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酶體是怎樣一種細胞器?

2021-01-20 四哥生物

        1溶酶體的發現

1949年,比利時布魯塞爾細胞病理學院科學家de Duve將大鼠肝組織勻漿,對各種細胞器進行分離,以期找出與糖代謝的酶有關的細胞器,根據實驗結果推測細胞中還存在一種新的細胞器。1955年,de Duve與Novikof合作,首次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到這種細胞器,1956年被定名為溶酶體。他和他的同事——電子顯微鏡專家克洛德和帕拉迪分享了197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溶酶體的結構

溶酶體是一種由單層膜包被的囊狀結構,且是一種動態結構。在不同類型細胞中,溶酶體的形態、大小不同。一般呈球形小泡,直徑為0.25~0.8μm,內含多種多樣的酸性水解酶,可分解各種外源或內源的大分子物質。因而溶酶體被比喻為細胞內的「酶倉庫」、「消化系統」。

3溶酶體的分類和形成

根據溶酶體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階段,可分為初級溶酶體、次級溶酶體和殘餘體。

溶酶體的形成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一般認為,溶酶體裡的酶是經粗面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後運輸到高爾基體,在此經過加工、分揀與濃縮,被覆外膜,形成囊泡,然後離開高爾基複合體,此時只含水解酶而不含被催化的底物,稱為初級溶酶體。初級溶酶體與細胞內的胞內體、吞噬體和自噬體融合形成複合物,溶酶體中的酸性水解酶發揮作用,將胞內體和吞噬體等逐步消化,此時的溶酶體不僅含有水解酶,而且含有大量被催化的底物,是一種正在進行消化作用的溶酶體,被稱為次級溶酶體。次級溶酶體內的消化作用完成後,酶的活力變得很弱甚至喪失,僅留有未消化的殘渣,稱為殘餘體。

4溶酶體中的酶

①種類

目前已發現溶酶體中的酸性水解酶有60餘種,包括水解蛋白質、糖類、脂類等物質的酶。例如,酸性磷酸酯酶、組織蛋白酶、核糖核酸酶、透明質酸酶、磷酸轉移酶、β-半乳糖苷酶、芳香基硫酸脂酶A和B等。大多數溶酶體裡的酶是糖蛋白,但也有例外,如鼠肝細胞和腎細胞溶酶體裡的酶大部分是脂蛋白。

②來源

溶酶體中的酶與分泌蛋白的形成類似,都是由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中合成不成熟的酶,然後在信號肽的引導下進入粗面內質網,經初步加工連接一些糖基團,如葡萄糖、甘露糖和N-乙醯葡萄糖胺等,內質網通過形成囊泡將這些較成熟的酶轉運至高爾基體,經高爾基體的再加工,如將N-乙醯葡萄糖胺殘基移接到甘露糖殘基上等,形成成熟的酶。

③特點

溶酶體的膜蛋白多為糖蛋白,溶酶體膜內表面帶負電荷,所以有助於溶酶體中的酶保持游離狀態,這對行使正常功能和防止細胞自身被消化有著重要意義;

所有水解酶在pH為5左右時活性最佳,但其周圍胞質中pH約為7.2,溶酶體膜上含有一種特殊的轉運蛋白,可以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將細胞質中的H+泵入溶酶體,以維持pH為5;

只有當被水解的物質進入溶酶體內時,溶酶體內的酶類才行使其分解作用。一旦溶酶體膜破損,水解酶逸出,將導致細胞自溶。

5溶酶體的功能

①細胞內消化

對高等動物而言,細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源於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質,而一些大分子物質則通過胞吞作用進入細胞,例如內吞低密度脂蛋白獲得膽固醇;對一些單細胞真核生物而言,溶酶體的消化作用就更為重要。例如,草履蟲將吞噬進細胞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顆粒物質消化,其中可利用的營養物質,進入細胞質基質用於各項代謝活動,殘渣通過胞吐作用排出。

②自溶作用(細胞凋亡)

