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各界翹首以盼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今日終被四部委會正式籤定完畢,經歷了騙補風波後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何去何從,將於本月中旬正式發布的文件中便可一見分曉。
據報導,2016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有望在12月上旬發布,新的國補政策將比此前的版本出現較大變化。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此次的調整中,電動物流車和三元電池有望成為後期市場兩大受益方向。
純電動乘用車調整方案
本方案對比原版補貼多出了電池系統質量能量密度標準要求,補貼標準最高下降了20%。
按照電池質量能量密度和續航裡程劃分標準,要求電池能量密度不低於90wh/kg;將電池能量密度為90-120wh/kg,續航裡程為100-150公裡的補貼2萬元作為補貼基數;續航裡程在250-250公裡、大於250公裡的分別按照1.2倍、2.2倍進行補貼。本方案最高補貼為4.84萬。
對比最初的2016年補貼方案,純電動乘用車僅以續航裡程作為補貼依據,最低補貼2.5萬元,最高補貼5.5萬元,這份2017年的補貼方案對純電動乘用車的補貼下調了12%-20%。
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調整方案
在新能源客車方面,新版補貼草案則將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快充倍率、節油率水平作為補貼參考指標,同時確定了一些強制達標要求: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Ekg不高於0.24Wh/km.kg;電池系統總質量佔整車整備質量比例(m/m)不高於20%;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續駛裡程不低於200km(等速法);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不低於85Wh/kg;快充類純電動客車快充倍率不低於3C;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客車節油率水平不低於40%等條件。
補貼新政或有較大變化
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將在多方面加以調整。如在原有的2016年至2020年補貼方案基礎上,提高了準入門檻(包括整車能耗、續駛裡程、動力電池安全性以及企業誠信等)。在提高門檻的同時,新能源車補貼幅度有所下降,新能源客車有極大可能被削減補貼額度。
實際上,本月初,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第4批),共列入678款車型。其中收錄了176款純電動物流車,生產企業包括東風、北汽福田、長安等。
研究機構指出,這是電動物流車首次進入該目錄。物流車的行駛路線相對固定,採用新能源動力後便於集中充電,又能顯著降低燃油成本。隨著快遞業務規模迅速增長,電動物流車正在成為汽車行業新增點。電動物流車入選推廣目錄,可獲得國家補貼資格,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2600億元。
此外,近日,工信部召開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安全監管工作的宣貫會。會議指出,2017年1月1日起,新申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使用三元電池的客車,應同時補交第三方檢測報告。
業內人士指出,該條款或表明,在通過熱失控試驗和熱失控擴展試驗測試的前提下,三元鋰電池客車可申請推薦目錄,這或將標誌著三元電池在客車上的應用自2017年1月1日起解禁。
新能源補貼政策或許將引發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結構的變化,新能源乘用車有望維持較快增長,而客車增速或將趨於平穩。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我國調查新能源汽車騙補情況,並推遲國家補貼發放時間,影響了市場對電池的需求。隨著補貼調整政策最終落地,2017年中國新能源(11.34 +0.00%,買入)汽車增速有望加快,並再度點燃動力電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