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物能加速溶酶體垃圾清除

2020-12-06 科學網

 

來自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細胞與發育生物學系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Lipid storage disorders block lysosomal trafficking by inhibiting a TRP channel and lysosomal calcium release」的文章,發現了一種能加速細胞再循環中心——溶酶體的垃圾清除的可能藥物,這將為治療一些罕見遺傳性代謝紊亂失序症提供新的思路。相關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密西根大學徐浩新助理教授,其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得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獲博士學位,2010年徐浩新榮獲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由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於1996年設立,獲獎者將得到多達5年的研究經費)。

 

徐浩新說,這項研究對於治療罕見遺傳性代謝紊亂疾病,比如NieMann- Pick病,黏脂貯積症IV型,以及常見的阿茲海默症,以及帕金森症等具有重要意義。「這項研究引入了一個新穎的概念:一種潛在藥物可以增加細胞內垃圾清楚的速度,這對於醫藥研究具有重要影響」。不過徐浩新也表示目前這項研究還屬於早期基礎研究階段,從基礎研究走到藥物面市需要許多年的時間。

 

細胞中垃圾與日常生活中垃圾一樣,如果不得到及時處理,都會危害人類健康。在構成機體的上萬億個細胞裡,存在一個調節控制細胞垃圾處置運作的處理中心:溶酶體,溶酶體內含有許多種水解酶類,能夠分解包括有害分子在內的很多種物質,比如用過的蛋白,脂肪物質,細胞膜廢棄塊等,這些物質可以進入再循環。這樣的物質流過程稱為囊泡運輸(vesicular trafficking,生物通譯)。

 

這一過程對於細胞和整個機體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如果運輸減慢或者停止,那麼就會導致溶酶體阻塞,造成許多疾病,比如一種稱為脂質貯積病的遺傳性代謝失序症,NieMann- Pick病就是其中之一。

 

在之前的研究人員,徐浩新等人曾發現溶酶體正常工作部分依賴於溶酶體表面膜上的稱為鈣離子通道的及時鈣離子流。如果鈣離子通道被阻塞,那麼溶酶體的運輸就會被打斷,運送的「貨物」就會被積壓,導致溶酶體膨脹。

 

在最新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了一種新型成像技術,分析了溶酶體中釋放的鈣離子,結果發現之前研究的一種稱為TRPML1的離子通道蛋白能介導鈣離子的釋放,從而極大的減少NieMann- Pick,黏脂貯積症IV型疾病細胞。TRPML1是TRP(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離子通道蛋白,分布在細胞內體和溶酶體,在人類粘脂質累積病IV型(Mucolipidosis, ML4)患者中發現有突變。

 

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合成小分子:ML-SA1能模擬PI(3,5)P2的作用,激活溶酶體鈣離子通道,打開通道,恢復鈣離子流。研究人員認為這說明,也許可以利用這種小分子作為藥物,激活溶酶體鈣離子通道,並恢復正常的溶酶體功能。

 

下一步研究人員將在NieMann- Pick,黏脂貯積症IV型小鼠模型中進行ML-SA1實驗,希望能了解這種小分子是否能減輕有關症狀。

 

NieMann- Pick病(Niemann –Pick’sudisease)是一種按單純孟德爾隱性遺傳規律遺傳的疾病。主要有關酶缺乏引起神經髓鞘磷脂、膽固醇及其他磷脂在肝、脾的內皮細胞及腦部沉積引起。臨床表現有肝、脾腫大,神經系統症狀,聾、盲及智力低下。視網膜黃斑部有磷脂沉積者亦可見櫻紅斑。本病為進行性,多在發病數年後死亡。診斷可作骨髓或脾穿刺塗片,淋巴結活組織檢查尋找泡沫細胞。

 

