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科學家因發現細胞內囊泡運輸的調節機制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

2020-12-08 生物谷

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

Thomas C. Südhof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30分,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德國3位科學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和Thomas C. Südhof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細胞內的主要運輸系統——囊泡運輸的調節機制」。

James E. Rothman於1950年出生於美國麻省Haverhill,1976年從哈佛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曾在MIT做過博後。1978年他進入史丹福大學,開始了對細胞囊泡的研究。他曾任職的研究機構還包括普林斯頓大學、紀念斯隆-凱特靈癌症研究所和哥倫比亞大學。2008年,他加入耶魯大學,目前為該校教授和細胞生物學系主席。

Randy W. Schekman於1948年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St Paul,曾就學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史丹福大學,1974年從史丹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導師為1959年諾獎得主Arthur Kornberg,所在院系正是幾年後Rothman加入的系。1976年,Schekman加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目前為該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教授。他同時也是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研究人員。

Thomas C. Südhof於1955年出生於德國G?ttingen,他曾就學於哥廷根大學,1982年從該校獲得MD學位並於同年獲得該校神經化學博士學位。1983年,他加入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作為Michael Brown和Joseph Goldstein的博後(Joseph Goldstein於198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Südhof於1991年成為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研究人員,2008年成為史丹福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理學教授。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三位解開細胞如何組織其運輸系統之謎的科學家。每個細胞如同一座工廠,製造和輸出著各類分子比如胰島素產生後釋放到血液中,而被稱為神經傳遞素的化學信號則通過一個神經細胞傳遞到另外一個神經細胞。這些分子都被運輸到細胞周圍的被稱為囊泡的小「包裹」中。這次獲獎的三位科學家解開了調控運輸物在正確時間投遞到細胞中正確位置的分子原理。

Randy Schekman發現了囊泡傳輸所需的一組基因;James Rothman闡明了囊泡是如何與目標融合併傳遞的蛋白質機器;Thomas Südhof則揭示了信號是如何引導囊泡精確釋放被運輸物的。

通過研究,Rothman, Schekman和Südhof揭開了細胞物質運輸和投遞的精確控制系統的面紗。該系統的失調會帶來有害影響,並可導致諸如神經學疾病、糖尿病和免疫學疾病等的發生。

物質是如何傳遞到細胞內

對於一個龐大且繁忙的港口,需要一套運行體制保證正確的貨物在正確的時間運送到正確的地點。細胞,有著被稱為細胞器的不同「隔間」,也面臨著類似問題:細胞產生分子物質如荷爾蒙、神經傳遞素、細胞因子、酶等,然後將這些物質在正確的時間裡傳送到細胞中其他地方或者細胞外。時間和地點決定一切。囊泡體積微小、呈泡狀,外面包裹著膜,或在細胞器之間來回運輸物質、或與細胞外膜融合將物質釋放在外。這一過程十分重要,因為該過程可在有遞質的條件下觸發神經活動,或在有荷爾蒙的條件下控制代謝。囊泡又如何知道何時何地「發貨」呢?

「交通堵塞」揭示遺傳控制

Randy Schekman醉心於研究細胞如何組織其運輸系統,他在上個世紀70年代決定利用酵母菌作為模型系統來從遺傳原理上研究該系統。通過遺傳篩查,他發現酵母菌的運輸機制有缺陷,其運輸系統很差勁,囊泡在細胞的特定區域堆積。他發現導致這種「堵塞」的原因是遺傳的,便繼續研究,試圖找到變異的基因。Schekman發現三類基因能夠控制細胞運輸系統的不同方面,從而為了解細胞囊泡運輸的精密調控機制提供一種新認識。

精確「停靠」

James Rothman同樣著迷於研究細胞運輸系統的本質。當Rothman在上個世紀80至90年代研究哺乳動物細胞內的囊泡運輸時,他發現一種蛋白複合物能讓囊泡進入並融合目標膜。在融合過程中,囊泡上的蛋白質與目標膜如同拉鏈一般相互結合。這樣的蛋白質數量很多且只以特定方式結合,如此使得運輸物質能夠投遞到精確位置。同樣的原理也在細胞內運行著,當囊泡與細胞外膜結合時便釋放其內容物。

後來人們發現,Schekman在酵母菌中發現的基因一部分可編碼Rothman在哺乳動物中找到的那些蛋白,從而揭開了這種運輸系統的古老進化起源。他們一同繪製出了這種細胞運輸機制的關鍵部分。

原標題: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推薦閱讀:

2013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  http://www.bioon.com/trends/news/583460.shtml

三位科學家因發現細胞內囊泡運輸的調節機制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http://www.bioon.com/trends/news/583462.shtml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簡介  http://www.bioon.com/master/talent/583464.shtml

趣說歷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http://www.bioon.com/trends/news/583557.shtml

