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kB受體囊泡運輸機制研究獲進展

2020-12-06 科學網

 

神經營養因子家族成員BDNF是調控高等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發育與穩態的重要信號分子,通過結合神經元細胞膜表面受體TrkB調節神經元的發育、分化、功能維持以及突觸可塑性。BDNF結合誘導TrkB形成二聚體並發生自體磷酸化,其磷酸化位點將募集下遊效應因子,從而激活下遊信號通路。BDNF-TrkB信號複合體通過細胞內吞進入神經元細胞,繼而形成運輸囊泡並繼續調控多條信號通路。藉助於PC12培養細胞系中的研究,研究人員已經初步闡明了主要作用於外周感覺神經元的神經營養因子NGF及其受體TrkA的囊泡運輸調控信號轉導的機制。然而,由於對於中樞神經元的研究缺乏相應的培養細胞模型,BDNF-TrkB信號囊泡運輸對下遊信號通路進行時空特異性調節的分子細胞機制尚未闡明。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分子發育中心劉佳佳實驗室在對一個神經系統特異表達的新穎膜蛋白retrolinkin的功能研究中發現,在小鼠海馬神經元中敲降該基因導致神經樹突生長不良。繼而發現,敲降retrolinkin或它的互作蛋白endophilin A1均可阻斷BDNF誘導的樹突發育。進一步研究發現,BDNF-TrkB的內吞需要retrolinkin活性。通過一系列細胞生物學及生物化學實驗,劉佳佳實驗室證明,被BDNF活化的TrkB受體(pTrk)內吞囊泡經由retrolinkin介導的APPL1囊泡運輸途徑形成具有信號轉導活性的early endosome。retrolinkin將endophilin A1募集到pTrk信號囊泡上,而MAPK家族成員ERK在early endosome上的快速激活依賴於retrolinkin和endophilin A1介導的pTrk內吞運輸途徑。與之對照的是,無論ERK的持續性激活或另外兩條BDNF-TrkB調控的信號通路Akt及pLCg都不依賴於retrolinkin和endophilin A1。

 

這些發現揭示了在中樞神經元樹突中存在一條可以特異性調控ERK快速激活的BDNF-TrkB囊泡運輸途徑。

 

