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性治療分析、接受治療分析和依從者分析

2021-01-19 臨床研究與醫學統計

題記:今天本公眾號迎來了第二位原創作者的加盟,期待未來有更多有價值的分享~今天陳博士帶大家一起學習隨機對照試驗中的 [意向性分析、接受治療分析和依從者分析]

 

作為臨床研究證據金字塔的最高級別原始研究類型,隨機對照試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一些基本概念的深刻理解,不但有助於科研工作者開展相關的研究,而且讓臨床一線醫生更加準確全面的運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導日常診療。筆者最近恰好閱讀了兩篇相關文獻,簡單總結一下文獻的觀點並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期拋磚引玉。

 

[第一部分:定義]

意向性治療分析(Intention to treat analysis):An intention-to-treat (ITT)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is based on the initial treatment assignment and not on the treatmenteventually received. ITT analysis is intended to avoid various misleadingartifacts that can arise in intervention research such as non-random attritionof participants from the study or crossover. ITT is also simpler than otherforms of study design and analysis because it does not require observation ofcompliance status for units assigned to different treatments or incorporationof compliance into the analysis. Although ITT analysis is widely employed inpublished clinical trials, it can be incorrectly described and there are someissues with its application. Furthermore,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how to carryout an ITT analysis in the presence of missing outcome data. 即患者完成隨機分組後,不論之後選擇退出試驗還是調換到另一組,在數據分析時基於他們一開始的分組。


接受治療分析(as-treated analysis):A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outcomes of a clinical trial in whichresults are tabula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reatments given to the patientsrather than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s intended for the patients when theywere assigned to their arm of the study. By contrast, an analysis based on anintended treatment assignment rather than actual treatment given is called an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即按照患者實際接受的治療來分析。


依從者分析(per-protocol analysis):A per-protocol analysis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randomized clinicaltrial results that removes data from patients who didn't comply with theprotocol. Imagine a trial designed to test experimental drug A against standardtreatment B. If some patients drop out of the trial before investigators canmeasure the primary outcome, a per-protocol analysis wouldn't include theirresults with patients who completed treatment. 即在分析中除去那部分依從性(adherence)不足的患者。

 

[第二部分:優劣勢比較]

一個理想的臨床研究應當是每個患者都遵循隨機分配後的方案並且隨訪數據完整。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患者可能退出試驗,換到另一個試驗組或者缺了幾次的隨訪數據。對於缺失的隨訪數據,標準做法是進行基於不同假設的敏感性分析,這超出了本文的討論範圍。對於患者的退出試驗或者換組的情況,可採用以上三種方法進行分析。

 

意向性分析是最為流行的辦法,因為它不破壞隨機,得出的是方案分配後的效果,反映了不同治療方案在該臨床試驗中的效果。這聽上去像個好辦法,但是這其實並不是患者或者說臨床一線醫生關心的,更像是政府或者醫保部門的工作內容。作為患者,關心的內容其實是我如果按照這個方案治療,有沒有可能改善病情。顯然意向性分析的結果會受到依從性差的患者的影響,依從者分析這個時候就可以上場了。上場前還需要做一些熱身,考慮到依從性好和差的患者的基線可能不均衡,我們需要對不均衡的基線做出校正。

 

通常需要考慮三方面的因素,第一就是當患者因為某些臨床原因終止治療時,我們需要將這部分患者納入分析;第二就是當我們不確定患者是否繼續接受治療時,應當將這部分患者排除;第三就是需要校正隨機前和隨機後的基線。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並無辦法確保所有的重要基線都可以得到校正,因此依從者分析本質上還是觀察性研究。

 

[第三部分:實踐]

考慮到治療方案的複雜程度不一,我們需要使用不同的手段來處理,這裡筆者由簡到繁介紹一下。

第一類,在基線時發生的單次幹預並且幾乎所有患者的依從性都很好。大多數外科手術就屬於這類,舉個例子,腰椎間盤凸出的患者接受傳統手術 vs 微創手術。這個時候使用意向性分析即可,因為意向性分析和依從者分析的結果一致。


第二類,在基線時發生的單次幹預但患者的依從性不好。比如說患者被隨機分為被邀請參加乙狀結腸鏡篩查 vs 不被邀請,此時就需要考慮到有部分患者會拒絕邀請,因此單純的意向性分析就不夠了。在使用依從者分析時,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需要考慮到有一些重要的基線因素可能存在缺失。比如在進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時,沒有收集到詳細的吸菸史和鍛鍊習慣等生活方式相關的基線風險。此時,如果進行傳統的t檢驗,卡方檢驗或是對於既有基線進行校正的回歸,得出的結果很可能是有偏倚的。這裡推薦使用的工具變量分析。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工具變量。以最簡單的回歸來舉例,Y = BX + C。這裡Y是因變量,X是自變量,B是參數,C是誤差項。為了得到準確的Y,我們需要使得X和C不相關。當存在未被測量的重要基線時,X和C就相關了,此時的估計就不準了。工具變量起到的作用就是去除掉X中與C相關的部分,那麼我們得到的Y就準確了。


