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往事》書評:用現在的眼光寫未來的事——極致智能下的未來

2020-07-02 折寄問西風

人工智慧是否能夠誕生靈智?是否能夠產生自主思想?智能時代已經來臨,人類科學家苦心鑽研,複製人和智慧機器人這些智能科技的出現,使得人們大喜過望的同時,也不由得產生一系列的想法。

科技的進步,也是人類文明向前一大部分的證明,智能時代的來臨,標榜著人類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也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縱然是令人驚喜萬分,驕傲自豪的事情。然而,當人工智慧的機動性遠高於人類時,當人工智慧在人類引以為豪的領域打敗了人類時,當人工智慧成功將原本只能由人類本身來完成的事情完成時,這就引發了一系列的反響。

有朝一日,是否人工智慧會在某些事情上代替人類,讓人類無事可做?翻譯工作原本需要人工完成,人工智慧的先進,自然能夠讓語言之間的代溝都不成問題。程序的設計能讓人工智慧根據不同場景,根據人們的命令口令做出一系列反應動作,時而久之,人工智慧是否會產生他們自己的思想,誕生靈智,從而成為凌駕於人類智慧之上的非生命生物?當控制人工智慧的那塊小小晶片不再受到壽命的影響,這些人類曾經發出的疑問,是否會有一個答案?

《成都往事》書評:用現在的眼光寫未來的事——極致智能下的未來


這是我第一次看星雲志的書。

《成都往事》書評:用現在的眼光寫未來的事——極致智能下的未來


在極致的智能時代,人們淪為上古時期尚未開化的野蠻人,無需思考,也無需自我控制,變成野獸般的存在。

極致的智能誕生靈智,反過來控制原本是控制它們的人類。

這是我看《成都往事》的時候,心中冒出來的想法。

與其說這是一篇科幻文,倒不如說,這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設想:那些關於未來的智能高速發達的年代,人們的生活——橫跨時空千萬年,回到過去的時代,去經歷先賢們經歷過的事情,成為歷史長流裡的某個不被人知曉的永生。

《成都往事》書評:用現在的眼光寫未來的事——極致智能下的未來


永生真的這麼讓人著迷麼?非也。有時候永生,就是將人們束縛在一個蠶繭裡,掙脫就是瞬間的死亡,留下就是百世的寂寞孤獨無自由。這是開篇《成都往事》和《天堂的階梯》告訴我的。所謂相遇,是兩個人在不同的時空裡擦肩而過,又在各自相反的時間長流裡的四目相對。一個走到最初的年代,一個走到最後的時代,奮不顧身去追尋,直到最後的那一句:「我們又見面了。」所謂永生,是當其他人都只有百年壽命時,另一個人突然成為了不死的存在,在蠶繭裡經歷一模一樣的人生,進而掙扎反覆,解脫之日,卻是驟然的死亡。

人工智慧和人類最大的差別是什麼?人類有七情六慾,人工智慧沒有?還是人類有思想,人工智慧沒有?看《天圖》的時候,我覺得,人類和人工智慧之間的分水嶺,也並非這麼明顯。當人類把自己和機器連為一體,人類也許本身就成為了一個行走的機器,擁有極高的思想卻也拒絕與人交往,在一方小小的空間裡將自己所想表達的傳達出來,成為「天賦異稟」的某類人,也許已經覺得自己成為了機器。當思維機械化,人就成為了機器一樣的存在。

人工智慧會有野心嗎?當人工智慧操控了人類的思想行為,人們就成為了鐵籠裡的困獸。多年前就有人設想過有朝一日不用擔心衣食住行的事情享受生活,卻未曾想過如有一天人類失去自己的自主思想,也許就會成為一具傀儡——任人操控,沒有自由。當人工智慧根據自己學到的數據知識產生自己的思想,這個世界就該變天了。所有人類會有的負面情緒,它們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所有人類千百年來產生的智慧,它們都能在網絡上學到。