該項研究成果於8月17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細胞生物學會會刊《細胞分子生物學》(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劉佳佳實驗室博士研究生付秀萍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來源: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囊泡運輸分子機制研究獲重大進展—新聞—科學網
    細胞內的運輸系統將大量需要運輸的物質分揀、包裝到膜狀的囊泡結構中,利用動力蛋白(又稱為分子馬達molecular motor)水解ATP產生的能量驅動囊泡在微管或微絲細胞骨架充當的軌道上移動,高效精確地將各種貨物定向運輸到相應的亞細胞結構發揮生理功能。囊泡運輸分為幾個環節:貨物識別、沿著微管軌道運輸以及貨物卸載。
  • Cell:科學家解析囊泡運輸機制
    然而不論大小,這些軸突似乎都利用了相似的分子馬達在相似的微管軌道上運作傳送囊泡貨物。在近期發表在《細胞》Cell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來自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INSERM)的研究人員證實,這些馬達的主要能量來源或許並非傳統認為的是線粒體,供給這些馬達動力的ATP似乎是來自囊泡附帶的糖分解機器——GADPH(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
  • 【前沿進展】華中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史岸冰教授團隊在囊泡運輸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細胞內大分子貨物需通過細胞物流系統準確運輸到不同地點行使功能,比如一些受體蛋白要送到細胞膜、神經遞質需要釋放到突觸周邊。細胞物流體系主要由囊泡運輸系統所構成,其正常運轉對細胞及個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在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患者中,科學家們觀察到囊泡轉運缺陷,這些缺陷與疾病的關係如果得以闡明,我們或許有可能找到治療思路。
  • 植物胞質分裂中成膜體的動態調控及囊泡運輸機制
    研究植物胞質分裂過程中囊泡運輸的分子機制。對於了解植物的形態建成具有重要的意義。來源於高爾基體和反式高爾基體網絡的囊泡攜帶細胞壁物質、蛋白質和脂質運向新生細胞板位置,互相融合形成早期細胞板。隨後早期細胞板向兩端擴張並與母細胞壁融合,經過修飾後形成成熟細胞板。以微管骨架為主要成分的成膜體,作為細胞板囊泡運輸的軌道和細胞板組裝的「腳手架」參與了這一過程。
  • 講壇預告 | 聽諾獎大師解密囊泡運輸的秘密
    它,是你體內辛勤的運輸兵,忙碌地往返於細胞間;它帶著細胞必須的物質出發,精準地輸送,隨後融入那巨大的細胞膜;是的,它就是
  • 基礎醫學院史岸冰教授團隊在囊泡運輸領域取得新進展
  • 細胞內物質常見的運輸方式-囊泡運輸
    試題:詹姆斯·E·羅斯曼等三位科學家因從事「細胞內囊泡運輸機制」的研究共同獲得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關於囊泡運輸「囊泡運輸」研究領域已經收穫了4次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1974年、1985年、1999年和2013年,每隔10來年就獲獎一次),但目前人們對細胞內複雜而精細的交通運輸系統的認識,仍然是初步的和框架性的,關於囊泡運輸的更精細的調控機制,
  • 溶酶體運輸機制和白化病研究獲進展
    溶酶體運輸是囊泡運輸的重要環節,它參與溶酶體及相關細胞器發生、蛋白質等的降解與信號轉導活性的調節、細胞分泌等重要細胞功能。
  • 外囊與SNARE囊泡運輸體系的相互作用助力植物的生長
    SNARE複合體的相互作用以及這些相互作用對運輸,分泌和生長的影響。研究背景:細胞利用囊泡將貨物運輸遍及細胞併到達質膜,這對植物細胞的生長和功能至關重要。好幾種不同的蛋白幫助控制和調節囊泡運輸,以將細胞貨物遞送至其發揮功能的位置。
  • 上海交通大學團隊在細胞外小囊泡介導的肺癌轉移機制方面取得重要...
    該論文藉助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和移植瘤小鼠模型,闡釋了肺癌細胞外小囊泡通過攜帶肝細胞生長因子(HGF)激活受體細胞c-Met信號通路從而引發癌細胞轉移的機制,研究結果加深了對細胞外小囊泡參與癌症惡化機制的理解,也為臨床肺癌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上海交通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研究生喬智、藥學院副教授張巖和上海交通大學血液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葛茂林為共同第一作者,肖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 三位科學家因發現細胞內囊泡運輸的調節機制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
    獲獎理由是「發現細胞內的主要運輸系統——囊泡運輸的調節機制」。James E. Rothman於1950年出生於美國麻省Haverhill,1976年從哈佛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曾在MIT做過博後。1978年他進入史丹福大學,開始了對細胞囊泡的研究。他曾任職的研究機構還包括普林斯頓大學、紀念斯隆-凱特靈癌症研究所和哥倫比亞大學。
  • 古樹新芽亦爭春,蛋白質組學深入揭示囊泡運輸的重要機制
    近日(2019年1月2日),德國海德堡大學(建立於1386年,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生物化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們在學術期刊Cell Reports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Adolf等科學家利用體外重組實驗並結合基於SILAC的質譜分析技術來揭示這些運輸囊泡的核心蛋白質組,並明確了衣被蛋白亞型的作用。
  • 免疫故事兩則:胞內囊泡運輸與抗原呈遞及胞外囊泡運輸與過敏反應
    這個故事講的是樹突狀細胞1膜上存在特異性受體CLEC9A能把入侵病原體或癌細胞碎片等帶有抗原信息的結構帶到胞內一種稱為RAB11A+ERC的囊泡結構中,這種囊泡結構膜上有WDFY4蛋白,幫助囊泡與溶酶體相錨定,與溶酶體融合後抗原關鍵信息部分被分解出來,然後與MHC-1結合,最後此信息返回到細胞膜上呈遞給CD8+T Cell(T細胞的一種
  • 最新發現囊泡運輸和花粉管生長調控新機制
    Plant Cell | 蘭州大學向雲課題組揭示囊泡運輸和花粉管生長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 Rab GTPases在植物極性細胞生長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其中RabA4亞家族成員在花粉管頂端呈現「倒錐形」的分布【1】。
  • 囊泡和上帝粒子--中國數字科技館
    蘭迪·W·謝克曼【美國】託馬斯·C·蘇德霍夫【德國】獲獎理由:發現了細胞囊泡運輸系統的運行與調節機制其中有一類「快遞員」專門幫助細胞運輸物質,這個「快遞員」的名字叫囊泡。 揭示囊泡的秘密長期以來,囊泡一直被視為細胞運輸系統的關鍵部分。但囊泡如何把物質在正確的時間傳遞到正確的地點,一直是個謎。
  • 山東大學鮑曉明課題組:改善囊泡運輸提高釀酒酵母纖維素酶胞外展示...
    山東大學鮑曉明課題組:改善囊泡運輸提高釀酒酵母纖維素酶胞外展示的活性 來源:上海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3-09   今日/總瀏覽:2/
  • 細胞壁重塑和囊泡運輸介導擬南芥根時鐘
    細胞壁重塑和囊泡運輸介導擬南芥根時鐘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45:21 美國杜克大學Philip N. Benfey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細胞的「快遞員」——囊泡--中國數字科技館
    承擔細胞內物質定向運輸的囊泡類型至少有10 種以上。囊泡運輸的物質包括胰島素、激素、生物酶、神經遞質等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假如囊泡運輸系統發生病變,細胞運輸機制便隨即不能正常運轉,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病變、糖尿病以及免疫紊亂等嚴重後果。
  • Nature:揭示泛素在囊泡塗層形成中的作用
    將來自內質網的新合成蛋白質轉入到COPII囊泡中是蛋白質分泌的必要條件。在細胞中,COPII囊泡的直徑大約60-80納米,但其中一些必須增加它們的大小來適應運載較大的蛋白,如300-400納米的膠原蛋白纖維或乳糜微粒。
  • Cell:纖毛G蛋白偶聯受體與細胞外囊泡之間的信號轉導調控
    在胞吐作用過程中,纖毛或質膜的局部向外彎曲釋放出細胞外囊泡(EV),稱為ectosome或微囊泡。儘管纖毛胞吐作用可能代表衣藻屬的專用方式,但由於纖毛具有暴露於細胞外環境的唯一的膜結構,哺乳動物和線蟲EV的分析已經檢測到部分在纖毛中發現的幾種蛋白質,特別是多囊腎病(PKD)蛋白纖維細胞毒素/PKHD1和多囊蛋白-2/PKD2和突起特異性蛋白promi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