第三類,持續不斷的幹預。在這種情況下,患者的依從性一般好不了,特別是進行長期隨訪的研究。這個也很常見,高血壓患者的降壓藥使用以及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藥使用都是很典型的例子。我們首先要關注的是,隨機前的基線在患者接受治療後是否會被影響。如果不被影響,則與第二類的情況一致。如果受到了影響,此時需要考慮同時校正隨機前和隨機後的基線。這裡推薦使用g方法群。其中最常見的是逆概率加權,簡單的理解就是根據患者的基線因素給患者賦予一個分數,然後不同的患者會有不同的權重,最後進行綜合分析。

 

[第四部分:小結]

研究目標為不同治療方案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推薦使用意向性分析。研究目標為患者按照治療方案執行後的效果,推薦使用依從者分析。根據問題複雜程度不同,可依次考慮傳統框架(t檢驗,卡方檢驗和單純校正隨機前基線),工具變量和g方法群(G methods are a family of methods that include the g formula,marginal structural models, and structural nested models)。

 

[參考文獻]

[1] 詹思延主編. 流行病學. 8 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7 全國高等學校預防醫學專業第八輪規劃教材

[2] DeMets DL,Cook T. Challenges of Non-Intention-to-Treat Analyses. JAMA. 2018 Dec 17.

[3] Hernán MA,Robins JM. Per-Protocol Analyses of Pragmatic Trials. N Engl J Med. 2017 Oct5;377(14):1391-1398.

[4] Hernán MA,Robins JM (2018). Causal Inference. Boca Raton: Chapman & Hall/CRC,forthcoming.

 