安逸是人們心中的追求,無災無難,長生不老,大概是許多人的渴望。但是長生未必快樂,永恆未必就是人們真正想追求的結果。

《成都往事》書評:用現在的眼光寫未來的事——極致智能下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如何寫書評?
    一篇高質量的書評,不僅要描述全書本上的大致內容,還應該分析這本書的目的,並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表達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無論是作為作業,還是尋求約稿,寫書評都應該對書本、對自己,維持相當程度的準確性、分析性與強烈的個人性。
  • 堅持創新,用發展的眼光看未來
    人類社會面對的新未來,已經不再局限於地球,而是人類新的家園,新的宜居星球。美國和俄羅斯很早就開始了火星計劃,歐盟和中國同樣如此。這其中值得重視的就是馬斯克的SPACE X公司,他們已經開始布局火星旅行,以及進一步的太空商用計劃。總之,人類的不斷創新,都在使人類社會發展的更快、更加美好。我們再把視野縮小,放在手機行業。
  • 新書《Human Compatible》書評:AI與我們的未來
    編者按:AI對人類未來的影響是一個熱門話題,圍繞這個話題的爭論正日益變得部落化。AI暢銷書《人工智慧:一種現代的方法》合著者Stuart Russell(斯圖亞特·羅素)曾在該書的最後一章提出過這個問題,並給出了一個不怎麼受到認可的回答。為此,他用一本新書《Human Compatible》來認真地再回答一次這個問題。
  • 用未來眼光與理性約束去開發人工智慧
    與核物理的發展相似,人工智慧不斷拓寬人類對能力的認知邊界,並具有巨大的兩面性,屬於超前的研究,很可能會觸及倫理道德底線,因此需要用未來的眼光和理性的約束去開發其能力極限。(作者:王永鋒,系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研究員)原標題:用未來眼光與理性約束去開發人工智慧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 成都高新全力打造未來科技城
    未來科技城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引擎,是成渝雙城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代表作之一,是成都高新區全力打造的重點項目,是成都高質量發展邁向新徵程的標杆。未來科技城還面向全球徵集城市設計方案,努力成為具有成都特色的「未來表達」。
  •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面對過去、現在和未來,人生應有三種姿態
    有些事情依舊曆歷在目,往事不堪回首,既然過去了那就讓它化成煙隨風飄蕩。很多的事情都在變,這個世界上是唯一不會變得,就是地球明天照樣轉。我們要相信時間的力量,從過去中走出,釋懷釋然,仰天長嘆。前方道路路崎嶇,依然繼續向前。所有的歡喜成敗,只不過都是一瞬間的事。
  • 初中優秀作文欣賞:過去·現在·未來
    緬懷過去,把握現在,憧憬未來——題記  很多人在思考,該怎麼對待過去、現在、未來?最終眾人的決定是:緬懷過去,把握現在,憧憬未來。  有人說:過去強姦了現在留下的孽種叫做回憶。不知道這句話出自哪個世外高人之手,一些幽默,不過我覺得蠻有道理的。既然過去強姦了現在,既然留下的孽種是回憶,回憶又能奈何?
  • 關於:過去,現在和未來
    多年寫一篇,太難了.   這一篇想寫一點思考和感悟:我們的人生不要做拉磨的驢.
  • 想像未來這件事,原來有這麼多好處!
    但是,心理學家和認知神經科學家們卻告訴我們, 想像未來這件事,不僅人人都能做,而且應該多做,對我們大有好處。 想像未來對我們都有哪些好處呢?
  • 過去、現在和未來
    當地球人說「太陽現在出來了」時的「現在」,對金星上的觀測者來說已是「過去」,而對火星上的觀測者來說則還是「未來」。如果在火星與地球處在最近距離(7800萬千米)時用無線電工具通信,電波在地球和火星之間的單程傳播約需要260秒。如果火星上的航天員報告說:「他現在發現了……」我們必須理解,他所說的「現在」是4分多鐘以前的事。
