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酶體運輸機制和白化病研究獲進展

2020-12-04 科學網

 

溶酶體運輸是囊泡運輸的重要環節,它參與溶酶體及相關細胞器發生、蛋白質等的降解與信號轉導活性的調節、細胞分泌等重要細胞功能。已知參與溶酶體運輸過程的蛋白質複合體有多種,如AP-3,HOPS,BLOC-1,BLOC-2,BLOC-3,ESCRT等,這些複合體在貨物分子的分選和溶酶體運輸中發揮精細的分工與協作,形成有條不紊的的分子網絡,但其具體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巍研究組以小鼠為模式,通過生物信息學方法預測得到溶酶體運輸的蛋白質分子網絡,對其中一個BLOC-1複合體的互作蛋白KXD1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KXD1通過與BLOC-1複合體的BLOS1亞基等的互作,參與溶酶體相關細胞器如黑色素體、血小板緻密體的生物發生過程。Kxd1基因敲除小鼠表現出這類細胞器的結構異常,從而影響色素形成,凝血功能等,出現類似輕型Hermansky-Pudlak症候群(HPS)的症狀。典型的HPS患者出現眼皮膚白化病、出血傾向等,多於中年期因嚴重的併發症而死亡,是目前已知的白化病中最嚴重的亞型。

 

該研究成果提示KXD1基因可能是人類白化病的一個新致病基因。

 

該研究結果於5月3日在線發表於囊泡運輸領域主流雜誌Traffic上。該雜誌主編Michael Marks認為,這項工作對於HPS症候群性白化病發病機制、BLOC-1的功能、以及溶酶體相關細胞器生物發生的機制都很重要,對本領域具有重要貢獻。

 

