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蟒峰被毀案入選指導性案例釋放保護生態環境司法強音

2021-01-13 中國青年報

1月12日,最高法發布第26批4件指導性案例供各級人民法院審判類似案件時參照,其中包括「世界遺產江西三清山巨蟒峰被毀案」。

不妨先回看案件經過。2017年4月15日凌晨,張永明、毛偉明、張鷺三人分工分批攀爬三清山風景名勝區「巨蟒出山」巖柱體(又稱巨蟒峰)。經現場勘查,張永明在巨蟒峰上打入巖釘26個。經專家論證,三人的行為對巨蟒峰地質遺蹟點造成了嚴重損毀。隨後,三人被當地法院以故意損毀名勝古蹟罪分別判處相應的有期徒刑,另承擔連帶賠償環境資源損失600萬元、支付鑑定專家費15萬元等法律責任。

或許,在張永明、毛偉明、張鷺等三人看來,因為爬了一次山就被判刑處罰,是動輒得咎,但從後果和法律來看,卻是於法有據。三清山風景名勝區是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作為景區內珍貴的標誌性景觀,巨蟒峰地質遺蹟點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一經破壞就成了永久遺憾。三人肆意打巖釘、拉繩索,這一名勝古蹟受到了難以彌補的破壞,鑑於「情節嚴重」,理應依據刑法第324條,「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對於張永明等三人,付出判刑入罪的違法代價,可以說一點也不冤。

可能有人會提出,對張永明、毛偉明、張鷺等人,明明都被判刑處罰了,特別是被告人張永明,還被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被告人毛偉明也被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在經濟上也算有懲罰了,為什麼還會加一場「公益訴訟」,被判決「在全國性媒體上刊登公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連帶賠償環境資源損失計人民幣600萬元,用於公共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賠償公益訴訟起訴人上饒市人民檢察院支付的專家費15萬元」,如此豈不是違反了「一事不二罰」的法治原則,對上述三人處理不公?

其實,針對張永明等三人的公益訴訟,並非「多此一舉」。我國《刑事訴訟法》第77條明確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由這些法規和司法解釋可以看出,對於破壞生態環境等讓國家、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案件,檢察院可以附帶提起公益訴訟,讓被告人承擔修復生態環境的法律責任,而這也是生態環境保護「有破壞就有修復」的應有之義。

不僅如此,跳出個案以觀之,最高法將「江西三清山巨蟒峰被毀案」作為指導性案例發布,這一舉措更飽含深意。一方面,這起案件「刑民兼有」、「舉國關注」,經由指導性案例發布後,有利於供各級人民法院審判類似案件時參照,提高案件審理的規範性合理性。另一方面,最高司法審判機關對「個案」進行點名,既是對當事人的懲罰教育,也是對潛在不法分子的震懾警示,有利於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

「世界遺產江西三清山巨蟒峰被毀案」落下法槌,進入最高法發布的指導性案例,既是對當事人的法治課,也是對公眾的法治課。惟有每個公民都珍惜生態環境,遵守法律規定,司法行政等部門認真履職執法,加大保護力度,一份份努力涓滴匯流,才能留住這無限秀麗、大美山河。