黏脂貯積症Ⅳ型是一種基本生化缺陷為神經節苷脂唾液酸酶缺乏的疾病,這種酶缺乏可導致GM3和GD3神經節苷脂異常分布。這兩種神經節苷脂可使組織細胞功能受累,並通過某種不清的機制而致病這兩種脂質是包涵體內脂質樣物質的主要成分。(來源:生物通 張迪)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北大團隊開發針對溶酶體的藥物
    為延緩衰老,科學家近年來提出了Senolytic療法,其核心就是及時清除已經衰老的細胞(詳見Bioart解讀:清除衰老細胞,Senolytic療法或將可延緩衰老)。然而,該療法在殺死衰老細胞的特異性和廣譜性方面仍存在局限:由於不同細胞衰老程序的異質性,導致不同類型的衰老細胞對同種抗衰老藥物的敏感性存在差異【1,2】。
  • 溶酶體相關新型靶標的藥物發現
    越來越多的證據還表明溶酶體功能障礙在更常見的疾病中起作用,包括炎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癌症和代謝性疾病。但是,迄今為止,用小分子和肽類藥物直接靶向溶酶體的研究卻較少被關注。隨著對疾病中溶酶體功能和功能障礙的研究不斷深入,直接特異性靶向溶酶體的治療策略有新的機會出現。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針對溶酶體蛋白和生物過程的靶向治療的研究進展和藥物發現機會[1]。
  • Nature子刊:抗癌新突破!通過脹破溶酶體而撐死癌細胞!
    2020年4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納米顆粒表面覆蓋著帶正電和負電的配體混合物,聚集在癌細胞溶酶體的超配體中,破壞溶酶體膜的完整性,殺死細胞,但不涉及任何抗癌藥物。納米醫學在促進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
  • 細胞質-溶酶體的結構和自噬功能
    這個專門隔間被稱作「溶酶體」,相當於降解細胞成分的工作站。比利時科學家克裡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在1974年因為溶酶體的發現,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60年代的新觀察表明,在溶酶體內部有時可以找到大量的細胞內部物質,乃至整個的細胞器。因此,細胞似乎有將大量的物質傳輸進溶酶體的策略。
  • 大腦也要清垃圾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刊登日本一項新研究發現,大腦中「細胞垃圾」不及時清理會導致神經變性(退化),甚至導致死亡。東京醫科牙科大學研究員山口弘夫博士及其研究小組發現,被稱為「自噬」的細胞廢物處理機制(細胞不斷清除功能異常或不必要的成份
  • 移植幹細胞再造溶酶體
    ●南方日報記者 李秀婷 通訊員 周密   「垃圾處理站」發生故障   江華介紹,溶酶體是一種細胞質內的小體。它源源不斷地生產酸性水解酶,能降解各種大分子化合物,甚至包括完整的線粒體,在維持細胞功能和身體組織穩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包括病原體防禦、骨骼再造、控制膽固醇穩態和組織內細胞更新。可以說,溶酶體是每個細胞裡的「垃圾處理站」。
  • Science:激活溶酶體可讓衰老的神經幹細胞恢復青春
    2018年3月2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小鼠大腦中,年輕的靜止性神經幹細胞(resting neural stem cell)在它們的溶酶體(細胞中的一種特定的細胞器,用於處理細胞垃圾)中儲存著大量的蛋白聚集物。
  • 溶酶體是怎樣一種細胞器?
    ②自溶作用(細胞凋亡)通過自溶作用清除發育過程中退化的細胞和死亡的細胞,以保證細胞正常生長和發育。個體發生過程中往往涉及組織或器官的改造或重建,如昆蟲和蛙類的變態發育、足的退化和尾的消失等,這一過程是在基因控制下實現的,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即細胞凋亡),這些註定要消除的細胞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凋亡小體,被巨噬細胞吞噬並通過溶酶體消化,從而清除不需要的細胞。
  • Nature 子刊:研究發現清除自由基新方法
    2016年7月6日訊/生物谷BIOON/--自由基可引起細胞損傷和死亡,並可導致人類衰老和疾病,多年來科學家們努力尋求新的方法來清除體內自由基。現在密西根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分析了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可以作為一種強大的保護劑來對抗自由基。比較有趣的是過多自由基是由這種蛋白質激活的。在之前的研究中人類這種蛋白質的基因突變被認為能引起一種罕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密西根大學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的副教授Haoxing Xu說,溶酶體包含了細胞的回收中心,它是清理受傷和死亡細胞的關鍵部分。