通過自溶作用清除發育過程中退化的細胞和死亡的細胞,以保證細胞正常生長和發育。個體發生過程中往往涉及組織或器官的改造或重建,如昆蟲和蛙類的變態發育、足的退化和尾的消失等,這一過程是在基因控制下實現的,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即細胞凋亡),這些註定要消除的細胞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凋亡小體,被巨噬細胞吞噬並通過溶酶體消化,從而清除不需要的細胞。

③自體吞噬

清除細胞中無用的大分子、衰老的細胞器等。許多生物大分子的半衰期只有幾小時至幾天,例如肝細胞中線粒體的平均壽命為10d左右,這就需要溶酶體將其吞噬消化。

④防禦作用

所有白細胞均含有溶酶體性質的顆粒,能消滅入侵的微生物,如吞噬細胞可吞入病原體,在溶酶體中將病原體進行處理、殺死或降解。然而,也有一些病源菌(例如,麻風桿菌、結核桿菌等)能耐受溶酶體酶的作用,因而能在巨噬細胞內存活。

⑤參與分泌過程的調節

研究發現,大鼠腦垂體分泌催乳素受到抑制時,溶酶體與細胞內一部分分泌顆粒融合,將其消化降解以消除細胞內過多的激素,這種現象叫做粒溶或分泌自噬。幾乎所有分泌肽類和蛋白質類激素的細胞中都存在粒溶現象,細胞通過這種方式,對激素的分泌量進行有效的調節,如將甲狀腺球蛋白處理成有活性的甲狀腺素等。

⑥形成精子的頂體

精子的頂體,其本質也是一種溶酶體。在受精過程中,頂體中的酶被釋放到細胞外,能消化卵子外周的卵泡細胞和透明帶,形成精子入卵的通道,便於精子進入卵細胞,達到受精的目的。

6溶酶體異常病

①矽肺

二氧化矽塵粒(矽塵)吸入肺泡後被巨噬細胞吞噬,含有矽塵的吞噬小體與溶酶體融合成為次級溶酶體。二氧化矽與溶酶體膜的磷脂或蛋白形成氫鍵,導致巨噬細胞的溶酶體崩解,細胞本身也被破壞,矽塵釋出,後又被其他巨噬細胞吞噬,如此反覆進行。受損或已被破壞的巨噬細胞釋放「致纖維化因子」,並激活成纖維細胞,導致膠原纖維沉積,肺組織纖維化。

②肺結核

結核桿菌不產生內、外毒素,也無莢膜和侵襲性酶。但菌體成分中有硫酸腦苷脂,能抵抗胞內溶酶體的殺傷作用,使結核桿菌在肺泡內大量繁殖,導致巨噬細胞裂解,釋放出的結核桿菌再被吞噬而重複上述過程,最終引起肺組織鈣化和纖維化。

③溶酶體貯積症

因溶酶體內的酶活性不足(主要是酸性水解酶),以及轉運蛋白或溶酶體蛋白加工校正酶的缺乏會引起溶酶體功能缺陷,造成次級溶酶體內相應底物不能被消化,導致底物積蓄,代謝障礙,形成貯積性疾病,稱為溶酶體貯積症。溶酶體貯積症不僅影響機體某個器官的正常功能,也會影響整個機體代謝活動的協調性,引起多種疾病。目前已知此類疾病有40種以上,大致可分為糖原累積病、腦苷脂沉積病、臺-薩氏症候群和黏多糖沉積病等幾大類。

主要參考文獻:

[1]嶽倉鎖,王永生.漫話溶酶體[J].生物學教學,2012,05:64-65.

[2]王守民.漫話溶酶體[J].生物學教學,2016,10:70-71.

[3]王海傑,譚玉珍.溶酶體途徑在細胞自噬過程中的功能意義[J].生命科學,2011,08:723-729.

[4]趙凱,衛濤濤.溶酶體與細胞凋亡[J].生命科學,2011,11:1063-1068.