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對世界自然遺產打巖釘被判刑 最高法發布刑事指導性案例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長春對類似案件中如何認定特殊防衛給出指導意義;準確區分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與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界限;對核心景區內的世界自然遺產實施打巖釘等破壞活動,可以依法以故意損毀名勝古蹟罪追究刑事責任……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第26批指導性案例,為各級人民法院審判類似案件提供了明確的法律指引。
  • 最高法公布指導性案例:驢友攀巖時打巖釘,損毀名勝古蹟被判刑
    1月12日,最高法發布第26批指導性案例。其中包括一起故意損毀名勝古蹟案件。最高法在裁判要點中指出,對核心景區內的世界自然遺產實施打巖釘等破壞活動,嚴重破壞自然遺產的自然性、原始性、完整性和穩定性,綜合考慮有關地質遺蹟的特點、損壞程度等,可以認定為故意損毀國家保護的名勝古蹟「情節嚴重」。據介紹,該案系因損毀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而入刑的案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公布「2019年度十佳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案例」
    2019年是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的開局之年,是江蘇省生態環境質量取得顯著改善的一年。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了「2019年度十佳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案例」徵集評選活動,得到各設區市積極響應,共徵集55項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入選案例,在逐級評選推薦基礎上優中選優,評選出「江蘇省2019年度十佳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案例」。
  • 指導性案例:公正司法的指南針
    建立中國特色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案例指導制度,是我國司法改革的一項成果。指導性案例創立的初衷,就是為了推進法律適用標準的統一。最高檢歷來重視案例指導工作,建立案例指導制度2009 年被正式提出。2010年7月頒布的《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明確,指導性案例具有「應當參照」適用的效力。同年12月,最高檢發布第一批指導性案例,標誌著檢察機關案例指導制度正式運行。
  • 巨蟒峰遇三遊客「黑爬」,被打26根鋼釘,3億年巖體損傷不可逆
    今年5月,江西某法院就公開審理了一起省內著名景點、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巨蟒峰因遊客違規攀爬、因此被損毀的案件。巨蟒峰是什麼來頭?巨蟒峰,又名巨蟒出山,位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江西省上饒市三清山中心景區。巨蟒峰高128米相當於42層樓,與東方女神遙遙相望,也是三清山的三大絕景之一。
  • 含特殊防衛、「二元期權」 最高法發布4起指導性案例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專業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了4件刑事指導性案例,作為最高人民法院第26批指導性案例發布,供各級人民法院審判類似案件時參照。指導性案例144號《張那木拉正當防衛案》,旨在明確對於使用致命性兇器攻擊他人要害部位,嚴重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的「行兇」,可以適用特殊防衛的有關規定。該案例確認的裁判規則準確把握了正當防衛制度的立法精神,對類似案件中如何認定特殊防衛具有指導意義。該案例曾被評為天津法院2018年度十大影響性案例,具有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 藏羚羊入選中國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成功案例
    4月8日國際瀕危動物保護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向媒體披露我國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成功案例,我省特有瀕危野生物種藏羚羊入選。藏羚羊緣何入選我國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成功案例,源於我省不斷加強對藏羚羊以及可可西裡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國際執法協作,共同打擊偷獵走私,藏羚羊的棲息環境越來越安全。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藏羚羊從「瀕危」降為「近危」,連續降低兩個級別。野生動物的生活依賴茂密的森林、沼澤地和草原。
  • 鹽城法院兩則案例入選2019年全省環境資源十大典型案例
    鹽城法院兩則案例入選2019年全省環境資源十大典型案例 2020-06-05 0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一)
    2019年3月, 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十個人民法院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涉及大氣、水、土壤汙染等突出環境問題。我們將分兩期發布這十期典型案例,進一步強化環境保護意識,助力守護祖國綠水青山。
  • 最高檢24批93件指導性案例分類整理(2020年12月22日更新)
    【來源】最高檢第二十三批指導性案例3.檢例第63號:湖北省天門市人民檢察院訴拖市鎮政府不依法履行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關鍵詞】行政公益訴訟;行政監管職責;違法建設;農村垃圾治理【要旨】一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保護負有法定職責。
  • 16個案例入選!浙江公布踐行「兩山」理念典型案例
    在此基礎上,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又邀請了土地管理、地礦、海洋、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專家召開專家評審會,對典型案例從知名度、創新性、取得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及示範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和排序,選定了16個典型案例。按照類型,這些案例可劃分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4個、廢棄礦山修復3個、節約集約用地2個、藍色海灣整治2個、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1個、生態「坡地村鎮」建設1個、「森林浙江」建設1個、地質環境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1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1個。從入圍地區看,典型案例中,來自杭州市、寧波市、湖州市、嘉興市的各2個,浙江其餘市各1個。
  •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生態環境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全文)
    目錄四川高院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刑事類1、被告人鄭濤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2、被告單位成都方鑫冷軋薄板有限公司及張智慧等7人汙染環境案鄭濤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行為,造成了生態資源損害,破壞了生態環境,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當採用異種異地替代性修復的方式修復被其犯罪行為破壞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判決:一、被告人鄭濤犯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 最高法評「2017十大案件」:推出典型案例,推動良法之治
    漫畫/劉俊  金語良言  指導性案例可以使封閉的法典具有相對的開放性,使法律具備了成長的機能,亦使司法標準統一、裁量一致。  經過近一個月的評選,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於歡故意傷害案,王力軍無證收購玉米被宣告無罪案,簡陽市政府被訴公告違法案,王老吉加多寶紅罐裝潢糾紛案,全國首例「毒跑道」公益訴訟案,全國首例電商平臺打假案,奢侈「包包女」拒不執行判決被搜查案,以及「百名紅通」1號楊秀珠回國受審案和盧榮新無罪釋放案等十個司法案例成功入選,成為「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
  • 國家森林公園入選首批「中國生態旅遊示範景區」 塞罕壩
    近日,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在「中國生態旅遊產業高峰論壇」在中國(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上入選首批「中國生態旅遊十大示範景區」。11月20日,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指導,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主辦的「中國生態旅遊產業高峰論壇」在中國(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上舉行。
  • 【精心整理】最高法院25批指導性案例分類裁判要點梳理——民商事...
    湖南高院微信公眾號將分批發布指導性案例分類裁判要點。民商事案例共76件,按先實體(包括環境民事公益訴訟,73件)後程序類(3件)進行歸類,實體類案例再按案由進一步細緻的分類。第二期將發布民商事類的37個指導性案例,方便大家組織學習,分享交流。
  • 最高法院25批指導性案例分類裁判要點梳理——民商事類(下)
    湖南高院微信公眾號將分批發布指導性案例分類裁判要點。民商事案例共76件,按先實體(包括環境民事公益訴訟,73件)後程序類(3件)進行歸類,實體類案例再按案由進一步細緻的分類。第二期將發布民商事類的37個指導性案例,方便大家組織學習,分享交流。
  •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彙編(第1-147號)
    指導案例75號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訴寧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環境汙染公益訴訟案【裁判要旨】1、社會組織的章程雖未載明維護環境公共利益,但工作內容屬於保護環境要素及生態系統的,應認定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四條關於「社會組織章程確定的宗旨和主要業務範圍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 善用指導性案例推動良法善治
    2018-12-24 09:51:02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朱忠保   用好用活指導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