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與技巧,解決光學顯微鏡習題一個都不能少

2020-12-05 史說123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實驗是研究生物學的最基本的方法,中學生物實驗室裡最常用的觀察工具學生最熟悉的就是光學顯微鏡,在面對光學顯微鏡的有關習題時,學生們常常感到困惑不解,無從下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將光學顯微鏡的知識點進行分類處理,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在學生掌握了相關的方法與技巧後,有關光學顯微鏡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顯微鏡

1、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1)一取二放,三安裝;四轉低倍,五對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鏡筒,細觀賞;看完低倍,轉高倍;九退整理,後歸箱。

(2)觀察玻片標本時,一定要按先低倍.後高倍物鏡順序使用。

(3)顯微高倍鏡觀察的順序:把要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換高倍物鏡;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觀察時如需調換玻片標本,要將高倍鏡換成低倍鏡,取下原玻片標本,換上新玻片標本,重新從低倍鏡開始觀察。

(4)下降鏡筒時,必須雙眼從側面注視物鏡和玻片標本的距離,但不觸及玻片標本,以免壓壞玻片標本和碰壞物鏡。

(5)隨時保持顯微鏡清潔,觀察臨時裝片時,一定要將蓋玻片四周溢出的水或其他液體用吸水紙吸乾淨,以免汙染鏡頭,已被汙染的鏡頭要用鏡頭紙擦試。

例1.下面①~⑤是利用顯微鏡觀察時的幾個操作步驟,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裡的標本從圖中的甲轉為乙(如圖1),其正確的操作步驟是: ( )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 ②調節光圈 ③轉動細準焦螺旋 ④轉動轉換器 ⑤移動標本

例1圖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⑤

C.②→①→⑤→④ D.⑤→④→②→③

例2.看到低倍鏡視野中某一物像時,然後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物鏡後,無論如何調整,在高倍鏡視野中都找不到要放大的物像,其原因不可能是( )

A.標本不在視野中 B.高倍鏡是壞的 C.物鏡鏡頭沒有轉換到位 D.目鏡鏡頭是壞的

2、顯微鏡觀察到的物像是倒像

(1) 遇到由物像辨別實物,或由實物去辨別物像的訓練題目,把試卷旋轉180°後,找到與物像相同的,就是所觀察的實物,如例1,在透明紙上寫一個「上」字,即代表物像,然後把透明紙旋轉180°後,就得到該題的答案了。(顯微鏡中的物像是倒像,物像與被放大的實物成位似圖形,把物像旋轉180度後與被放大的實物方向相同)

(2)物像偏哪回中央,標本向哪移。因為物像移動方向與玻片標本的移動方向相反,如例2,物象偏向右下方,移回視野的中央,需要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就要向右下方移動。

例3.小明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看到一個「上」字,請問透明紙上寫的是___。

例4.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若視野裡觀察到的細胞偏向右下方,應如何移動玻片標本,才能把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 )

A.向右上方移 B.向右下方移 C.向左下方移 D.向左上方移

例5.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看到一個「P」字,且偏向右下方,實物是( )

A.b 偏向左下 B.p偏向右下 C.q偏向左下 D.d偏向左上

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1)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放大倍數是指直線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積比)

(2)目鏡放大倍數越大,鏡簡越短,物鏡相反。

(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視野暗,物像大,細胞數目少,物鏡離標本的距離近;顯微鏡放大倍數小,觀察到的視野亮,物像小,細胞數目多,物鏡離標本的距離遠。

(4)低倍鏡倍數×低倍鏡下視野直徑線上的細胞數=高倍鏡倍數×高倍數下視野直徑線上的細胞數。

例6.一個細小物體若被顯微鏡放大40倍,這裡的「被放大40倍」是指 ( )

A.體積 B.表面積 C.像的面積 D.長度或寬度

例7.有一臺顯微鏡,其物鏡是45×,要使觀察物體放大到540倍,應選擇下列哪種目鏡( )

A.5× B.8× C.10× D.12×

例8.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同一部位,選擇下列哪種組合,在視野內所見的細胞數目最多( )

A.目鏡10×,物鏡10× B.目鏡10×,物鏡20×

C.目鏡10×,物鏡40× D.目鏡10×,物鏡4×

例9.若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每次僅調整目鏡或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如圖2所示,其中視野最暗的是( )

例9圖

例10.用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4個不同倍數物鏡組合來觀察血細胞塗片。當成像清晰時,每個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如圖3所示。如果載玻片位置不變,用哪一物鏡在一個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多( )

例10圖

例11.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在視野內沿直徑可看到8個完整的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在視野中只能看到這行細胞完整的( )

A.1個 B.2個 C.4個 D.32個

例12.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視野中被相連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轉換為40×後,則在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

A.2個 B.4個 C.8個 D.16個

提示:此題與例11不同,這64個分生組織細胞是排成一片的,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由100倍放大到400倍是指視野中長和寬同時放大, 當細胞被放大100倍時,每個細胞的面積為100×100=10000,當細胞被放大400倍時,每個細胞的面積為400×400=160000,設此時視野內的細胞數為X,根據視野面積不變的原則得出64×10000=X×160000,X=4。

電子顯微鏡下的花粉

4、判斷顯微鏡視野中的汙點位置

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標本,汙點移動,則汙點在目鏡或玻片標本上;汙點不動,則汙點在物鏡上.

