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MA類雜質產生的機制非常複雜,可能由反應體系的溶劑引入,例如纈沙坦;可能由降解引入,如雷尼替丁。不同產生的製劑,對如何設計研究方案控制NDMA類雜質具有較大的影響。
本研究對雷尼替丁中的NDMA產生機制進行研究。
1. 將雷尼替丁原料結構中的二甲胺中的氫進行標記,採用氘替代;結構中的硝基中的N用N15替代。具體合成路線如下圖所示:
2. 對上述標記的原料(labeled)與非標記的API分別按表7進行實驗設計:(1)標記原料組;(2)標記原料+未標記原料混合組;
3. 上述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7所示:
上述研究結果中:對標記的原料組可以觀察到(1)分子量為NDMA+7在60℃高溫中有檢測到;其他組均未檢測到;(2)混合原料NDMA+7,NDMA+6,NDMA+1,NDMA均能檢測到。NDMA+7,NDMA+6,NDMA+1,NDMA結構如下圖所示。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1)標記組僅僅檢測到NDMA+7,說明產生的亞硝胺雜質(NDMA)中的元素來源於原料本身,非外界引入的亞硝酸鹽或二甲胺。(2)標記組與非標組混合後,可以檢測到NDMA+7,但強度比標記組小,且能檢測到NDMA+6,NDMA+1,NDMA,說明是亞硝酸雜質的產生來源於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而非分子內作用或分子內重排產生。
此外,文章研究表明原料中NDMA的產生速度高於製劑中的降解速度「The range of NDMA contents in all four drug productformulations was smaller than that for drug substances. 」 ,說明輔料的阻隔可以讓降解速度變慢,也側面證明了是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導致的降解。
參考文獻:RanitidineInvestigations into the Root Cause for the Presence ofN‑Nitroso‑N,N‑dimethylamine in Ranitidine Hydrochloride DrugSubstances and Associated Drug ProductsFiona J. King, Andrew D. Searle,* and Michael W. Urquhart
沒有大家對業務的支持,就沒有我們交流的基礎,再次感謝信任我們的客戶。
我司主要承接以下業務如下:
(1)口服固體製劑一致性評價;
(2)注射劑劑一致性評價
(3)抗生素聚合物雜質研究
(4)基因毒性雜質分析與研究
(5)元素雜質研究:ICP-MS
(6)雜質定製合成及對照品
識別下圖二維碼,歡迎大家添加微信,就相關問題進行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