相關焦點

  • 細胞器溶酶體教學參考
    本書關於生物教學過程中細胞器——溶酶體教學參考資料整理,以供生物教師備課參考。共計收錄溶酶體與溶菌酶、溶酶體酶、細胞自噬、人體健康等關聯的文章25篇。第1章 溶酶體1.溶酶體的研究進展鍾嘯2.溶酶體的研究近況何茹3.漫話溶酶體王守民4.內分泌細胞溶酶體的超微結構研究湯雪明;易靜5.溶酶體膜上的離子通道曲莉麗
  • 溶酶體、液泡、葉綠體等八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它是普遍存在於真核細胞中的一種細胞器。在電鏡下觀察到,高爾基體是由一些排列較為整齊的扁平膜囊堆疊在一起,構成了高爾基體的立體結構。扁平膜囊多呈弓形,也有的呈半球形,均由光滑的膜圍繞而成。在扁平膜囊外還包括一些小的膜泡。整個高爾基體結構分為形成面和成熟面,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和脂質從形成面逐漸向成熟面轉運。
  • 在真核細胞中具有半自主性的細胞器為質體和溶酶體
    29.(08年)胰腺細胞分泌很多與消化作用相關的酶, 下列哪種胰腺細胞中酶分子的「移動」路徑是正確的 DA.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核 B.高爾基體→內質網→溶酶體 C.細胞核→內質網→高爾基體 D
  • 細胞質-溶酶體的結構和自噬功能
    試題1:溶酶體的主要功能是吞噬消化作用。有兩種吞噬作用:一種是自體吞噬,另一種是異體吞噬,如下圖所示。請據此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消除細胞內衰老的細胞器是通過自噬作用實現的B.溶酶體參與抗原的加工處理過程C.溶酶體與吞噬體的融合體現了生物膜具有流動性D.巨噬細胞通過吞噬作用特異性識別抗原解析:巨噬細胞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屬於非特異性識別。
  • 高中生物《細胞器——系統的分工合作》模擬題
    A.內質網是一種網狀結構,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B.中心體是一種無膜結構的細胞器,存在於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細胞裡C.液泡是一種單層膜的細胞器,其內含葉綠素、花青素等色素D.高爾基體由扁平囊狀小泡構成,是細胞分泌物加工、分類和包裝的「車間」及「發送站」《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模擬題 參考答案與解析
  • 最新Nature Nanotechnology:給細胞器裝個電壓表
    本文亮點● 在此,作者介紹了Voltair,一種螢光DNA納米器件,它可以報告絕對膜電位,並且可以靶向活細胞中的細胞器。利用Voltair,作者可以在活細胞中原位測量不同細胞器的膜電位。● Voltair可以潛在地指導生物相容電子學的合理設計,並增強我們對膜電位如何調節細胞器生物學的理解。
  • 新型冠狀病毒104: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糖原
    )是綠色植物細胞中重要的細胞器,其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能將粗面內質網運輸的蛋白質進行加工、濃縮和包裝成分泌泡和溶酶體。 (…溶酶體:是分解蛋白質、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細胞器。
  • 溶酶體參與細胞結構重建!
    2016年12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關於溶酶體的新發現顛覆了我們對這個細胞廢物加工廠的認識,同時還顛覆了我們對機體組織形成及重塑方式的認識溶酶體是胞內一種富含酶類的小型細胞器,可以破壞胞內的衰老成分及無用分子,在保護細胞抵抗病原體入侵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一項由牛津大學完成的新研究發現除了上述功能之外,溶酶體對細胞結構重建也相當重要。「按照傳統觀念,我們一直將溶酶體看作垃圾箱,因為任何進入溶酶體的物質都會被其中的酶分解,」牛津大學藥學院Nigel Emptage教授說道,他是這項研究的領導者。
  • |DNA電位計監測細胞器膜電位
    但是目前也仍然只能實現質膜電位的準確測試,對於細胞器電位,始終由於不易定位,需要耐受極端pH而測試難度極高。在這篇工作中,作者受到經典膜電位測試裝置的啟發,結合電壓敏感的螢光分子,設計了一種基於DNA的模塊化螢光膜電位計,命名為Voltair,可以自由應用到質膜電位和早期內體、晚期內體、溶酶體、再循環內體和反高爾基體網絡等細胞器膜電位的測試。
  • 溶酶體運輸機制和白化病研究獲進展
    溶酶體運輸是囊泡運輸的重要環節,它參與溶酶體及相關細胞器發生、蛋白質等的降解與信號轉導活性的調節、細胞分泌等重要細胞功能。