  • 寫小說、寫書評、寫公文,其實是一回事,只要掌握三個關鍵詞
    記得前些天在網上看到一句話,說搞文學的寫不了公文,而寫公文的能寫一切文學體裁。最初看到這句話,第一印象感覺說反了,認為文學創作的難度,要在寫公文的難度之上。然而,後來認真思考,感覺還不對。自己寫東西有些年頭了,主業寫公文,業餘寫書評,夢想將來有了空閒,寫小說。
  • 充滿正能量的句子,句句勵志,不困往事,未來可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要走的路,當初因為某件事相識的你們,最後未必能走到圓滿。二、最好的關係是至真至簡,坦蕩的真誠遠比虛偽的聰明重要,重情重意遠比世態涼薄更暖人。三、愛過恨過,皆成經過;好事壞事,終成往事。原諒一切,與自己和解,坦然接受生命中的黯淡與榮光,妥帖安放在昨天。
  • 關於 過去 現在 未來 (UU原創 第216篇)
    ,未來之間的區別不過是一種頑固而持久的幻覺」愛因斯坦 好想見見你 好想跟你講講話想去你的世界感受沒有界限的宇宙沒有枷鎖 沒有束縛 無拘無束 任思緒飛揚與光賽跑 在黑洞中穿梭我所有的認知都將被顛覆原來 把科學研究到了極致 眼裡看到的就是無邊的浪漫
  • 過去,現在與未來
    這樣的一條線,也許壯闊,也許扭曲,但就是這樣的一條線生成了我們的現在,而我們的現在則進一步生成著我們可以用手去觸碰的,下一個時間單位的未來。在歷史的探索中,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存在著失誤,甚至是荒謬,但如果我們打開來看,這些組成失誤與荒謬的點,就是當時人所身處的一個又一個的現在。
  • 高幹文:《西成往事》強推,本是為了報仇奈何戲假情真
    高幹文:《西成往事》強推,本是為了報仇奈何戲假情真1.《西城往事》作者:舒遠書評:男主祖上三代都是將軍,有錢有勢,而女主就灰姑娘一個,男女主兩家因上一輩存在糾葛,女主為了報仇接近男主,想著讓男主愛上自己然後甩掉,可是她高估了自己,結果戲假情真,還把兩個倔強的人弄得兩敗俱傷。一縷細細的悲傷,從此以後,往南往北,真心喜歡舒遠的文字啊!
  • 「長宇宙」的5本言情小說,主角的愛情故事,少年的青春往事
    「長宇宙」不是一個很知名的言情小說作家,她喜歡寫高幹文題材的小說,整個小說從文風上看十分的樸實,情感上看十分的細膩,沒有拘泥於小情小愛中,而是將愛情中要了解的內容更好地展示出來,小說有很好的深度,有著山高水闊的胸懷,更有著個性鮮明的男主和女主。
  • 用「異質化」眼光發展現代服務業
    用「異質化」眼光發展現代服務業 本報記者   蔣君芳黃澤君 3月20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在論壇上作精彩演講。
  • 英國專家:《泰晤士報》偏"左" 但書評儘量中立
    伊恩補充說,《紐約書評》會幹與之相反的事,「明知有偏見,還衝著偏見去」,「這麼做,不一定助銷被評作品,但自己的銷量會上去。」  託比·利希蒂希現身說法說他的編輯工作也是這麼做的,自己「知道一個人肯定會說什麼,一般不約他寫」,「還是留點懸念比較好」,但表示「總挑那些一看名字就能猜到他會說什麼的評論家很沒勁,但也不能找那些完全不知他會說什麼的評論家,應該在這兩者間找到平衡。」
  • 關於槍的過去的歷史、現在的狀況和未來的發展
    要不是居家隔離,我真的不知道我自己居然可以寫東西發表,我以為網上的文章都是專家學者們在寫。我太「low」了。今天為什麼寫槍呢?因為我寫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介紹火藥的,題目是「一硫二硝三木炭 想保四季都平安」,反響還不錯。
  • B站CEO陳睿:未來會做視頻,就像以前會寫作文一樣
    10月13日,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舉行。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出席並發表題為「網際網路視聽新趨勢」的演講,表示未來5G時代,視頻將成為網際網路主流內容。未來會做視頻,就像以前會寫作文一樣。專業個人視頻創作者(UP主)會成為規模化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