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研究所丨孩子問人為什麼會死?我該如何給他解釋……

2020-12-06 教育信息速報

文丨許雯

育兒研究所

「育兒研究所」欄目,旨在圍繞家長們關心的熱點話題,通過專業而強大的記者採編團隊,連線專家、名師、學者……深刻剖析,解疑答惑,讓家長們不恐慌、不盲從,科學育兒,理性選擇。

歡迎大家在文末留言或者在我們的社群踴躍提問,期待與你們的交流~~

死亡意味著什麼?該如何面對死亡?

這兩個問題,對於成人來說尚且難以回答,何況年幼的孩子?最近,有家長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李女士的母親在幾個月前離世,一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但6歲女兒的狀態更令一家人擔憂。李女士介紹,女兒小雨打小跟著外婆,老人家對孩子疼愛有加,孩子格外黏著外婆。老人逝世後,幾個月來,孩子精神狀態不太好,看著外婆的照片就會哭泣,「看孩子的狀態,我們也很擔心,也嘗試告訴她,外婆去了很遠的地方,但始終效果不好。」

該怎麼引導孩子認識和面對死亡這件事呢?

帶著李女士的疑問,近日,團長邀請到了成都市實驗小學北新校區校長(黨支部書記)任萍為家長們帶來專業的解答和建議。

中學高級教師,青羊區優秀黨員、青羊名師、金牛教育專家、金牛區社區教育先進個人。

任萍介紹,在育兒過程中,經常有父母吐槽,現在的孩子就像是一本「十萬個為什麼」,對凡事都充滿著好奇,但父母卻無法每次都給出孩子完美的答案。比如,家長提問家中老人去世,孩子一直處在傷心難過之中,自己無法給孩子解釋「死亡」的概念,更不知如何引導孩子走出悲傷。

她表示,關於生命和死亡的問題,不僅是孩子很懵懂,不少成年人有時都無法正確理解和處置情緒,因為很少有人去深刻地思考這些問題,而當孩子提出關於「死亡」的問題時,家長不知如何解答,更不知該如何去引導,實際上,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是多樣的。

「死亡一直是人們敏感的話題。當人們在很早以前無法解釋死亡原因時,往往為死亡蒙上了各種神秘的、陰暗的面紗。」任萍談到,即便是放在現在,兒童也會因為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常常將死亡和「幽靈」「殭屍」鬼神」等聯繫起來,不少父母在青少年時期的教育經歷中,對於系統的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都是空白,最多的也只是初高中時期「生理衛生」的常識普及,加之中國人含蓄害羞,所以當孩子問父母我是怎麼來的,經常聽見父母這樣逗孩子:「你是撿來的,你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而當孩子問及爺爺為什麼會死時,父母就會哄孩子說爺爺「升天」了等。

另一方面,由於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對待生命和生活的態度也不同。有些家庭關係和諧,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是溫暖、親情以及對生命的熱愛;有些家庭紛爭不斷,惡語相加,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甚至讓孩子想到自殺,選擇死亡的方式解脫困境,視生命為兒戲,「面對孩子問到死亡及生命引發的困惑時,父母由於缺乏正確的溝通方式,也沒有正確的表達策略,所以無法溝通或敷衍了事,最終讓孩子依舊無法正確面對『死亡』這個話題,並學會敬畏生命。」

任萍介紹,業界的知名教育學者曾把我國死亡教育比喻成一株成長中的稚苗,在整個過程中始終處在「家長忌諱,學校尷尬」的場面。那麼如何在教育中引導兒童正確認識死亡,規劃有意義的人生;如何選擇正確的教育形式,帶領孩子通過死亡直面生命的意義……「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我們有一些思考,也嘗試了一些有效的做法,結合學校開設了繪本『xin』閱讀課程,與家長們做一個交流。」

01. 幫助兒童建立正確的死亡觀和安全感。

我們需要告訴孩子: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過程是有限的,每個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每個人的生命都非常珍貴,應該珍惜生命。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兒童會親身經歷如長輩和寵物等的死亡,會在文學、美術、音樂、影視等作品中接觸到關於死亡的描寫……這些都會給他們帶來恐懼和焦慮心理。所以,我們還需要以健康的心態和兒童坦率地討論死亡,幫助兒童消除對死亡的恐懼和焦慮,幫助兒童建立正確的生死觀和安全感,引導兒童更加堅強地面對生活。

推薦繪本《長大做個好爺爺》—— 爺爺說:「小小熊,生命就像一件珍貴的禮物,千萬不能浪費啊。」小小熊回答:「爺爺,我會努力的。我會盡力做到最好。」

02. 引導兒童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觀點

父母要引導兒童在生活中要學會感恩、學會包容、學會分享,將「小我」融入到「大家」「國家」中。在繪本閱讀中,學會尊重生命的尊嚴,懂得他人的疾苦,理解他人的感受;真情關愛、傳遞溫暖。

