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揭示泛素在囊泡塗層形成中的作用

2021-01-15 生物谷

將來自內質網的新合成蛋白質轉入到COPII囊泡中是蛋白質分泌的必要條件。在細胞中,COPII囊泡的直徑大約60-80納米,但其中一些必須增加它們的大小來適應運載較大的蛋白,如300-400納米的膠原蛋白纖維或乳糜微粒。COPII功能受損會導致膠原沉著缺陷導致CLSD(Cranio-Lenticulo-Sutural Dysplasia)或乳糜微粒駐留病(Chylomicron retention disease)。然而知道現在科學家們對於COPII塗層增大的機制還並不清楚。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了「泛素連接酶」CUL3-KLHL12是COPII塗層形成過程中的一個調控因子。CUL3-KLHL12催化COPII成分SEC31單泛素化,促進了大COPII塗層的形成。所以,CUL3–KLHL12泛素化作用並非在小貨物(cargo)運輸,而是在膠原質的輸送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員由此推論單泛素化作用調控了COPII囊泡的大小和功能。

細胞外基質為諸如integrin等膜受體提供細胞粘附支架和結合位點,這對於所有多細胞動物的發育均至關重要。當integrins與細胞外基質相結合時,會激發調控細胞形態和分裂的信號級聯反應。然而在缺乏功能性基質的情況下,integrins會通過胞吞作用(endocytosis)與質膜分離。在早期發育過程中,integrins與細胞外基質間適當的相互作用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就如同幹細胞藉助integrin依賴的信號途徑維持細胞分裂和生存一樣。

細胞外基質的構建需要幾種重要的蛋白,其中就包括它的主要成分膠原蛋白。膠原蛋白在內質網合成後,依賴於COPII囊泡輸送至細胞外,編碼COPII蛋白的基因變異會導致膠原沉著缺陷、骨骼畸形和諸如CLSD等發育性疾病。

COPII囊泡包裹著一層由SAR1 GTPase, SEC23–SEC24接頭蛋白(adaptor)組成的塗層,SEC13–SEC31四聚體組成最外層。這些塗層蛋白組裝成直徑約為60-80納米的十四面體結構,但這對於需容納的長度為300-400納米的前膠原纖維而言無疑太小樂。因此細胞內的膠原輸送必須有體外自組裝反應缺少的因子參與。實際上,TANGO1 (MIA3)和它的配體cTAGE5是通過與膠原和SEC23–SEC24相互作用,將招募膠原到新生的COPII塗層的。在小鼠中敲除Tango1會導致與COPII18缺失相似的膠原沉著缺陷,人類TANGO1突變與早發性心肌梗死相關。然而科學家們並不了解TANGO1調控COPII塗層大小和使COPII塗層適應大貨物的機制。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小鼠胚胎幹(ES)細胞的細胞分裂,證實了CUL3–KLHL12是COPII塗層形成的調控因子。CUL3–KLHL12單泛素化SEC31,促進了大COPII塗層的形成。因此,CUL3–KLHL12泛素化是膠原輸送的必要條件,對integrin依賴的小鼠ES細胞分裂起關鍵性的作用。研究人員由此得出結論單泛素化作用調控了COPII囊泡的大小和功能。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證實了CUL3–KLHL12是膠原輸送的關鍵調控因子,對小鼠ES細胞分裂起關鍵性作用。敲除小鼠的Cul3會引起錯亂的組織生成導致早期胚胎致死。此外,KLHL12已被確定為是結締組織疾病Sjogren症候群的一種自身抗原,表明CUL3–KLHL12功能異常可能與疾病相關。

CUL3–KLHL12單泛素化SEC31,促進了可容納不同尋常形態貨物的大COPII塗層形成。因此,CUL3是前膠原纖維分泌的必要條件,而非fibronectin, EGF receptor 或 integrin β1小分子輸送所必需。因此,CUL3–KLHL12看起來主要作用是參與COPII以來的大貨物運輸。

