件,所以綜合條件下,颱風一般生成於緯度15-25度之間的洋面上。

而說到颱風的運行路徑,就不得不提另一個夏季氣象「副熱帶高壓」,颱風的雛形是熱帶低壓,只聽名字就能看出是與副熱帶高壓截然相反的兩種氣象,但兩者對我國的影響都發生在溫度高的夏季,所以這兩種氣象既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一句話表達:颱風運行路徑貼著副高邊緣,受副高路徑影響,且兩種氣象過渡的邊緣,在特定情況下也可以能量轉換。

因為副熱帶高壓也需要海洋熱量支撐,且在地球自轉帶動下,影響力以弧形延伸至陸地,再加上氣壓差值存在,副高緯度一般要比颱風位置高,所以颱風生成後無法直接穿越副高往北,只能貼著副高進入陸地。仔細觀察影響我國的颱風,其實就不難發現,運行路徑基本是先向北,然後向西北轉彎,劃出一個弧形後,繼續向北移動,其實劃出的那個弧形,就是彼時副高的影響範圍。

至於問今年還有幾次颱風,這個問題在颱風沒有正式生成前,誰也無法給出具體數字,畢竟颱風生成的氣象條件十分複雜,不但受溫度影響,也受氣流幹擾,有時候即便形成了氣旋雛形,一次強對流就會將之打散,所以颱風數量永遠只能根據往年同期數據預估。不過,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氣候規律與前些年明顯不同,比如今年整個7月份無颱風,而8月份的颱風「巴威」,也是近幾十年首次進入東北的「一手颱風」。