推薦繪本《彩虹色的花》——彩虹色的花被掩蓋在白茫茫的雪地下,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雖然彩虹色的花離開了現世,卻給大家留下了一片溫情。它溫暖了所有小動物!而那絢麗的彩虹就是彩虹色花的精神世界吧,照亮了世界,溫暖他人!」

最後,針對兒童群體,建議父母和兒童以下繪本,共學共讀、共情交流。

本期推薦繪本:《艾瑪奶奶》、《給爸爸的船》、《獾的禮物》、《長大做個好爺爺》、《彩虹色的花》《小寬,你要堅強》、《無論何時都能相見》。

【來源:成都商報教育報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媽媽,你會死嗎?」國內孩子欠缺的死亡教育,日本是如何做的?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媽媽,你會不會死呢?死亡究竟是什麼呢?」說起來,國內家庭一直都缺乏三大基礎教育,分別是性、死亡和愛。其中,大部分家長都會談「死」色變,某種程度而言,這種教育甚至比性都難以啟齒。那麼,面對孩子的疑惑時,家長該如何應對?胡可就給我們上了一課。
  • 育兒小知識!家庭中,會影響孩子創造力的5個因素!
    很多父母都會覺得一個孩子的創造力是天生的,但是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因為天賦固然有,但是後天的培養也是非常的重要,並且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如何就有可能提高或者抑制孩子的創造力,比如一個孩子做錯一件事情,那麼作為父母你說什麼話?說話的方式如何?都會影響孩子的創造力。再者,你為孩子傳達什麼價值觀,會影響一個孩子做一件事情的動機。那麼做事動機也會影響一個孩子的創造力。
  • 育兒研究所丨火遍媽媽圈的「磨耳朵」英語啟蒙,到底是什麼
    2020-12-24 10:17:37 來源: 成都商報教育報導 舉報    文丨劉珂君
  • 本地丨為什麼蟑螂叫打不死的"小強"?該如何防治?
    本地丨為什麼蟑螂叫打不死的"小強"?該如何防治?臉上會有蟑螂像蟑螂這種打不死,生命力堅硬繁衍能力超強的生物充斥在你生活的各個角落你可以想想在你家的各個角落是不是隨時可見蟑螂們在散步、吃飯、繁殖是不是覺得毛骨悚然
  • 怎樣對三歲孩子解釋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
    我家哥哥現在三歲正是十萬個為什麼的年紀,一天到晚都在問問題。從為什麼天空是藍的?為什麼地球繞著太陽轉?為什麼會下雨,冬天為什麼會下雪?雨和雪怎麼構成的?到,為什麼人需要大便?為什麼白血球可以吞噬細菌?為什麼種子會發芽?為什麼植物會吸收空氣的二氧化碳吐出氧氣?為什麼吸管放進水裡看起來像被折斷了一樣?你知道嗎??
  • 孩子睡覺為什麼喜歡舉著手呈投降狀?這是我見過最好笑的解釋
    這畫面真的是想想就覺得搞笑,後來,我問了幾位粉絲媽媽,有沒有注意過孩子的睡姿,她們的回答是這樣的:@漫步人生:我家小傢伙睡覺的時候也是把手放在頭兩邊,好像投降一樣。擔心受涼,一晚上會把手塞進被子裡好幾次,但是小傢伙似乎很不舒服,又馬上伸出來。
  • 如何正確與孩子談論死亡:「媽媽,我想買仙丹,讓你不會死」
    這種祭奠的活動就是讓我們不要忘卻那些曾經對我們給予過關愛和支持的人,因為「死亡並不是最可怕的,遺忘才是」。我女兒小阿的爺爺,去年去世了,那時女兒4歲,我們並沒有告訴她這件事情。但小阿看到了來北京治病的爺爺,知道爺爺生病了。她經常會問我們爺爺好了嗎?春節回老家的時候,還在到處找爺爺。一天傍晚,小阿突然說:「媽媽,我不想讓你死」。說完就大哭了起來,我自己也被這莫名其妙的話搞迷糊了。
  • 孩子喜歡小動物,問十萬個為什麼,DK動物大百科為孩子答疑解惑
    孩子不光看,還要問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家長們不斷彎下腰給孩子解釋著,有時候搖搖頭查查手機,孩子獲得滿意答案兩眼放光。有時候查了手機也沒有合適答案,孩子失望之情溢於言表。孩子們不只喜歡到動物園看動物,就是在河邊看到幾條魚也拔不動腿。看到路上有小狗、小貓、小倉鼠、小兔子,就想和他們親密接觸,還想擁有。
  • 越堅持正面管教,孩子越調皮,原來我們都誤會了這個育兒方法
    皮爸這幾年來跟著我耳濡目染也是越來越向正面管教的方式靠攏,遇到孩子哭也不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吼一聲把孩子鎮住了再說,而是首先會「共情」的問一句「發生什麼事情了,為什麼要哭啊?」但是小皮卻不是個按套路出牌的孩子,她會有時候告訴我們為什麼哭,有時候怎麼問都不說,還有時候我還沒開口她就先叭叭叭的說了。
  • 以大朋友的身份平等對待孩子,給他選擇的機會和解釋的權利
    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不經意間,孩子已上四年級了,在家庭教育中,我認為適時給孩子鼓勵、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良好學習習慣,學會溝通和平等對待是很重要的。學習是一件艱苦的事。有時會聽他說:這麼難、我學不會、我做不好……我就問他長大了想做什麼,他說:「我想做個科學家。」