相關焦點

  • 細胞內物質常見的運輸方式-囊泡運輸
    試題:詹姆斯·E·羅斯曼等三位科學家因從事「細胞內囊泡運輸機制」的研究共同獲得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關於囊泡運輸「囊泡運輸」研究領域已經收穫了4次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1974年、1985年、1999年和2013年,每隔10來年就獲獎一次),但目前人們對細胞內複雜而精細的交通運輸系統的認識,仍然是初步的和框架性的,關於囊泡運輸的更精細的調控機制,
  • 細胞內的物流--2013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解讀
    10月7日揭曉了201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該獎授予了因為發現了細胞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的三位科學家,分別來自耶魯大學的詹姆斯•羅斯曼(James E. Rothman)教授、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蘭迪•謝克曼(Randy W. Schekman)教授、以及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的託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教授。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因發現C肝病毒獲獎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設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根據諾貝爾獎官網顯示,諾貝爾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諾貝爾獎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截止至2019年,共授予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其中4位個人以及1個團體兩次獲獎、1個團體三次獲獎。
  • 細胞的「快遞員」——囊泡--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我們身體內,也有不少「快遞員」在忙忙碌碌地輸送著各種物質,有的是營養物,有的是垃圾,有的甚至是毒素。其中有一類「快遞員」是專門幫助細胞運輸物質的,這個「快遞員」的名字叫囊泡。囊泡究竟是怎樣運輸物質的呢?三位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因此獲得了2013 年生理學或醫學獎。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德3名科學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也是800萬瑞典克朗(約合120萬美元),獲獎的三位科學家將平分獎金。  據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7日電(記者和苗 付一鳴)瑞典卡羅琳醫學院7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羅思曼、蘭迪·謝克曼以及德國科學家託馬斯·祖德霍夫,以表彰他們發現細胞的囊泡運輸調控機制。
  •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Südhof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30分,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德國3位科學家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和Thomas C. Südhof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細胞內的主要運輸系統——囊泡運輸的調節機制」。  James E.
  • 他們揭開細胞運輸的奧秘
    N新華 中新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7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羅思曼、蘭迪·謝克曼以及德國科學家託馬斯·祖德霍夫,以表彰他們發現細胞的囊泡運輸調控機制。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秘書長戈蘭·漢松希望,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的進一步研究能推動藥物研發,幫助治療癲癇、糖尿病和其他代謝疾病。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2014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發現了一種大腦定位系統——內部GPS,可以指導我們的空間定位,為更高級的認知功能提供了細胞基礎。三位科學家發現的組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特殊細胞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義,解決了哲學家和科學家幾個世紀之久的問題——人類大腦究竟是如何構建一個所處空間的地圖,以及在一個複雜的環境中人類大腦如何導航並尋找路徑。2013年James E.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Youn因發現生物晝夜節律機制榮獲殊榮。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只給了日本東京工業大學Yoshinori Ohsumi一個人,獎勵他在細胞自噬研究中的貢獻。他闡明了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Ohsumi是首批撰寫酵母中自噬信號通路相關蛋白名單的研究人員之一。大隅教授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曾獲得京都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及日本人第2座威利獎。
  • 囊泡和上帝粒子--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我們身體內,也有不少「快遞員」在忙忙碌碌地輸送著各種物質,有的是營養物,有的是垃圾,有的甚至是毒素。其中有一類「快遞員」專門幫助細胞運輸物質,這個「快遞員」的名字叫囊泡。美國和德國的3 位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因此獲得了2013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因發現C肝病毒,這三位分享760萬元獎金,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正式揭曉,由科學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因發現C肝病毒,這三位分享760萬元獎金;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正式揭曉,由科學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
  • 【前沿進展】華中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史岸冰教授團隊在囊泡運輸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細胞內大分子貨物需通過細胞物流系統準確運輸到不同地點行使功能,比如一些受體蛋白要送到細胞膜、神經遞質需要釋放到突觸周邊。細胞物流體系主要由囊泡運輸系統所構成,其正常運轉對細胞及個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在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患者中,科學家們觀察到囊泡轉運缺陷,這些缺陷與疾病的關係如果得以闡明,我們或許有可能找到治療思路。
  • 講壇預告 | 聽諾獎大師解密囊泡運輸的秘密
    它,是你體內辛勤的運輸兵,忙碌地往返於細胞間;它帶著細胞必須的物質出發,精準地輸送,隨後融入那巨大的細胞膜;是的,它就是
  • 問諾貝爾囊泡為何物,敢於生死相許——細胞貨物是如何被送往目的地
    諾獎委:「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經評定,在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7日11時30分(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30分)宣布,將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E.羅斯曼和蘭迪-W.謝克曼、德國科學家託馬斯·聚德霍夫,以表彰他們發現細胞內部囊泡運輸調控機制。」
  • Cell:科學家解析囊泡運輸機制
    然而不論大小,這些軸突似乎都利用了相似的分子馬達在相似的微管軌道上運作傳送囊泡貨物。在近期發表在《細胞》Cell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來自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INSERM)的研究人員證實,這些馬達的主要能量來源或許並非傳統認為的是線粒體,供給這些馬達動力的ATP似乎是來自囊泡附帶的糖分解機器——GADPH(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
  • 2016諾貝爾生理學獎|大隅良典和「吃掉自己」的細胞
    比利時科學家克裡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在1974年因為溶酶體的發現,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此,細胞似乎有將大量的物質傳輸進溶酶體的策略。進一步的生化和顯微分析發現,有一種新型的囊泡負責運輸細胞貨物進入溶酶體進行降解(圖1)。發現溶酶體的科學家迪夫,創造了自噬(auotophagy)這個詞來描述這一過程。這種新的囊泡被命名為自噬體。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因發現C肝病毒 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來源:e公司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正式揭曉,由科學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
  • 古樹新芽亦爭春,蛋白質組學深入揭示囊泡運輸的重要機制
    景傑生物/解讀景傑編者按:眾所周知,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發現囊泡轉運機制的詹姆斯
  • TrkB受體囊泡運輸機制研究獲進展
    BDNF-TrkB信號複合體通過細胞內吞進入神經元細胞,繼而形成運輸囊泡並繼續調控多條信號通路。藉助於PC12培養細胞系中的研究,研究人員已經初步闡明了主要作用於外周感覺神經元的神經營養因子NGF及其受體TrkA的囊泡運輸調控信號轉導的機制。然而,由於對於中樞神經元的研究缺乏相應的培養細胞模型,BDNF-TrkB信號囊泡運輸對下遊信號通路進行時空特異性調節的分子細胞機制尚未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