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培養了中國物理學界的半壁江山,卻被人忽視

2020-09-16 百年磨一劍

1957年,諾貝爾獎首次授予了兩名中國人。這個消息在當時震驚了全世界,同時也振奮了所有中國人的心。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位科學家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一晃63年過去了,楊振寧依然是家喻戶曉、受所有人敬仰的中國代表科學家。然而,李政道這個名字卻被大眾淡忘。偶爾在網絡上能看到介紹李政道的文章,可大多都是把他當「工具人」,突出楊振寧的成就。

單從科學成就上看,楊振寧的確更勝一籌。毫無疑問,楊振寧是20世紀全球罕見的非常高產的理論物理學家,他涉足的領域很廣。可楊振寧的厲害,並不是大眾忽略李政道的理由。李政道本人也是數一數二的厲害,他致力於後生的培養,可以說中國物理學界的半片天都是他撐起來的。

李政道1926年出生於上海,1943年考入浙江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師從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恩利克·費米。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後,李政道輾轉於多所美國名校任教。1955年,29歲的李政道成為了哥倫比亞大學自1754年創立以來,最年輕的正教授。

1956年,年僅30歲的李政道和楊振寧一起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此前後,李政道還開闢了高能中微子物理、弱作用中的對稱破缺、響度議論性重離子對撞物理等科學研究領域,為物理學理論做出了很大貢獻。

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楊振寧繼續做著研究,而李政道則退到幕後專心教學。20多歲當上教授,到86歲那年退休,李政道當了60多年的教授,培養了很多學生。

李政道最值得稱讚的貢獻,就是他在1979年時創立的「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CUSPEA)」。CUSPEA組織了很多美國一流高校,讓這些高校和中國聯合額外擴招一部分研究生。這些研究生能夠獲得美國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學成之後還會回到中國。

據了解,李政道每年都會為CUSPEA自掏腰包達10萬美元,1979年到1989年間,就培養了915名物理學高級人才。通過CUSPEA項目學成歸國的包括: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院長謝心澄、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系主任季向東、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中科院院士林海青等等。

