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備才能做官!

2020-12-05 冬暉學堂

第十九篇第13章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仕:會意字。從人,從士。本義:做官。如《孟子-梁惠王上》:「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又如《論語》:「不仕無義」、「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仕還有學習政事,見習試用的意思,如《說文》:「仕,學也」。

仕還有檢查、審查的意思,如《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弗問弗仕,勿罔君子。」

仕還可以通「事」,如《詩-小雅》:「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寧莫我有。」

仕也通「士」, 指古代四民(士、農、工、商)之一。指以道藝、武勇謀求仕進的人。如《孟子-公孫丑下》:「有仕於此,而子悅之。」

仕也指官員,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仕女往住夜遊。」

古代稱上層貴族女子為「仕女」,以社會上層婦女為題材的中國畫叫「仕女畫」。

優:形聲字。《說文》:「優,饒(富裕、富足)也。一曰倡也。」按:倡者本訓,饒者假借。

優從人,憂聲。繁體字寫法為左邊是人,右邊是憂的繁體字。現今簡化聲旁,左為人,右為尤。優的本義:古代表演樂舞、雜戲的藝人。

宋元以後,亦泛稱戲曲藝人、演員等。如《漢書·灌夫傳》:「所愛倡優巧匠之屬。」

現在日本依然稱演員為「優」,女演員叫「女優」。

優後延伸為富足、富裕等意。如《荀子》:「汙池淵沼川澤,謹其時禁,故魚鱉優多而百姓有餘用也。」

優也指優良、美好。如諸葛亮的《出師表》:「優劣得所。」

優也指安逸、悠閒,如「養尊處優」,又如《詩-大雅》:「伴奐爾遊矣,優遊爾休矣!」

全文理解為:

子夏說:「要不斷地學習才能更好地做官服務社會,學生要德才兼備了才可以去做官。」

朱熹在他的《論語集注章句》中說:「優,有餘力也。」「仕而優,則所以資其仕者益深。學而優,則所以驗其學者易廣。」

後學者包括現代的李零、楊伯峻等基本都沿用朱熹此解,把「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解讀為「做官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學問,學習還有餘力就去做官」。

以上解讀不夠準確!

1,做官了,為何還要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沒有交代清楚。

2,學生有空就去做官?難道做官沒有門檻?誰都能做官?

儒家思想是要求學生「出仕」的,子路曾說過「不仕無義」。但是,有個前提:必須先做德才兼備「君子」。孔子曾告誡子夏要做「君子儒」。

子路曾經引薦師弟高柴去季府做官,被孔子訓斥「賊夫人之子」。很明顯,孔子要求每個第一先有「聖心」,再出去服務社會。

孔子還說過:「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在這裡孔子的意思十分明顯:他更願意任用先進禮樂的「野人」,而不願意任用後進禮樂的「君子」。

孔子還說過,他不願和患得患失的「鄙夫」一起共事,他是看不起那些心術不正、品德敗壞的為官者的。

其實,我們只有把「仕而優則學」中的「優」理解成「閒暇」,而把「學而優則仕」中的「優」理解成「優秀」,才是正確的。

另外,本文還告訴我們:學習是伴隨終生的!

中國學統演變史

學統是伴隨著道統而產生,道統濫觴於孟子,他曾說:「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若禹、皋陶,則見而知之;若湯,則聞而知之。

「由湯至於文王,五百有餘歲,若伊尹、萊朱,則見而知之;若文王,則聞而知之。

「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餘歲,若太公望、散宜生,則見而知之;若孔子,則聞而知之。

「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

在孟子這個傳道的譜系中,承載聖「道」者有兩類人:一是堯、舜、湯、文王、孔子一類的「聞而知之」者;二是禹、皋陶、伊尹、萊朱、太公望、散宜生一類的「見而知之」者。

這「聞而知之」者一類,大體上都是儒家所謂的聖人,是一種新時代或文明新局面的開創者;「見而知之」者一類,則基本上屬於儒家所說的賢人或智者,是一種既成事業的繼承者。

這裡,既開列出了一個聖道傳承的譜系,同時也提出了這個聖道傳承的方式。乃積漸構成一種聖道傳承的譜系和觀念。

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以承續堯舜、孔子之道自任,在這一點上,具有特別顯著的自我意識與責任感、擔當感。