泛素化如何影響COPII塗層大小或結構還並不清楚。SEC31第65位點賴氨酸殘基並非CUL3–KLHL12所必需,表明CUL3可以靶向其他的賴氨酸殘基如果原位點被阻斷。因此,如果SEC31泛素化作用發揮了結構功能,那麼就只有少量的泛素化的分子滿足生成大的COPII塗層,因此這些囊泡必須能夠接受相當大的修飾位點變化。此外,由於通常與單泛素化的蛋白質一起,修飾的SEC31可能招募了延遲COPII芽殖的效應器或是促進了塗層聚合作用。由於CUL3–KLHL12泛素化其他蛋白,SEC31也許並不是分泌信號通路的唯一底物。鑑別全套CUL3–KLHL12底物和潛在的效應器分子應該可以揭示泛素依賴的囊泡大小的調節機制。

這項工作提供了關於蛋白輸送中的一個關鍵事件的新數據,而蛋白輸送則是有可能為治療方法所利用的一個細胞功能。(生物谷Bioon.com)

Ubiquitin-dependent regulation of COPII coat size and function

Lingyan Jin, Kanika Bajaj Pahuja, Katherine E. Wickliffe, Amita Gorur, Christine Baumgärtel, Randy Schekman & Michael Rape

Packaging of proteins from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into COPII vesicles is essential for secretion. In cells, most COPII vesicles are approximately 60–80 nm in diameter, yet some must increase their size to accommodate 300–400 nm procollagen fibres or chylomicrons. Impaired COPII function results in collagen deposition defects, cranio-lenticulo-sutural dysplasia, or chylomicron retention disease, but mechanisms to enlarge COPII coats have remained elusive. Here, we identified the ubiquitin ligase CUL3–KLHL12 as a regulator of COPII coat formation. CUL3–KLHL12 catalyses the monoubiquitylation of the COPII-component SEC31 and drives the assembly of large COPII coats. As a result, ubiquitylation by CUL3–KLHL12 is essential for collagen export, yet less important for the transport of small cargo. We conclude that monoubiquitylation controls the size and function of a vesicle coat.