例13.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在視野中看到有一黑點,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標本,黑點都沒動,可斷定黑點最可能是在( )

A.反光鏡上 B.目鏡上 C.物鏡上 D.玻片標本上

例14.某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在低倍物鏡下發現一異物,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然後轉換高倍物鏡後,異物仍存在。則異物可能在( )

A.物鏡上 B.玻片標本上 C.反光鏡上 D.目鏡上

例15.在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發現視野中有一個汙點,你認為汙點不可能存在於下列哪個結構中( )

A.物鏡 B.裝片 C.反光鏡 D.目鏡

5、顯微鏡的視野亮度

對光和觀察時,應根據所觀察的材料需要和室內光線的強弱來調節顯微鏡的視野亮度。如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時,由於原生質層較薄,所以在視野較暗時,觀察效果好。

(1)若視野過暗,轉動遮光器和反光鏡,使用大光圈、凹面鏡。

(2)若視野過亮,轉動遮光器和反光鏡,使用小光圈、平面鏡。

例16.照明充分的情況下,在顯微鏡視野內可看清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無色的細胞壁和細胞核,但看不清液泡。為了能顯示細胞質和液泡的界面,此時應( )

A.改用凹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B.改用平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例17.在低倍鏡下視野較亮,物像清晰,但轉換高倍物鏡後物像很暗不便觀察,此時應( )

A.移動裝片 B.調節反光鏡或光圈

C.調節粗準焦螺旋 D.調節細準焦螺旋

顯微鏡下的水世界
顯微鏡下的沙粒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已經發表過.