  • 科學網—老年痴呆或源於溶酶體功能障礙
    最近,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在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大腦中發現了溶酶體,這或許可以解釋與這種疾病相關的各種病理。
  • 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液泡的結構和功能
    它是普遍存在於真核細胞中的一種細胞器。在電鏡下觀察到,高爾基體是由一些排列較為整齊的扁平膜囊堆疊在一起,構成了高爾基體的立體結構。扁平膜囊多呈弓形,也有的呈半球形,均由光滑的膜圍繞而成。在扁平膜囊外還包括一些小的膜泡。整個高爾基體結構分為形成面和成熟面,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和脂質從形成面逐漸向成熟面轉運。
  • 發現細胞器組分重塑和功能變化規律—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廣州生物院
  • 細胞蛇:細胞器家族的新成員
    經典的細胞器由於被包裹在脂質雙層的細胞膜內而易於分辨識別。真核細胞的細胞膜將細胞分成隔間,這些隔間在形態和代謝方面都是獨特的。有膜包裹的細胞器有細胞核、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和過氧化物酶體等。1831年蘇格蘭科學家布朗(R. Brown)在蘭花細胞裡發現細胞核,這是第一個被發現的細胞器。
  • Autophagy:有絲分裂中溶酶體功能揭示染色體穩定性
    2020年7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在最近一項研究中,Bellvitge生物醫學研究所(IDIBELL)和巴塞隆納大學(UB)的研究小組與梅奧診所和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溶酶體和自噬過程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活躍性,並且表明其對於有絲分裂是必需的。
  • Science:調節溶酶體功能的基因網絡
    專題:Science報導來自義大利米蘭大學,Maples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在最新的Science上發表文章,A Gene Network Regulating Lysosomal Biogenesis and Function,發現了一個調節溶酶體功能的基因網絡。
  • 浙大林愛福團隊建立細胞器非編碼RNA圖譜,並解析其功能
    線粒體、溶酶體、內質網等多種細胞器組成的結構相對獨立、功能緊密聯繫的細胞內膜系統,高效支撐了機體正常生理活動功能。細胞內膜系統失調導致細胞代謝穩態失衡,胞內信號網絡調節異常,造成不可控的細胞惡性調控,促使腫瘤等惡性疾病發生。不同細胞器具有各自獨特的核酸、蛋白、代謝物質組成,促進了各類生化反應的高效運轉,支持其各自獨特能量代謝等功能。
  • 利用線粒體-溶酶體互作雙標記探針揭示線粒體局部黏度響應
    自2018年首次報導線粒體和溶酶體存在直接接觸(mitochondriaand lysosome contact, MLC)以來,對MLC的判定只能通過超解析度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測量細胞器間的物理距離來確定。尚無能直接顯示MLC的精確位置的生化方法。
  • 溶酶體相關新型靶標的藥物發現
    溶酶體(lysosomes)是真核細胞中的一種細胞器,最初由德杜費(ChristiandeDuve)於1955年在鼠肝細胞的電鏡觀察中首次發現。溶酶體是承擔細胞自噬功能的主要細胞器,是消化大自噬,小自噬和分子伴侶介導自噬(CMA)產生的細胞廢物的最終細胞器。脂滴(LDs)與PLIN2/3蛋白結合,在伴侶HSPA8的幫助下被AMPK磷酸化,進而通過大自噬途徑進行降解。mTORC2和AKT則在飢餓的情況下,通過PHLPP的調控,對CMA的易位複合物進行負調節。TFEB與CLEAR基序結合可以調控溶酶體基因的轉錄。溶
  • CUP-5影響自噬溶酶體蛋白降解功能
    >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UP-5, the C. elegans ortholog of the mammalian lysosomal channel protein MLN1/TRPML1, is required for proteolytic degradation in autolysosomes」的文章,發現線蟲中的CUP-5對細胞自噬過程中自噬溶酶體的蛋白降解功能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