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實驗是研究生物學的最基本的方法,中學生物實驗室裡最常用的觀察工具學生最熟悉的就是光學顯微鏡,在面對光學顯微鏡的有關習題時,學生們常常感到困惑不解,無從下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將光學顯微鏡的知識點進行分類處理,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在學生掌握了相關的方法與技巧後,有關光學顯微鏡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1、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1)一取二放,三安裝;四轉低倍,五對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鏡筒,細觀賞;看完低倍,轉高倍;九退整理,後歸箱。
(2)觀察玻片標本時,一定要按先低倍.後高倍物鏡順序使用。
(3)顯微高倍鏡觀察的順序:把要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換高倍物鏡;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觀察時如需調換玻片標本,要將高倍鏡換成低倍鏡,取下原玻片標本,換上新玻片標本,重新從低倍鏡開始觀察。
(4)下降鏡筒時,必須雙眼從側面注視物鏡和玻片標本的距離,但不觸及玻片標本,以免壓壞玻片標本和碰壞物鏡。
(5)隨時保持顯微鏡清潔,觀察臨時裝片時,一定要將蓋玻片四周溢出的水或其他液體用吸水紙吸乾淨,以免汙染鏡頭,已被汙染的鏡頭要用鏡頭紙擦試。
例1.下面①~⑤是利用顯微鏡觀察時的幾個操作步驟,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裡的標本從圖中的甲轉為乙(如圖1),其正確的操作步驟是: ( )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 ②調節光圈 ③轉動細準焦螺旋 ④轉動轉換器 ⑤移動標本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⑤
C.②→①→⑤→④ D.⑤→④→②→③
例2.看到低倍鏡視野中某一物像時,然後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物鏡後,無論如何調整,在高倍鏡視野中都找不到要放大的物像,其原因不可能是( )
A.標本不在視野中 B.高倍鏡是壞的 C.物鏡鏡頭沒有轉換到位 D.目鏡鏡頭是壞的
2、顯微鏡觀察到的物像是倒像
(1) 遇到由物像辨別實物,或由實物去辨別物像的訓練題目,把試卷旋轉180°後,找到與物像相同的,就是所觀察的實物,如例1,在透明紙上寫一個「上」字,即代表物像,然後把透明紙旋轉180°後,就得到該題的答案了。(顯微鏡中的物像是倒像,物像與被放大的實物成位似圖形,把物像旋轉180度後與被放大的實物方向相同)
(2)物像偏哪回中央,標本向哪移。因為物像移動方向與玻片標本的移動方向相反,如例2,物象偏向右下方,移回視野的中央,需要向左上方移動,玻片標本就要向右下方移動。
例3.小明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看到一個「上」字,請問透明紙上寫的是___。
例4.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若視野裡觀察到的細胞偏向右下方,應如何移動玻片標本,才能把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 )
A.向右上方移 B.向右下方移 C.向左下方移 D.向左上方移
例5.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看到一個「P」字,且偏向右下方,實物是( )
A.b 偏向左下 B.p偏向右下 C.q偏向左下 D.d偏向左上
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1)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放大倍數是指直線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積比)
(2)目鏡放大倍數越大,鏡簡越短,物鏡相反。
(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視野暗,物像大,細胞數目少,物鏡離標本的距離近;顯微鏡放大倍數小,觀察到的視野亮,物像小,細胞數目多,物鏡離標本的距離遠。
(4)低倍鏡倍數×低倍鏡下視野直徑線上的細胞數=高倍鏡倍數×高倍數下視野直徑線上的細胞數。
例6.一個細小物體若被顯微鏡放大40倍,這裡的「被放大40倍」是指 ( )
A.體積 B.表面積 C.像的面積 D.長度或寬度
例7.有一臺顯微鏡,其物鏡是45×,要使觀察物體放大到540倍,應選擇下列哪種目鏡( )
A.5× B.8× C.10× D.12×
例8.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同一部位,選擇下列哪種組合,在視野內所見的細胞數目最多( )
A.目鏡10×,物鏡10× B.目鏡10×,物鏡20×
C.目鏡10×,物鏡40× D.目鏡10×,物鏡4×
例9.若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每次僅調整目鏡或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如圖2所示,其中視野最暗的是( )
例10.用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4個不同倍數物鏡組合來觀察血細胞塗片。當成像清晰時,每個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如圖3所示。如果載玻片位置不變,用哪一物鏡在一個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多( )
例11.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在視野內沿直徑可看到8個完整的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在視野中只能看到這行細胞完整的( )
A.1個 B.2個 C.4個 D.32個
例12.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視野中被相連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轉換為40×後,則在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
A.2個 B.4個 C.8個 D.16個
提示:此題與例11不同,這64個分生組織細胞是排成一片的,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由100倍放大到400倍是指視野中長和寬同時放大, 當細胞被放大100倍時,每個細胞的面積為100×100=10000,當細胞被放大400倍時,每個細胞的面積為400×400=160000,設此時視野內的細胞數為X,根據視野面積不變的原則得出64×10000=X×160000,X=4。
4、判斷顯微鏡視野中的汙點位置
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標本,汙點移動,則汙點在目鏡或玻片標本上;汙點不動,則汙點在物鏡上.
例13.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在視野中看到有一黑點,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標本,黑點都沒動,可斷定黑點最可能是在( )
A.反光鏡上 B.目鏡上 C.物鏡上 D.玻片標本上
例14.某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在低倍物鏡下發現一異物,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然後轉換高倍物鏡後,異物仍存在。則異物可能在( )
A.物鏡上 B.玻片標本上 C.反光鏡上 D.目鏡上
例15.在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發現視野中有一個汙點,你認為汙點不可能存在於下列哪個結構中( )
A.物鏡 B.裝片 C.反光鏡 D.目鏡
5、顯微鏡的視野亮度
對光和觀察時,應根據所觀察的材料需要和室內光線的強弱來調節顯微鏡的視野亮度。如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時,由於原生質層較薄,所以在視野較暗時,觀察效果好。
(1)若視野過暗,轉動遮光器和反光鏡,使用大光圈、凹面鏡。
(2)若視野過亮,轉動遮光器和反光鏡,使用小光圈、平面鏡。
例16.照明充分的情況下,在顯微鏡視野內可看清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無色的細胞壁和細胞核,但看不清液泡。為了能顯示細胞質和液泡的界面,此時應( )
A.改用凹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B.改用平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例17.在低倍鏡下視野較亮,物像清晰,但轉換高倍物鏡後物像很暗不便觀察,此時應( )
A.移動裝片 B.調節反光鏡或光圈
C.調節粗準焦螺旋 D.調節細準焦螺旋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已經發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