孟子以「孔學」正統自居,孟子之後道統斷裂,儒家思想發生了微妙變化,荀子的儒家顯然帶有法家色彩,被稱為「異統」。諸子百家中其他學術流派被稱為「雜統」。

隨著儒家的「異化」,儒家學統也跟著「異化」,比如鄒衍把儒家文化夾進了「五行」學說,儒生兼有術士兩重身份。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中的儒就是這種。

不管儒家怎麼異化,這時儒家學統基本還是在踐行孔子的「報國」思想。

漢武帝時期,大儒董仲舒把孔孟思想摻進了「天人合一」思想,進一步神化孔子,儒家思想成為維護統治階級地位的工具,儒生讀書的目的就是為統治階級服務。民間的說法就是:「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儒生文人氣節不減,孔子「無道則隱」的思想影響了管寧、鄭玄這樣的大儒,他們拒絕出仕,一心傳授儒家思想。

魏晉時期,隨著儒家思想的衰微,儒生們用老、莊思想來註解儒家的《論語》、《周易》,對已經失去維繫人心作用的兩漢經學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無為本」的哲學本體論——玄學!

玄學是隨著東漢大一統王朝的分崩離析,統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學也開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對兩漢經學的繁瑣學風、讖緯神學的怪誕淺薄,以及三綱五常的陳詞濫調普遍感到厭倦的背景下而產生。

儒家的「禮法」、「名教」、「人道」等思想,雖然也是玄學所討論的內容,但其主旨卻是道家的,即強調崇高的是「無」、「自然」和「無為」。

這時的儒家學統基本是對統治階級的「不配合」,他們崇尚「清談」、「越名敎而任自然。」是「學統」向「治統」的挑釁,結果玄學領袖嵇康被殺。

南北朝時期,儒家的理性主義與自然科學相結合,加深了人們對自然的認識,自然科學研究的目的被明確地宣布為「匡時吉時」。儒生們試圖發展自然科學來改變世界。

數學家劉輝首先提出《易經》的一陰一陽是總算術的根源,祖衝之受其啟發非常深刻。

農學家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儒家出身的煉丹家葛洪的《抱樸子》,水利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等在當時乃至後世的影響都非常深遠。

隋末文中子王通(王勃祖父)河汾之學,是唐代新儒學的開山。唐代學統的代表人物,是唐初的魏徵,盛唐的杜甫,中唐的韓愈。

王通門人及問學者,參與唐初開國創業及達成貞觀之治並作出傑出貢獻,文獻確實可考者,有薛收、魏徵、陳叔達、杜淹等人。

魏徵依據由王通所重新發明的先秦儒家人性思想,主張採取儒家民本仁政。唐太宗採取了魏徵的主張,實現了經濟繁榮、政治開明的貞觀之治。

唐代的杜甫不但是個大詩人,也是個大儒,杜甫提出:惻隱之心,對百姓疾苦的同情心,乃是仁政的根本。

唐詩有了杜甫,才有如泰山之重,如北鬥之高。杜甫以實踐的品格,體現了正直、獨立自由的儒者品格。

韓愈提出的新儒學主張復興儒家思想,以回應藩鎮胡化割據、君主帶頭佞佛、佛教勢力喧賓奪主的現實挑戰。

韓愈的《原人》:「天道亂,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亂,而草木山川不得其平。人道亂,而夷狄禽獸不得其情。」

韓愈猛烈地批評當君主舉異質文化凌駕中國文化之上,是批評君主失去合法性。《原道》提出中國文化傳道系統的道統學說,表示道統高於君統,是對儒家君權有限合法性思想的重大發展。

經過五代十國長年混戰之後的宋代,急需重新構建道德體系、禮儀文化,匡復儒家思想刻不容緩。

李唐宗室以老子後人自居,把道教定為國敎,唐代中後期佛教非常盛行,為了安撫這兩種思想,宋代以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為代表的大儒們不得不在儒學上融入佛、道成分,創造出「理學」。

張載提倡「立天理」、「滅人慾」,二程提出 「去人慾、存天理,」均是受佛、道禁慾思想影響的結果。

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他自詡為繼孟子之後的儒學正宗,他編校訂《四書》、《五經》,創辦書院,到全國各地傳道授業。

理學的輝煌一直延續到明代,朱元璋尊朱熹為先祖,奉理學為「國學」。明末,王陽明又提出了和「理學」相悖的「心學」,他認為「心即理」。

清代,學統和道統都被壓制,文人學子的自稱奴才,他們的脊梁徹底被打斷。

不管是理學還是心學,都是儒學,學子們都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宗旨,都以「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為己任。