  • 科學家提出阿爾茨海默氏症病因新理論:腦部發生溶酶體貯積
    全球最富有的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也在高度關注這一似乎比癌症更難攻克的健康問題,通過基金等形式支持研究人員用大膽的新方法更早、更好地診斷阿爾茨海默症。
  • Nat Commun幹細胞藥理學研究新發現:激活自噬可清除tau蛋白
    遺憾的是,目前尚無針對tau病變的有效藥物,能夠到達臨床試驗的tau靶向藥物也少之又少。大量證據表明相較於晚期tau的纖維纏結,早期tau蛋白的異常定位、寡聚化和溶解性質的改變與神經毒性的關聯性更強。因此,尋找清除早期tau蛋白的方法可能有助於tau蛋白病變疾病的治療。
  • 研究發現2元廉價藥或降低80%新冠死亡風險,加速清除體內病毒
    在一項即將發表的研究報告中,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病毒學家們研究了1400多名新冠患者參與的11項藥物試驗。他們發現,在接受伊維菌素治療的573名新冠患者中,只有8名死亡;接受安慰劑的510名患者中,則有44名死亡。在埃及的一項試驗中,服用伊維菌素的100名輕症患者在平均5天內清除了體內病毒;相比之下,沒有使用該藥的100名輕症患者需要約10天才能康復。
  • 活性氧清除型水凝膠加速創面癒合
    而在傷口中形成的水凝膠可以釋放治療藥物,用以響應存在於傷口微環境中的內源性ROS。 創面癒合受損,尤其是糖尿病創面的癒合,是臨床高血糖患者常見的困境。作者通過混合聚乙烯醇(PVA)和3-聯胺(TPA),由苯基硼酸和醇的羥基反應交聯快速地形成ROS響應型水凝膠。
  • 溶酶體是新冠病毒「逃離」細胞的關鍵
    退出細胞的生物途徑,即病毒可通過溶酶體從受感染的細胞中分離出來。他們發現,新冠病毒以某種方式靶向高度酸性的溶酶體並聚集在那裡。這一發現給研究團隊提出了問題:如果新冠病毒在溶酶體中積累,而溶酶體是酸性的,為什麼新冠病毒在離開之前仍完好無損?
  • 科學網—老年痴呆或源於溶酶體功能障礙
    最近,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在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大腦中發現了溶酶體,這或許可以解釋與這種疾病相關的各種病理。
  • 開發出溶酶體靶向嵌合體,降解不想要的細胞表面...
    這些作者開發出一類新的分子,它們可以將不需要的蛋白從細胞表面或周圍環境中穿梭到溶酶體中,其中溶酶體是專門用於蛋白降解的細胞區室。這些分子稱為溶酶體靶向嵌合體(lysosome targeting chimera, LYTAC),它們的工作機理是選擇性地用標籤標記蛋白,這個標籤決定了蛋白的命運,使之作為細胞垃圾進行降解。
  • 【中國廣播網】中科院昆明動物所揭示細胞清除病原體新策略和效應...
    【中國廣播網】中科院昆明動物所揭示細胞清除病原體新策略和效應分子 2017-05-05 中國廣播網 李健飛 該研究揭示了脊椎動物防禦和清除細胞內病原體的新策略和效應分子,為深入解析細胞囊泡化形成和調控的基礎細胞生物學問題以及相關的生理病理作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線索,對於研發新的疾病治療策略和藥物也具有實際應用的意義。昆明動物所副研究員李盛安和博士研究生劉龍是文章的第一作者,研究員張雲是文章的通訊作者。
  • 舊藥新用:法匹拉韋獲或加速新冠肺炎清除
    3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藥物專班組長張新民表示,法匹拉韋(法維拉韋)的安全性好、療效明確、藥品可及;日前,「法匹拉韋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床研究(註冊號:ChiCTR2000029600)」結果出爐,提示法匹拉韋可能通過加快病毒清除,達到緩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進展的療效,進一步證實了法匹拉韋的治療功效。
  • 狡猾的β-冠狀病毒「劫持」溶酶體進行自身傳播
    細胞中的溶酶體(lysosome)被稱為細胞的「垃圾處理廠「,它通過消化細胞中錯誤摺疊的蛋白、「廢舊」的細胞器,產生胺基酸,為細胞合成新的蛋白質提供原料。溶酶體介導的蛋白降解也是細胞消滅病毒的有力工具之一。然而,日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團隊發現,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β-冠狀病毒,能夠「劫持」溶酶體作為自身傳播的工具,同時導致溶酶體中降解酶的失活,並且擾亂抗體呈現通路。
  • 回收、清除、修復、升級 太空垃圾或成「香餑餑」
    螺母、螺栓和電子設備是火星殖民地的「緊俏」物資,馬庫斯科建議可以用太陽能動力的推進拖船太空飛行器將衛星「屍體」拖出地球軌道,這樣能極大降低燃料成本。這些拖船能把它們送往火衛一,在那裡人們可以拆卸和使用這些「原材料」。  據馬庫斯科估計,目前太空中有幾百顆衛星可供使用,「由於這些衛星組件已在太空中,所以省去了從地面發射它們到太空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