相關焦點

  • 外囊與SNARE囊泡運輸體系的相互作用助力植物的生長
    SNARE複合體的相互作用以及這些相互作用對運輸,分泌和生長的影響。在分泌過程中,位於囊泡和質膜上的SNARE蛋白質相互作用,從而將兩種膜融合在一起並卸載蛋白質貨物。儘管SNARE是膜融合所必需的,但它們依賴於其他機制來使囊泡接近其靶膜。外囊是一種已被充分研究的栓系(tethering)複合體,幫助將囊泡遞送至質膜。儘管已有假設認為SNARE和外囊蛋白複合體在相同的分泌途徑起作用,但仍然缺乏蛋白質亞基或複合體在植物中相互作用的體內證據。
  • 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衍生的心血管前體細胞胞外囊泡的心臟保護作用
    該研究報告了人多能幹細胞(hPSCs)來源的心血管前體細胞分泌的胞外囊泡(hCVPC-EVs)通過改善心肌細胞存活和血管生成來發揮保護心肌梗死(心梗)心臟的作用及長鏈非編碼RNA在其中的貢獻和機制。我國心血管疾病高居致死病因首位。其中心梗引起心肌細胞丟失導致的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病總死亡率持續上升的主要原因。
  • 古樹新芽亦爭春,蛋白質組學深入揭示囊泡運輸的重要機制
    近日(2019年1月2日),德國海德堡大學(建立於1386年,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生物化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們在學術期刊Cell Reports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Adolf等科學家利用體外重組實驗並結合基於SILAC的質譜分析技術來揭示這些運輸囊泡的核心蛋白質組,並明確了衣被蛋白亞型的作用。
  • 中國科學家揭示囊泡介導非常規蛋白分泌的轉運途徑
    中國科學家揭示囊泡介導非常規蛋白分泌的轉運途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4 13:43:40 近日,清華大學葛亮課題組報導了一條囊泡介導非常規蛋白分泌的轉運途徑。
  • 囊泡和上帝粒子--中國數字科技館
    這個更小的「水滴」就是囊泡。當囊泡遇到了相對應的細胞,就會和它碰撞在一起,合二為一。而在這個過程中,物質被從一個細胞傳遞到了另一個細胞。 揭示囊泡的秘密長期以來,囊泡一直被視為細胞運輸系統的關鍵部分。但囊泡如何把物質在正確的時間傳遞到正確的地點,一直是個謎。
  • 細胞的「快遞員」——囊泡--中國數字科技館
    揭示囊泡的秘密長期以來,囊泡一直被視為細胞運輸系統的關鍵部分,但囊泡是如何到達正確的目的地、與細胞器或細胞膜融合以傳遞分子貨物的,似乎一直很神秘。這種傳遞信息的物質被稱為神經遞質,這種特殊分子正是由囊泡負責運輸至神經細胞的細胞膜上,並能在準確的時機獲得釋放。科學家們此前便已經知道鈣離子參與了這一過程,後來祖德霍夫在神經細胞中找到對鈣離子敏感的蛋白質。他還揭示了這種蛋白質的作用原理:它會對注入的鈣離子做出反應,並控制鄰近的蛋白質迅速讓囊泡與神經細胞的外部細胞膜相結合,然後迅速釋放信號物質。
  • Nature:從結構上揭示神經元同步釋放化學信號
    2017年9月1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的Axel Brunger和同事們通過可視化觀察三種神經蛋白彼此間如何相互作用,揭示出它們如何協助成群的腦細胞同步釋放化學信號。一種類似的相互作用可能也在細胞如何分泌胰島素和氣道粘液中發揮著作用。
  • TrkB受體囊泡運輸機制研究獲進展
    BDNF結合誘導TrkB形成二聚體並發生自體磷酸化,其磷酸化位點將募集下遊效應因子,從而激活下遊信號通路。BDNF-TrkB信號複合體通過細胞內吞進入神經元細胞,繼而形成運輸囊泡並繼續調控多條信號通路。藉助於PC12培養細胞系中的研究,研究人員已經初步闡明了主要作用於外周感覺神經元的神經營養因子NGF及其受體TrkA的囊泡運輸調控信號轉導的機制。
  • ...兩篇論文揭示Ω-3脂肪酸在維持血腦屏障完整性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Gu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在這項研究中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解釋血腦屏障如何通過抑制轉胞吞作用(transcytosis)保持關閉狀態。轉胞吞作用一種通過囊泡在細胞間運輸分子的過程。他們發現這些囊泡的形成受到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血管細胞脂質組成的抑制。這種脂質組成涉及Ω-3脂肪酸和其他脂質之間的平衡,而這種平衡是由脂質轉運蛋白Mfsd2a維持的。
  • 最新發現囊泡運輸和花粉管生長調控新機制