歡迎點擊關注,留言一起探討。

相關焦點

  • 12月還有颱風?29號颱風或有「苗頭」,最快22日可能成臺進入南海
    ,很多人可能都希望能看到一波,而對於北方的朋友來說,大部分地區都是「得償所願」了,如今都還有降雪的出現,中央氣象臺也繼續發布了暴雪預警,東北三省局部還有「暴雪」,並且積雪深度局地預報還在8釐米以上,所以不小。
  • 拉尼娜進入12月,新颱風胚胎95W也生成了,23號颱風來了?
    而在95W之後,我們看到還有新的熱帶擾動發展,並且還是有概率形成今年的新颱風,確實在12月不排除有新的颱風胚胎發展可能,根據GFS數據顯示,在12月4日左右,位於菲律賓東部可能會再次形成新的颱風胚胎,並且具有持續增強的可能性,但是過後預計又會被其他的熱帶擾動所替代,預計要發展到10月9日的時候,才可能增強出997hpa氣壓值,所以單獨以氣壓值來說,這個胚胎才可能是今年的
  • 颱風巴威今日登陸,熱帶的颱風為什麼會北上?颱風路徑主要有3種
    2020年第8號颱風巴威於8月27日上午8點30分前後在遼寧丹東以東的地區登陸了。據中央氣象臺的報導,颱風巴威登陸時中心最大風力有12級。從26日凌晨開始我們這邊(坐標山東)就開始下起了雨。雨雖然不大,但足足下了一整天。在我的印象中,颱風影響的都是南方地區。在北方地區很少會見到颱風。
  • 今年第13號颱風鯨魚生成 是典型的「觀賞型颱風」對東亞陸地沒有...
    在即將今日國慶中秋雙重節日下又有颱風生成?今年第13號颱風「鯨魚」在遠洋生成!鯨魚一生都將在日本以東洋面活動,對東亞陸地沒有影響,是一個典型的「觀賞型颱風」。今年第13號颱風鯨魚生成據中央氣象臺消息,今年第13號颱風「鯨魚」(英文名稱:Kujira;名字來源:日本;名字意義:鯨魚座)已於今天(9月27日)上午8點鐘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8點鐘其中心位於日本東京東南方約2550公裡,就是北緯20.5度,東經159.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1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98百帕,7級風圈半徑為100-220公裡。
  •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今年多個超級颱風臨時轉向去日本了
    颱風這幾年對我國的影響越來越大,你知道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嗎?颱風有哪些主要特點呢?你是怎樣防颱風的呢?為什麼颱風經常改變方向向日本吹呢?現在我是去旅遊珠海偉少,給大家講講颱風的情況,希望大家能夠遇到颱風時能夠正確預防颱風,減少損失。
  • 颱風衝業績!第19號颱風「天鵝」向偏西方向移動,第20號颱風初顯...
    , 強度逐漸加強, 最強可達強颱風級, 11月2日將進入我國南海海域。 海洋天氣:本縣附近海面東北風6~7級陣風8級,明天早晨轉7級陣風8~9級。 廣東吃瓜之後再吃瓜, 颱風為啥都往越南跑?
  • 透過今年最具特色 「芭瑪」科學認識颱風
    有網友問:「為什麼颱風可以反覆登陸?」  許映龍:雖然颱風的路徑主要受大尺度的環境引導氣流影響, 但實際上颱風則在移動過程中,由於受到不同地形、海洋及大氣環境流場等因素的影響,特別是這中間涉及到大氣-海洋-陸地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其路徑表現卻是多種多樣的。
  • 颱風為什麼都是在海洋裡形成?
    經常關注氣象預報的小夥伴可能都會注意到,每年夏秋季節,在與我國毗鄰的西北太平洋上就會形成不少名為颱風的猛烈風暴。這些風暴有的會消散於海上,有的則登上陸地,帶來狂風暴雨。雖然我不是氣象專家,但願意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嘗試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 9號超強颱風美莎克:超強颱風為什麼容易在夏秋之交出現?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超強颱風,為什麼總是容易在夏秋之際出現?超強颱風為什麼容易在夏秋之交出現?颱風的形成,離不開3個條件:超過26.5攝氏度的溫度,地轉偏向力,以及足夠多的水汽。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只不過颱風的風速、影響力都比熱帶氣旋要強,會在中心位置形成颱風眼。關於颱風眼的形成,至今科學界還沒有定論,但是和颱風外圍相比,颱風眼中則是無風無雨的晴朗天氣。超強颱風的形成,還需要兩個條件:足夠廣闊的海面,以及海洋60多米深的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26.5攝氏度。
  • 11月還有兩個超強颱風?超級計算機:今年颱風可能偏多
    「鳳凰」的影響比較大,所以說海洋區域的整體情況就是,接下來將可能爆發出多個颱風的出現,而才生成的新颱風胚胎94W也出現了快速提升的情況,風速維持在15KT,但是氣壓值已經達到了1007hpa。結合94W的海洋溫度來看,周邊溫度都是在30度左右,所以具有爆發的潛力,確實在超級計算機模擬數據之中,預估94W可能在11月26日左右,加強為今年的一個新颱風,也就是28號颱風「北冕」。