作者簡介:陳凌霄,雪梨大學醫學院PhD在讀,研究領域為脊柱骨科方向、Meta分析方法學、基於資料庫的預後研究和因果推斷,R語言愛好者。

相關焦點

  • 【意向性分析您做對了嗎?】
    在分析時,如果將部分受試者排除在外,那麼對幹預措施效果的估計就可能產生偏倚。意向性分析則是指不論在試驗後續情況如何,當初所有參與隨機分組的受試者均統統納入分析。意向性分析之所以被廣泛接受,關鍵在於其本身是無偏倚的,同時又能解決非常貼近臨床實際情況的問題。以下為意向性分析的處理原則:1. 無論受試者實際接受了何種幹預措施,均按照當初隨機分組統計;2.
  • 研究生園地|ENACT研究:改良意向性分析方法的應用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在患者仍處於麻醉狀態下手術操作完成的10分鐘內靜脈應用NA-1(2.6mg/kg)或鹽水。主要研究終點為安全性。研究的有效性終點為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和磁共振成像液體衰減反轉恢復序列(FLAIR)觀察到的病灶體積與數量。次要研究終點為包括mRS和NIHSS在內的臨床評分,以及認知功能量表評分。
  • PROfound研究最終分析:奧拉帕利治療mCRPC的生存期
    在事後探索性分析中,排除隊列B的這些患者後,HR=0.79(95% CI:0.51-1.25),奧拉帕利組和對照組的中位OS分別為14.2個月和10.8個月。  敏感性分析中,排除PPP2R2A基因突變患者,HR=0.76(95% CI:0.58-1.00),奧拉帕利組和對照組的中位OS分別為17.4個月和13.6個月。
  • 基因圖譜分析提供了許多癌症治療方案
    2014年,Sanford開展了成人惡性腫瘤的分子基礎基因探索項目(簡稱GEMMA),目的是了解遺傳信息評估能否幫助在第一個療程後腫瘤繼續發展,或者對於標準治療方案來說腫瘤過於罕見的成人患者定製治療方案。患者的DNA從腫瘤樣本中提取出來,並且接受檢測。  Steven Powell醫生,是一位腫瘤學家。
  • 黑塞《荒原狼》中的精神分析治療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黑塞接受過榮格(Carl Gustav Jung,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及其學生朗昂數年成功的精神分析治療。心理治療緩解了他的心靈危機,也給了他創作的靈感,同時也推動了當代精神分析的發展。
  • 幹細胞治療研究進展和產業分析
    幹細胞在疾病治療、組織修復和抗衰美容等領域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和臨床應用價值,近年來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方向之一,受到全球範圍的廣泛關注。在基礎研究領域,幹細胞治療主要目的是揭示疾病機理,對特定疾病類型進行分析和鑑定,對藥劑進行驗證及應用,最終實現對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治療的目的,提高疾病預防和診治的效益。1.發病機制。幹細胞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發生機制和發展過程。
  • 個性化癌症治療:綜合的基因組分析方法及其在臨床的應用
    次級分析:變異帶來的基因功能分析,變異帶來的可能的病理影響,資料庫比照分析可能的治療位點(其中包括代謝途經分析,藥物及相關文獻檢索,胚系細胞變異分析等)  6. 就分析結果進行充分的內部討論  7. 向病人及主治醫師提交最後分析結果  通過跨平臺的綜合數據分析,在46個病人中,我們為42個病人找到了適合的臨床治療方案。
  • 發燒的中西醫治療思路分析
    在住院的過程中,科室為患兒做了抗生素治療並加用免疫支持治療後,患兒的體溫緩解並不明顯。於是,醫生開始懷疑孩子可能不是普通病原體感染,住院第四天安排患兒進行了布氏桿菌抗體和核酸檢查。 之後,孩子突然出現了無熱驚厥一次,這可能是傷到了神經,病情加重了。經詳細詢問才知道,孩子喝了新鮮擠出的羊奶,雖然已經把羊奶煮過了,但還是發現血培養布氏菌陽性。從而確診孩子得的是布魯氏菌病,也叫布氏桿菌病。
  • CD19 CART治療後T細胞過度活化和增殖案例分析
    在一個臨床研究(NCT01864889)中,發現1例復發難治CD19+瀰漫大B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接受CD19 CART治療後,體內T細胞過度活化和增殖。輸注後13天,外周血中淋巴細胞數達到77×109/L,CD8+活化T細胞佔淋巴細胞的比例達到93.06%。
  •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3:04:52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Reed AC Siemieniuk團隊對covid-19的藥物治療進行了生活系統回顧和網絡薈萃分析
  • 體外衝擊波治療股骨頭壞死的Meta分析
    Meta-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role of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in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體外衝擊波治療股骨頭壞死的Meta分析
  • 薈萃分析新發現:免疫治療獲益,無關性別、年齡和PS評分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一項近期在線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的薈萃分析得出結論,與對照療法相比,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在許多癌症類型中的生存率提高相當,並不受患者的性別、年齡或ECOG PS評分的影響。
  • 雙抗治療適合哪種腦梗死類型?| CHANCE 研究亞組分析
    眾所周知,由天壇醫院王擁軍教授團隊領銜完成的 CHANCE 研究(氯吡格雷治療急性非致殘性腦血管事件高危患者的研究)於 2013 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這項研究確立了雙抗治療對於小卒中的短期內的預防卒中復發的效果。
  • JAMA:胰腺神經內分泌瘤治療方案分析
    近期,《美國醫學會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方案的回顧性Meta分析。 研究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的治療是一個跨學科、動態的研究領域,近年來在工業界和學術界都有許多創新。
  • ROCK2抑制劑治療cGVHD患者的Ⅱ期研究中期分析結果
    研究方法 該研究將既往接受過2-5線系統治療後的cGVHD患者,隨機分配接受KD025 200mg QD(n=66)或KD025 200mg BID(n=66)治療,根據cGVHD嚴重程度和既往是否接受伊布替尼治療進行分層。
  • 儀器治療76例失眠症的療效分析
    目的觀察高壓電位療法治療失眠症的效果。方法採用日本興百世「超級醫生」電位治療儀治療為主,輔以心理疏導,授以睡眠衛生知識,重度失眠病人同時繼續服用藥物等綜合治療。研究方法採用自身前後對照研究和和陰性對照研究,以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 PSQI) 量表作為評定量化指標。
  • 兒童視路膠質瘤的特點、治療及預後分析
    北兒神外周刊 第30期 兒童視路膠質瘤的臨床特點、治療及預後分析 作者:王佳、葛明、張天蕾、彭芸、程華、施維、張楠、李少武、冀園琦、孫駭浪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
  • 羥氯喹治療Covid-19住院患者的療效分析
    羥氯喹治療Covid-19住院患者的療效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2 16:54:57 英國倫敦熱帶醫學和全球衛生中心Martin J.
  • Cell:人類結腸癌蛋白質基因組學分析揭示出新的治療策略
    2019年5月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貝勒醫學院、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華盛頓大學、範德堡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衛生科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患者的結腸癌組織產生的全部基因和蛋白的分析,對這種腫瘤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並指出新的癌症生物學機制和可能的新治療策略。
  • 多組學分析助力精準治療,有望攻克三陰性乳腺癌臨床治療難題
    三陰性乳腺癌(TNBC),因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均為陰性表達而得名,佔乳腺癌的10%-20%。目前三陰性乳腺癌幾乎無靶向療法可用,患者只能依靠手術和化療進行治療,治療效果不佳並且復發轉移的風險較高,因此一直被認為是「最毒」的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