華爾街金融大師伊曼紐爾·德曼曾在自傳《寬客人生》中寫道:「16、17歲的理想是當愛因斯坦,21歲覺得做費曼也不錯,24歲的時候覺得做李政道就好了」。德曼還多番強調「成為李政道的研究生是每個人的夢想」,可見李政道真的是一位非常厲害的物理學家和老師。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故意不給中國?這4位中國人本應該獲獎,卻被忽視
    但這麼多年來,一年舉行一次的諾貝爾獎,每年最少有六人獲獎,通過觀察諾貝爾獎得主的國籍,我們就會發現在諾貝爾獎得主當中很難發現中國人的身影,是中國人取得的世界性成就少嗎?雖然我國在晚清時期沒有跟上時代的飛躍性發展,科技方面的確落後於西方國家,但這麼多年來中國科學家最少也是取得幾項成就的,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可以認為外國人對我們一直懷著歧視的態度,有些人故意不給中國人頒發諾貝爾獎。
  • 培養2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超級機構,最牛實驗室之卡文迪許實驗室
    伴隨著2019年各項諾貝爾獎的陸續公布,新的一批諾貝爾得主也悉數公之於眾。讓人欣慰的是我們科技進步如此之快,人類一直對自然科學的追求從未停止,但更讓人遺憾的是作為大國的中國又一次空手而歸,是我們的科研水平達不到還是我們的科研設施相對落後呢?
  • 這位老師培養了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盧瑟福,他不但自己的學術造詣很深,還培養了一大批重要的物理學人才,在>他的學生中有6位獲得了諾貝爾獎(其中有一個諾獎由兩位獲得者共享),此外他的3位助手也獲得了諾貝爾獎。
  • 上百年名校清華,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獲得者,你覺得是什麼原因?
    清華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頂級學府,並且清華建校也一百多年了,那麼建校上百年的名校清華,為啥就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你覺得會是什麼樣的原因。其實我們可以從清華的發展史來看待這個問題,清華大學的建立是因為美國退賠庚子賠款建立起來的,最開始主要發揮的是留美預備學校的功能。
  • 留學美國能回國,趙忠堯沒有諾貝爾獎,卻為中國培養了許多科學家
    中國缺乏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才?其實這是別人的錯誤認知。他是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物理學家。他的研究成果為後來研製正負電子對撞機提供了理論基礎,也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學界的崇高地位。他取得這些的成果,本應該獲得諾貝爾獎,可是因為當年的諾貝爾獎組織的疏忽,讓中國人錯失了機會。而諾貝爾獎中國人很難問鼎的誤解,也籠罩了中國學界多年。「趙忠堯在世界物理學家心中是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 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任愛克斯朋這麼說。
  • 諾貝爾獎故意不給中國?這4位中國人本能獲獎,卻因國籍慘被無視
    雖然說他們可以憑藉自身的實力獲獎,但卻因為國籍的原因慘遭無視,這也是諾貝爾獎直接忽視中國人的最直接的證據。 首先我們第一個要說的就是我國的兩彈元勳獲得者王淦昌,王淦昌是我國傑出的核物理學家,同時也是我國核物理開創者。他是我國清華大學第一屆優秀的畢業生,畢業後他選擇了繼續出國進行深造。
  • 諾貝爾獎獲得者給每個家長的提示: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無比重要!
    面對當前的眾多家庭教育,一味的偏向了孩子的生理健康與智力健康,而忽視了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以至於在未來走向社會的道路上,暴露出了許多因為心理教育上缺失而帶來的心理問題。那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就不得不從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的環境開始說起。
  • 為什麼中國很少諾貝爾獎獲得者?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作為擁有355項專利的擁有者,這個名字您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諾貝爾獎的創立者諾貝爾。而「諾貝爾」獎更是對一個科學家、一個學者所獲成就的最大認同,然而國外頻頻獲獎,可中國人很少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原因是什麼,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 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我國有哪些人獲得諾貝爾
    諾貝爾獎可以手是獎項中最高的,每年有很多學者成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在中國也有學者獲得過諾貝爾獎,那麼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有哪些人物呢?一起來看看。  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1、楊振寧  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他是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培養出9位兩彈一星元勳,卻終生未娶
    而提到核戰略飛彈的發展,就不得不感謝一群人,他們就是兩彈一星元勳。正是因為這些科學家的存在,使得中國飛彈衛星事業提前了幾十年。筆者接下來給大家介紹這個歷史人物葉企孫更牛,他是我國近代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在物理學領域成就非凡。在建國後23位兩彈一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個人曾經是葉企孫的學生。因此葉企孫也被稱之為「大師的大師」。
  • 「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95後「天才少年」曹原
    他還登上了2018年Nature年度人物榜,並被一些報導稱為「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那麼,這位「天才中的天才」到底有多牛?文章刊登後立即在整個物理學界引起巨大反響。一些報導稱其「一舉解決了困擾世界107年的難題」。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卡末林·昂內斯因發現一種能將電子損失降到0的傳輸材質,即「超導體」,而獲得諾貝爾獎物理學獎。超導體有助於大幅降低電力傳輸過程中的巨大能源損耗。但令人遺憾的是,要想實現這種傳輸條件,環境必須在絕對零度(零下273攝氏度)之下。
  • 國之柱石趙忠堯:物理學界的泰山,卻因別人錯誤失去諾貝爾獎
    在趙忠堯的不懈努力之下,他在民國九年的時候考上了師範大學。大學畢業以後,趙忠堯曾經先後在國立東南大學與清華大學擔任過助教。趙忠堯發現自己的學識還遠遠不夠,他認為知識不僅能夠改變命運,也能夠改變國家。於是,在擔任助教沒多久之後,趙忠堯就遠赴美國加州理工學習物理學。趙忠堯在美國的老師密立根也不是一般的人,而是昔日諾貝爾獎的獲獎人。
  • 國之柱石趙忠堯:物理學界的泰山,卻因別人錯誤失去諾貝爾獎
    趙忠堯出生於光緒二十八年,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晚清統治的腐朽時期。這一時期,我國全面落後於西方國家。趙忠堯從小就立志要好好讀書好將來報效祖國。在趙忠堯的不懈努力之下,他在民國九年的時候考上了師範大學。大學畢業以後,趙忠堯曾經先後在國立東南大學與清華大學擔任過助教。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不知道其他的家長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呢?如果您也是一位束手無策的家長,這篇文章就很適合您,當然,即使您有很好的方法,那麼了解一下世界大佬們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的,也一定會讓您有所收穫。下面小編搜集了著名企業家扎克伯格、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曼、著名科學家加來道雄培養孩子或自己成長的方法和故事,以供參考。
  • 有這個人推薦,諾貝爾獎獲獎率百分百
    這些在各個領域閃閃發光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刷新著人類社會對知識探索的高度。在查找諾獎獲得者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張堪稱「人類歷史上最有智慧的照片」。92年前,集齊了29位物理大咖的索爾維會議合照裡,總共有有17位諾貝爾獎得主。
  • 格拉斯哥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你知道多少?
    格拉斯哥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你知道多少?格拉斯哥大學,簡稱格大,是全球最為古老的十所大學之一,英國老牌名校,全球百強大學,歷年排名最高為全球51名。迄今為止,格拉斯哥大學已經培養出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下面我們來說說知名的幾位。
  • 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京召開
    記者11月23日從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大會組委會獲悉,以「科學無邊界、科技共同體」為宗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北京召開。
  • 清華大學校長的他,一生培養了3位諾貝爾獎得主,死後卻無錢下葬
    作為五個兄弟和四個姊妹中的長兄,他幫助父母撫養弟妹,很早就承擔起家庭的責任。這也讓他逐漸成為一個謙虛、勤謹、責任心很強的人。 梅貽琦自幼熟讀經史,且善背誦。1908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南開私立學校第一屆師範班,隨後被保送至保定高等學堂。1909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生,在630名考生中名列第六,成為首批赴美留學生47人中的一員。
  • 諾貝爾獎獲得者扎堆的大學,原來是這樣的?
    作為全球最具權威的獎項,諾貝爾獎一直是各國關注的焦點,每年的頒獎更是精英匯聚的盛宴。精英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的培育,維基百科根據對諾貝爾獎獲得者畢業或任教院校的統計,總結出了全球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30所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名校赫然在列。
  • 百年清華為何沒有做出什麼世界級成果,產生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百年清華為何沒有做出什麼世界級成果,產生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百年清華為什麼沒有諾獎獲得者?我們可以從清華的發展歷程來簡單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清華是因為美國退賠「庚子賠款」而建立起來的,最初,主要發揮的是留美預備學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