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時令進補的時節,雞肉、鴨肉、魚肉、豬肉、牛肉、羊肉......選擇這麼多,冬季吃什麼更好?又要怎麼挑?趕緊來看看。
豬肉:含鐵量豐富
優點:作為最常見的肉類之一,豬肉中含鐵量豐富,其含有的血紅素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是改善缺鐵性貧血的物質,同時也是B族維生素(尤其是Vb12)的優質來源。
缺點:豬肉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即使是瘦肉中也有約29%脂肪,超重人群以及代謝性疾病患者不宜多吃,可選用裡脊肉(脂肪含量7.9%)。
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肌氨酸含量豐富
優點:牛肉瘦肉蛋白質含量高,胺基酸評分以及生物價僅次於雞蛋,肌氨酸含量高於其它肉類。這使它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很有效果。
缺點:牛肉的肌肉纖維較粗糙不易消化,所以老人、幼兒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如有需要,可適當吃些嫩牛肉,或採用燉煮的方式烹調。
羊肉:最滋補的肉
優點:古時稱羊肉為羖肉。認為它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有治療和補益效果。現代營養學也證實,羊肉營養豐富,且鈣、鐵、維生素D的含量相對豬肉和牛肉更多。
缺點:因羊肉溫補的特性,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吐黃痰等上火症狀者不宜食用;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發熱期間不宜食用。
雞肉:脂肪含量低(去皮)
優點:雞肉蛋白質含量較高,消化率高同時脂肪含量較低,且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
缺點:雞肉皮脂肪含量高,特別雞翅部位,建議選用雞胸肉或者去皮食用。
鴨肉:蛋白質高
優點:鴨肉所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其他肉類多,同時,鴨肉還含有較為豐富的煙酸,它是構成人體內兩種重要輔酶的成分之一。鴨肉蛋白質含量比畜肉含量高得多,而且脂肪含量適中且分布較均勻。
缺點:對於體質虛寒,患有慢性腸炎的人群來說,鴨皮的脂肪含量高,因儘量避免食用過多。
魚肉:易於吸收
優點:具有高蛋白、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n-3多不飽和脂肪酸,大名鼎鼎的DHA)、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豐富,口味好、易於消化吸收的優點。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日應吃50-100g魚蝦類食物,佔每日蛋白質攝入總量的二分之一。魚肉不僅適合老人孩子吃,肝腎疾病患者也可在醫生指導下食用以補充蛋白質。
缺點:魚死亡後腐敗速度快,避免食用不新鮮的魚,減少食物中毒發生可能性;應徹底熟食;部分海洋魚類可能重金屬含量超標,如金槍魚、鱈魚等。應選用食物鏈底層的魚,如鯡魚、沙丁魚、三文魚等
建議肉類攝入的順序:"沒有腿>兩條腿>四條腿",同時各種肉類交替食用,這樣才能均衡營養。
秋冬季適合吃什麼肉?
答案就是——羊肉:作為冬季禦寒和進補的佳品,具有暖中補腎虛、開胃健脾、禦寒去溼之功效。
羊肉+生薑,溫經活絡,養護關節。秋冬季節是關節炎高發、加重的季節,適當進補,增強體質,可以多吃些羊肉,燉煮的時候多放些生薑,能夠幫助暖身驅寒、保護關節。
材料:取羊肉60克,豆腐兩塊,生薑15克,將羊肉煮至八成熟時,加入生薑、豆腐,煮熟後調味食用即可。
做法:羊肉洗淨,放入滾水中氽燙一下後馬上撈出,再次衝洗乾淨備用。
熱鍋倒入油小火燒熱,放入薑片小火爆香至顏色變深且捲曲,放入羊肉續炒約2分鐘,依序倒入米酒和水改中火煮至滾後再改回小火,加蓋燉煮約50分鐘,熄火續燜約10分鐘,最後加入調味料拌勻即可。
消費提醒
冬季,羊肉消費進入高峰時期,可能產品假冒偽劣現象有所抬頭。為保障公眾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市市場監管局提醒大家:
要儘量到正規商場、超市或管理制度比較健全的農貿市場、進貨渠道可靠的店鋪、攤點選購。
購買時,要全面觀察了解羊肉狀況。
購買生羊肉的,要注意查看羊肉上是否有加蓋檢驗檢疫合格標誌或其他合格證明;
購買羊肉卷的,要注意查看羊肉紋理、緊密度及顏色,選擇紋理細膩明顯、肥瘦肉緊密相連、顏色過渡自然的產品;
購買預包裝羊肉製品的,要仔細查看商品信息,特別要查看品名、配料表等關鍵信息,注意辨別產品本身屬於純羊肉製品還是屬於混合肉製品。
銷售價格明顯低於普通市場價格的,要謹慎購買,避免上當受騙。
最後,特別提示廣大消費者,一旦在市場上發現或購買到問題肉類商品,請撥打電話12345進行投訴舉報。
來源 / 杭州發布
編輯 / 梁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