  • 颱風移動的力來源於哪裡?颱風的能量源又是什麼?
    ,並在我國登陸,帶來狂風暴雨,例如,在今年8月10日凌晨,超強颱風(16級)「利奇馬」在浙江沿海地區登陸,並且之後一路北上。那麼,颱風移動的力來源於哪裡?颱風的能量來源於哪裡? 在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海面上,表層水溫需要達到大約27攝氏度及以上,強烈的太陽照射使大量海水蒸發為水蒸氣,它們逐漸在空中聚集產生一個低氣壓中心。由於地球的自轉,在地球赤道以北,進入低氣壓中心的空氣會使之沿著逆時針方向旋轉起來,成為熱帶氣旋。只要海洋中的水不斷蒸發,進入低氣壓中心,熱帶氣旋最終就會增強為颱風。
  • 4號颱風「黑格比」會是第二個「利奇馬」嗎?為什麼?
    當颱風登陸之後,由於陸地上水汽較少,無法持續供應颱風對水汽的需求,所以颱風在登陸之後強度普遍會減弱,4號颱風「黑格比」也是如此。減弱之後的颱風「黑格比」會逐漸降低到熱帶低壓水平,直到消失。和今年的3號颱風相比,4號颱風從臺灣地區進入到福建、浙江等,影響我國的範圍更大。受颱風天氣影響,我國臺灣、浙江、福建等地區會出現6-7級大風,局部地區風力可達到12級。
  • 6月無颱風!2020年3號颱風什麼時候形成,今年氣候異常嗎?
    今年以來,全球的氣候變化都是非常複雜的,海洋區域和陸地區域的天氣轉變已經成為了規模化,這似乎比較符合科學家們的預測情況,那就是今年的極端氣候現象將會在全球多地出現,而對於亞洲地區來說,降雨,高溫,風暴等氣候現象也出現了變化,嚴重的影響到了生活的正常持續,異常的氣候現象已經大規模存在,所以說氣候轉變是比我們想像快多了。
  •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還有颱風曾被「除名」?
    其中,颱風「鸚鵡」、颱風「黑格比」、颱風「米克拉」和颱風「海高斯」等4個颱風在我國沿海地區登陸,較同期平均(5.8個)偏少1.8個。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錢傳海介紹,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無颱風生成,是自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出現7月「空臺」現象,創造新的歷史。
  • 超強颱風為什麼容易在夏秋之交出現?
    今年的第9號颱風美莎克已經形成,並且在形成過程中,由於不斷吸收水汽,一度使其達到超強颱風等級,或成為今年最強颱風。 當海洋上的水溫足夠高時,此時就會有大量水蒸氣被蒸發到大氣層中,導致海洋表面形成低氣壓,高空之中形成高氣壓,此時低氣壓中心會形成上升氣流。
  • 颱風| 今年第20號颱風「艾莎尼」生成!目前太平洋上雙颱風共舞
    颱風 | 今年第20號颱風「艾莎尼」生成! 愛祖國 愛水務 愛海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中央氣象臺宣布,今年第20號颱風「艾莎尼」(英文名稱:Atsani;名字來源:泰國;名字意義:閃電)於昨晚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 今年第14號颱風劍魚在陸地上生成,或要賴上我國華南!
    這兩天,西太平洋似乎延續了8月的颱風活躍情況,大量的颱風胚胎在西太平洋上湧現。其中13號颱風玲玲已於9月2日在菲律賓以東海域形成,而9月3日凌晨,原本已經登陸越南甚至深入中南半島的颱風胚胎91W突然加強為14號颱風劍魚,使得西太平洋上達成了雙颱風共舞的局面。
  • 是否對我國有影響?2020年1號颱風黃蜂來了,預計17日進入南海
    趣味探索訊 進入2020年以來,全球海洋環境明顯有些異常,颱風數量比往年少了很多,尤其是西北太平洋。往年的1至4月,西北太平洋總會出現2至3個颱風,比如2019年2月20日生成超強颱風「蝴蝶」,2018年3月25日生成超強颱風「傑華拉」,而今年在去4個多月時間裡,沒有生成一個真正颱風,最多只出現了幾個熱帶低壓,隨後「煙消雲散」,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
  • ...是典型的「觀賞型颱風」對東亞陸地沒有影響 2020颱風最新消息
    在即將今日國慶中秋雙重節日下又有颱風生成?今年第13號颱風「鯨魚」在遠洋生成!鯨魚一生都將在日本以東洋面活動,對東亞陸地沒有影響,是一個典型的「觀賞型颱風」。今年第13號颱風鯨魚生成據中央氣象臺消息,今年第13號颱風「鯨魚」(英文名稱:Kujira;名字來源:日本;名字意義:鯨魚座)已於今天(9月27日)上午8點鐘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8點鐘其中心位於日本東京東南方約2550公裡,就是北緯20.5度,東經159.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18米
  • 96W又來了,12月雙颱風胚胎形成,23號颱風可能出現
    我們下面來看看,是否會形成今年的23號颱風科羅旺,當然如今出現颱風胚胎活躍,除了我們常說的拉尼娜現象影響之外,還有就是副熱帶高壓在影響之中,拉尼娜現象是可以確定進入到了冬季了,而副熱帶高壓從我國華南沿海也完全退到了菲律賓東部遠海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