相關焦點

  • 晶片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一種新方法
    由歐盟資助的ChipScope項目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全新的光學顯微鏡策略。 傳統的光學顯微鏡仍然是實驗室的標準設備,是光學基本定律的基礎。因此,解析度被衍射限制到所謂的「阿貝極限」——結構特徵小於200nm的最小值不能被這種顯微鏡分辨。
  • 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普通光學顯微鏡
    值得一提的是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除了它們因提高解析度而稱其為顯微鏡這一共性外,在其成像原理、儀器構造以及使用和操作方法等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共同之處。所以說不同的原理和構造等能產生相同的解析度的變化。
  • 生物學:擊敗光學顯微鏡的極限,一次一個光子!
    生物學:擊敗光學顯微鏡的極限,一次一個光子!純碲化物太陽能電池的光致發光(紅色)和二次諧波產生(灰度),同時成像。標準解析度在左側,右側的增強解析度由CSU定製顯微鏡捕獲。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學顯微鏡使我們能夠看到單個分子,蛋白質,病毒和其他非常小的生物結構。但即使是最好的顯微鏡也有其局限性。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正在推動一種稱為超解析度顯微鏡技術的極限,開闢了潛在的新途徑,以前所未有的解析度照亮生物組織中的單個細胞過程。
  • 締倫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與步驟
    締倫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與步驟  編寫單位:上海締倫光學儀器有限公司  「上海締倫」光學廠商,運行商為上海締倫光學儀器有限公司,坐落於上海繁華的寶山工業區。本公司以專業生產顯微鏡,研究,開發顯微鏡產品為主,以公平的價格體系向客戶平價銷售實驗室科研設備、施工現場監測設備、生物器材、耗材試劑等產品。
  •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常用公制單位
    顯微鏡觀察微生物—顧名思義,就是十分微小的生命體。以人類肉眼是很難看見微生物的外觀,更何況是研究其外部型態以及內部構造。因此在微生物學中,使用顯微鏡的觀察十分重要。除了觀看微生物的外觀之外,許多的測試以及化學作用的呈色結果,都需要依靠顯微鏡的觀察。
  • 光學顯微鏡的新發現
    並為該領域提供了一個關鍵的新工具,以解決許多科學和工程領域的挑戰性問題,包括半導體晶圓檢測、納米顆粒傳感、材料表徵、生物傳感、病毒計數和微流控監測。 人們經常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到或感覺不到納米級的物體?」教科書上的答案是,它們的相對信號很弱,它們的分離度小於阿貝的解析度極限。
  • 光學顯微鏡基本知識
    有關係式:500NA<Γ<1000NA  當選用的物鏡數值孔徑不夠大,即解析度不夠高時,顯微鏡不能分清物體的微細結構,此時即使過度地增大放大倍率,得到的也只能是一個輪廓雖大但細節不清的圖像,稱為無效放大倍率。反之如果解析度已滿足要求而放大倍率不足,則顯微鏡雖已具備分辨的能力,但因圖像太小而仍然不能被人眼清晰視見。
  • 英國研製出最強光學顯微鏡
    可看到
  •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是什麼
    顯微鏡的作用是通過放大物體的具體形態來研究物體的構造和具體的內部特徵, 主要應用於物理生物和醫學的方面,通過顯微鏡放大後,可以直觀的了解細胞和各種細小物體的內部做構造,來做出相應的研究,對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幫助。顯微鏡有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它們兩個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光學顯微鏡的主要觀察方法之螢光觀察
    當特定波長(激發波長)的光照射一個分子(如螢光團中的分子)時,光子能量被該分子的電子吸收。接著,電子從基態(S0)躍遷至較高的能級,即激發態(S1』)。這個過程稱為激發①。電子在激發態停留10-9–10-8秒,在此過程中電子損失一些能量②。電子離開激發態(S1)並回到基態的過程中③,會釋放出激發過程中吸收的剩餘能量。
  • 顯微鏡使用的習題分析及注意事項
    【答案】B。解析:這名同學日常用右手寫字,因而在觀察顯微鏡時就要用左眼觀察,同時右眼要睜開,便於準確地把顯微鏡內觀察到的實際情況如實記錄下來。題2.小紅用顯微鏡觀察一個寫有字母的玻片,請根據圖1-1回答問題。
  • 顯微鏡光學系統介紹及設計方法(一)
    光學顯微鏡是最古老的光學儀器之一,用於產生微小物體的放大視覺圖像。1600年代初,荷蘭的詹森兄弟發明了第一臺帶有物鏡和目鏡的複合顯微鏡。
  • 匡翠方:讓國產高端光學顯微鏡走向世界
    但細胞生命活動的眾多反應都發生在各細胞器中(如基因的轉錄、蛋白的合成與運輸、物質的交換等),其尺度均在納米量級。因此,納米尺度超高解析度顯微鏡成為細胞觀測的重要工具。它的研發將有力地促進疾病的診斷、療效的監測、新藥物的開發等。在各種類型的顯微鏡中,電子顯微鏡和原子顯微鏡雖擁有超高解析度,但它們都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難以進行活體細胞的觀測。
  • 顯微鏡的歷史:光學顯微鏡是如何演變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他自學了一種新方法,用於研磨和拋光大曲率的微小鏡片,這種鏡片的放大倍數可達270倍,是當時最精細的鏡片。這些導致他的顯微鏡和他著名的生物發現的建立。他是第一個看到和描述細菌,酵母植物,一滴水中的大量生命以及毛細血管中血細胞循環的人。在漫長的一生中,他用他的鏡頭對生活和非生活等各種各樣的事物進行了先驅研究,並向英國皇家學會和法國學院報告了他的一百多封信。
  •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1.光學顯微鏡的構造  普通光學顯微鏡由機械和光學兩部分構成。
  • 光學顯微鏡的歷史
    列文虎克的光學顯微鏡到了17世紀,出生在荷蘭德夫特的一個普通工匠家庭的列文虎克,出於對科學的愛好及對透鏡打磨的喜好,他不斷鑽研。一直幻想著能夠磨出一塊特殊的鏡片,讓人們能看清許多用肉眼看不清、看不到的東西。
  • 光學顯微鏡的歷史
    列文虎克的光學顯微鏡到了17世紀,出生在荷蘭德夫特的一個普通工匠家庭的列文虎克,出於對科學的愛好及對透鏡打磨的喜好,他不斷鑽研。一直幻想著能夠磨出一塊特殊的鏡片,讓人們能看清許多用肉眼看不清、看不到的東西。經過他的艱苦努力,最終結出了豐碩的果實,他磨成了兩塊光亮精巧的透鏡。
  • 光學顯微鏡
    1.又稱放大倍數,經多次放大後所成物像與原物體大小的比值,是顯微鏡的重要參數2.與物鏡放大率、目鏡放大率及增設的稜鏡放大率成正比3.位置放大率:與鏡筒長度及增設的稜鏡放大率成正比,與物鏡和目鏡的焦距成反比1.分辨物體微細結構的能力,顯微鏡的重要參數2.用最小可分辯的兩個物點的距離表示3.光波波長越短、物鏡的數值孔徑越大
  • 科學網—為實現高端光學顯微鏡國產化不懈奮鬥
    ■黃維 張運海 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醫用光學技術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顯微光學超分辨成像領域研究。近5年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雙光子—受激發射損耗(STED)複合顯微鏡」等國家省市項目、課題7項,其中經費超過1000萬元的有2項。
  • 顯微鏡光學系統介紹及設計方法(二)
    但是,對於標準顯微鏡,每個製造商通常都會對這些參數進行標準化,以便可以模塊化方式構建顯微鏡,並可以實現不同物鏡和目鏡之間的更換。圖中顯示了物鏡標準化的關鍵參數。 該圖是簡化的非摺疊光路。 在真實的顯微鏡中,光路並不是直線式的,在物鏡和目鏡之間存在稜鏡。齊焦距離是物鏡與物鏡肩之間的距離,物鏡通過該距離支撐在轉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