正因為這種思想貫穿整賴個中華文明,中華民族才能在幾次危難之際,屹立不倒,傲視天下。中華文明成為全球唯一沒有斷代的文明。

相關焦點

  • 你,要「德才兼備,出類拔萃」
    聖人說:「德才兼備,出類陳翠,就不怕人家不知道自己」這裡的德和才是最主要的,如果只有才沒有德,那麼就算你是孫悟空脫世,恐怕也不會有人發現你的存在。人的才能和德行永遠是相輔相成的,只具備一種,永遠也不要以本領大自居。人類最大一個惰性就是只能看人,不能看己。
  • 八字告訴你:哪些人適合做官?哪些人不適合做官?
    ,有的人不適合做官,那麼,什麼樣的八字適合做官?什麼樣的八字不適合做官? 適合做官的八字命理特徵: 一、除專旺類之外,八字天幹或地支主氣中必須有官殺,如果只有地支餘氣中有官殺,必須天幹中也有官殺。
  • 看孔子怎樣講德才兼備
    德才兼備才能堪當大任,才會成就事業。「約之以禮」是以禮節、禮儀規範言行舉止。這個過程就是涵養道德意識,培育道德操守的過程,是培養有道德的人的過程。「亦可以弗畔矣夫」是說有才有德的人,可以做到不離經叛道。為什麼,孔子會有這樣的結論。是因為在春秋時期,「畔」的事例太多了。
  • 評:官員需德才兼備,但德在才先
    首先筆者要說,德者政之始也,對官員才能應全面認識。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對政治的核心要求是「政者,正也」,官員的理想形象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發展到今天,對領導幹部的要求更為全面和豐富。《公務員法》中明確要求公務員應當「具有良好的品行」。
  • 德才兼備與德不配位
    我們再來看看如今紛紛落馬的貪官,他們不可謂沒有才,他們可以說是才能超群,人中龍鳳,不然他們坐不到領導的位置。然而他們有著卓越的才能為何還被大浪淘沙墮落深淵?很簡單,他們在培養、鍛鍊和增長才能的同時,沒有修煉道德。性相近,但習相遠,每個人的天性都差不多,但後天的卻千差萬別。子曰:「唯上知與下愚為不移。」
  • 如何做到德才兼備?道家宗師莊子認為:修心是根,止水是法,精闢
    德才兼備的人,才算人才。可以入世為官,可以實現抱負,可以濟世救人。莊子《德充符》一篇中記載:魯哀公向孔子請教神秘人物「哀駘它」的高明之處,孔子提出了「才全」「德不形」,也即「德才兼備」的說法。先天智慧的萌發、覺醒,要靠這樣的心境,才能實現。有這樣的心境,先天智慧自然而然生機勃發。所以說,這就是才全。德——德不形「學問深時意氣平」。一個人學問成就了,底蘊深厚,就沒有所謂意氣之爭,也不會高天闊論。而是看起來很平常,很平凡平靜,泯然眾人。
  • 舉人到底能不能做官?他和貢士、進士的區別究竟是什麼?
    舉人到底能不能做官 舉人到底能不能做官 但是,舉人並不是考中後立馬就可以當官,得等有缺才能補,而且通常只能被授予知縣以下的官職。
  • 聽說過:「一代做官九代絕」,沒想到下一句才是經典!道盡了人性
    比如說這句「一代做官九代絕」,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說過,這句話的意思也很好理解,畢竟當時在古代的時候,在皇帝底下做官,是一件非常有風險的事情,如果讓皇帝看不順眼了,都是能夠「株連九族」的。「一代做官九代絕」中的「九代絕」並不是說九代人都滅絕,而是泛指為官者身邊的族人!做官雖然能夠給家族帶來富貴和榮耀,但是一人犯了罪,周圍的族人都會受到牽連。
  • 張九齡做官作詩均臻極致 《望月懷遠》堪稱不朽
    唐朝以詩賦取士,所以唐朝的官員,上自正一品的太師,下至從九品的縣尉,幾乎人人能詩。一邊做官,一邊吟詩,詩而優則得官,官而優則多詩,唐朝的詩人大都官運亨通,唐朝的官員大都儒雅多文。清朝編的所謂《全唐詩》,幾乎就是唐朝官員詩作之全集。但是能把官做得既大且好,詩也寫得很棒的,卻似乎不多。唐朝名相輩出,其間房玄齡、杜如晦、魏徵、姚崇、宋璟、張九齡、陸贄、裴度、李德裕最受稱道。
  • 以德御才,德才兼備;品三句古人名言,悟,人生智慧
    所以古聖先賢認為,做人要以「不貪」二字為修身之寶,這樣,才能超越他人戰勝物慾度過一生。品行的修養是生一世的事,艱苦而又有些殘酷,尤其古人對品行有汙染者很不願意原諒。王陽明的理學主張「致良知」,他說:「良知無待他求,盡人皆有,只有被物慾汩沒了他。」
  • 拙讀《論語》第三百零七篇:德才兼備才不會離經叛道