    Plant Cell | 蘭州大學向雲課題組揭示囊泡運輸和花粉管生長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 Rab GTPases在植物極性細胞生長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其中RabA4亞家族成員在花粉管頂端呈現「倒錐形」的分布【1】。
  • UBL3影響蛋白質向小型胞外囊泡轉化
    外泌體是一種小型胞外囊泡(sEVs),來自於多泡體(MVBs),通過運輸蛋白質、mRNA和miRNA介導細胞間的通信在這裡,作者報導了泛素樣3(UBL3)膜錨定的Ub摺疊蛋白MUB作為翻譯後修飾因子PTM調節蛋白向胞外囊泡轉化。作者發現UBL3的修飾對於將UBL3歸類到MVBs是不可缺少的。同時作者還發現從UBL3缺失型小鼠樣本中純化的sEVs總蛋白,與野生型小鼠相比減少60%,並從蛋白質組學分析結果中發現了1241個與UBL3互作蛋白,包括Ras。
  • Nature:自噬作用與泛素—蛋白酶體系統之間的關係
    生物谷報導:對於一個細胞來說,要除去隨著時間推移所積累的不合適的蛋白主要有兩個通道:泛素—蛋白酶體系統和自噬作用,後者指的是通過一個細胞自身的溶酶體細胞器來使該細胞自己的組成部分自我破壞。用泛素—蛋白酶體系統已被瓦解了的一種神經退化疾病的果蠅模型所作的研究表明,自噬作用可以補償這種損失。
  • PTRB: 影響神經細胞功能的囊泡
    2014年10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研究發現,微小囊泡中含有保護性物質,顯然,其在神經元的功能上傳送神經細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細胞生物學家發現,神經細胞會尋求鄰近的神經膠質細胞小囊泡的援助用來抵禦壓力和其他潛在的有害因素。這些囊泡稱為外核體,似乎在不同水平上刺激神經元:它們影響電刺激傳導,生化信號傳遞和基因調控。外核體因此是一種多功能信號發射器,它在大腦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員已經觀察到在此前的一項研究中,少突神經膠質細胞釋放外核體去刺激神經。這些外核體被神經元吸收,並改善神經元應激耐受力。
  • Developmental Cell:中科院研究進展:揭示囊泡轉運中相關分子機理
    2014年10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Developmental Cell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等人題為「A PH domain in ACAP1 possesses key features of the BAR domain in promoting membrane curvature」的研究,詳細解釋了關於囊泡轉運再循環過程中ACAP1
  • 基礎醫學院史岸冰教授團隊在囊泡運輸領域取得新進展
  • 泛素在免疫反應中的重要作用
    最近科學家Krappmann和同事提出了證據,證明在淋巴細胞中的一種:T細胞中,泛素會結合到Malt1蛋白上,從而引起抗原反應。 Malt1是CBM(Carma1-Bcl10-Malt1)複合物的一種,它們構成了激活免疫防禦作用的關鍵開關。利用生物化學、分子學和基因學技術,科學家最終證明了這種Malt1和泛素的結合體是T細胞激活調節過程中的關鍵性一步。
  • 結構生物學揭示NEDD8介導的泛素組裝機制
    結構生物學揭示NEDD8介導的泛素組裝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4 10:55:11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生物化學研究所Brenda A.
  • 植物胞質分裂中成膜體的動態調控及囊泡運輸機制
    摘要:在植物細胞核分裂結束後ꎬ細胞中央形成細胞板,實現2個子代細胞的細胞分離。研究植物胞質分裂過程中囊泡運輸的分子機制。對於了解植物的形態建成具有重要的意義。來源於高爾基體和反式高爾基體網絡的囊泡攜帶細胞壁物質、蛋白質和脂質運向新生細胞板位置,互相融合形成早期細胞板。隨後早期細胞板向兩端擴張並與母細胞壁融合,經過修飾後形成成熟細胞板。
  • 囊泡運輸分子機制研究獲重大進展—新聞—科學網
    細胞內的運輸系統將大量需要運輸的物質分揀、包裝到膜狀的囊泡結構中,利用動力蛋白(又稱為分子馬達molecular motor)水解ATP產生的能量驅動囊泡在微管或微絲細胞骨架充當的軌道上移動,高效精確地將各種貨物定向運輸到相應的亞細胞結構發揮生理功能。囊泡運輸分為幾個環節:貨物識別、沿著微管軌道運輸以及貨物卸載。
  • Nature中文摘要|19 November 2015
    Harmansa, Fisun Hamaratoglu, Markus Affolter & Emmanuel Caussinus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7/n7578/full/nature15712.html形態發生素(morphogen)Dpp(Decapentaplegic)已知與果蠅翅膀模式形成和生長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