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科技名詞|超級電容器
學科:化學_物理化學_電化學相關名詞:比電容 雙電層電容 放電容量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
每日科技名詞|秋分
學科:大氣科學_應用氣象學相關名詞:二十四節氣 白露 霜降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
每日科技名詞|接觸角
學科:化學_物理化學_膠體化學相關名詞:滲透率 可潤率 裂隙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固體表面指的是光滑平整均勻的理想表面,而現實中固體表面的粗糙度和化學性質對固體的潤溼性有很大影響,後來一些科學家在周期性微結構(Wenzel方程)和複合表面(Cassie-Baxter方程)的假設下也提出了類似的方程。接觸角可以非常直觀且定量地反映液體對固體的潤溼程度。接觸角越大,說明該液體對該固體表面的潤溼性越差。
-
每日科技名詞|孤子
學科:化學_物理化學_光化學相關名詞:空間孤子 拓撲孤子 色散調控孤子 孤子雷射器【延伸閱讀】孤子又稱孤立子,是一類由非線性作用引起的橫波。孤子的發現最早可以追溯到1834年。———— / END / ————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編輯:王鑫雅審核:喬志軍
-
【每日科技名詞】新智彗星
學科:天文學_太陽系相關名詞:彗星 掠日彗星 長周期彗星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黎明前夕,新智彗星出現在甘肅天水卦臺山上空。2020年7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天文學名詞委經過多番討論,以英文名NEO為前綴、取其「新」之義;其後的英文縮寫WISE可當作「智慧」「廣域」等含義,將C/2020 F3彗星的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隨著新智彗星一天天接近太陽,它迅速增亮,7月3日掠過近日點時,視星等已在0等上下,亮度可與織女星相匹敵。
-
每日科技名詞|熵
學科:化工名詞_化工熱力學相關名詞:絕對熵 超額熵 通量熵———— / END / ————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編輯:王鑫雅審核:喬志軍
-
每日科技名詞|處暑
學科:大氣科學_應用氣象學相關名詞:二十四節氣 夏至 秋分 處暑 立秋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延伸閱讀】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是「止」的意思。處暑,標誌著炎熱到了尾聲,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
-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發布首批科技新詞—資訊—科學網
這是全國科技名詞委新詞工作委員會集中審定公布的首批科學技術新詞,旨在及時回應社會熱點關注,對科技名詞使用混亂的現象早發現、早規範。 此次發布試用的科技新詞內容包括中文推薦名、英文推薦名和所屬學科。為便於公眾進一步查詢了解,全國科技名詞委新詞工作委員會組織專家對「熱點名詞」進行了簡要解釋。
-
每日科技名詞|新智彗星
學科:天文學_太陽系相關名詞:彗星 掠日彗星 長周期彗星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黎明前夕,新智彗星出現在甘肅天水卦臺山上空。戴建峰攝於2020年7月12日。2020年7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天文學名詞委經過多番討論,以英文名NEO為前綴、取其「新」之義;其後的英文縮寫WISE可當作「智慧」「廣域」等含義,將C/2020 F3彗星的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隨著新智彗星一天天接近太陽,它迅速增亮,7月3日掠過近日點時,視星等已在0等上下,亮度可與織女星相匹敵。
-
立足前沿 致「大」盡「微」|重點實驗室巡禮
這束雷射可以達到單個皮秒雷射脈衝產生140萬億個光子,被稱作世界上最亮且波長完全可調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光源。它的發出宣告著世界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誕生了。而承載這束最強之「光」的裝置,便是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大連光源。
-
《食品科學技術名詞》正式公布
2014年7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受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委託,組建了食品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負責審定食品科學技術名詞,使其成為本專業科技名詞應用的規範。於2018年9月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核批准予以預公布12個月,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網站及有關媒體公示徵求社會意見。
-
每日科技名詞錨定效應
又稱:沉錨效應學科:心理學_社會心理學相關名詞:錨點 錨定啟發法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
厚積薄發「晶」光燦爛|重點實驗室巡禮
雷射本身具有單色性好、方向性強的特性,在精密測距中已有應用。但雷射功率稍微一高就可能損傷人眼,有沒有晶體材料能讓雷射可用且對人眼安全?帶著這一樸素的目標,黃藝東帶領課題組開始攻關。他們反覆篩選基質晶體、調節離子濃度,最終研發出1.55微米波段、對人眼安全的雷射晶體。在自動駕駛技術日益發展的當下,這塊潛心研發了十餘年的晶體迎來了春天。
-
科技名詞委將審定60個學科科技名詞術語—新聞—科學網
全國科技名詞委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路甬祥出席會議並講話。全國科技名詞委副主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孫壽山主持會議。全國科技名詞委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武寅,全國科技名詞委副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傑等出席會議。
-
中國明年完成科學技術史名詞審定 規範科技術語
一部統一、規範且中、英文對照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名詞、術語集有望於明年出版,它將有助於中國科學家以英文在國際相關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推動中國科學技術史進一步融入國際科學技術史研究的主流。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十七日在北京舉行建所五十周年慶典,該所所長廖育群研究員作報告時透露了上述信息。
-
「借」一雙慧眼「析」複雜世界|重點實驗室巡禮
梁鑫淼說,與此同時,他們還將建成世界上第一個系統研究中藥/傳統藥物的物質組成結構與功能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形成綜合性核心技術體系,解決中醫藥的「卡脖子」問題。2016年,王方軍大膽提出搭建極紫外雷射—高分辨質譜裝置,採用波長50~150nm的極紫外光子對進入質譜離子阱中的整體蛋白質進行直接光解離,從而實現對蛋白質序列和精細結構的高效表徵。重點實驗室全力支持他的想法,積極協調與大連相干光源極紫外雷射裝置的合作事宜,並支持他建立了生物分子結構表徵新方法創新特區組。
-
獨家|諾獎大猜想:夏普萊斯二拿化學獎?
憑藉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方面的貢獻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後,夏普萊斯開拓了一個全新領域——點擊化學。 在2001年諾貝爾獎的獲獎演講中,夏普萊斯沒怎麼說手性催化,而是花了更多時間來講點擊化學——一個很多化學家當時還理解不了的全新領域。也是在那年,他關於點擊化學的論文被《德國應用化學》的三位審稿人一致退回,但總編力排眾議,終於發表。
-
雷射物理學和化學
雷射物理學和化學雷射物理學是研究雷射的產生以及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的一門新學科,它包括雷射器理論、非線性光學、強光物理、量子光學、雷射光譜學和超短光脈衝物理學等分支。雷射器理論的研究內容包括雷射產生的條件、雷射共振腔的形式和性質、雷射形成的機制、雷射器的最佳工作狀態、輸出特性、傳輸性質等等。
-
高能化學雷射奠基人張存浩:為國所需屢改行
作為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高能化學雷射的奠基人和中國分子反應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科技事業。面對科技界的不正之風和弄虛作假,他推動成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倡導實事求是的作風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贏得了社會讚譽。
-
爆炸是一個複雜的事件,涉及迅速變化的溫度,壓力和化學濃度
爆炸是一個複雜的事件,涉及迅速變化的溫度,壓力和化學濃度。現在發表在《應用物理快報》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一種特殊類型的紅外雷射器,被稱為掃描波長外腔量子級聯雷射器(Swept-ECQCL),被用來研究爆炸。這種多功能儀器具有寬廣的波長調諧範圍,可以測量爆炸火球中的多種化學物質,甚至是大分子。測量和監測爆炸過程中戲劇性變化的能力,可以幫助科學家理解甚至控制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