  • 如何用心理引導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巧用戈培爾效應,父母該了解
    文丨大寶疼小寶(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的成績可以是牽動著父母們的心,因為成績不好的話,就意味著還可能沒辦法讀到好的學校,將來的發展也會受到阻礙。想要提高孩子的成績,先是要從心理層面來幫助孩子,如果一個孩子本身是自卑的,再怎麼用題海戰術,他也未必能夠提高成績,因為他不相信自己。那麼,在這裡就要給各位家長提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就是戈培爾效應,戈培爾效應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指的是謊言重複了100遍後便會成真。
  • 兒子血型遭質疑,鑑定結果說孩子是小叔子的,爸爸:我家就我一個
    最後他們帶孩子去做了親子鑑定,結果顯示兒子是小叔子的。這可把鄭先生弄懵了,因為他是家裡的獨生子,並沒有兄弟。這就奇怪了,為什們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鄭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後來他打電話詢問自己的母親後,才得知了自己的「身世」。
  • 汪涵育兒經:我把孩子當強盜養!與馬雲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娛樂圈的明星中,也有不少模範爸爸,其中,著名主持人汪涵大家都不陌生,他一直以穩重的颱風受到大家的喜愛,他的育兒經卻有些與眾不同。 有一次汪涵在節目中談到自己的教育理念,說:「我是把孩子當強盜養的。」令四座皆驚。
  • 「人死了,是去哪兒了?」閉口不提的死亡教育,才最讓孩子恐懼
    尤其是面對這些臨終的孩子,有人會說:孩子還那麼小,什麼都不懂,就不要告訴他,讓他快樂地走完這一段吧.....也有人說:大人遇到這種事情都不一定能承受得住,何況孩子?如果你跟他說了,他一定會崩潰的.....那,如果大人什麼都不說,孩子真的就什麼都不會知道嗎?
  • 孩子做什麼都「隨便」?巧用「改宗效應」,讓孩子成為有主見的人
    阿祥放假的時候把孩子帶了出來,第一次見這個孩子,我們都覺得可愛又乖巧,剪著一個平劉海的頭髮,兩隻眼睛大大的,相比於那些吵鬧的孩子,他太乖了。吃飯間,大家問孩子想喝什麼飲料,他縮在爸爸媽媽身旁,搖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不能決定,隨即玩起了自己的手指。看見孩子沒回答,媽媽就俯身問他,果汁可不可以呢?他也是搖搖頭,然後簡單地說著:隨便,我都可以。
  • 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怎麼回答最正確?你的育兒方式科學嗎?
    每個幼兒都是一本會說話的《十萬個為什麼》,自從閨女能說完整的話以後,她腦子裡的問題就不斷地冒出來。面對孩子無休止的問題,你會怎麼辦?01、問題源於觀察她所有的問題都源於對生活的觀察,比如下午放學接她回家,坐在公交車上,她看到外面天色已暗,路燈初上,就會問:「媽媽,為什麼天會黑?」,如果說「天就是會黑啊,有白天和黑夜。」
  • 人類圖丨投射者的特質
    比如我們遇見一個陌生人,可能沒有任何語言交流也沒有任何肢體接觸,我們就會對他的氣場有一種非常本能的判斷,而這將無意識地影響我們和他互動的方式,有的人會讓我們不由得想要遠離,有的人卻會吸引我們自然而然地想要靠近,這都是能量場在暗中發揮作用。
  • 你的孩子真的會思考嗎?會思考的孩子的三個特點,你家孩子有嗎
    羅素說:「很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意思考。」為什麼9年的義務教育和7年的高等教育,仍舊沒有辦法教會我們辨別真假是非? 一、為什麼你的孩子總是毫無原則的改變自己的立場?
  • 孩子太在意他人想法,陷入「鏡中我效應」,父母該幫娃打破困局
    文丨超人奶爸plus(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媽、寶爸們轉發分享)在意他人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事情,大部分成年人都可能會存在過分在意他人的問題,孩子就更加不可避免。父母在生活中也很容易發現,在某個時期內孩子會特別在意他人的想法,這個時候的孩子擔心自己會犯錯引起他人的不滿,從而出現這種情況。
  • 孩子還沒嘗試就放棄,「焦點效應」在作祟,父母該如何幫孩子擺脫
    文丨熊娃控(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失敗的人生便不是完整的人生,面對失敗,我們應該是坦然面對,想辦法從這裡面汲取經驗,可有太多的人在面對失敗的時候,都表現得太過於軟弱和害怕。特別是很多的小孩子,他們往往在事情還沒開始做之前就已經開始打退堂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