李巍實驗室的楊青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南京大學模式動物中心高翔實驗室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William Gahl實驗室等共同參與完成。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和農業部的項目的資助。(來源: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TrkB受體囊泡運輸機制研究獲進展
    BDNF-TrkB信號複合體通過細胞內吞進入神經元細胞,繼而形成運輸囊泡並繼續調控多條信號通路。藉助於PC12培養細胞系中的研究,研究人員已經初步闡明了主要作用於外周感覺神經元的神經營養因子NGF及其受體TrkA的囊泡運輸調控信號轉導的機制。然而,由於對於中樞神經元的研究缺乏相應的培養細胞模型,BDNF-TrkB信號囊泡運輸對下遊信號通路進行時空特異性調節的分子細胞機制尚未闡明。
  • PLoS ONE:衣原體逃避溶酶體消化作用的機制
    最近,由託馬斯傑弗遜大學,巴黎巴斯德研究所以及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在PLoS ONE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一些細胞內病原體能夠利用宿主細胞的生物學屬性來逃避細胞內溶酶體的攻擊和破壞。
  • 囊泡運輸分子機制研究獲重大進展—新聞—科學網
    對於貨物識別機制的研究發現,以微管細胞骨架為軌道驅動逆向運輸的dynein/dynactin動力蛋白複合體中某些亞基可通過囊泡表面的介導分子(cargo adaptor)特異性識別相應的貨物。而胞內運輸領域另一個重大問題,即當貨物到達靶細胞器時,動力蛋白識別靶膜並將貨物精確卸載的分子機制尚不明晰。
  • 新藥物能加速溶酶體垃圾清除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密西根大學徐浩新助理教授,其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得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獲博士學位,2010年徐浩新榮獲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由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於1996年設立,獲獎者將得到多達5年的研究經費)。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SARS-CoV-2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
    自噬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胞質中的待降解組分,隨即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細胞自噬對於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並且能夠參與抵抗外來入侵的病原菌和病毒。在病毒侵染的過程中,一些病毒蛋白以及一系列病毒感染引起的細胞應激均可激活宿主細胞的自噬通路【1-3】。
  • 研究揭示自噬SNARE蛋白Syntaxin17介導自噬體-溶酶體融合的分子機制
    three distinct states of the Syntaxin17 SNARE motif in mediating autophagosome-lysosome fusion為題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研究論文。
  • 細胞器溶酶體教學參考
    本書關於生物教學過程中細胞器——溶酶體教學參考資料整理,以供生物教師備課參考。共計收錄溶酶體與溶菌酶、溶酶體酶、細胞自噬、人體健康等關聯的文章25篇。第1章 溶酶體1.溶酶體的研究進展鍾嘯2.溶酶體的研究近況何茹3.漫話溶酶體王守民4.內分泌細胞溶酶體的超微結構研究湯雪明;易靜5.溶酶體膜上的離子通道曲莉麗
  • 細胞質-溶酶體的結構和自噬功能
    在特異性免疫過程中,它起加工、處理和呈遞抗原的作用,進而可被輔助性T細胞識別。故選D。試題2:下圖為細胞內某些蛋白質的加工、分揀和運輸過程,M6P受體與溶酶體水解酶的定位有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Nature子刊:溶酶體異常導致癌症!
    2020年4月9日訊 /生物谷BIOON /——癌細胞以不受控制的方式生長和分裂。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細胞降解中心(稱為溶酶體)的改變會導致細胞異常生長。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華南植物園老齡林固碳時空變異驅動機制研究獲進展
    目前已有的研究證實了我國熱帶與亞熱帶老齡林能夠固碳,但固碳能力強弱、季節動態、年際變異及其這些時空格局的驅動機制有待深入研究。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生態與環境中心閆俊華研究員等利用西雙版納(熱帶)和鼎湖山(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通量觀測數據,分析了我國熱帶與亞熱帶老齡林固碳的差異及其驅動因子,發現亞熱帶老齡林固碳能力是熱帶的2.4倍;熱帶老齡林在乾季是碳匯而溼季是碳源,亞熱帶老齡林乾濕季都是碳匯;熱帶老齡林固碳的季節動態由呼吸作用驅動(單因子 ),而亞熱帶的季節動態由呼吸和光合作用共同驅動(雙因子);熱帶與亞熱帶老齡林固碳的年際變異都由年降水量驅動
  • 細胞凋亡研究取得新進展
    程序性細胞死亡(細胞凋亡)對多細胞生物體的發育、組織和器官的動態穩定十分重要。細胞凋亡過程可分為細胞凋亡的特異性激活、執行,凋亡細胞的吞噬和降解等階段。其中凋亡細胞的吞噬和降解過程是整個細胞凋亡程序的必要環節。
  • 溶酶體相關新型靶標的藥物發現
    越來越多的證據還表明溶酶體功能障礙在更常見的疾病中起作用,包括炎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癌症和代謝性疾病。但是,迄今為止,用小分子和肽類藥物直接靶向溶酶體的研究卻較少被關注。隨著對疾病中溶酶體功能和功能障礙的研究不斷深入,直接特異性靶向溶酶體的治療策略有新的機會出現。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針對溶酶體蛋白和生物過程的靶向治療的研究進展和藥物發現機會[1]。
  •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阻斷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該文揭示了SARS-CoV-2病毒編碼的輔助蛋白ORF3a通過阻斷HOPS複合物介導的SNARE複合體組裝,從而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自噬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部分細胞質,並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細胞自噬作為一種細胞監測機制也參與抵抗外來入侵的細菌或病毒。當病毒感染時,宿主細胞通過多種通路激活自噬活性,將病毒或病毒蛋白運送到溶酶體進行降解,激活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或調節病毒誘導的細胞死亡,從而抵禦病毒感染。
  • 研究發現小分子可促進溶酶體降解
    研究發現小分子可促進溶酶體降解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30 16:21:02 2019年7月25日出版的《細胞》雜誌發表了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Anna Greka
  • 狡猾的β-冠狀病毒「劫持」溶酶體進行自身傳播
    病毒感染細胞之後,會利用細胞生產蛋白的機制,合成自身複製所需的蛋白,在細胞內增殖,最後脫離細胞去感染其它的細胞。另外,研究人員在本文中報導了KDEL受體及其貨物——含有ER伴侶GRP78/BIP和鈣網蛋白(未顯示)的KDEL序列與冠狀病毒被選擇性地共同轉運至溶酶體,並與它們共同釋放到細胞外(圖2)。相反,其他分泌途徑的駐留蛋白,如甘露糖苷酶II、TGN46,Golgin97、ERGIC53或CI-MPR仍然在細胞內,不與溶酶體共同運輸(圖3和圖4)。
  • 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博士研究生李尚穎等人在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礦物學家》上。
  • 葉綠體核糖體RNA加工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植物所葉綠體核糖體RNA加工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 RNA操作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之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盧從明研究組日前在相關領域取得進展,相關論文2月6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盧從明研究組通過一系列生化實驗發現,PPR-SMR蛋白家族成員SOT1能夠在體外特異且高效地剪切其RNA底物。
  • 清華大學研究人員報導微絲骨架調控自噬溶酶體再生的新機制
    自2010年首次報導自噬溶酶體再生現象以來,俞立課題組先後篩選並鑑定出一系列參與調控自噬溶酶體再生的分子,並通過詳實的細胞生物學研究揭示了一個基於PI(4,5)P2,網格蛋白(Clathrin)和馬達蛋白(Kif5B)等分子機器調控的自噬溶酶體管化與再生的機制,為理解自噬溶酶體管化以及普遍的生物膜管化機理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 細胞自噬與腫瘤關係研究獲進展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系列實驗,揭示了自噬相關蛋白Beclin 1對p53蛋白水平的調控作用和相關分子機制
  • Science子刊:成骨細胞溶酶體在骨礦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根據他們的觀察結果,基質囊泡能夠與溶酶體一起運輸並通過胞吐作用加以分泌。Iwayama等人提供了溶酶體能夠在礦化的成骨細胞中運輸無定形磷酸鈣的證據。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7月3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Osteoblastic lysosome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miner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