    要做到德才兼備,才好。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我依稀記得,好多年前的事。一個北大的高材生,算得上是人中龍鳳了吧,學成後工作,但是幹了什麼事呢?在中國與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貿易過程中,收集了很多國內的相關情報,很詳細,很關鍵,報送給了澳方,以至於在鐵礦石的價格事務談判中中方一直處於失利,斷送了大量的國家利益。
  • 我們的教育需要培養德才兼備之人
    希望我們的學生帶著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投入到無限的學業中去,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真正做到這八個字——學做學問,先學做人!
  • 10個德才兼備的帶研字新生兒名,驚豔清新
    二、帶研字德才兼備的新生兒名1. 晟研晟:日光充盛也。
  • 林草科普|德才兼備「話」不多:默默奉獻的白蠟樹
    在植物界,也有這樣一種植物——白蠟樹,它德才兼備,全力發揮著自己的價值,但總是不爭不搶,默默奉獻。白蠟是木犀科梣屬的植物,該屬約70種,中國約有20種。白蠟樹在中國的足跡遍布南北各省區,東南至福建,西到甘肅,海拔800-1600米的山地雜木林中是白蠟樹最理想的家園。白蠟木樹幹端直,身高可達15米以上,壽命可至百年,是一個妥妥的「小壽星」。
  • 他是偉大的化學家,因做官貪汙腐敗,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臺
    拉瓦錫雖然是偉大的化學家,但是他因為做官期間貪汙腐敗,在血腥的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臺。拉瓦錫生於公元1743年,出身法國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名律師,家人想他子承父業,但是他對自然科學更感興趣,自幼聰明好學的他考進了巴黎大學,在那裡他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對他日後的化學成就影響甚大,據記載他第一個化學研究是生石膏和熟石膏之間的轉化。
  • 一代宗師黃子卿:當今吏治腐敗 我絕不去做官
    他曾給父親寫過這樣一封家書:「當今吏治腐敗,我絕不去做官,也不打算棄學經商。教育界雖清苦,卻是兒盡責之處也。」拮据的生活並沒有阻礙他的腳步,他所思所想,不過是家國大義,為國盡職。那個時候的西南聯合大學三年級重點課程就是物理化學,這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任課老師正是黃子卿。
  • 柳永最悲催的一首詞,澆滅了他做官的最後希望,不是淺斟低唱!
    柳永曾做過鹽檢之類的小官,後來做官久了,有個知府史都知「愛其才,憐其潦倒」,想把他推薦給皇帝。當時國家正是老人星出現,又是聖壽,史都知就讓柳永寫詞,柳永欣然寫《醉蓬萊》詞。漸亭皋葉下,隴首雲飛,素秋新霽。華闕中天,鎖蔥蔥佳氣。嫩菊黃深,拒霜紅淺,近寶階香砌。玉宇無塵,金莖有露,碧天如水。正值昇平,萬幾多暇,夜色澄鮮,漏聲迢遞。南極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際宸遊,鳳輦何處,度管弦清脆。
  • 曹操年少時頑劣不羈,做官後為何耿直不阿,最後還成了一代梟雄?
    那麼曹操年少時頑劣不堪,長大後為何會成為一個執法不避權貴做官耿直不阿的人呢?致使曹操發生這樣的轉變,有兩個人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兩個人就是橋玄和許劭。
  • 孔子《論語》名句:20個德才兼備的女孩名字,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二、德才兼備的女孩名字人非名不榮,非字不彰。從孩子上幼兒園、有社交活動開始,名字大概會構成他一半的自尊、一半的自我意識,這些會從源頭上影響他寶貴的一生。中國傳統認為名字會對孩子將來的氣運發生影響的,民間有看名字測命運的說法。不管怎樣,好聽、典雅、吉利的名字,不僅自己喜歡,別人聽著也舒服。